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膝盖痛的原因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十岁女膝盖疼怎么回事 40岁膝盖痛的原因是什么

40岁膝盖痛的原因是什么

2024-07-01 0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0岁膝盖痛的原因是什么

一旦一个人到了中老年人之后呢,浑身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疾病的,比如膝盖痛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了,40岁膝盖痛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如何产生了这样的膝盖疼痛的问题呢,如果年龄到了40岁之后呢,身体开始有了更为大的变化了,甚至开始退化了,简单的了解一下膝盖疼痛的具体病因。

目录 40岁膝盖痛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情况下会出血膝盖疼的现象 40岁以后膝关节省着点用 膝盖疼应该怎么锻炼 如何预防膝盖疼

140岁膝盖痛的原因是什么

  属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主要是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上楼下楼艰难、站着难蹲下、蹲着站不起来等主要发生于40岁之后中老年人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及外伤关系密切。

  如果确定后治疗建议可以

  1、采用止疼消炎药、针灸、膏药等治疗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解除关节僵硬、疼痛、肿胀,同时可服钙制剂;

  2、可以局部关节内注射药物治疗;

  3、关节镜微创手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有效疗法,建议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轻易选择膝关节置换手术

  也可能是侧副韧带的损伤,长此以往,会导致韧带的松弛,无法固定膝关节,就会出现踝尖脊增生变尖,诸骨骨小梁稀疏,内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等新的问题。

  这是一种老化的过程,只能是缓解,建议你到医院骨伤科就诊,可以采用针灸、推拿、中频等方法结合云南白药喷雾剂之类的帮助活血化瘀止痛。这是一个慢性病,因此治疗也是比较长的,三分治疗七分养,平时注意保暖,注意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平时站立的时间一定不要太长。

  一个人到了40岁之后呢,走路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了,因此年龄到了40岁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症状的,那么40岁膝盖痛到底是什么样的病因呢,其实可以利用上面的药物治疗或者是关节手术治疗的,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术后的修复也是很重要的。

2什么情况下会出血膝盖疼的现象

  膝盖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是很多朋友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专家指出,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发病人群是30-40岁的女性,由于膝关节在屈伸、扭转时关节面不停的摩擦长时间就会形成损伤。频繁的上下楼梯都有可能出现膝关节疼痛的情况。

  那么,膝盖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原因: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超重负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

  2、半月板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

  3、脂肪垫劳损。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原因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

  4、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

  5、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

340岁以后膝关节省着点用

  阴雨绵绵,这春天的寒冷绵柔但却在不经意间深入骨髓,下肢穿得少的人常常会感觉膝盖骨疼痛。骨科专家指出,阴雨天气的确会引起关节不适,但是引起膝关节疼痛最大的原因还是软骨受损!一旦膝关节的软骨受损严重,关节就会相互摩擦,无法正常行走。因而,对于膝关节应该省着点用,尤其是40岁后,在寒冷季节给膝关节保暖,同时你最好别再爬山、爬楼梯。

  创伤是软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人都有过膝关节疼痛的经历。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郑秋坚指出,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软骨损伤就是一大原因之一。

  关节软骨是一种光滑的、弹性极高的一种物质,它覆盖在关节表面,可以保障关节运动。膝关节的骨组织就可以在软骨上无摩擦地滑动或者相互间旋转运动,让我们灵活起跳、转身等。另外,关节软骨的表面就像一个形状可变的软垫,它平均厚度2-4mm,有了这层垫子,就可以分散并降低由于体育活动而产生的高负荷应力,让关节骨头没那么容易受到冲击。

  通常来说,关节软骨是很经用的,没那么容易被破坏掉。但是,有两种情况会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其一就是创伤,比如摔伤、扭伤,引起关节软骨的剥脱;其二就是退行性改变,长期的、过量的运动,导致关节软骨慢性磨损,出现了毛糙、变薄,甚至剥脱。一旦关节软骨受损,膝关节就难以自由活动,我们就无法正常行走了。

