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为了忘却的纪念》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共50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每段分析 6.2《为了忘却的纪念》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共50张PPT)

6.2《为了忘却的纪念》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共50张PPT)

2023-07-14 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导入新课】你们和鲁迅的作品之间,有一道鸿沟,是时间跨度大的原因,社会背景不同的原因,欣赏水平、审美水平不同的原因……曾经的我,和鲁迅的作品之间,有一段距离,岁月和成长,仿佛将这段距离缩小了一些。作为教师,我愿意在这道鸿沟之间,搭一座大桥,让学生能够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去领略鲁迅作品的风采和独特魅力。【学习目标】1、梳理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结合全文,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3、抓关键词句,体会白莽柔石的品格及精神4、学习作者多变的笔法,体会其深沉真挚的情感【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写作背景】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五烈士均是“左联”的重要成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国民政府为配合军事“围剿”,同时疯狂实行文化“围剿” :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另一方面查禁书刊,拘禁、暗杀左翼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也面临被捕的危险。在闻知柔石、白莽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鲁迅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揭露反动派的罪行。1933年2月7—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之际,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左联五烈士1902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原名赵平福、平复、少雄。几代读书,传至父亲,家景不支,为小商。柔石至10岁入学,后入省立第一师范,受“五四”影响,走上文学之路。曾为北京大学旁听,听鲁迅所授中国小说史等,与鲁迅创立朝花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被推选为执行委员,负责左联刊物《萌芽》。由冯雪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短篇小说《二月》中篇小说《三姊妹》等。柔石左联五烈士1909生于浙江象山,原名徐柏庭。1927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运动,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殷夫有一个极疼爱他,时任国民党航空署长的哥哥。牺牲前他曾四度入狱,均被哥哥保释而出。他感激哥哥的手足之情,但追求真理坚不屈从。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黑浪》。殷夫左联五烈士1907生于广东潮州,又名岭梅。五卅时期在潮州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左联”。《新女性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真正的妇女是洗掉她们唇上的胭脂,作为一个铿铿锵锵,推进时代进展的整个集团的一份子。烈火中的斗士,来寻找它们真正的出路!”或是其名由来。有短篇小说集《铁和火的新生》,中篇小说《重新起来》。冯铿左联五烈士1903年8月生于湖北武昌,笔名求实。1917年考入武汉高等商业专科学校。五四时,参加领导学生运动。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参加京铁路工人大罢工。翌年4月,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后当选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1930年8月,任中央宣传部秘书。1930年春,参加上海“左联”的领导工作。有《小品文杂感集》,译著《朵思退夫斯基》。李伟森左联五烈士1903年生于福建福州,原名胡崇轩,笔名野苹等。少年当过学徒,后求学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曾在山东济南省立高中教书,与沈从文在上海《中央日报》编辑副刊《红与黑》。参加“左联”,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联”执行委员,兼工农通讯委员会主席。有中篇小说《到莫斯科去》《牺牲》等。胡也频【解题】①“为了”,表明目的;②“忘却”,即忘记;③“记念”,即“纪念”, 有深切怀念之意。整体感知 ,理清层次1烈士遇害2抒发悲愤3回忆白莽4追忆柔石5柔白被捕1、读课文,给每一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四字)第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第二部分: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第三部分: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的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第四部分: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文章结构层次及内容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再忆白莽纪念柔石纪念白莽又念柔石无法忘却为忘却添加标题情感脉络纪念白莽纪念柔石再忆白莽又念柔石无法忘却2、请再读课文,概括出本文的主题。