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明清时期(含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有哪些题型及答案 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明清时期(含解析)

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明清时期(含解析)

2024-06-19 08: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022历史中考试题汇编明清时期一、单选题(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 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 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C. 将丞相之权付与锦衣卫 D. 皇帝集中权力,加强君主专制(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废中书,罢丞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八股取士”。上述历史事件均发生在(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2022·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  )A. 重视文献整理 B. 科举制度完善 C. 君主专制加强 D. 重文轻武政策(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强化皇权 B. 禁锢思想 C. 发展经济 D. 巩固边疆(2022·四川省眉山市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A. 君主专制 B. 经济发展 C. 思想控制 D. 边疆管理(2022·湖南省永州市 )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等措施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  )A. 提高教育质量 B. 加强思想控制 C. 推动经济发展 D. 促进民族交融(2022·江西省 )按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三司”C. 设立锦衣卫 D. 实行“八股取士”(2022·江苏省泰州市 )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上述史实反映(  )A. 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 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外交的开放与危机(2022·黑龙江省绥化市 )1405-1433,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的人是(  )A. 郑和 B. 甘英 C. 班超 D. 卫温(202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下列史实与“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主题不符合的一项是(  )A. 张骞出使西城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2022·湖南省永州市 )“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材料中的“奇迹”指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游 C. 郑和下西洋 D. 鉴真东渡(2022·新疆 )这支队伍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访问过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等国,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材料描述的可能是(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郑和下西洋 D. 甘英出使大秦(2022·云南省昆明市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  )A. 郑成功 B. 戚继光 C. 左宗棠 D. 邓世昌(2022·云南省 )如表是期末复习时教师幻灯片的内容,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A.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B. 升华创新的秦汉文化C. 集历代之大成的明朝科技 D. 繁荣的宋代城市文化(2022·山东省东营市 )全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精髓,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堪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典范的是(  )A. 唐都长安 B. 明长城 C. 北京故宫 D. 布达拉宫(2022·广东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出了中国的自信和境界,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宝的有(  )A.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B. 《本草纲目》《齐民要术》C. 《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D. 《天工开物》《黄帝内经》(2022·福建省 )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这反映了(  )A. 中西文明交流融汇 B. 中国打开欧洲市场C. 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D. 中华文明的先进性(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雍正五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方式为(  )A. 册封首领 B. 签订和约 C. 平定叛乱 D. 设置机构(2022·山东省临沂市 )2017年8月,在福州市鼓楼前公园立起了“隆武帝赐姓郑成功纪念碑”。该碑文中记载:明崇祯朝廷覆亡后,于次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帝,改元隆武。八月十四日,郑芝龙引其子郑森入见隆武帝。郑森被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兼赐名“成功”。郑森遂改姓名为朱成功,自此人称“国姓爷”。郑成功知恩图报,从此终身尊奉明朝正朔。据此记载,可知郑成功(  )A. 收复台湾前已经是清朝将领 B. 已从荷兰手中收复宝岛台湾C. 本来姓“朱”后来改姓“郑” D. 在明朝灭亡后仍效忠于明朝(2022·山东省临沂市 )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这表明(  )A. 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明显强化 B. 驻藏大臣的实权已变得越来越小C. 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 清朝政府重点掌管西藏地方军务(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A. 加强中央集权 B. 维护国家主权 C. 推动经济发展 D. 加强文化交流(2022·吉林省 )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 设置安西都护府C.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 设置伊犁将军(2022·浙江省舟山市 )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渐推广。该史实可用于佐证(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明清时期,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传播 D. 明清时期,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2022·广东省 )明清时期,地主和商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 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使农民购买力下降,商品市场狭小 D. 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022·浙江省湖州市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下列能印证该观点的有(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开元盛世④康乾盛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22·河南省 )如图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A. 坊市界限分明 B. 对外贸易扩大 C. 城市商业兴盛 D. 人口数量增加(202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认识课题和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如图的关键词,可以确定的课题名称是(  )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A. 东汉的兴衰 B.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C. 明朝的统治 D.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022·江苏省泰州市 )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A. 重文轻武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鼓励贸易(2022·广东省 )1757 年,清朝只开放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处是(  )A. 广州 B. 深圳 C. 上海 D. 扬州(2022·广东省汕头市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  )A. 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C. 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D. 意图建立近代海军二、材料解析题(2022·黑龙江省绥化市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材料二: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材料三: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材料四:清朝时,雍正帝设立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重要的中枢机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 材料一中,秦朝“标准货币”的名称是什么?(2) 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3) 材料三中,“新的选官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4) 材料四中,“中枢机构”的名称是什么?