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平:精准聚焦新课改五大方向,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胡卫平:精准聚焦新课改五大方向,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胡卫平:精准聚焦新课改五大方向,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024-07-11 0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

上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也需要进一步深化,上一轮课程改革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课程目标:素养不明确;

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够;

课程内容:综合性不够;

纵向设计:衔接性不够;

课程实施:指导性不够;

课程评价:标准不明确。

因此,本轮课标修订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创新导向:借鉴国际经验,深化课程改革

本轮课程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主要体现为:

第一,核心素养为导向;

第二,加强课程综合性;

第三,加强课程实践性;

第四,内容体现时代性。

五大方向,新课标指向何种教学?

1、素养导向

素养导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培养目标的中介环节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为学校育人画像,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发展导航。

在2022版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中提到,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理想”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热爱祖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二是学习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是明确发展方向,追求美好生活,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

这四个方面的意思整体反映的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有本领”包含六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学习素养;

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是掌握生活技能,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素养);

四是身心健康(身心发展);

五是审美素养;

六是交流合作素养。

“有本领”侧重于关键能力的培育。

“有担当”也包含六个方面:

一是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是具有社会主义民主观念与法治意识;

三是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四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与生态文明观念;

五是具有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的意识;

六是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担当”主要侧重于必备品格。

素养导向贯穿在整个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例如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学段目标、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都基于素养,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素养的形成,教学也要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来推进评价的改革。在课程方案中基本原则有五条:

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其中第一条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九年一贯设置课程,完善课程类别与结构。这体现了坚持素养导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具体到课程标准中就是核心素养。

第三条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领,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培养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奠基未来。

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凝练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育人价值,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

2、注重综合

在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综合性的知识、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综合性的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

以下两张图显示:高创造性个体的语义网络表现出比低创造性个体更高的连通性、更短的距离。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显著正相关。

因此,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综合性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还是课程方案的要求。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本原则第四条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具体要求: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容知识的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课程科目设置,注意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综合性在课程设置中也有所体现,例如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到七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相关内容;八到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科学课程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概念。

信息科技课程在三到八年级独立开始,一至二年级、九年级时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渗透。

在当前的课程标准中有9门学科,这9门学科的性质中第一个就是强调基础性,第二个是强调综合性,第三个是强调实践性。

注重综合不仅仅是综合课,在每个分科的学科都有跨学科主题或者综合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各学科需用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例如:

语文学科中有三个主题与载体: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

数学学科中有四个主题: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六个主题:自我认识、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或人类文明。

综合性体现在三个层级:

第一,学科内部综合,即以核心概念、大概念来进行设计,要重视知识之间的关联;

第二,跨学科综合;

第三,综合课程。

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校教研都要从这三个层面来思考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3、进阶设计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本原则第二条明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具体要求为:

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

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注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之间的衔接,体现不同学段目标要求的层次性。

打好共同基础,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适当增加课程选择性,提高课程适宜性,促进教育公平。

课程方案中强调进阶设计,特别是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中衔接问题。在所有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划分了学段,每个学段有不同的内容要求,要求进行基于学段的进阶设计。

本轮课程改革对六三学制进行了统一的分段:一、二年级是第一学段;三、四年级是第二学段;五、六年级是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是第四学段。

分段最根本的依据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着他能够学懂什么,是素养的核心,也决定着学生素养发展的水平。

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三、四年级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

五、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

八年级左右是由经验型抽象逻辑向理论型抽象逻辑过渡的关键期;

高一左右基本上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比较高、比较定型的水平。

本轮课改特别重视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例如科学课程标准在审查时有1/3到1/4的审查人员是学前教育专家。如果幼小衔接做不好,就可能把学习的压力传导给幼儿园,所以应该在小学一年级是零起点,知识的超前学习并不见得一定能够培养学生的素养,一定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

每位教师都要能够理解进阶的设计,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方式也要有所调整,初中教师要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教师要突破学科,也要突破学段。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4、强化指导

这一版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建议(包括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评价案例、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这里主要强调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建议方面的指导。

学业质量标准要求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学业质量标准的写作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呈现每个学段结束时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特征。

二是明确学段学业质量标是在课程核心素养及其学段水平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化课程内容,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

三是学业质量标准的表述以该学段大多数学生的典型表现特征为依据,进行整体描述,尽量不分条目,但叙述时可按照某个思路逐层展开。

四是反映不同学段间素养表现特征的质性差异,尤其要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观念发展、认知发展水平、社会性发展水平及实践水平。各学段典型表现写作尽可能得到一些证据的支持。

五是各学段典型表现要尽可能覆盖课程核心素养的所有维度。

基于上述要求写作,科学学业质量标准每个学段学业质量的描述分成若干段,每段整合几个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或者二级指标。

学业质量的水平划分主要从三个维度思考:

情境的复杂性程度。问题情境是指问题所指的情境因子的多少,相互之间的融合交叉性程度,学生对情境的熟悉程度等。

知识的抽象性程度。知识的抽象性程度是指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的抽象水平和难易程度

应用的综合性程度。应用的综合性程度是指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因子的多少,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的综合性程度和所涉及的知识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的程度。

评价改革如何深化?

本轮课程改革大部分学科都要落实评价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主要体现为:

综合评价,考试命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主体多元,方法多样,以诊断问题为手段;

强化过程,重视增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重视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方法;增强试题的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

5、加强实践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本原则第五条是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具体要求为:

加强课程与生成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

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和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

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

因此,新课改强调要强化学科实践, 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作者 | 胡卫平

编辑 | 王璐

统筹 | 孙习涵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