到底什么是「边界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际交往边界感是什么意思 到底什么是「边界感」?

到底什么是「边界感」?

2023-07-28 0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之所以现在你能感受到这可能是个质问,是因为刚才的文字里我给了你一个预设;正如认为我在质问他的同学,之所以觉得是质问,是因为他在头脑里先有了一个预设。

但这也是好事,因为他得先预设自己是「错了」,才会觉得我会「指责他的错误」。这证明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是好事。

然而回到本来的问题上,要是这真的是个「指责」,它的问法应该是:之前怎么没有及时处理呢?

「为什么」和「怎么」的发问,在表达上的功能还是很不一样的。

由于这位同学有了「老师要骂我,老师在责怪我」的预设,于是就跟我说:你管得着吗?你不用来责备我,你做好你的助理工作就行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有点莫名其妙,因为帅老师在跟我布置工作的时候,就明确跟我说过,我在千分之一里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提醒会员们一些可能他们自己没有注意到,但又会对他们未来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行为和习惯」。

我确实就在做我助理老师的工作而已。由此我得出一个观察,出现这个情况,除了上述的预设外,这很可能是「责任边界」的缺失所导致。

不清楚自己的「责任边界」,就容易把自己的责任,自己犯的错误,推到别人的身上。

而且,如果对方因为自己的责任没负好,还导致了自己一定的损失,来了情绪,就更容易迁怒于他人了。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负起该负的责任,是把握「责任边界」的第一步。

这里再分享一个帅老师指导我的,极为严苛的标准和心法,各位可以随时用来反思自己「责任边界」:

「如果这件事情别人没有错,全都是我的错,那我做错了什么?」

得出答案,就会让我更清晰,我该做的是什么。

而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对以上问题的第一反应却是:这件事情我没错,全都是别人的错。

这可能就是帅老师这个心法管用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之嘛。

2.第二个「边界感」,应该是「时间边界」。

除了帅老师说过「Deadline是最大的生产力。」,「最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模仿真实世界的运作」这两个重要的视角以外,时间边界为什么是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边界」呢?

芊芊来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最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朋友约了我晚上6点半吃饭。

这个「6点半」其实就是一个「时间边界」,我的习惯是6点半或提前一点,一定出现。

但如果对方准时到了,我7点半才出现,表面上我浪费了对方1个小时的等待时间,而本质上,我还在消耗对方对我的信任,耐心和包容。

因为「约定明确时间」的意义,就是为了「守时」。

大家按照同一个标准和边界来行动,才能保证动作同步。

不然我们为什么不是约「下班后」吃饭呢?因为下班后这个时间是模糊的,是缺乏颗粒度的,相约的双方就没有办法达成步调的一致,这就导致了边界的失效,最终浪费的就是两个人的时间了。

所以,如果我们约了时间,我按时来了,但你没有按时来。这种情况就好比于上面这种「模糊时间的约见」。

就像在咱们俱乐部里,为什么所有通知,任务,课程,都设定了完成时间?道理也是等同的。如果不需要在规定时间前完成,那就无需要设定时间了。

而若不遵守「时间边界」,一会影响到自己在社群中的进度;二可能只是因为你没按约定时间完成,就让一件事情浪费了两个人的时间(比如你得和我沟通,问我怎么办等);更进一步推理,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应你,你又很着急地去找帅老师帮忙,帅老师又得过来和我沟通,这就浪费了三个人的时间。

回到最初,这本来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就是你及时看到信息,并准时完成,和大家保持信息同步,和步调一致。

我想,「保持关注」和「零秒启动」,能解决绝大部分「时间边界」的问题。

3. 第三个「边界感」,我称之为「领域边界」。

所谓「领域」,我们用一个更通俗的词来讲,那就是「地盘」。

学会尊重「领域边界」,该从这么一个问题开始:这到底是谁的地盘?

在去年的课上,帅老师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别人商铺的门前,别摆自己的摊。」

这是「不夺主」原则,简单来就是:不抢风头。

什么叫「夺主」,什么叫「抢风头」?我记得帅老师举过的两个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个说的是,帅老师在微博上推荐了一本书,马上有同学说:你这本书不好看,我有一本更好看的。或者有同学说:哦,这本书我早就看过了!又或者有人说:我看过一本书很类似的,叫作....

这几位同学的留言程度虽有不同,却无一例外都在「抢风头」,因为他们的话语,都不约而同地「削弱了原有表达的力量」。简单说来,就是你的话语到底是在烘托对方的话,还是在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

另外一个例子是说,帅老师到了一个饭局上,组局的老大哥是个老道的投资人。老大哥忽然对大家说,帅老师是教育界的老江湖了,让他来给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看法。要是一般人,可能就觉得机会来了,然后开始滔滔不绝。

但帅老师当时马上说:大哥你太抬举我了,你说的这个我哪懂啊,我知道的那点还不是跟你学的!我们都来这就是为了跟你学习呢!

