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职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2024-07-16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的界定,两种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上均具有很大的差别。应用型人才是把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并有效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门人才,即应用型人才是能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应用的人才。

传统意义上,应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职院校培养,本科院校则主要负责培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等。而随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也加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队伍,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力度,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也从曾经的唯学历论转变为学历、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并重。大学期间是否参加过社会活动、完成的项目、实习期间的表现与成绩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评价的重要参考。应用型人才究竟应具备何种能力与素养呢?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到,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普通高素质人才都需要具备的优良的个人品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身心素质外,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1.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通过专业学习、训练而具备的从事某一行业,解决专业领域范围内实际问题的操作技能和思维活动能力。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上应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予以区分。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与优势,把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术与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如教师除了应具备丰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外还应具备分析解读教材、编写教案的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组织和管理能力、板书设计、电子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能力等专业技能。

2.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后,在相关领域实际工作、运用知识、调动环境中与之相关的资源达成目标的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同样以教师为例,教师除了应具备前文列举的富有成效的教学相关技能外,还应具备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正确分析,必要时进行合理引导和疏导;具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能力,能客观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状态和学习进展;具备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等进行全面评价,对不足之处积极反思,寻求解决的措施与策略;具有优良的探讨知识的能力、态度、风格和方法,尽管关于教师的职责根深蒂固的观点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优秀的教师不应局限于做知识传播者,更应该具有探讨知识、各抒己见的能力和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容态度;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职业能力。教育思想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思想指导行动,没有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就很难更新观念,进行开拓创新,也很难对学生的思想、文化、身心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塑造。

3.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如教师应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能力;具备不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协调学生间矛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研、科研能力等。

社会能力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省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竞争力等。对应到教师岗位,教师应具有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团结合作,能与家长、社会密切交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的能力;具有组织班集体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1.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学校应树立起“政校企研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共赢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思路,用企业思维办教育,创新“一套班子,两条路子”的“双轨制”办学机制,即一个专业对应一个工作室;学院专业教师对应公司管理人员、工作室项目经理;学院学生对应公司、工作室员工,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实行课程项目化教学

以完成项目任务的形式设计应用型课程项目,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相互融通、有效结合,确保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的巩固,并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项目化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置。主讲学时、指导学时和学生自主学习课时分别按1∶1∶2的比例进行开设。各项目均需制订独立的教学计划表、项目化课程实施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对项目化课程完成目标、主要内容、主要功能以及项目化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详细说明。在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每周填写项目学习报告,对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交与教师进行评阅,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了解和监督。各项目化课程制订切实可实现的项目成果,并尽可能将项目成果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进行推广与应用。

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的课程项目化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课程项目,在知识和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以生活或职业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以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项目任务为目标,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学习者和工作者角色的统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建立专业学团

专业学团根据专业特色有机结合学团的形式进行开设,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为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第二课堂”,以其更大的活动空间,更丰富的活动内容,更灵活的活动方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助推器。专业学团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较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有助于建设和谐、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个人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为例,经过近年的实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建立涵盖所有英语技能的专业学团,如英语趣配音、每日要闻分享、语音发烧友人社、12点直播、一起读书吧、英文主题电影沙龙、英文半月刊、一起读书吧、英语师培训练营、绵州印象等,为学生应用型英语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广阔、多元的平台。

4.开展多元化的课外英语展演比活动

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了解专业领域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胜任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有限的课堂学习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展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5.专业课程综合实践

从教育功能现代化的要求出发,专业课程综合实践力求在学科课程分科教学基础上建立联系并实现融合,把校内教学活动延伸到校外的企业、行业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课堂学习知识的认识。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专业课程综合实践最显著、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能力。综合实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应变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第七学期进行专业课程综合实践。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自愿性、自主性和活动的灵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发展个性,最后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标。因此,专业课程综合实践既是对学生前三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与巩固,更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6.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在校学习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做好毕业实习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专业活动,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有助于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适用程度,巩固和扩大所学专业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对完成项目任务需掌握的概念、原理进行重点讲解的同时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知,帮助学生迅速在抽象理论和实践应用间建立起实实在在的联系。讲解和示范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构建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详细的过程记录,以便总结反馈。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学因素的转变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逐步实现教学因素七大根本性转变。如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授课地点、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根本转变,有效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四、结语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如学校顶层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修订;课程考核方式转变;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校本特色,建立能满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无疑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1]曹鸿娟.校本特色下综合英语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 [J].外语教育研究,2019(2):33-39.

[2]丁钢.高校创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递进模式[J].江苏高教,2017(3):71-75.

[3]张建国.论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48-53.

[4]邹心遥.创新能力导向的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4):225-228.

[5]王素霞,郭瑞莲.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及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3):26-29.

[6]张翠花.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1(29):53-54,57.

[7]杨英法,苗方朔.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68-69.

本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曹鸿娟.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0)

——《现代职业教育》总第184期首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