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职教师教育教学理论 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7-07 2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New Er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Mode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CES.2021.96308,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533  浏览: 2,532  作者: 冯正璇: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关键词: 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践路径;New Er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 Practice Route 摘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踏上新征程,新时代的中职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文章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治学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立场出发,在分析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格局,充分融合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技术技能教学,总结出一条“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并由此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及其实践路径,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言献策。 Abstract: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on a new journey, the new era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 promising and brilliant future. Based on the position of adhering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dhering to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running schools and adhering to the morality education, the article updates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innovates the development paradigm, fully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 the subject knowledge and technical-skill teaching, summarized a “five-in-one” construction pattern, and thus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and its practical path,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akes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文章引用:冯正璇. 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6): 1842-184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6308

1.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描绘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锚定了航向。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发展中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打开了新篇章,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担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任,中职学校作为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与高职、本科学校一同肩负着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2.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重要意义

提档升级中职教育,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战略布局出发,着眼于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抓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1]。“立德树人”深刻诠释了“育人”的价值意蕴,“课程思政”既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回归,更是对现代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的回应。深入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积极探索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及其实践路径,有利于更准确地体现中职教育目标、更充分地发挥中职教育“育人”功能。

2.1. 与时俱进,回应时代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培育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对中职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新局势,国际上,我国正面临着剧烈的国际竞争;国内,我国正逢“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交汇点,生活方式和思想观点日益多元化,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就以往单纯的思政课,已满足不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而“课程思政”育人正当其时,它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中职教育要切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然要将“课程思政”放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2],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适合中职教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来应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回应时代的需求。

2.2. 保障方向,为国树人

“课程思政”是中职教育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的航向标,是党对中职学校行使育人主导权的必要途径。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上谈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首要之责便是守好学校“育人”主阵地。新时代的中职学生要挑起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的重担,就必须把个人价值放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追求;中职教育要完成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治学方向,坚持以“十四五规划”为行动指南,积极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育人实效,坚持为国“树人”。

2.3. 同向同行,为国育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3] “课程思政”强调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各类课程,探索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正是基于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使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合得更贴切,从而增强“育人”和“育才”工作的有效性。新时代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的发展,给师生带来巨大的信息量;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丰富,为学生智力发育提供优渥的土壤;时代的前行,改革与开放,给学生思维成长营造出复杂的环境。中职教育承担着“育才”和“育人”的时代重任,在整个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合思政教育与知识技术技能,探索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能让学科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为党、为国家培养出素质与技能技术兼备的人才,走好职业教育新时代新征程。

3.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建设思路

新时代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同样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明确并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课堂教学为“育人”主要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外及校外协同育人力量,采用“全覆盖、分层次、不断面”的育人方式,将“课程思政”全方位贯穿于学校“育人”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由此归纳出“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即党团建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思政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育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实现党政协同、“主阵地”教师协同、校企协同、理实协同、劳育协同。

3.1. 协同党团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组织在“课程思政”育人中的核心引领地位,将党建团建全面贯通于“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三者相互促进,实现党政协同共商共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教学内容,又是“课程思政”育人应该坚持的教学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因此,强化党的核心引领地位,能够保障“课程思政”育人方向正确性和科学性。

3.2. 深化知识融合

以课堂教学为“课程思政”育人主要路径,以各类学科课程为主阵地,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学科课程,不断深化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增强“课程思政”教师主力军的教研实力,实现“主阵地”教师共商共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增强全体教师时代精神,革新教学手段,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优化“课程思政”教师梯队结构,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及职业素养,加强教师核心能力建设,创新教学方法,适时引入“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深化知识的融合程度,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 联合校企育人

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深化产教有机融合,完善校企协同育人配套机制,深入剖析并灵活运用现代学徒制,推动新时代中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实现中职学校与企业协同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及行业标准,将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优秀员工联合教学,聘请企业中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兼任学校“课程思政”教师岗,充实“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辅助并强化课堂教学。

3.4. 融合理实一体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从实践中探索、检验并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充分考量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学时分配及教学比例,革新课程标准,合理规划理论课及实践课课时,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使学生在习理论中躬行,在实践中悟真知,达到知有所行、行有所得的目的;以针对性、持续性、灵活性为原则,在校内外有效开展多元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打造一批形式多样化、内涵丰富化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延伸课堂教学效果,突出“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3.5. 协同劳动教育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4],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在新时代上升到了新的育人高度,对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意义重大。劳动教育能够实现德育与智育并举,在“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课程化、实践化,并作为“思政元素”纳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中,以打通技能育才与思想育人的双向维度,拓宽“课程思政”的育人渠道;建立健全新时代劳育协同机制,完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标准及反馈机制,形成“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的整合育人效应,拓宽中职学校育人途径,完善新时代中职教育体系。

4.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

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五部分内容的指引,从“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建设思路出发,综合中职学校育人实况,提炼如下三种“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课堂教学方面——“1365 + X”模式;课堂+课外教育教学方面——“3461”模式;课外教育方面——“143”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运用与实践,促使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学习有机融合,推动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4.1. “1365 + X”模式

