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鼻型的女人命运 (驼峰鼻子女子命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阴十八界是什么意思 孤峰鼻型的女人命运 (驼峰鼻子女子命运)

孤峰鼻型的女人命运 (驼峰鼻子女子命运)

2023-03-10 2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源作者:桐崂

孤峰鼻型的女人命运

九水界桥

作者游览路线

大崂观——一水——二水——三四水——橐驼峰——五水——六水——七水——仙古洞——九水宫——微阴而返。

作者介绍:

黄宗崇(1631-?),字岳宗,自号石语亭主人,清代即墨人,黄嘉善之侄。清康熙十一年(1672)岁贡生,康熙十四年(1675)为拔贡献。一生以教书为生,主讲《春秋》,著有文稿。工诗文书画,著有《石语亭诗草》、《宝砚楼遗文》等。留有《石语亭记》、《夜游九水记》、《那罗延官记》、《赠明霞洞王道人小记》、《慈沾上人浮屠记》、《浮山记》等游记、文章、康熙十二年(1673),撰《玉皇殿碑记》。另有《九日同季标张先生王僧虔游九水三首》、《雨中杏花盛开与张季标同饮玉蕊楼》、《鹤山秋色》、《晚眺》等记咏崂山诗。《黄氏诗钞》收入其诗29首。

另有同游者张允抡(1609-1678),字并叔,号季栎,别号栎里子,明末清初莱阳张格庄(今山东省莱阳市)人。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后授江西饶州知府。明亡后,不堪忍受江山易主、变更服饰以及剃头令等,遂人崂山隐居不仕,曾受黄宗昌及其子黄坦聘请,与宋继澄父子在崂山玉蕊楼、张村等处设馆授徒数十年。著有《希范堂集》、《廉吏高士传》、《栎里子集》等。张允抡曾遍游崂山名胜,留有《蔚竹庵》、《巨峰顶》、《登邋遢石南岭》、《巨峰即事》、《游太平宫》、《玉蕊楼》、《楼上晚眺》、《狮峰独酌歌》、《独酌仙人桥》等许多记游崂山诗文,其《栎里子游崂山记》中,收有《游邋遢石东南涧记》、《游九水记》、《游白云洞记》、《康成书院记》等游记13篇,诗70余首,详记崂山诸景观,对研究崂山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该书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刊印。光允抡曾为黄宗昌《崂山志》作序,顾炎武曾留有《张饶州允抡山中弹琴》诗。

游记原文

岁在乙已(

注:1665年,康熙四年

)九月之前,昌阳张季栎先生约以九日为九水游。及期,天朗气清,风日和爽,南抵华阴而东二十里,抵大崂观(

注:又名真武庙 卧龙村南

)。四面皆山也,山山秋色,望之苍翠,高深与人,近远复行道,出没青松中。比日斜,始抵一水所。其北崖,茅屋数处,皆水绕树间,山连树杪(

注:树梢

),画不足言也。其南崖,人三两家。呼之,问道所由,曰:“自此抵九水,可十里,皆绝涧,跳石磴而渡。日且暮,恐险巇不可行。”从者皆有难色。余曰:“不然!夫人迹所经,则麋鹿不处,盖机心在焉。余恨不能绝人迹,为汗漫游耳!何险巇(

注:音希

)之足畏。”其行也,著短衣曳杖在前,过一水,潺湲之声冷然(

注:声音清越

)。溯流而上,坠壁交矗,谷口若穷,就之则二水潆洄于悬崖之下,崩石裂石,道出其中焉。历三四水,皆走溪涧中。日暮迷道,乃攀山南麓而上,拨云根,披榛荆,前呼后应,响振林端。有孤峰,高入云霄。从者曰:“此橐驼峰(

注:橐音驼,即骆驼峰

)也。”幽窅(

音咬,幽深

)苍茫之中,山岭隐现。盖五水、六水云。率浒而出,遥闻犬吠,则七水,居人所也。近则灯火荧荧“透出林薄,有两人者惊讶,持矛立石上,问所来。噫!人相导。隐隐磬声,登石岚间,则九水之西山,所谓仙古洞者是也。自是迤南,可里许,而抵九水宫止焉。于是月横山曲,徘徊涧滨石上,泉声如出云际。还坐斗室,萝壁萧然。开樽命酌,不图浮生之有今日也。早起乘微阴而返。夜之所历,尽悉其处,大约山以削而峭,水以狭而驶,怪石嵌空耸其上,清矶寒潭环其下,万木纷披,苍黄红黛之色,相错如绣,每一曲为一水焉,而境以不同,非数日留,不能尽也。

赏读:

文章配了一些现在的图片,读游记时定要明确当日情势之艰难,非今日可比。

九水分为外九水、内九水和南九水,外九水就是北九水。

黄宗崇是即墨黄氏一员,黄氏为即墨大族,其族人多游历或隐居崂山。原因是即墨临近崂山、崂山风景优美、崂山文化氛围浓厚及不愿出仕为官。需要说的是1665年发生了黄培文字狱案,该案起于八月初二,而作者游九水在九月九日,案发不久,更没料到该案一直延续到1669年,黄氏家族多人受到牵连。

