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刘和珍》《忘却》实录(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梳理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刘和珍》《忘却》实录(二)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刘和珍》《忘却》实录(二)

2023-09-01 1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和珍》《忘却》实录(二)

相关网课: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刘和珍》《忘却》实录(一)

需要视频或实录文本文件的老师,请加微信miaomenxuan索取。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和《纪念刘和珍君》的写作背景,刘和珍君牺牲以后,中国社会不但没有走向民主自由,反而越发的黑暗与专制了。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此白色恐怖笼罩在中国社会的上空。在残酷的镇压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地下组织形式不断斗争,同时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舆论上向广大民众宣传进步思想。

国民党反动派则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

事隔两年五烈士的鲜血仍历历在目,悲愤仍时时袭击作者。

于是鲁迅先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般的纪念性文章,题目往往使用动宾短语,比如纪念某某人,但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却用了一个偏正短语作为标题,用为了忘却来修饰限定纪念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词放在一起,读来让人觉得疑惑。

那么本文要纪念什么?就为何要“为了忘却”?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结合预习作业,梳理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共有5个部分:

通过梳理,同学们可以发现鲁迅先生对左联五烈士的纪念,回忆性的笔墨主要集中在他比较熟悉的白莽和柔石两位青年作家。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白莽和柔石是什么样的人?

上一节课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我们有文章的写人记事出入手,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叙事和描写来把握人物的特质。

那么同样这篇课文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走进白莽和柔石。鲁迅主要通过续写三次简单的交往来回忆白莽。鲁迅和白莽的第一次见面是从翻译《裴多菲传》开始的,邮寄不便,白莽便亲自送原文。通过这看似琐碎的小事,幸运而真实的表现了白莽对文学的热爱,勤勉认真的做事风格。

之后鲁迅写:

出于对自由与真理的追求,白莽在翻译《斐多菲传》时,故意把“国民诗人”都改成了“民众诗人”。见到鲁迅先生,白莽想必是激动的。虽然初次相见,但志趣相投,于是话就很多,可是回家后又感觉鲁迅话少,自己受到了威压,便写信说后悔和鲁迅先生相见。

鲁迅先生的这段续写细腻而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憎分明,敏感率真的大男孩。事后鲁迅先生特意写信解释,并对译文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经过这样一次误会两人的关系更走近了一步。第三次见面是在白莽被捕,出狱后,当时白莽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因组织上海丝厂工人罢工而被捕,因领导工人革命运动被捕,可能随时都会丢掉性命,但白莽却毫不畏惧。

鲁迅先生用一个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尽失笑的特写,勾勒出了一个淳朴乐观坚定而无畏的革命者的心。虽交往不多,但鲁迅对白莽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寥寥几笔就再现了他不曾忘却的许多鲜活细节,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率直坦诚,积极乐观、执着追求真理和自由的革命青年。

另外一个青年是鲁迅在上海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付私事的人。那人便是柔石。鲁迅说柔石有台州市的硬气,颇有点迂,因为这个词在字典中的含义是言行不合时宜、不切实际。那么在柔石身上体现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看做事方面。

从这些续写我们可以看出柔石是一个做事执着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为了事业,他敢于付出,敢于担当。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

再看做人方面,柔石始终相信人们是好的,即使碰了一个大钉子,感受到人心惟危,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鲁迅先生这样写柔石的这种善良:

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鲁迅把一个内心单纯不知道现实残忍,始终坚信人性善良的青年写得活灵活现。这些看似平常琐碎,却真实细致的描写,写出了如实为人的单纯做事不计个人得失,对理想有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

鲁迅先生借“硬气”和所谓的“迂”来评价柔石,其实表现的是他身上难得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和坚毅的品质。无论是白忙还是柔石,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青年革命者所共有的特质,他们追求真理,敢于担当,敢于牺牲。如果没有他们身上这种理想主义的热情,当时压抑封闭黑暗的,如铁屋子一般的社会是无法被摧毁的。可是这样年轻美好如澄清般璀璨的生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陨落了,正如鲁迅所说的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那么鲁迅是如何表达自己生气的纪念之情?正如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的,鲁迅对他们的纪念体现在对他们的回忆中,体现在对交往过程的续写和对细节的描述。

另一方面,鲁迅先生又借助诗歌,进一步表达自己对青年革命者死的缅怀与悲愤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一个深夜,鲁迅先生忽然得到了一个噩耗,说柔石和其他23人被枪杀。

