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院成功举办研究生学术大讲堂:“日本明治初期的三语人才与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级日语口译 日语学院成功举办研究生学术大讲堂:“日本明治初期的三语人才与翻译

日语学院成功举办研究生学术大讲堂:“日本明治初期的三语人才与翻译

2023-06-21 1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年6月14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孙建军长聘副教授,在人文楼230教室成功举办了研究生学术大讲堂之“日本明治初期的三语人才与翻译--以长崎唐通事为例--”的主题学术讲座。讲座由日语学院王晓教授主持,王老师介绍了孙建军老师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成果,并感谢孙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院师生举办此次讲座。孙建军老师长期从事近代中日词汇交流史研究,专著《近代日语的起源—幕末明治初期创制的新词语》获北京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著一等奖。此次讲座内容是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孙老师对于三语人才与翻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1 孙老师介绍研究缘起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日本明治初期,长崎的唐通事的发展及主要翻译作品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唐通事为当时日本对外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及日本国内教育做出的积极贡献。

讲座伊始,孙老师首先说明了本讲座涉及的概念,如“唐通事”、“译述”等专有名词,并讲述了明治初期“黑船事件”、日本新学制的确立等标志性历史事件。随后,孙老师介绍了长崎唐通事的发展历史和主要职能,并详细介绍了明治初期何礼之、何幸五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唐通事成长为三语人才的主要过程、代表性译作及其不同的翻译特点。

图2 孙老师讲解《万国公法》等不同译本的对比

此外,孙老师通过《万法精理》、《地球略解》、《香港巡逻章程》等经典译作的翻译及其中新词汇的诞生过程,进一步阐述了唐通事对于当时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还列举了“巡逻”、“苦力”等日语借词传入汉语的路径。最后,孙老师总结了唐通事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及对外交、教育、法律经济、国家制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在互动交流环节,孙老师与同学们围绕长崎唐通事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探讨,针对唐通事学习使用外语及汉语的方式进行了交流,并从翻译目的等角度解释了《英华字典》对于中日词汇的不同影响。孙老师还鼓励在场的同学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早日成长为融“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为一体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图3 互动交流环节

讲座结束后,参加讲座的师生均表示此次讲座获益匪浅。不但开拓了研究视野,从唐通事译述特点、中日词汇交流史等角度收获了新的研究思路。会后还有不少研究生同学向孙老师请教博士升学等相关问题,孙老师对我院日语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报考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图4 讲座后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作为学校“研究生学术大讲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日语学院杨玲院长、王宇新老师、杨宁老师、菅田阳平老师、段静宜老师、高钰洋老师及研究生、本科生等近八十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文: 褚天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