我心想,这该就是「不夺主」的最高境界了吧!

我听了这个故事后采访了一下帅老师,发现帅老师其实是懂的,可能懂的比老大哥还多,甚至他能发现老大哥分析时还有几处漏洞和出错,可像帅老师说的:那种场合,那个时候,对错根本不重要。指出错误的人,下次应该就没有机会再出现了。

这就是真实世界的人情世故了!果不其然,到了饭局最后,大哥买完单一起往外走的时候,这位大哥还拍着帅老师的肩膀说:小帅老弟靠谱啊,跟你吃饭可真高兴,咱们以后要多聚啊!

知道这到底是谁的地盘,彻底捍卫这个人在此地盘的「主权」,就是尊重「领域边界」的关键。

比如,无论是在咱们群里,课里,或者星球里,按照过往的经验,有几个举动大家需要当心。

一是,你在千分之一里,推荐别的老师,推荐别的老师的课,或书。二是,你在千分之一里,销售自己的产品,甚至你加了其他成员私聊,让别人买东西或关注你的账户。以上其实都是需要得到我们授权的。

那是因为,一方面是要保证咱们「新信息」进来比较克制,因为更多的信息,纷繁复杂的新内容,只会让大家产生更多的焦虑。另外一方面为了保证大家不要上当受骗了,所以不建议大家分享未授权的信息和课程。

当然有好的书好的课,我们也会推荐给大家,但这个动作应该不会常做,因为在品位上,我们都太挑剔了。

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不仅是跨越了「领域边界」,而且还可能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就是「你把本来最能帮助你的人给得罪了。」

这样你确实是把「千分之一俱乐部」给「用小了」。

4. 第四个「边界感」,叫作「所属边界」。

这听上好像跟刚才的问题有点像,但如果也把其总结为问题,那应该是以下两个方向的提问:

(1)这是谁的东西(谁说的话)?

(2)这是谁的功劳?

当然,机智如你一看就知道,提问(2)实质上是提问(1)的升级,(2)里面其实已包含了(1)。

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只对后一个问题做解释。问「这是谁的功劳?」的问题,本质上,是为了想让大家意识到「功劳」要记在「谁的头上」,并且真的是要去记下这个功劳。

也就是说,是谁创造了这个东西,是谁说了这些话,这是谁的劳动成果等,我们就要把「这个谁」说出来,写出来,不是以示表扬,而是以示尊重。

比如我在整理「内参里的反馈」时,我们就会说这是XXX同学的反馈。

这个是我观察帅老师的朋友圈和微博学到的,有几次,看到帅老师在张贴大家复盘和作业时,都会在朋友圈或微博提到这是来自XXX同学的信息,就算没有提到该同学,也会在图片里体现这位同学的相关信息。

我看到的时候就在想,写这个名字和不写这个名字到底有什么差别?

我自己想半天没弄明白,就去问帅老师,我还问他,你不是教我写东西的时候,要删到不能再删为止吗?为什么不把名字删去?如果保留,不就不符合「用最简单」的原则吗?

他言简意赅,只回答了我4个字:这是尊重。

我恍然大悟,反过来想,如果把不是自己的东西拿来用,还要往外说这是自己的东西,这不等于偷吗?

如果不说偷那么严重,这应该至少也是缺乏感恩的表现。

我进一步思考了一下,往小的说,是尊重;往大的说,就是「版权意识」了。

这就是我想说的「所属边界」了,比如这周以来,我都有在默默地观察大家在千分之一里的复盘。

根据「所属边界」的要求,我有一个小建议给大家,就是大家在写课程或公众号文章的复盘时,如果是帅老师说的话,可以写上「帅老师说」或「帅老师在课上说」或至少是「帅老师的观点是」。

这不仅是尊重「所属边界」,而且在复盘和成长上,也有其作用和好处,比如:

(1)你把说话人的名字说出来,你开始学会尊重和感恩;

(2)你能用文字把「帅老师说的话」,和「自己的想法」区分开来,这样的复盘会更有效,因为你就知道哪些话是老师说的,哪些是你自己进一步的想法,和联系到生活的实际。这样有利于你去观察这两者的比例,以及能察觉到越往后复盘时,这个比例的变化。这个比例的变化,就代表了你的变化。

(3)接上一条,不会纵容自己的侥幸心理和偷懒习惯——以为把老师的话重复一下或从ppt移过来的文字就是复盘了。如果你发现全篇复盘都是「帅老师说」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发现,自己根本没说什么,也就是自己没有动过脑筋。

