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南》下的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师要善于“看见儿童”,主动与儿童同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互动指引 《评估指南》下的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师要善于“看见儿童”,主动与儿童同频!

《评估指南》下的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师要善于“看见儿童”,主动与儿童同频!

2024-07-01 0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需要有 一个安全的并且可以预期的环境,能够为他们提供大量帮助他们成长的经验,促进他们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和道德的发展。

换言之,幼儿是通过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去认识这个世界的,而这些关系的质量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就拿最近在冬奥会大火的运动员谷爱凌、苏翊鸣来说,他们的成功除了来自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父母对他们的尊重,以及和他们从小建立起的良好的互动关系。

正如《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这本书中讲到: “没有什么比停下来倾听和积极回应儿童更重要。”有效互动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有效互动对教师的重要性

以下面这个场景为例,一起看看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如何在促进儿童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老师。

场景:佳佳站在沙盘旁边,手伸进沙盘抓一把沙子往沙盘外面撒。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想到什么,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伍老师盯着佳佳看了几秒钟,过去对他说: 我看到你正在很用心地把沙子撒在地上。

佳佳说:是啊,沙子是直直落下去,不像雪会瓢啊瓢的。

伍老师说: 嗯,你的实验很好,你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事情噢!但是,沙子在地上,小朋友踩到了容易摔跤,很危险的。 我有个小建议……你看好吗?

佳佳点点头。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伍老师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进入到了孩子的世界。 当老师进入到儿童的世界后,我们往往被儿童世界的文化所震撼,会尊重、接纳、欣赏孩子的行为,而这样的互动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通过互动,老师和孩子建立了温暖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儿童;同时为孩子示范了语言和思考,鹰架了儿童的学习……

所以互动不仅仅对孩子重要,同样也对老师重要。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学习与儿童互动,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生成实践智慧,最终能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情境之中。

在《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判断有效性互动的关键问题:

儿童从互动中获得了通过其他方式可能无法获得的积极经验吗?

怎样的互动方式才能让孩子获得积极经验,我们从李季湄教授在2018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年会中分享的一个师幼互动场景对比来感受一下:

教师A和B选择了不同的互动方式,从而带给了孩子不同的体验: 教师A的互动方式让孩子自尊、自信受挫,没获得有益的经验和思考的机会;而教师B的互动方式让孩子的犯错成为学习应变思考、探究工具、动手动脑做事的好机会。而这也就是有效互动和无效互动的差距。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会有一些老师想跟正在专注游戏的孩子发生有意义的互动,但是会发现孩子根本不接招,这样的互动就是无效的互动甚至是干扰。正如布鲁纳说的: “一名儿童玩游戏时,如果他认真思考或者自言自语,那么他不是在谈论,而是正在做这件事。”

当儿童既不想要也不需要对话时,一些教师不断地努力开始对话,会打扰儿童,使他们感到紧张……当教师强迫儿童干这干那,突兀地提问,再三确认儿童是否知道某事,以教师的目的强行引导儿童的思维方向时,往往会得不到儿童的任何回应。 回答教师源源不断的问题会打断儿童的思路,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对话也会因此终止。

我们已经了解到教师跟孩子的互动方式会影响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教师准确把握与儿童互动的有效时机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师在判断儿童何时需要帮助时存在一些认知偏颇,总是觉得自己需要介入互动并且做些什么,比如,问几个问题、评论几句或提个建议等,但怎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何时开展互动才适宜呢?

正如 《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这本书中提到的:

有效互动依赖于教师的敏感性,即在任何时候都能及时地关注到孩子的需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们感觉如何、在需求什么样的帮助,这些都会影响教师选择在说什么,以及他们所说的内容对孩子是都有帮助。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老师的敏感性极其重要,判断教师与孩子的互动质量的指标中,情感支持维度是非常重要的。而对孩子良好情感支持的前提就是对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保持强烈的敏感性,对孩子的行为保持敏感性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能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

提到教师敏感性对师幼关系的影响,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场景:

场景:在一个幼小衔接班里,一些孩子一直在尝试用包括电路在内的不同方法点燃万圣节南瓜灯,现在很多孩子已经离开了桌子,但是刘易斯,一个年龄较小(夏天出生)的男孩,被忽明忽暗的灯泡给吸引住了,他走到老师所在的桌子旁边。

A:刘易斯,你想看这个吗?

C:是的。

A:(老师拿起连接线)我们来看一看,这里有个灯泡……我们把它和电池连在一起,看,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连接……看……这儿,如果你摸这儿,摸一下这里,看看灯泡怎么了(他看着)。当你把它们断开的时候……

C:关掉了。

A:关掉了,当你把它们断开的时候……

C:关掉。

A: 现在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C:(他看着她,点了点头)

A:刘易斯,我想知道,当你把连接线断开的时候,为什么它就被关掉了?(他没有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呢?