  半蹲站起,膝盖前方疼痛多半是软骨受损

  膝关节骨软骨损伤非常常见,有研究显示,在超过31516例膝关节镜检查中发现,63%的患者(19827例)存在关节软骨损伤,其中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什么情况是表明有关节软骨的损伤呢?郑秋坚指出,可通过三方面来综合判断软骨受损:

  关节疼痛:膝关节持续性的钝痛,活动后加重,可有打软腿表现。上楼梯、半蹲或坐位站起时膝关节前方疼痛。

  体格检查:膝关节内翻或屈曲畸形、股四头肌萎缩。关节屈伸受限、膝关节过屈过伸痛等。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MR)检查目前被认为是关节软骨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做MR能发现软骨损伤及软骨下骨病变,同时可发现伴随的损伤,如半月板撕裂、交叉韧带损伤等。值得注意的是,X线、CT等影像检查手段均不能显示关节软骨的形态,也不能判断关节软骨的病损情况。

  软骨受损

  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软骨缺乏直接的血液供应、淋巴循环和神经支配,并具有低代谢的生理特点,主要依靠关节液营养,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治疗十分困难,持续发展会导致骨关节炎。所以,郑秋坚指出,当关节软骨受损严重时(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林小姐在一次跑步中,左膝盖摔伤,一开始没有好好休息,三个月之后,膝关节一直痛、肿胀,走路后疼痛加重,左腿还变细了。去当地医院就诊,医生在关节内注射了玻尿酸,休息了一周后,疼痛有所减轻。后来再去医院复查核磁共振,发现膝关节软骨受损严重。在当地医院做了关节镜手术治疗,将剥脱软骨摘除,可惜没有技术和资质条件进行软骨修复,只好又转院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实施了“关节镜下右膝关节软骨移植术”,在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3个月后复查膝关节核磁共振显示林小姐的软骨缺损完全愈合,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郑秋坚说,一般膝关节软骨修复,是采用软骨移植手术,需要两次手术,第一次采集软骨组织,培养软骨组织,第二次切开行软骨移植修复,需要时间比较长。

  Tips

  40岁开始保养膝关节软骨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注意少上下楼梯、少远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膝关节的负荷过大。

  ●保持合适的体重,防止身体肥胖,加重下肢关节的负担,一旦体重超标,就会对膝关节造成威胁!

  ●骑自行车是非负重下锻炼膝关节的良好方法。但在骑车时,要调好车座的高度,以坐在车座上两脚蹬在脚蹬上、两腿能伸直或稍微弯曲为宜,车座过高、过低或上坡时用力蹬车,对膝关节都有不良的影响,应注意避免。

  ●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其次,仰卧抬腿、空蹬自行车,都是很好的保护膝关节的运动

4膝盖疼应该怎么锻炼

  专家说,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些因素先天注定,无法改变,比如种族、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多见)等。但很多因素,如高强度的锻炼或劳动、不正确的行坐姿势及关节创伤等能加速关节的退变,有的年轻女性在空调开得很凉的房间里穿超短裙,造成关节血液循环不畅,为关节疾病埋下祸根;有的一年四季穿着高跟鞋,足底总处于前倾状态,膝关节长时间处于强伸状态,加快了膝关节的提前“退休”。有车族的年轻白领,上下楼坐电梯,上下班坐车,走路的时间大大减少,关节活动使用率降低,很容易出现“废用性”萎缩退化,患骨性关节炎的概率大大增加。

  另外,如果饮食中没有摄入充分的钙和维生素D,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这也是关节炎发生的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生活比较艰苦的时候,对骨关节危害最大的是潮湿环境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造成关节严重磨损。而现在,随着劳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已成为关节加速老化的主要杀手。专家表示,肥胖可以加重关节软骨的负担,使关节结构加速磨损和老化,从而引起变形性关节炎。

  除此之外,肥胖还会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异常、脂质异常等。我国目前有2.6亿超重和肥胖患者,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骨关节炎的“后备军”。

