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试讲中讲授法的运用及实例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互动指导法例子 面试试讲中讲授法的运用及实例分析

面试试讲中讲授法的运用及实例分析

2024-07-01 0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古文、外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教学。

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做出结论,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

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思考题、练习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而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

(三)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

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

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小结;

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

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四)讲演

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中小学运用的比较少,考生注意谨慎选用。

三、讲授的基本要求

(一) 讲授要准备充分

准备讲授,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所谓思路是指认识客观规律的思维过程,它反映着本学科的规律与人的认识规律的统一。教师应对讲授内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备充足,力图将系统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应当指出,教师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想、独特的见解,直接影响讲授的效果。

(二) 讲授要有科学性

1、科学的内容

教学中所要传授的知识,应当是在人类目前达到的认识水平上已成定论的可靠知识。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应该是准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为此,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认真钻研、深刻领会知识的实质。做到讲授概念准确、论证原理充分、逻辑推理密、列举事实真实、技能训练严格,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切不可一味追求生动形象,违背科学性的要求。

2、科学的态度

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树立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去伪存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

3、科学的语言

科学的语言就是要求教师上课用严密的语言、精确的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如果教师用语含混或模棱两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甚至导致错误认识,把错误的结论当作真理。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案例1:我们要解剖的是蟾蜍,也就是通常说的“癞蛤蟆”。把它处死之后,放置在解剖盘上,腹面向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然后进行解剖,解剖时,左手拿镊子,右手拿解剖剪,从其腹部下端开始……

案例2:我们将要解剖的是癞蛤蟆,先要把它处死,然后把它放在这个盘子里,让它仰面朝天,用大头针扎住它的前后腿,然后把它剖开,剖的时候,左手拿镊子,右手拿剪子,从肚子的下面剪开……

点评:案例1的表述比案例2的表述更具有科学性。每个学科都有各自学科的专业术语,在教学的时候要用规范的学科术语,以便学生能够为该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案例2中的直接将蟾蜍说出“癞蛤蟆”,将解剖盘说成盘子,将解剖剪说成剪子,是不符合生物课的学科规范的。

(三) 讲授要有启发性

讲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心理水平、学习方法等实际出发,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思维,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案例3:家兔的门齿是齿质和釉质所组成。齿质比较软,容易磨损;釉质不易磨损,主要分布在牙齿的表面。家兔的门齿前面的釉质特别厚,后面的釉质薄,所以后面的磨损比前面的快些。这样,门齿形成了凿形。此外,齿的基部不封闭,能终生生长。所以,家兔经常咬硬的食物,门齿也不会变短。

案例4:在我们生活里经常看到,尖锐的东西经常触动坚硬的东西,不久就会变钝;长的东西经常磨损,它的长度会变得越来越短。现在我们看一看家兔门齿的情况,是很奇特的。它的门齿呈了凿形,经常咬硬的食物。但是门齿不仅不钝,反而更尖锐;经常磨损也不会变短。为什么有这样一来的反常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门齿的构造吧。

点评:因为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很多考生不敢在面试的时候采用讲授法,但有时讲授法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注意讲授的启发性。从上面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案例4就更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建构知识。

(四) 讲授要生动、形象

讲授的生动形象性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法或教学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领会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讲授要做到生动有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活泼有趣,而流于庸俗、低级,玷污教学环境和学生心灵。

案例5:《梦游0王国》:0王国里所有的床铺都是上下铺,但下铺都没有人住。主人公小毅很好奇。为什么没有人住啊?0王国公民解释说,因为0不能躺在分数下。小毅不懂。大家就帮他设想,如果分数线上的数是2,而存在2/0这个数,比如说a吧,那么2=0×a,可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不可能存在a这个数。如果分数线下是0,那么这个等式就变成0=0×a,同样的道理,a就是个不能确定的数,所以0就不能呆在分数线下面。

点评:案例5是一个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创作的,这名教育家非常善于用趣味性的数学童话来讲授枯燥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考生也应善于利用故事和情境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就更为重要。但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切不可只关注新颖的形式而不关注真正的内容,否则会给考官华而不实的感觉。

(五) 讲授要简洁

教师应使用简洁明快,既准确又精练,既有逻辑性又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个句话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六) 讲授要通俗

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讲授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在选择例子和证据时,应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们容易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由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生活阅历不深、文化知识正处于打基础阶段的小学生,如果讲授的语言过于深奥,学生就很难听懂,从而影响对知识的理和吸收。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应通俗易懂。

(七) 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速、语调、响度等的科学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确定基本的速度和音量后,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和停顿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一些变换、起伏,以吸引学生。因此,考生在讲授时应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节奏适宜,语调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据内容要求、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做到抑扬起伏,错落有致,恰当的语调是达到教学语言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八) 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讲授与板书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讲授的作用。板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画、文字、公式和表格。板书内容一般都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利用讲授对精心设计的板书内容加以点拨、讲解,能引导学生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提示学生重点和关键问题,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记好笔记和复习。在试讲的时候不可避免也要进行板书,如果讲授和板书配合的好也能给考官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增加高分的可能性。

考教师就关注微信公共号17学堂!

考证考编视频课全都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