(2022·湖北省咸宁市 )【“大一统”与古代政治】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材料二: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积极作用。(2022·湖南省邵阳市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从《竹书纪年》……到文学、史学、农学、医学等,……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古代史学、农学、医学方面的优秀著作(各一例)。材料二邵聪同学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简表(部分)类别 成就思想 孔子:“仁”;老子:“无为而治”;墨子:“兼爱”“非攻”伟大工程 都江堰、大运河、长城、故宫科技 四大发明、曲辕犁、筒车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文学 唐诗、宋词、四大名著……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表述作出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①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______②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______③春秋战国时期曲辕犁和筒车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______④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______材料三截止 2021年6月,邵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岩鹰拳、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等共16项。……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加深认同感、增强历史感、提升幸福感等方面,尤其彰显出它的重大现实意义。——摘编自《邵阳新闻网》(3) 根据材料三,指出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022·天津市 )同学们观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后,对相关历史渊源很感兴趣,想和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摘编自《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回答率领这支“和平使团”的人是谁?这一行程为什么被称为“凿空之旅”?(2) 结合所学,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哪些地区?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请写出该时期中西方交流的表现有哪些?(3)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请从和平交流的视角列出相关史实。(至少答出两例)(2022·重庆市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在康雍乾时期( 1662年-1795年)至于完备,这一时期清廷把较多的精力用于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清朝在西北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并统一天山北路和南疆;在东北地区清朝加强对俄国蚕食行为的抵抗,通过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的东段边界,雍正帝在西藏始设驻藏大臣,这些做法主要是为巩固边疆地区并加强管理,注意防范来自北部的侵略和威胁……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治策均有重大改变,即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妥协退让,导致边疆地区不断丧权失地……——摘编自方铁《边疆民族史探究》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 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1) 清朝前期较为积极的治边思想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后日益完备。 ______(2) 康雍乾时期,清朝在安定边疆和抵抗外来侵略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 ______(3) 17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中国的东南海防。 ______(4) 17、18世纪,清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______(5) 清朝统治者在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上,始终保持了一致性。 ______(2022·广东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威阳之郊……”。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宇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1) 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 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3) 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5) 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答案】D【解析】据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可知,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朱元璋统治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D符合题意,ABC史实错误,与明朝无关,排除。 故选:D。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在文化上,科举采用八股取士,C项正确;汉朝有丞相,排除A项;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排除B项;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D项。 故选:C。3.【答案】C【解析】据“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可知,这反映了明初在科举考试方面君主专制的加强,不利于君主统治的内容全部删去,选项C符合题意;题干与文献整理、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选项B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C。4.【答案】A【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防止大权旁落。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5.【答案】A【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6.【答案】B【解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统治者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从而巩固封建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实行了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西汉封建统治,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明清时期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封建统治,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故B符合题意。 故选:B。7.【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的编制思路隋朝“创立进士科”、唐朝“创立殿试制度”、宋朝“提高进士地位”等信息可知这都与科举制有关,明代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在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D项正确;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和设立锦衣卫都与科举制无关,排除ABC项。 故选:D。8.【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都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史实。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所以上述史实都属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选项A的政治成熟与稳定;选项B文化碰撞与交流;选项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都从题干中无法体现,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9.【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A符合题意。 故选:A。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倭是抵抗日本倭寇的入侵,不是“对外友好交往”,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都是“对外友好交往”的表现,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1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可知,材料中的“奇迹”是指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选:C。12.【答案】C【解析】这支队伍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访问过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等国,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材料描述的可能是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13.【答案】B【解析】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故选:B。14.【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中国的科技著作既有对历史上科技成就的全面总结,也有对西方科技知识的吸收,并能对外国产生一定影响,这表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C符合题意;A项指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指的是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雍正帝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排除A;B项说的是秦汉文化;D项说的是宋代,故排除BD项。 