C:嗯……因为它真的很难过

A:因为,哦,因为它真的很难过。(刘易斯继续重复开灯关灯的动作) 当你关掉家里的点灯开关时会发生什么呢?

C:(刘易斯看着她)嗯…很糟糕。(他们一起笑了)

A:当你在家里打开点灯开关时,灯就……

C:(他看着她的嘴,他的嘴就变成了一个”O”形)

A:开了。

C:开了。

A:当你再按一下的时候(刘易斯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电池),灯就……(他又看了看她的嘴)

C:关了。

A:和这个有点儿像(她拿着电池和连接线给他演示),所以它开了然后它关了,开……然后……关。你能打开它然后再关掉吗?

C:是的。

A:试试吧。

C:(他笑着把电池和连接线拿回来)

A: 开……关……开……关……看到了吗?你觉得怎么样?

C:这太神奇了!

A:嗯,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知道当你连上电池时,它会亮起来,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让它起作用呢?

C:(刘易斯没有抬头看我),是的,确实是这样。(她放下电池。)

A:刘易斯, 你现在打算做什么?(他已经离开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有时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不能从孩子给他的回应捕捉到有意义的信息和孩子内心需求的信号,孩子觉得灯开关的现象很好玩,灯一难过就会灭掉,对于孩子来说灯是有生命有情绪的,也就是孩子当下对外部事物的理解带着情绪感受,带着童话思维;而对于老师来讲,是想通过南瓜灯的开关引导孩子理解科学原理,双方的理解维度不一致导致彼此没有办法在同一个沟通频道里,这样的情境之下,老师自然无法觉察对孩子有益的帮助和支持究竟是怎样的。

“有效的教师主动与儿童同频,而不是期望儿童与他们自己同频”,而我们教师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总是想把儿童拉扯进来,也就是老师”挖坑“,让儿童往”坑里跳“,这是我们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需要避免的。教师在与儿童互动时,除了需要保持敏感性以外,还需要在儿童主导和教师主导的活动之间取得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因为教师主导的学习和儿童主导的学习培养的能力是不同的,二者都需要受到重视。

要想真正让自主游戏落地,老师要深入理解自主游戏背后的理念,而这也是现阶段老师需要攻克的难点。

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更多是为了支持、拓展孩子的学习,不是直接上去跟孩子说话才叫互动。教师互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孩子兴趣和行为的观察、对自我的调整,这些都是一种潜在的互动,教师最善用的互动方式就是使用各种提问策略,比如:

✦ 问 已知的问题:“这是什么?”(颜色,形状……)

✦ 问没有意义的问题:“你在干什么?“(画,搭,看……)

✦ 问管理方面的问题;“你准备好了吗?”

当教师以这些提问方式与孩子互动时,通常会限制孩子的回答,也无法引起孩子产生对话兴趣。建议教师在与孩子互动时使用开放性提问:

✦ 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应用)

✦ 这些东西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析)

✦ 你用了哪些材料呢?(理解)

✦ 如果……那会发生什么呢?(推理,创造)

✦ 你觉得这些作品哪一个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评价)

当老师以 开放性提问与孩子发生互动时,可以引导儿童针对具体情境予以思考,也就是 教师关注儿童在想什么以及怎么想的问题,才能拓展儿童的思维,促进孩子用高阶技能思考问题,从而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提供给孩子更好的支持,促进孩子的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 “陈述性语句”的表达方式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这种方式让儿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想法感兴趣而非是质疑。 教师在使用“陈述性语句”可以让儿童愿意谈论更多而不会有任何焦虑感。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 补白和 交际词等方式配以 肯定的身体姿态,比如点头,一边发出“嗯”“真的”等等,这通常能引起儿童更多的互动话语,当教师把提问以及“陈述性语句”相结合,并配以适时的交际词与肯定的身体姿态时,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有效互动便会持续发生。

有效互动对教师与儿童的发展极其重要,幼儿园老师也都在探索与孩子相处互动的最佳方式, 教师在判断适宜的互动时机时,需要主动调整自己与儿童同频共振,同时注意既要让儿童有机会付出努力,又不要让他们因过于沮丧而放弃,既要让他们觉得教师的支持一直都在,又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

教师在熟知这些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之下如何适时适宜地运用出来,毕竟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具体场景是灵动的,教师选择互动的时机和方式也应有所侧重。

编辑 | 橙子

审核 | 赵平

内容版权 | 万千教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