“惯于长夜过春时”,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国民党残酷镇压下的社会正如这漫漫长夜般寒冷。“忍看”“怒向”这两个词极具张力,表达了内心强忍的怒气,向寻觅发泄之处,而“吟罢低眉无写处”,与内心这股愤懑之情形成了强烈的冲撞,怒而无处可写,内心悲愤交织便更加的抑郁,犹如积蓄已久的火山。

通过这首诗,同学们能否感受到鲁迅先生内心无处诉说的悲伤与愤怒?鲁迅除了在吴烈士牺牲了当时以诗寄托心情之外,还以在1931年9月左联创办的文学刊物,北斗杂志上发表木刻,来表达自己的信念。这幅名为“牺牲”的木刻是德国著名的版画家科勒绘制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反映德国底层被压迫的民众的生活境况,充满着悲愤的情绪和反抗的精神。

这幅牺牲描绘了一位母亲,悲哀地献出了自己怀抱中的孩子。鲁迅借此木刻,显然是为柔石的母亲失去儿子,因为自己失去这种朋友而感到痛惜,更为中国失去这样的青年而感到痛心。要体会鲁迅先生对五烈士的纪念之情,除了前面提到的叙述描写和诗歌木刻,还有一些文字,也很值得关注比如鲁迅先生在文章第5部分提到向子期的《思旧赋》,我们可以从课本上的注解三大致了解到《思旧》赋的写作缘起。

在司马氏的高压统治之下,向子期在赋中只能用“践二子之遗迹”,“悼嵇生之永辞”,让读者知道是他的好友去世,就很快刹车了,对死因却只字不能提,也只能采取隐晦曲折的笔法来表达自己的悲哀激愤,对向自己当时的处境。鲁迅先生说现在我懂得了,他在这里含蓄表达的是现在他对亡友的纪念之情,也是无法直抒胸臆的,这是背道和基本之情的间接抒发。

可见鲁迅先生不仅通过记叙描写,借助诗歌,还通过木刻画,甚至用点到为止的含蓄表达来抒发对烈士的纪念之情。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开头的第二段。

因为当时国民党政府正疯狂地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各种进步言论都被无情封杀,敢于直言者皆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所以明哲保身者自然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了。在得知柔石他们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杀以后,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与愤怒,但是只能用原来如此4个字表达心中强烈的情感,短短4字,单独成段。

感叹号和省略号包含了鲁迅内心强烈而又无法说出的悲愤。正如鲁迅所说,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在悲愤中他沉浸下去了,但青年烈士们的音容笑貌却时时在他眼前。

不写吗?不说,那就不是鲁迅了,就算是被埋的不能呼吸。鲁迅要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于是鲁迅先生拿起笔,运用曲笔,用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对左翼青年作家的缅怀之情,对国民党政府凶残暴虐镇压的愤恨之情。

鲁迅先生对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青年作家的纪念是动情的,是深刻的,但是为什么却说这些纪念是为了忘却?要解决忘却纪念这看似矛盾的关系。我们要结合开头结尾处的几个数据来做进一步的解读。

文章开篇,鲁迅先生就说:

可见青年作家们牺牲了两年来,鲁迅先生一直没有忘记他们内心的悲哀、愤怒一直压在心底。所以鲁迅选择将心中的悲哀和愤怒写出来,把压抑在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将这种让人颓废痛苦悲哀的负面情绪摆脱。所以他在文章中反复写道:

文中的“忘却”和《纪念刘和真君》中提及的那由于时间的流逝,会由于麻木健忘而产生的忘却不同。这是鲁迅先生主动的有所心背的忘却,是为了从过度的悲愤中平静下来的暂时割舍,是为了更积极的进行战斗。

写下这5000多字的纪念,鲁迅先生摆脱了回忆之痛,重整心情鼓励人们投入到更艰巨和漫长的斗争中。他相信将来人们一定会铭记这段历史,再来纪念他们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本文要纪念什么?又为何要”为了忘却”鲁迅先生纪念了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左翼作家白莽和柔师等人。

他们善良、纯真,待人热情,对革命事业坚定执着,敢于担当,不畏牺牲。30年中这样充满热情和理想的革命者,被国民党一批批残忍杀害,这使得鲁迅悲愤得不能自已。他要将懦弱的悲愤忘却化悲痛为力量,奋然起义。

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这节课是如何解决主问题的。

今天的作业有两项:

一、完成练习册第6题和第7题。

二、请梳理《为了忘却的记念》和《纪念刘和珍君》的选材,并思考选材的特点和用意。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妙门轩的意义世界

投稿和稿酬|妙门轩的意义世界征稿函

投稿微信|miaomenxua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