说到这,我还想到关于「所属边界」的两个延伸点。

第一个延伸点是刚才所述内容的反向运用。

比如,「所属边界」最重要的功能是,要提出这是谁的功劳,提出的时候需要实名制。

所以反过来,如果这个产出不是功劳,而是一个错误,那相对应的,名字就应该隐去,这样才满足「尊重」的内核要求。

简单说,公开表扬,私下提醒。更进一步说,就是公开场合,表扬的时候,对事也对人。批评或提醒的时候,对事不对人。

5. 第五个「边界感」,叫作「隐私边界」。

这个边界,特别适用于两人间「悄悄话」,或对方跟你说了「某个秘密」的情况。

这也是上面所说的,另外一个延伸点。我们可以结合第3个边界,和第4个边界一起理解。

也就是说,既然某个事物,某个创造,某个作品,甚至某句话是有「所属边界」,甚至是「领域边界」的。

所以当我把这句话,或创造,作品,移动到他人的「领域」时,是否要征得本人的同意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就随意举几个例子。大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比如:

案例1:

我和小姐妹A在微信上聊天,小姐妹A觉得我跟她说的观点很有趣,她想到了她的姐妹B可能也会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

于是她想把我们之间的对话截图分享给姐妹B,就来问我,刚才的对话我可以直接截图发给一个朋友看吗?我跟她说,这个可以啊!

小姐妹A怕我不放心,还跟我说,我会叮嘱B,让她不要发给第三个人。

案例2:

这个案例来自于帅老师,我凭着记忆整理下来,发送前已获得他的同意。

《优势成长》刚面世的时候,销售成绩非常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一位读者跑过来问帅老师,老师我觉得你的内容非常好!我能不能把用录音的方式,把书的内容在喜马拉雅上念给我的粉丝听呢?

帅老师说,当然不行,而且如果要得到授权,你得问出版社。

我记得之前还有人问帅老师,能不能用他的书作为自己视频号的台词本,开自己的视频号来吸引粉丝。

我听到觉得有些无语,且不论这位读者的视频号能不能成功,「做人」这件事,可能就是他成事路上的一个巨大阻碍。

案例3:

同样,之前还有同学问我要千分之一俱乐部的ppt,问我说,我能不能拿帅老师的ppt去开班讲课啊?

相信参考前面两个案例,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

多说两句,且不论边界感问题,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损人利己的事。

零和游戏是穷人的思维,我们绝对不提倡。

如果你觉得帅老师的课好,你怎么不推荐朋友来上课呢?

自私将限制你的格局和思维,最终你的财富也必然受其所限。

我细想了一下,可能所有「破坏边界感」的事情,最终都会有一个体现,就是容易「损人利己」。

这里的利己,也不一定是说你非得得到一些什么利益,有时候可能只是你懒了一下,贪图了一下方便,比如说,你「截图」肯定比用自己语言「转述对话」会更方便;但你却忘记了,比方便更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信任,和隐私」。

有时候「损人」也未必是你故意去害人,而是你可能不够在意,你转发了点什么,可能没有经过原来主人的同意,又转到了错误的人手上,这很容易就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误会和隔阂。

而且这还有可能会变为三个人的隔阂。情况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传话」,哪怕是得到授权的传话,也可能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最后造成误解。

推演一个极致的情况,就是A向B抱怨了一下C,然后B告诉了C。

哪怕只是原话的转述,由于不是当面的表达,直接的沟通,C很可能会理解为「A这个人到处说我的坏话」。

然后也会降低对B的信任,因为C会想「她是个不能保守秘密的人」或「我告诉她的事,她也可能转告给别人,此人不能交心」。

你看,一个人传的话,3个人的隔阂。

所以生活中,长辈总会要告诉我们,做一个「口密」的人,别做朋友中的广播站,大喇叭。

因为「口密」,代表了「可信度」。

对话,截图,秘密,上课的内容,都是隐私。

尊重「隐私边界」,做个靠谱的人。

我不太善于写作,花了下班后的5天时间,写写改改终于完成。

感谢帅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帮我调整和修改,行文的逻辑和展开的顺序也学习和参考了很多帅老师的公众号文章: 2021年逆风翻盘的「5大关键词」 。

这周老师手把手地辅导我写作,6天多一点的时间,让我一个写作小白,竟然也写出了一篇让自己还挺满意的文章。这也是我的第一篇作品!

我觉得老师给我的这些提点和教导,都可以开一节写作课程了。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吧,希望大家也对「边界感」有更加清晰的边界感。

也欢迎你和芊芊一起,加入2021年千分之一俱乐部,提升做事的标准,开始指望自己: 2021年千分之一俱乐部会员招募:学以致用,把能力变成金币

我们课上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