九水发源崂山山顶北麓的白沙河的上游,河水在山脚多次折流,有九折,可谓“九曲”,转折的地方需要涉水而过,每涉一次为一水,从山脚往上,依次是一水到九水,可谓“一川九曲出盘龙”,“九水”由此得名。其北崖,草木葱茏,枝繁叶茂,水绕其间,青山横斜,其间参差几处人家,田园生活,恬静舒适。

周至元《崂山志》记载:“大崂观在大崂村东南,南对芙蓉峰,背绕白沙河,处平旷,能收树石之胜。观创建于元延祐间,明万历中道人赵友真大新之。至清道光七年重加修葺。中祀真武,左右祀老君及王母。殿宇宏严,墉垣高峻,莅其中者,幽然如至玄都。观左有竹园,园中有龙潭湾,湾中产仙胎鱼,味极鲜美,为崂山特产。”

高山绝壁,一水始渡,水流湍急,踏石涉水,艰难而行,水声清越,夜晚凄清,峡谷幽静,遗世独立。

外一水桥

外一水

外一水

二水削壁路穷,崩石裂石,道出其中,河水回旋。作者有诗:“削壁悬岩路忽穷,莓苔曲曲石流通。夕阳峰转浮云外,红叶霜深一迳中。千载泉声清听远,三秋山色故人同。到来二水迷归处,不尽寒蛩万壑东。”

外二水

入三水,山势突兀,石磴青苔,山谷幽静,新月挂峰,泉声淙淙。作者有诗:“三水嶙峋落照回,指衣石磴满苍苔。山连鸟道云间去,行踏泉声树杪来。青霭无心随杖屦,黄花有径认蒿莱。遥看新月东峰上,莫负重阳浊酒杯。”

外三水

三水水库

三水水库

外四水

天梯峡

天梯峡

飞来石

过三四水,游者迷道。山路南攀,披荆斩棘,遇见橐驼峰。橐驼峰又叫大孤山,山下还有一橐驼湾。橐驼峰特立独拔,独峙不群,上冲云霄,直达北辰,下临碧波,树木苍翠,松柏蓊郁,草碧苔青,泉水清泠,林响鸟鸣,不知幽深几许。据记载,唐高宗曾令人建望海寺,手植银杏与此。唐玄宗天宝三年,一道人来到此地,在此胜地建一道观,历经三个寒暑得以竣工,道观蔚为壮观,就是后来的圣水宫。道人来此山之前曾见一小孤山,于是改橐驼峰为大孤山,这就是橐驼峰另一名称大孤山的由来。

外五水

外五水旁山峰

周至元《崂山志》记:“骆驼头峰在外九水之六水,一名飞虎岩。山势粗猛,排空直下,延颈昂首,若长鲸之吸于川。自西面侧视,又化为巍峰。移步换形,真成怪绝。今游人多以鹰嘴峰名之者误。”宗方侯诗:“秦桥万里返东流,疑是当年鞭石游。力尽五丁驱不得,山灵幻结骆驼头。”林柱生诗:“明驼劈空下,昂首吞长川,壑转疑无地,山开别有天。茫茫青壁断,浩浩碧流悬。到此尘心静,栖心太古前。”周至元诗:“巉岩未许五丁开,别有奇观六水限。到此游人尽胆慑,天边惊有虎飞来。”

游记中的橐驼峰应该是周至元说的骆驼头峰。

外六水

驼峰烟云

骆驼头峰

骆驼头峰

骆驼头峰

二人“率浒而出”,已至七水,见有安居人家,流水潺潺,幽静甜蜜,安逸闲适,遇人持矛立石截问。本桃源之地,少有人访,不足为奇。与《桃花源记》中鱼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异曲同工之妙。

七水之小丹丘,仙人髻,小梳洗楼

八水刻石

马铃河之松涛涧

后又至西山仙古洞。崂山仙古洞位于崂山北九水景区太和观停车场对面山峰的半山坡,其正上方即为凌云山,海拔380米。仙古洞为一天然花岗岩石洞,洞为椭圆形,深约为2米,高2米,长3米。洞外有石刻“明周鲁书仙古洞”7个大字,字直径约30公分左右。因此洞在明清年间,常有游人在此宿留诗咏,由此被称为“仙古洞”。又因民间传何仙姑渡海前曾息于洞内,故又名仙姑洞。自仙古洞下的河涧,下行约1里,到达河东村,河东村村口的河涧旁有小山丘一座,称为小丹邱,又名小梳洗楼,传为何仙姑梳妆处,又有照影壁,为仙姑照镜处。明代登州(今山东蓬莱市)武举周鲁曾有《题仙古洞》:“云烟霭霭映青山,山藏古洞洞藏仙。仙人缥缈乘云去,遗留古洞后世传。”2009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周至元《崂山志》记载:“仙古洞在凌云山巅,额镌仙古洞三字,明周鲁书。洞石参差,乃天成,非人工者。其旁旧有三清殿,久废。”

仙古洞

仙古洞

仙古洞

不远处有九水宫。九水宫不知道是哪个地方,没查到资料。

次日微阴而返,一弯一色,一步一景,让人流连忘返。

九水界桥

(——谢谢阅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