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的帛画有何神奇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物龙凤帛画的用途 马王堆汉墓的帛画有何神奇作用?

马王堆汉墓的帛画有何神奇作用?

2024-06-06 06: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发掘于1972年至1974年间,出土了两千年不腐的女尸以及大量的珍贵文物。经过研究,一号墓墓主人是辛追,其后发掘的二号墓主人是第一代轪侯利苍,三号墓主人是利苍和辛追的儿子。这三座汉墓年代在西汉初年吕后或汉文帝在位之时,那段时期佛教还未传入中国,人死后灵魂还未有“西天”这个归属。此外,长沙国是楚地,它要比中央各郡及其他诸侯国更多保留楚风传统。

(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现场)

先来认识这一幅帛画

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都出土了帛画,帛画出土时覆盖在内棺上面,用单层的细绢作地,上宽下窄。

一号墓帛画,呈T形,横部长67厘米,上面绘有日、月、上升的龙及蛇身等图像;下方加宽部分长1.38米,绘有蛟龙及墓主人等图像。帛画总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有棕色的丝带,以便张举悬挂。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以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点缀,长度均为20多厘米。这些是旌旗的形制特征,可见是出殡时作为灵车前导所用的旌幡。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三号墓帛画的尺寸大致相同。三号墓出土的遣册(即墓中出土的陪葬清单)有记载:“非衣一,长丈二尺。”根据汉制,丈二尺约两米多一点,正好与T形帛画画幅全长相等。因此有学者认为,遣册中所说的“非衣”指的就是T形帛画。这个说法已经得到学界普遍认同。

(马王堆三号汉墓T形帛画)

一般认为,“非衣”源自于楚文化,指的是附棺随葬的帛画。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人物龙凤图》和子弹库楚墓的《人物驭龙图》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非衣帛画。在发展的过程中,“非衣”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文化、神话传说和土著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图像和载体会随着时空变迁而变化。其形制也为T形、方形等多种形式。和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在内容相似的有山东临沂金雀山4号、9号汉墓帛画,均采用了“天界”、“人间”、“地府”三层构图。

与同时代相比,铜镜上已经出现了T、L、V形符号组合而成的纹样,这样的纹样被称为规矩纹。汉代人用这三个符号把铜镜背面分为四等分或八等分,以安排四神、走兽、飞鸟等图案,飞鸟等图案,这是汉代人心目中的宇宙图式,是维系天地的框架。T字符号最早出现在河北平山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王墓中出土的石雕板中。

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非衣”是“T”形”?从我们上面所见到的三幅汉代T形帛画来看,T字的横幅上绘画的都是天上日月、神话传说,整幅作品给人一种特别瑰丽的想象力,是目前所见记载上古神话形象最多的早期艺术品。

马王堆汉墓的帛画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那么,这些帛画到底是有什么作用的?

《礼记》中记载汉代葬俗:“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以此来说明西汉之所以重视葬仪,事死如事生,一来是为了安放死者之魄,为其准备很多膳食、明器等作为供养;一来为死者之魂祈祷,祝祷其飞升归天。但对于楚文化而言,特别是对于这样一幅描绘了如此多的神仙形象的帛画而言,这种解释未免简单。

(帛画的地下部分)

回到帛画的地下部分:有一个巨人站在两条红鳞的青色大鱼身上,双手托举鼎壶的白色扁平物,象征着托举大地。巨人的胯下有一条赤蛇,下方还有两条交尾的大鱼。《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觜觜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土伯所在的幽都即为冥府阴司。

这个阴暗幽昧之所有怪鱼,有小兽,有口衔灵芝状物的大龟,龟背上立有鸱鸮,构成奇幻诡谲的死后世界。专家认为,汉代民间没有死后升天的观念,当时的葬俗是南为阳,北为阴,逝者人头向北,是准备下阴间的。显然,当时楚人认为死后灵魂是先往地下去的,而死者家属,需要把死者的灵魂招回来。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人间部分线描图)

这里就要提到古代丧葬招魂之礼,大体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建明旌。明旌的作用在于标识死者的身份。第二步在死者屋上及四野招旗呼喊招魂复魄。第三步以死者生前形相绘于招魂旗旌——即“复魄旌旐”之上,以象征所招回之魂。最后将其复盖于死者棺柩之上;埋葬于地下。这也就是马王堆出土帛画及长沙楚墓出土帛画的由来和功用所在。我们就可以确定帛画的两种用途,一是“铭旌”,是死者身份的标识,出殡时用竹竿挑举,作为灵车前导所用的旌幡。其二为“招魂”的“魂幡”。

帛画天上部分为太一神之下,两个羽人对称分布,人首鸟身,戴冠侧面相对,头呈仰视状望向玉璧。这与楚地浓厚的神仙思想有关,楚文物中多有人与鸟的复合造型。《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东汉王逸注:“人得道身出毛羽,可长生不死。”人间部分,谷璧之上,两个龙首之间,有一老年妇女拄杖缓行,前面有两人跪迎,并捧进盛食品的案,后面有三个侍女随行。这幅画的主题为墓主辛追出行的形象。画面的中心部位摆放着辛追夫人被锦衾包裹着的尸体,画面上的锦衾的花纹,跟实际墓葬中包裹辛追夫人的绵被是一样的。这明显表现了为“在床曰尸”的辛追夫人准备酒食以献祭的场景。既然她已经成仙,后辈为何如此重视对其肉体的祭祀?

这与秦汉时期神仙思想对于墓葬制度的影响有关联。神仙方术之说强调精神肉体的双项永存。构成万物的材料是气,在一元论中,万物之源的气只有清浊之分,精神和肉体是同质的,那么,精神可以不灭,肉体自然可以永存。所以,秦汉时期的墓葬,大多会在保存尸体不腐的方面花费很多精力,深埋,密殓,比如秦始皇陵的传说。马王堆女尸的保存环境,就是将棺椁深埋入十多米深的地下,然后其上铺上半米高的木炭,用以吸水。上面糊了厚厚的白膏泥,也就是用糯米灌注在泥土中,使土壤特别有粘性,密封效果非常好。

正因为当时对尸体保存的重视,所以常有汉代古尸出土,比如湖北荆州出土了西汉男尸;江苏连云港出土了名叫凌惠平的西汉女尸。古籍中也有过古尸不腐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秦汉时期保存尸体,是为了让死者遇仙,聚精气,令魂魄回到肉体之中,并且从此成为仙人,期望能跟神仙们在一起。

马王堆汉墓帛画的作用就是将死者的魂从地府召回,进入的不是天国,也不是小小的墓穴之中,而是进入一个永恒的神仙世界。这个神仙世界不在天上,更不在阴暗的地下,它是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一个时空,或是一座仙岛,比如蓬莱、瀛洲等;或是一个山洞;又或者是一座仙山。只有机缘巧合的时候,这些仙境才会向凡人打开大门。

参考文献:

[1]郭筱瑾.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蕴涵的生态美学智慧[J].东方收藏,2021(19):49-50.

[2]聂菲.双重含义马王堆汉墓狩猎纹漆奁图像新解[J].收藏,2021(09):94-99.

[3]李清泉.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功能与汉代的死后招魂习俗[J].美术大观,2021(05):28-39.

[4]刘彬徽.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卦位、卦序新议[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0(00):1-3.

[5]王树金.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织物蠡测[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0(00):51-60.

(文章中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