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和回避审稿人时,别给自己挖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主编和作者是一个意思吗 推荐和回避审稿人时,别给自己挖坑

推荐和回避审稿人时,别给自己挖坑

2024-05-30 0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撰文 安德鲁·摩尔(Andrew Moore,BioEssays杂志主编)

编译 徐寒易

当你向学术期刊投稿时,投稿页面常常会允许你“推荐”或者“回避”一些审稿人。但当你做出选择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作为科学期刊编辑,我要告诉你们一些我们的想法。最起码你应该知道一件事:你必须仔细想清楚到底推荐谁,还要好好考虑到底推荐多少人。

对于每篇投稿,期刊编辑平均会收到 5 个“推荐审稿人”和 5 个“回避审稿人”。有时,作者推荐或者回避的审稿人可能达到 10 个之多。但是,就算推荐人数不算多,期刊编辑也会对你的选择产生一些看法——这是你必须知道的。

即使期刊会建议投稿者不要推荐曾经的文章合作者,编辑还是常常发现一些并没有将这个建议放在心上的投稿者。我不是说要你回避自己 10 年前发表的文章里的其他 99 个(或者更多)合作者,而是要指你最近发表的、合作人数不多的文章的合作者。在排除推荐审稿人中的合作者时,编辑的查证范围并不会只局限于手上这篇稿件所属的领域。除了使用出版物索引,他们有时还会用谷歌,进一步搜索推荐审稿人和投稿者之间更为隐蔽的关系。

就算你只推荐了一名和你有合作关系的审稿人,我们也会马上提高警惕:剩下的推荐审稿人和你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我们看不见的联系。以下这件事对你来说可能非常有意思:一些编辑会故意将审稿人“五五开”,即在确定审稿人时,一半采用作者推荐的,一般采用编辑自己寻找的。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除了评审这篇稿件,他们还想形成一套内部控制机制,指导编辑策略。而有时,编辑也会无视作者推荐的所有审稿人。

对于编辑来说,最大程度地保证同行评议的独立性至关重要。因为科学的品质和期刊的名誉都依托于此。我觉得,有些投稿作者可能认为,提供一长串的“推荐审稿人”一定能对他们的论文和编辑有所帮助。那些不太正统的期刊可能是这样的;然而,对于高质量的期刊来说,这绝对是个误会。

这么做确实可能对编辑有所帮助——特别是当文章所属的领域非常之小时。但是,你推荐的审稿人越多,你和其中某人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就越高,这会对你的推荐名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这对编辑或者你的文章来说都不是好事。如果你太“助人为乐”了,最后可能只是帮倒忙,因为你会让编辑怀疑那些本来合格,并且足够独立的审稿人。我把这事儿称为“助人为乐者的两难”:你得小心处理这个问题,别让别人觉得你只是在“帮自己”。

如果你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给出了 10 个推荐审稿人和 10 个回避审稿人(有时候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可能会让编辑觉得你在“算计”他/她,因为你企图控制文章的同行评议。编辑会因此去别处寻找审稿人,甚至会增加他/她邀请“回避审稿人”的可能性(尽管有时只是出于实用主义考虑)。如果你为了回避竞争者,不得不列出一长串回避审稿人,一定要在附函(covering letter)中,或者在名单旁说明。如果你提供了一长串没来由的回避审稿人,那么,你的“推荐审稿人”只会减小、而非增加编辑的选择余地。而如果你的两个名单里的人碰巧都是真正的专家的话,这就会增加编辑邀请不那么专业的审稿人的机会。

如果你的领域很小,大家合作的文章特别多,找到一个真正独立的“推荐审稿人”会变得很难。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再一次向大家强调:向——编——辑——说——明信任对于投稿作者和编辑之间的社会契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东西叫“机会”,如果你文章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非常好,编辑无需你推荐就找到合适的审稿人的机会就会增加。当然,这是对编辑报以信任的终极表现。但是,如果你对你文章的质量和写作手法感到很有信心,那最好要确保编辑能保持客观,不让他们的心理因素影响文章的同行评议。

原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