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之旅要趁早,感受湖南“亭台楼阁”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亭台楼阁名 古建筑之旅要趁早,感受湖南“亭台楼阁”之美

古建筑之旅要趁早,感受湖南“亭台楼阁”之美

2024-07-06 18: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5年,央视播出了纪录片《园林》,从园林艺术中挖掘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其中,建筑作为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也具有功能使用、点缀场景、观赏和被观赏的多重功能。

传统园林建筑主要分为 亭、台、楼阁等,造型丰富,富有文化地域特色。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

相对于楼阁本身较大的建筑体量,亭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更为紧密。一般来说,有景必有亭,甚至景以亭来命名。

《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亭从形式来说也就十分美而多样了。

从功能上区分,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纪念性质,纪念人物或事件;另一种是使用性质,作为供游人路人休憩、避雨之用。

《道德经》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商周至秦汉,修建宫殿前都会先用砂石砖土砌筑高台,而后在其上修建宫殿。

周代的“灵台”,汉代的“定王台”,曹魏的“铜雀台”,长城“烽火台”等。它们大都作为军事侦查,防御使用自东汉后,高台建筑逐渐少了,但仍在风景园林建筑中作为具有景观或纪念意义出现。

楼阁

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

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作为风景园林中的主景,楼阁大多选址在周围环境的制高点,从而突出其标志性位置,统领周边优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衬托出其魅力。

湖南地区由于气候湿热,以木构为主要体系的楼阁建筑现存的多为清朝时期的建筑,并且大多数也经历了重建、易址。

湖南的楼阁多数为全木构或砖木结构,2~3层为主,多数为歇山屋顶,但也有如岳阳楼为大型盔顶式样,耒阳的环秀楼为4层建筑。

除了这些景观类楼阁,还有一些具有风水性质的楼阁如各地的文昌阁、魁星楼等,多采用6角或8角攒尖屋顶形式。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是3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清代遗构(其余滕王阁、黄鹤楼均为后世仿古重建)。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

后重修岳阳楼时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得岳阳楼名声大振。

根据记载,岳阳楼曾多次重修、重建,现存的建筑是以清代样式为基础于1983~1984年重修的。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为3层、4柱、飞檐、盔顶。

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楼中4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其屋顶为穿斗式结构,是现存古建筑中少见(据考证为唯一)的盔顶样式。建筑飞檐翘角,翼角装饰琉璃构件,每层均不相同,其中1层为茶花凤凰,2层为海藻游龙,3层是彩云如意。

▲怀甫亭

屋顶檐下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楼内正面整墙为木雕屏板,上刻《岳阳楼记》另岳阳楼景区内还留存有北侧的三醉亭、南侧的仙梅亭、怀甫亭等与之相互映衬。

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曾名红叶亭,爱枫亭。现名来源于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爱晚亭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4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动胜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晚亭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毁,现在的爱晚亭重建于1952年,并于1987年大修一次。

亭为边长6.9米的正方形,高6.9米,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4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

亭前池塘边,桃柳成行。亭后清风峡,泉水叮咚。

天心阁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长沙府志》天星阁来由

关于天心阁名字的来由,在《长沙府志》中可查到,府志里提到的“长沙星”所对应的城市就是长沙城,长沙也被叫做“星城”,天心阁正好对着天上的这颗长沙星,所以取名为“天星阁”,后演化为“天心阁”。

▲民国时期天心阁

▲1925年初维修现场

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有3层,为当时全城最高处。

▲1938年烧毁前的天心阁

现存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

重建后的天心阁主、副阁的体量都比原阁要小,主阁与副阁之间以游廊相接,外观更加雄伟、壮丽,主阁高14.6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属于明清时期南方的园林建筑风格。

长沙人期待了半个世纪的天心阁终于又再次屹立于古城墙上了 。

马田鼓楼

马田鼓楼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田心寨境内,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为侗族独特建筑。其原名田心寨鼓楼,由于田心寨与马安寨合并为马田村而随之易名为“马田鼓楼”。

1950年重修的马田鼓楼是侗寨最大规模的鼓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占地240平方米底下为方形两层楼阁,9层8柱,木结构,边宽8米,高20米。其顶盖为8角攒尖顶,上托葫芦宝顶。

封檐板与楼内大梁彩绘民间图画,各檐翘角饰禽兽浮雕。

和侗寨其他鼓楼一样,马田鼓楼也是干阑式抬梁构架,两边对称的厢楼为重檐歇山屋顶,檐口与主楼同层檐口平行,使得厢楼和主楼很好的融合为整体。整个楼身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作。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的关注越来越多,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建筑三院古建筑设计所在古建筑领域开拓了新市场,主持了多个楼阁建筑的重修设计工作,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意义。

湘潭万楼

万楼又名文昌阁,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宋家桥的湘江岸边(湘江铁路桥下游约500米处)。

万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万楼,寓意“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常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400余年间,万楼屡废屡建,先后5次重修。

该项目由向显军及其团队负责方案设计。经过历史资料的考察、通过与业主以及市民的多轮沟通反馈,设计最终确定了现在落成的这一版方案。

万楼的外形设计既融入了皇家大院、一类寺庙的庄严典雅,也巧妙地吸收了江南民居诸如马头墙、猫拱背墙、灰瓦等地方特色。

其采用内9层、外5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

宁乡花明楼

花明楼是湖南省宁乡市 东南部的一个美丽小镇,东距省会长沙20公里,西距韶山30公里。

花明楼境内双狮岭重峦叠翠,清泉奔涌,幽谷灌区水渠与靳江交错而过,低吟浅唱,像两条银链镶嵌其间。宋代诗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指的这。

如今,楼与人已成为历史,而“花明楼”3字成了这片肥美土地的名字。

花明楼景区共占地690多亩,包括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花明楼和修养亭几个组成部分。

花明楼是一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高楼。

据大清同治《宁乡县志》记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闻楼上书声琅琅,楼下柳暗花明。遂将其取名为“花明楼”,沿袭至今。

楼共5层,楼内陈列以湖湘文化为主线,融宁乡自然地理、青铜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

通过“梅、兰、竹、菊、荷”5种构图装饰背景,勾勒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画,向大家展示宁乡风光秀丽、物华天宝的自然环境和人杰地灵的文化氛围。

▲修养亭

▲景区牌坊

花明楼作为楼阁建筑,在传统建筑中体量不可谓小,但是其细部构造中充分运用湖南当地民居中常见的特色挑檐梁等做法,做到与周围民居建筑及景观环境很好地融合。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向显军及其团队细致入微的巧思,项目最终获得当年省优三等奖的荣誉。

总而言之,三湘大地,湘资沅澧,山川秀美,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亭台楼阁”已成为湖湘建筑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虽不及江南园林的细腻与雅致,也没有岭南古建的“洋气”与时髦,但湖湘独特的山水环境与文化基因塑造了其独特的气质与地域特色。

俗话说”盛世建园林”,作为湖南很早就涉足古建楼阁设计的HD建筑三院古建所也将再接再厉,深耕传统对话现代,给潇湘大地更添“亭台楼阁”,带来更多优秀古建作品。

供稿 | 廖嘉文

部门 | HD建筑三院

责编:王铭俊

来源:湖南设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