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谜底藏在画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月的青春剧情解析知乎 “故事的谜底藏在画中”

“故事的谜底藏在画中”

2024-07-09 1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电影开场

长达30秒的长画展示了整部电影的剧情。

从左到右为:丹妮的双亲与妹妹死亡、克里斯蒂安安慰丹妮、克里斯蒂安带着丹妮与朋友们出游相遇哈嘎村民、丹妮与哈嘎女人在太阳下起舞。

五人中,丹妮是悲剧少女、克里斯蒂安是欺瞒者、乔希是窃书者、马克是小丑(最后头皮被烧之时,戴上了小丑帽子)、佩尔是引领者,吹动笛子蛊惑众人前行。

→电影基调

开场几十秒的空镜奠定了电影的悲伤基调。

在1分到24分这段时间之内,电影的色调是非常灰暗的,呈现出一种永夜状态。

而这种状态也体现在了女主角丹妮身上,因家人去世,她十分低落、脆弱,在有限的镜头内奔溃了大概三次左右。

而在24分后的瑞典之行中,电影的基调转变成为一种截然不同的极昼状态。

女主也随之表现得愈发“开朗”。

→导演剪辑版

导演剪辑版(170分钟)比公映版(147)多了23分钟,新增主要场景有两个,其他都是对于公映版的细微补充和延伸:

→导演剪辑版43-46分钟

丹妮一行人来到“哈噶”之后,首次参与了“哈噶”的吃饭仪式。

→导演剪辑版84-91分钟

*哈嘎唯一天黑场景*

在举行完悬崖节活动后,女祭司西芙又邀请丹妮一行人去参与晚上的祭祀河神活动,哈噶人贡献完祭品之后,有人担心分量不足,一个小女孩走出来自愿献身,被丹妮劝阻。

丹妮与克里斯蒂安再度发生争吵,丹妮认为哈噶过于原始、野蛮,要离开哈噶,克里斯蒂安则坚持没什么大不了,要写他的论文。

一些导剪版重要信息补充:

1.众人开车前往哈噶途中,马克问“为什么这里的女孩都这么辣”,佩尔回答“维京人四处收集完美的婴儿,然后再把他们带到这里”。

2.乔希做“仲夏夜”题材论文的事情,早已在旅途车上(甚至更早之前)开诚布公。

3.乔希说当初克里斯蒂安使用论文网站还是自己教的,指责他作为研究生华而不实。

4.一直在关注马克的那个哈嘎少女,在马克误尿祖先树时,有为他提供帮助,与当地神父沟通。

5.女祭司西芙在窗外观察丹妮做馅饼。

→电影6分42秒处(导剪版6分27秒)

丹妮服下名为Ativan的抗焦虑药

百度百科:急性焦虑在发作时会有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濒死恐惧、失控感等痛苦体验的表现。

为丹妮后面的数次情绪失控埋下伏笔。

在所有的宗教电影中,这样的人物设定往往最容易被侵蚀信仰。

→电影24分处(导剪版27分)

在克里斯蒂安一行人开车驶入哈嘎镇时,有一个完全颠倒的镜头,预示着“哈嘎”与外界的异处,即将到来的危险,将会倾覆一切。

→电影43分处(导剪版50分)

佩尔的兄弟向乔希介绍“哈嘎”石碑上的文字为古弗萨克文。

有道注释:古弗萨克文( Elder Futhark ) 是 卢恩文字最古老的形式,主要在挪威地区的日尔曼部族和有及其它的移民部落中使用。

电影里,“哈嘎”有9天旅行、9人献祭、90年一次盛典、9倍数的年龄划分,甚至电影片名Midsommar(仲夏节)也是9个字母。

在卢恩文字的北欧神话起源中就有,众神之父奥丁自吊于树上9天9夜,顿悟卢恩奥秘的说法。

9对于“哈噶”是一个极具宗教意义的特殊数字。

→电影45分30秒~46分处(导剪版52分)

镜头略过一幅布画,上面完整解释了克里斯蒂安与玛雅的“传统”由来。

(1)少女爱上男子

现实:

少女玛雅看到占星结果匹配的克里斯蒂安

(2)少女朝思暮想

现实:

雕刻“爱情符咒”放于克里斯蒂安床下

(3)献上携带阴毛的馅饼与经血的饮料

现实:

克里斯蒂安吃到带着玛雅制作的阴毛馅饼与经血的饮料。

颜色比其他饮料来得更为深红

(4)男子被少女蛊惑授精

现实:

克里斯蒂安被老人下药,与少女玛雅性交。

→电影48分处(导剪版55分处)

右上角有一幅壁画,正画着一男子在众女的注视下与女人进行交配,预示着克里斯蒂安的仪式。

而克里斯蒂安的床位也正巧在其下。

→电影51分处(导剪版57分)

丹妮半夜抬头看见临床的墙壁上,画着一个人拿着匕首划破自己的手。

呼应隔天“悬崖节”的放血环节。

→电影68分处(导剪版77分)

