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复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乳酸林格氏液与林格氏液区别是什么呢 静脉输液复苏

静脉输液复苏

2023-12-14 2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细胞的丢失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然而机体通过增加心排出量来维持氧的输送 (DO2)并增加对氧的摄取。这些因素提供了约是静息状态时需氧量9倍的安全保障。 因此,在轻至中度失血情况下,无携氧能力的液体(如晶体液或胶体液)可用作血管内容量的补充。但严重失血性休克需要 血制品 血液制品 全血可提高携氧量、扩大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过去推荐用于快速大量出血的情况。然而,由于成分输血同样有效,并可更为充分的利用所献血液。因此在美国一般不予全血输注。 在成分输血中,一般选择浓缩红细胞来提高血红蛋白含量。输血指征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判断。在健康人中,Hb低至7 g/dL (70 g/L) 时可能仍有足够的携氧能力,但如果患者心肺储备能力下降或持续性出血,即使血红蛋白处于较高的水平仍需要输血。一个单位的红细胞使成人平均血红蛋白增... Common.TooltipReadMore 。血浆和血小板的早期应用可能有助于减小大出血导致的稀释和消耗性凝血障碍。 推荐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按1:1:1比例输注 (1 液体复苏参考文献 与严重血管内容量不足一样(如腹泻、热休克),几乎所有循环 休克状态均需要大量的静脉补液。血管内容量不足先由血管收缩代偿,数小时后将血管外液体转移至血管内,通过消耗体液总量来维持循环容量。然而这种代偿不能弥补容量大量丢失。 见 体液代谢 有关维持液体需求的讨论;见 儿童脱水和补液治疗 关于轻度脱水的讨论。 复苏液的选择取决于容量缺失的原因。 红细胞的丢失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然而机体通过增加心排出量来维持氧的输送... Common.TooltipReadMore )。 当患者病情稳定时,无心脏或脑血管病变患者血红蛋白7g/dL(70 g/L),可以通过输血(将来可能为血液替代品)来恢复其携氧能力。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病变患者其血液血红蛋白量10g/dL (100 g/L)时即需输血。

晶体液用作血管内容量补充时是等渗的(如0.9%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由于水可自由游离至血管外,仅10%的等渗液被保留在血管内。 低渗液(如0.45%盐水)在血管内保留更少,一般不用于复苏。0.9%盐水和乳酸林格氏液的疗效相同;乳酸林格氏液能减少酸中毒的发生,不会引起高氯血症,更多用在失血性休克。对于急性脑损伤患者,首选0.9%盐水。不推荐在复苏时使用高渗盐水,因为有证据显示与等渗液相比预后没有差异。

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白蛋白、右旋糖苷)作为大出血时的容量补充也是有效的。然而相比晶体液,胶体液并没有明显优势,羟乙基淀粉会增加肾损伤风险,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使用白蛋白预后较差。右旋糖苷和羟乙基淀粉用量>1.5L时反而会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2 液体复苏参考文献 与严重血管内容量不足一样(如腹泻、热休克),几乎所有循环 休克状态均需要大量的静脉补液。血管内容量不足先由血管收缩代偿,数小时后将血管外液体转移至血管内,通过消耗体液总量来维持循环容量。然而这种代偿不能弥补容量大量丢失。 见 体液代谢 有关维持液体需求的讨论;见 儿童脱水和补液治疗 关于轻度脱水的讨论。 复苏液的选择取决于容量缺失的原因。 红细胞的丢失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然而机体通过增加心排出量来维持氧的输送... Common.TooltipReadMore )。

血液一般使用浓缩红细胞,并需做交叉配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允许使用1到2个单位Rh阴性的O型血作为替代。 当输血1到2个单位以上时(如重大创伤),应将血加温至37°C。输血超过6个单位应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物和血小板以补充凝血因子 (参见 血制品 血液制品 全血可提高携氧量、扩大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过去推荐用于快速大量出血的情况。然而,由于成分输血同样有效,并可更为充分的利用所献血液。因此在美国一般不予全血输注。 在成分输血中,一般选择浓缩红细胞来提高血红蛋白含量。输血指征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判断。在健康人中,Hb低至7 g/dL (70 g/L) 时可能仍有足够的携氧能力,但如果患者心肺储备能力下降或持续性出血,即使血红蛋白处于较高的水平仍需要输血。一个单位的红细胞使成人平均血红蛋白增... Common.TooltipReadMore )。

血液替代品是有携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制品或全氟化合物。 血红蛋白制品可能含有游离血红蛋白,是脂质体包裹或修饰的(如表面修饰或与其他分子交叉链接)以减少肾脏排泄和毒性作用。由于不含抗原相关红细胞膜,所以无需做交叉配血。可储存1年以上,较之库存血供应来源更为稳定。全氟化合物是可静脉使用、携氧能力强的炭氟乳液。 然而尚无血液替代品增加生存率的证据,并且其中一部分有严重副反应。目前市场上无血液替代品可供使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