“1365 + X”模式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专业课和综合课的课堂教学活动,解决思政元素与知识技能融合问题。该模式包含“1”个根本目标,即立德树人;“3”个教学原则,即信息化、科学化、理实一体化;“6”个环节,即“驱–讲–操–研–享–评”,任务驱动–知识讲解–实践操作–分组研讨–成果分享–总结评价;“5”个实施步骤,即计划、执行、检验、反馈、整改;“X”即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自我、学生、学校、家长、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该模式基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进行循环改进。课堂教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采用信息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科学地统一起来,分项目教学,将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分解到“6”个教学环节中去。通过五个步骤的循环往复,去不断改进和提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问题。该模式具有阶梯式上升的特点,从每一次的循环中去发现并解决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问题,形成阶段性总结经验,用于指导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以此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走向成熟。

4.2. “143”模式

根据教育部以教职成[2015] 6号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相关文件要求,结合中职学校具体办学条件及运行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143”模式,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的一种活动育人模式,主要应用于实践活动,解决“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的教育问题。该模式包含“1”个核心思想,即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兼顾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技兼修的时代新人;“4”个实践原则,即注重针对性、累积性、持续性、灵活性;“3”个实施步骤,即创设情境–设计方案、自主实践–解决问题、交流反馈–总结延伸。

该模式根据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新要求,积极践行党的一系列教育方针,“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时代能力强、职业素养高、技能技术高的大国人才。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潜移默化地达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用实践来检验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再用于指导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把握时代方向、具备职业素养、掌握现代技能,做到“知行合一”,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4.3. “3461”模式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思政”育人全过程,总结归纳出“3461”劳动教育模式,该模式主要应用于“课堂+课外”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解决“有教育无劳动、有劳动无教育问题”。该模式包含“3”个育人目标,即“根植劳动理念、弘扬劳动精神”,“注重身心协同、勇于改革创新”,“传承优良传统、善于与时俱进”;“4”个基本原则,即注重思想性、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6”个建设方向,即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劳动教育渗入企业实习实训、劳动教育进入课外校外活动、劳动教育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劳动教育融通职普合作;“1”个评价体系,即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评价劳动教育成效的一套现代化评价体系。

该模式积极回应新时代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坚持与时俱进,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及产业变革走向,提升“劳动”和“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实时洞悉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及教育对象的新变化,持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手段、途径,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机制,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渠道。

5.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践路径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我国教育寄予了新的期望,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定了新主题、锚定了新方向。中等职业教育要达成新目标、新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着手,从把稳办学方向、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办学条件、拓展育人渠道这四个方面努力实践,坚持学生养成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并重,去培养满足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工匠”。

5.1. 把稳办学方向,服务国家战略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方向开展。在“十四五”时期,围绕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做出的更高要求,设定“课程思政”育人具体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接轨行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才人培养方案,与“课程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把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重大发展契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应乘着新时代新机遇的东风,从改革创新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加强区域间中职“课程思政”育人的合作交流,建立成渝中职“课程思政”育人创新带,优化中职教育布局功能,推进成渝地区中职教育协同发展;凝聚所有能团结的“育人”力量,在区域范围内形成“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形成更加有效的中职“课程思政”育人新机制,提高中职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服务国家战略。

5.2.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核心团队

强化党建的引领作用,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及职业素养,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课程思政”育人渗透更加科学、有效。学校党组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建团建与校长责任制相统一,切实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的“立德修业”“铸魂育人”“守正创新”的基本要求 [5],坚持从多元化途径、持续性建设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理论水平、革新教师教法,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课程思政”高质量核心团队,保障和推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5.3. 完善办学条件,创新育人模式

从硬件和软件上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为达成“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创设可行性、可操作的高质量教学环境,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互联网+”的教学意识,基于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大力推行智慧教育,响应重庆“智造重镇 智慧名城”建设,进行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制定师生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计划,同步加强对家长的科技智能意识宣传,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强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整合优势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标准,结合现代学徒制,改革教育机制,以“三全育人”为原则,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1 + X”证书制度的施行,切实推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践。

5.4. 拓展育人渠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渠道,加快“课程思政”育人现代化进程,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践。多元化办学格局,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探索基于学科课程的集成化教学途径,共同致力于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培养,丰富育人途径,实现“课程思政”全校协同育人;深化普职融通,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及教育思路,与普通教育达成教育价值共识,推进优势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通过落实落地“双优计划”建设,构建由优质中职学校担当主力军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创立中等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品牌,将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放到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去设计,助力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6. 结语

为实现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要义。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以“五位一体”为建设总思路,着眼于行业需求及国家战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并从办学方向、党建师资、办学条件、育人渠道这四个方面积极实践,“优化中职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创造条件 [6]。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踏上新的征程,“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下好“课程思政”育人这盘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劲往一处使,更需要学生自身的觉悟和自强不息,才能圆满达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顺利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彼岸。

参考文献

[1] 焦扬.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N]. 光明日报, 2019-11-11(05). [2] 李弦, 王让新. 从世界大势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思政课建设[EB/OL]. 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sxzzjypd/sxzzjypd_bwsf/201909/t20190909_4969267.html, 20219-09-09. [3]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11-25(002). [5]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01). [6]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N]. 人民日报, 2021-04-14(00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