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资源:一对更多与更少的矛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口过多引发问题 人口与资源:一对更多与更少的矛盾

人口与资源:一对更多与更少的矛盾

2023-07-30 0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客观地讲,长期以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已经极大地压缩了中国自身的资源发展空间,与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与能源资源的表现最为明显。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源泉,我国作为处于经济迅速增长之中的人口大国,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要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尖锐得多。充分认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资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封志明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如何认识和评价我国人口与资源的基本态势?

    封志明:对中国的人口与资源态势可以作出如下基本判断——

    第一,自然资源绝对总量大、人均相对量小是我国基本国情,也是我国人口与资源关系的本质特征。未来20~30年内,随人口增加,我国人均资源量持续减少的趋势将难以改变。我国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仅为世界平均的1/3,人均森林、草地面积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和1/3,人均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价值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更为苛刻的资源约束。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日益加大,我国资源消耗总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有增无减。如一次能源的人均消费量,1990年为0.863吨标准煤,2000年为1.0吨标准煤,增长了17%,其中优质能源增长更快, 资源消耗增加给资源供应带来很大压力。在未来20~30年,我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将持续提高,由此带来的资源消费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的压力将有增无减。

    第三,我国人口发展总体上没有超越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但是局部地区和部分资源已出现资源紧张和供需失衡现象。我国石油资源供应长期短缺已成定局,原材料矿产资源结构缺陷突出,对经济的承载能力盈余和短缺并存;一部分矿产资源如铁、锰、铝、铜、铬铁矿、钾盐等,目前已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需长期依靠进口以补不足。

    因此可以说,中国人口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已经跨入了总量增加、增量下降的新阶段。所谓总量增加,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资源消耗的总量是增加的;但在资源消耗总量增加的同时,资源利用的效率在提高,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减少,资源消耗的增量在下降。

    记者:这些年来我国水土资源和能源需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封志明: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近期我和我的同事完成了一些研究工作,结果表明:

    (1)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呈现波动性变化,1979年之前总体上是增加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减少,目前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由于人口与耕地反向发展以及城镇的发展,21世纪初期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的势头难以逆转。2003年耕地面积共计18.5亿亩,比1996年净减少了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04亩缩减到目前的1.51亩。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出现了重要的变化,人均直接粮食消费以1984年的243公斤为转折点,由不断增加转向缓慢减少,到2001年人均直接粮食消费减少到183.7公斤,而人均间接粮食消费在1980~2000年期间则由不到100公斤增加到近200公斤。这种变化标志着从传统食物结构向现代食物结构的转变。随着主要动物性食物消费的不断增加,间接粮食消费所占比重仍将继续提高,间接粮食消费替代直接粮食消费将成为今后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

    (2)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立方米,由于人口增加,我国人均水资源持续减少,人均水资源量呈下降趋势。2003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144立方米,较1949年减少了近3/5。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特别是北方广大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城乡生活用水总量还将会继续增加。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全国用水总量的增长已经开始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均综合用水量趋于稳定,总体呈现出缓慢降低趋势。

    (3)在能源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16亿吨标准煤水平,2003年人均能源消费超过1.3吨,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都处在高增长时期。未来20年,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依然突出,长期进口的趋势难以改变。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耗总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和一次电力之比大约是70:25:3:2。我国能源消费质量提高和结构改善所面临的挑战远远大于数量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及相应的供应结构改善将成21世纪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

    记者:未来我国主要资源供求将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封志明:客观地讲,长期以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已经极大地压缩了中国自身的资源发展空间,与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与能源资源的表现最为明显。

    (1)在粮食需求水平与可能耕地规模方面,我国未来人口的食物消费结构和膳食营养水平将向动植物并重型方向发展。据此综合推算,人均粮食需求在2030年人口高峰时期应在450~470公斤水平,届时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6.63~6.92亿吨,这比中国现阶段5亿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高出10%~20%。这表明,未来30~40年内,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仍将面临人口增加与消费扩张带来的粮食总量需求持续增长的双重压力。同时随着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会持续下降,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均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由此导致的国家耕地与粮食安全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

    (2)2010~2030年随人口增加,我国的需水总量将持续增加。以人均综合用水420~450立方米计,中国2010和2020年水资源需求将达到5683亿~6089亿立方米和6031亿~6462亿立方米,在综合人均用水量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水资源压力仍有增无减。由于各地人口和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一些地区表现出水资源严重超载,而一些地区具有极高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赢余,一些地区人口与水资源承载力基本平衡。随着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人口超载现象将会继续加剧,因此,跨流域调水已成为必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水资源供给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水资源的污染,如果我国目前水污染的状况不能得到及时的扭转,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将会失衡。

    (3)未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将呈现一个由快渐缓的变化过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有可能达到26亿吨标煤,2030年可能达到28亿吨标煤,较2003年分别增长55%和71%;届时能源消费结构会有一定改变,煤炭比重下降到一半水平,油气上升到35~40%,国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有根本变化。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划,2020~2030年中国自身的能源资源最大开发限度为21亿~22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接近20亿吨,石油约在1.9亿吨。由于国内能源供应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均无法满足人口增加和消费扩张的需求,2020~2030年我国的能源自给程度将下降到80%~75%的水平,石油对外依存度可能超过60%。能源进口增加在所难免。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是关系到未来国计民生的关键能源矿种,因此,油气资源的保证程度便成了21世纪我国能源安全的焦点。

    记者:如何做到未雨绸缪,保障国家安全?

    封志明:2010~2030年,我国将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关键性历史阶段。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看,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幅度增加的阶段。在人口总量增加、人均GDP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的情景下,我国的资源消耗总量不可避免地会较大幅度地增加。总体来看,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资源态势,仍将继续维持总体安全、局部紧张的格局,人口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总量增加、增量下降的势头,部分地区的水土资源紧张和人口超载现象会进一步加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未来人口发展的资源需求水平与保证程度,高度重视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水土资源与能源安全问题。中国要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拥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资源基础来保障。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适时作出调整,明确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内外结合、效率优先,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国家人口发展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以保障国家安全。

    对此我们建议:一要实施国家耕地与粮食长期安全战略:适度消费,走动植物产品并重型食物发展道路;“藏粮于土”,全面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二要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能源效率优先、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稳定,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三要明确国家区域资源安全战略: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南方粮食生产力;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推进流域综合管理;建立区域发展补偿机制,促进区域资源合理流动。四要确立国家全球资源安全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建立全球性自然资源供应体系,以减轻国内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