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五个青年作家纯朴、善良、追求光明与进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他们深切的缅怀和悲痛之情,也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穷凶极恶、黑暗腐朽本质,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行径的无比愤恨的感情。研读文本,学习技巧【研读1】“忘却”和“记念”之间是否矛盾?“忘却”是“记念”的目的。文中所谓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而对于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于战友为革命而献身的光辉业绩,作者却是永远不会忘却的。“忘却”是为了战斗,是为了更好地“记念”:“夜正长,路也正长”,长时间的悲痛对驱散漫漫长夜无益,不如摆脱精神和情感的包袱,轻装“赶路”,投入战斗,完成烈士未竟的事业,这样才是对死难者最好的“记念”。交往概括 人物品质白 莽柔 石请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一至第四部分,完成表格填写。【研读2】概括人物特点及写法交往概括 人物品质白 莽 第一次见面是白莽送来原版的《彼得斐传》第二次见面是鲁迅送他藏的两本集子,并做了交谈 第三次见面是白莽被捕获释后于鲁迅家中相见 热情忠厚、爱憎分明、自尊敏感、直率坦诚,追求理想,富有革命精神。为什么写白莽遇难时作者引用了彼得斐的诗 裴多菲·山陀尔(Pet fi Sándor,1823年~1849年),原来译名为彼得斐,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代表作:诗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激流》以及大量小说散文戏剧。引白莽自己翻译的诗来纪念白莽,实际上是用裴多菲类比和衬托白莽,这是最好的一种纪念。白莽热爱彼得斐的诗,翻译彼得斐的诗,而且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自已的生命和鲜血表明他忠于这崇高的信念。鲁迅先生用这种方式赞扬白莽为自由而战、为自由献身的精神。交往概括 人物品质柔 石交往概括 人物品质柔 石 合办朝花社、做印本、做杂务,拼命译书还借款他视力不好,过马路却又担心鲁迅的安全 终于决定改变创作的路子,答应做期刊编辑 介绍冯铿女士与鲁迅认识 鲁迅托柔石带书给白莽将合同交他带给书局 在狱中写给同乡的信中还在挂念我 对失明母亲的拳拳之心 耿直、忠诚,有台州式的硬气,而且颇有点迂方孝孺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燕王谋士)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勿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桀诸市。孝孺慨然就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数百人。记述柔石时忽想起方孝孺,有何用意?威武不屈惨无人道迂方孝孺朱棣“愚忠”连累他人硬气柔 石国民党政府衬托、影射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相似点: 岳飞、柔石,都是被人谋杀的;秦桧、国民党反动派,都是残害无辜;高僧、作者:都是因他人之事受牵连。不同之处:高僧坐化,消极反抗;作者逃走,出于对敌人的深刻认识,不坐等送死,走, 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通过类比揭露了敌人的卑劣探讨比较,把握特点在回忆白莽和柔石时,对两人的叙述处理为何会有不同?针对白莽,鲁迅主要记叙了和他的三次见面;针对柔石,鲁迅主要抓住他性格品质中“硬气”和“迂”来选取典型事例。相较于白莽屈指可数的相见次数,鲁迅对柔石则更为熟悉和了解:两家不过相距四五家门面,碰面次数多;但鲁迅不可能把每次见面的情形都记录下来,所以他择取了能突出柔石人物品质的事情进行叙述。这样不仅在写法上避免了重复,更使得柔石“硬气”而“可爱”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可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的。作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国民党导致鲁迅写《为了……》 以纪念柔石等而 “没写处”引用向子期与《思旧赋》司马氏导致向子期写《思旧赋》 以悼念亡友 而文短揭露专制黑暗映衬心情悲愤类比处境危殆(1)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两年来无论何时何地,鲁迅始终没有忘记对烈士的怀念,更没有忘记悲愤。(2)“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的不能呼吸”(3)“夜正长,路也正长”(4)“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研读3】揣摩结尾关键句中饱含的情感作者意识到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必须摆脱悲哀以进行更有效的战斗。是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坚信反动派必然灭亡,正义事业一定胜利;是对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的赞扬,激励后人以烈士为榜样,前赴后继,坚持斗争,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行。①记叙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事实的记述上,在记述事实时,融进自己的感情和议论,或用概括的文字,从思想意义和感情上作画龙点睛的点染。②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柔石与他关系最密切,在文中占的篇幅最大,白莽次之。至于冯铿等三人,或未见过面,或虽见面而不熟悉,便略写。对柔石和白莽,又注意抓住最能体现这两位革命青年思想风貌的细节或“小事”来写。③旁征博引,借古讽今。作者借用方孝孺、向秀《思旧赋》、《说岳全传》高僧坐化等典故。借古讽今,使文章的爱憎情感得到极大的增强。写作特色拓展延伸,素材积累对比阅读请讨论: 分别从文体、主题、情感、写法、写作背景、塑造人物的手法、抒情内容与抒情的方式等方面,比较《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纪念》的异同。。