  合理适度锻炼是防治骨关节炎的重要措施

  专家表示,一旦患上了骨关节炎,除药物等治疗措施外,合理适度锻炼也是防治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

  临床发现,许多关节炎患者在锻炼方面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个是过度锻炼,有的患者认为既然骨关节炎是长骨刺了,就应该多爬山,多走路,加强锻炼强度,把骨刺磨掉就好了,或者认为越疼越要动,不然就残废了。然而事与愿违,锻炼之后关节更疼了。另外一个误区是拒绝锻炼,有人听说骨关节炎是磨损性病变,就认为以后关节一定得省着点用,不敢再进行体育锻炼。有的甚至干脆卧床不动,时间长了,反而引起髌骨老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进一步加剧关节的损伤和不稳定。

  关节炎患者进行合理适度锻炼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处理好“锻炼”和“休息”这对矛盾。对已经出现早期、轻微症状者,必要的休息可以减少关节的磨损,利于炎症和肿胀的消散。而恰当适度的锻炼不仅能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增加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二、要选择科学适当的锻炼方式。关节炎患者锻炼总的原则是“活动肌肉,休息关节”。如膝关节炎患者可以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坐在椅子上,抬小腿和地面呈30度角,保持10秒,然后放下腿,双腿交替进行。可以做床上抬腿运动,用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不弯曲,必要时可以在踝部放个沙袋,增加锻炼强度,这种锻炼方式的好处是不受场地的限制。腰椎骨关节炎,应避免久站久坐,并进行颈肌、腰部肌肉锻炼。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对关节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游泳、慢速步行、骑自行车等,避免做一些剧烈的活动如蹲马步、蹲下起立、爬楼梯、登山等,这些活动会增加关节负荷,加剧关节的磨损。专家说,老人在爬楼梯、爬山时,关节负重是正常时的4-5倍,有的楼房没有电梯,必须走楼梯时,可以扶着栏杆或墙,注意不要跨步上楼梯,要等双脚全部在一个台阶上后,再迈下一步。

  三、掌握锻炼的强度。在开始锻炼前,应评估自身关节的承受力,遵循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的原则。应以锻炼后不觉得过度疲劳为宜,无论何种锻炼均应不导致肌肉过度疲劳,不增加关节疼痛症状。如果锻炼后出现关节疼痛不适的情况,应减轻锻炼强度,缩短锻炼时间,及时调整自己的锻炼计划。

5如何预防膝盖疼

  1.训练前热身活动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运动量,损伤的发生最常见于疲劳或精力不足的时候。

  2.跑步时注意跑步姿势,不要只用某只脚的一侧着地;

  3.注意运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盖受到来自脚下的直接冲击;

  4.出现膝盖不适症状时,适当减小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避免进行剧烈的跑、跳和负重运动;

  5.平时注意膝部保暖,特别在夏天,不要贪凉;

  6.运动后对腿部肌肉热敷;

  7.负重拉练时,特别是下坡时,避免膝盖受到冲击;

  8.肌肉的发达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多做腿部肌肉锻炼,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有意识地加强对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增强股四头肌内侧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说负重深蹲),结合采用肌肉伸展拉长,步行,马步或贴墙练习等方法,为髌骨在股骨端糟内平稳运动铺好道路。这次去玉珠我就觉得比较轻松了。

  9.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夜对膝盖的保护;

  10. 伸展拉长的腿筋及髌股关节,有利减少膝损伤的机会

  建议把爬山当回事的人,还是多注重注重脚下,在不去爬山的日子里,多运动锻炼。抛开作为训练的负重拉练,许多强人都体会过那种极端疲惫时的某种快乐。而且还容易上瘾。

  就此,俺只有简单的一句——简单的快乐,再增加一点点自我维护,就象一部好的吉普车,别开了几里地就坏了,保养好,可以一直开到天边。犀牛们再出去撒野的时候不必要盲目追求负重量和速度,保养好自已的膝盖,那是继续玩下去的本钱。有两样东东一定不要忘了哈:护膝!登山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