故选:C。15.【答案】C【解析】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故宫全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精髓,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堪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典范。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16.【答案】A【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齐民要术》是农业著作;《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选项A属于中医药瑰宝,符合题意。 故选:A。17.【答案】A【解析】据“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可知,这反映了中西文明交流融汇,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A。18.【答案】D【解析】从材料“雍正五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结合所学可知,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明驻藏大臣办理;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制度,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故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方式是设置机构,D符合题意。A中的册封首领只是清政府管理西藏的一个方面,没有签订和约,不涉及平定叛乱,排除ABC。 故选:D。19.【答案】D【解析】据“明崇祯朝廷覆亡后,于次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帝,改元隆武。八月十四日,郑芝龙引其子郑森入见隆武帝。郑森被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兼赐名‘成功’。郑森遂改姓名为朱成功”可知,选项AC说法错误,排除;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故选项B说法错误,排除。据“郑成功知恩图报,从此终身尊奉明朝正朔”可知,郑成功在明朝灭亡后仍效忠于明朝,选项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20.【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可知清朝不断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驻藏大臣的实权越来越大,排除B项;“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排除C项;驻藏大臣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军事、外交等事务,排除D项。 故选:A。2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体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指的是康熙帝时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入侵我国黑龙江的沙俄侵略军,“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体现的是林则徐禁烟,以上都是维护国家主权之举,B项正确;题干名句所指事件均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排除ACD项。 故选:B。2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D项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排除A项;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排除B项;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排除C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23.【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渐推广。该史实可用于佐证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传播。AB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4.【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地主和商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严重,这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故选:A。25.【答案】A【解析】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于唐朝,康乾盛世出现于清朝。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故选:A。26.【答案】C【解析】《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体现了城市商业的兴盛,以赞乾隆盛世。选项C与图中情景一致,符合题意。 故选:C。27.【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图中的关键词“军机处”“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等可知,可以确定的主题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清朝时期,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此外,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在对外关系方面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和交往,D项正确,排除ABC。 故选:D。2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B符合题意。 故选:B。29.【答案】A【解析】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A符合题意。 故选:A。30.【答案】C【解析】乾隆这句话的大意是:英国人的军舰先进,海军厉害,但无法进入中国的内陆,如果我们能在沿海各口岸严加防范,那英国也就不足为虑了。这表明乾隆帝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A与材料无关,BD不符合史实。 故选:C。31.【答案】【小题1】圆形方孔半两钱(半两钱)。【小题2】董仲舒;孔子(孔丘、孔仲尼)。【小题3】科举制(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杨广)。【小题4】军机处。32.【答案】【小题1】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小题2】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等。【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33.【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史学、农学、医学方面的优秀著作分别有《史记》《齐民要术》《伤寒杂病论》。(2)①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故“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的表述是正确的。②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表述是正确的。③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故“春秋战国时期曲辕犁和筒车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的表述是错误的。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小说。故“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表述是正确的。(3)根据材料三可知,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是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故答案为:(1)《史记》;《齐民要术》;《伤寒杂病论》。(2)①√;②√;③×;④√。(3)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4)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34.【答案】【小题1】人物:张骞;原因:因为他们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被称为“凿空之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亦可)【小题2】地点:波斯湾;东非海岸;表现: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小题3】访问当地首领;使者随行;赠送礼物;进行贸易等。(答出两点即可)35.【答案】【小题1】A【小题2】A【小题3】C【小题4】A【小题5】B36.【答案】【小题1】(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隋朝出现的,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据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可知,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分为死板的八个部分。(3)据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和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威阳之郊……’”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大兴文字狱的措施,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5)综合以上材料,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不择手段,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故答案为:(1)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2)实行八股取士。(3)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4)大兴文字狱;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5)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不择手段,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