【拓展1】①文体:《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同一作者的两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②主题:两篇文章主题相近,都是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即题目提示的为了“记念”③情感相通,都赞颂了革命青年的英勇,悲痛于他们的牺牲,憎恨反动势力的残暴,表现出悲与痛、爱与恨的情感交织④人物塑造手法相同,都善于选取典型材料,选取零散片段勾勒人物形象,并呈现出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相同点相同点:人物塑造手法分析白莽事迹1、对彼得裴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2、与鲁迅初次见面后来信并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3、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追求真理和自由爱憎分明坚定执着,勇敢无畏白莽形象相同点:人物塑造手法分析刘和珍 事件一:预定《莽原》杂志:要求进步、追求真理事件二:参加师大学潮:温和善良、敢于斗争、有责任心事件三:徒手请愿牺牲:热忱爱国、用于牺牲白莽(殷夫):初见----因书结缘----端正、淳朴又见----以文会友----敏感、爱憎分明再见----革命同志----乐观坚定再忆白莽----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彼得斐译诗----坚定的革命信念白莽 选择典型材料,选取零散片段不同点一:写作背景不同《记念刘和珍君》 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7年蒋介石政变,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反动派捣毁进步文艺团体,查禁进步书店书刊,用残忍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至秘密处死。1931年1月17日,“左联”五位青年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淞沪警备司令部。同时,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为了忘却的纪念》 不同点二:议论、抒情方式分析方孝孺朱棣“愚忠”、连累他人威武不屈惨无人道迂硬气国民党政府柔 石举例:借用典故,影射现实不同点二:议论、抒情对比《记念刘和珍君》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 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向子期写《思旧赋》,表示司马氏杀害天下文士的残暴无情。方孝孺被处死,表现朱棣残杀方孝孺及其族人的嗜血成性《说岳全传》高僧坐化,表现秦桧对岳飞的残害及赶尽杀绝的狠戾《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篇是直露显豁,另一篇则曲折隐晦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两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都提到“避”与“逃”,你如何看待“避”与“逃”的行为?【拓展2】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记念刘和珍君》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北京通信》)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华盖集续编 空谈》补充材料:他“用笔”对世间的一切黑暗、暴力、专制,大胆揭露,大胆批判,他追求真理和自由,于悲痛中不断反省自我,在黑暗现实中不断战斗。他是一个为了国家不断前行、勇敢无畏的“精神界的战士”“避”与“逃”也是反抗,是保存实力,是为了继续战斗鲁迅《无题》(1934年)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①。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②。本诗中,诗人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中人民的困苦生活,万家凋零破败,淹没在蒿草丛中,人民在生存线上挣扎。同时诗人心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心事浩茫连广宇)。依然是痛定之后的长歌当哭,动地的哀吟之中,是对惊雷的期待。鲁迅没有李白的疏狂,没有杜甫的愁苦。有的是屈原那样飞扬驰骋的想象和绵密深刻的忧思。从"我以我血荐轩辕",到"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为万家墨面的人民。鲁迅心声【拓展3】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鲁迅心声自 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心声鲁迅名言1.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3.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4.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5.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6.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7.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8.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9.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10.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11.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作业】自 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1、背诵鲁迅的名言2、将《自嘲》译成白话文,写一下你的感想。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