正中间壁画上画着两位灰衣老人(疑似被捆绑)在高处。

也在暗示着“悬崖节”的活动。

→电影76分处(导剪版94分)

丹妮梦见克里斯蒂安一行人背着她在半夜偷偷离开,汽车尾气黑雾弥漫,她的口中也吐出黑烟,照应电影前半段她的父母与妹妹因为汽车尾气而死的事件,这件事情成为她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阴影。

同时她对克里斯蒂安一行人的信任也十分脆弱,害怕他们会随时抛下自己。

→电影84分处(导剪版104分)

相较于其他人的游客身份,丹妮一直处于一种主动/被动融入“哈嘎”的状态:

(1)在草地上、跳舞时幻觉身上长草,成为五月女王身上披满鲜花,强调根的意识;

(2)佩尔对丹妮说了一些关于克里斯蒂安的“坏话”,告知她“哈噶”的家庭氛围(侧面削弱丹妮与外界的关系),在克里斯蒂安补救其生日时,她一直在看着一群哈嘎女人齐摆着照顾婴儿;

(3)与哈嘎女人一起做馅饼、跳舞;

(4)哈嘎女人在木屋内共情丹妮的悲伤。

→电影93分处(导剪版114分)

当乔希在木屋中偷拍哈嘎的“圣经”《卢比劳德》时,一个人戴着马克的头皮进入房间内,将其敲晕/死。

虽然这个神秘人的身份在电影中并没有说明,但在剧本中有明确表示,这个人便是当初因为马克在祖先树上撒尿而激动的中年人。

→电影97分处(导剪版118分)

在盛典上,丹妮伴随“哈嘎”众人喝下了神秘茶,随即产生了身体生根、花朵呼吸、看见死者的诸多幻觉。

早在电影28分时,她就曾喝下当地蘑菇茶(也许还吸了点东西?),产生了类似幻觉:感官放大、视觉扭曲、甚至窥见妹妹鬼魂。

这是基于西方传统宗教对迷药的认识,许多巫师在举行仪式的时候, 会使用以宗教致幻剂(entheogen)为代称的迷幻药,其目的并非追求感官刺激,而是为了与鬼神沟通,在精神高度敏感之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哈嘎”这个虚拟地中,村民们就使用着迷药来控制村外人,使其产生幻觉,同时自身也在盛典上饮用,沟通神灵,削弱血腥仪式带来的冲击力。

→电影99分处(导剪版120分)

女祭司西芙邀请克里斯蒂安进入木屋内,克里斯蒂安位置正对着的壁画,预言了他将在熊皮中被烧死的结局。

→电影103分处(导剪版125分)

五月女王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殖崇拜,少女在形似男性生殖器的十字架下翩翩起舞,选出最有耐力的舞者,作为沟通神的媒介,去领导接下来的祭祀活动。

→电影108分处(导剪版130分)

丹妮成为五月女王,看见妈妈迎面走过,叫了一声“mom”。

但其实在这个场景中,还出现了安妮的父亲与妹妹。

在药物与盛典的双重幻觉中,丹妮内心的“家庭”(归宿)已经默默地同化到了“哈嘎”中。

→电影125分处(导剪版148分)

丹妮因为窥见克里斯蒂安与少女玛雅在性交,情绪失控。

众女与其共情,此起彼伏。

此时镜头移到了诸多壁画中的一幅:

“背后圣光的女神手持橄榄,女圣徒俯首虔诚,勃起生殖器的男人在下方为熊熊烈火添火加柴。”

整幅画性暗示强烈,将赤裸男性之罪与女性的纯洁互衬。

预见五月女王丹妮对不忠的克里斯蒂安的惩罚是——火刑。

→电影128分处(导剪版151分)

全裸逃出的克里斯蒂安发现了西蒙的身体被吊在一件木屋的半空中,后背被刀子呈翅膀模样张开。

这是“北欧海盗”维京人一种名为“血鹰”(blood eagle)的酷刑, 用刀具将人的脊椎肋骨切断,肺部从开口处拉开折成一对“翅膀”。

电影中,在克里斯蒂安发现西蒙的时候,他撕裂的背部微微颤动,还在进行着呼吸。

→电影142分处(导剪版165分)

神殿的大火倾覆之际,哈嘎村民纷纷狂笑嘶吼,丹妮身上装饰满鲜花,脸上却布满恐慌,大火燃烧至尽,一直闷闷不乐的丹妮也终于大笑起来。

从外在服饰到内在心理需求,她完全融入了“哈嘎”之中。

但这疲惫不堪的笑容是病态的。

正如整部电影所体现的哈嘎族仪式,表面上是祈求自然庇佑的美好愿望,暗地里是骗取外人、活人献祭的“阳光下的罪恶”。

她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的释怀与融入,只是尚存于恐惧、疲倦、悲伤、药草与盛典的交替晕眩之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