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最新“美丽乡村”民宿庭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式民宿设计图纸 8个最新“美丽乡村”民宿庭院

8个最新“美丽乡村”民宿庭院

2023-10-04 1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项目名称:北京慕田峪长城一隅民宿

项目地址: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辛营村

主创设计:李帅

设计主题:魔方

艺术摄影:李双喜

完成时间:2018

01院落改造前

02院落改造后

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

山野便沉寂了下来

远离了秋的绚烂

枯槁的山岭

落叶的小道

是冬日漫步的最好选择

那踩上去咯吱作响的叶之小径

和那天空盘旋的鸦雀啼鸣

便就是眼前的景象

这里是慕田峪长城脚下的一处村庄

和北京郊外的普通村庄一样

这里

民宅杂乱却洁净

巷陌冗长却寂静

十二月的山川里

也渗透着干洌清冷的况味

能让我们在山野中真正静下来的

莫过于一处舒适的停留之所

比如

村庄深处的这一方院落

这处名为“一隅”的小天地

在阳光的照耀下

温暖迷人

小朋友骑上了她心爱的“小白”

开始了她的周末生活

一隅里的所有角落

都会引起她的注意

就像这面华丽的玻璃砖

被她称为“彩虹墙”

就像这些

干枯的花枝

她就坐在那条长板凳上

左挑右选

细细捯饬

就这样

她也能自娱自乐半个上午

更何况

还有摹画兔儿爷这样的“手艺”

可以学习

小朋友的兴趣高涨

用了百分百的热度

迅速完成了一只无比粉嫩的兔儿爷“创作”

而我们也乐于享受这样的闲暇

陪着她四处玩耍

在蓝天下

在翠竹旁

在庭院里

黄昏的山岭

镀满金光

清晨的院落

光阴挪移

高高的长城

蓝天掩映

密密的林间

黄叶堆积

无论是

静夜下的房间

也或是阳光下的庭院

守着这一隅天地

在一起

便是寂静欢喜

02

东极尘曦民宿

设计师: 沈圣喆

设计师在舟山这个滨海的地方,设计了一套新旧合一的民宿建筑,这座建筑一共包括9间全海景客房、1间餐厅、1间清吧、1间会议室、1个360°观景平台:无边泳池、露天影院、水吧,屋顶聚会空间;这个具有东极海岛传统特色、高端服务体验的文化轻奢民宿创造了一种“城市外”的不同体验。本案获得2018普陀民宿设计大赛金奖。

用地面积:456 平方米

建筑面积:733 平方米

老房面积:318 平方米

新建面积:415 平方米

01. 项目效果图

▲设计保留老房子的石墙、木结构、老瓦顶,使老房子修旧如旧,保留了一二层客房古朴自然的气氛;三层通过架空处理,使客房和平台空间景观最大化;楼顶的无边泳池、露天影院、水吧、聚会空间 与海天连成一片,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外形新老并置,相得益彰,成为登岛伊始的标志性建筑。

▲一种设计是保留老房子的石墙、木结构、老瓦顶,使老房子修旧如旧,保留了一二层客房古朴自然的气氛。另一种设计则追求现代装修的轻奢、华丽,使人们拥有一种简洁、舒适的客房体验。

▲民宿的大厅也是新旧结合,古朴的石墙和现代家具在柔和的灯光下,完美的融合,在一片书香气息中,给客人一个静谧的家。

02. 建成实景图

▲向外的出挑使这座在海边的民宿建筑更具有设计感。

▲一株株小盆景点缀着整个休息空间。

▲夕阳的余晖从建筑外部反射呼应到建筑内部回旋穿梭,建筑整体好似与天空相接,美轮美奂。

▲阳光斜射进来,窗帘轻纱曼舞,微风徐徐吹过,客人居住其中,该是无比的惬意。

03. 项目图纸

03

慢舞·吕家主题民宿

设计师:胡叔来

项目距离南京市区一小时车程范围内,地处桠溪慢城核心区域,可以便捷吸引大都市的各类资源。持续不断引入多样化活动,以民宿和美食业态为带动引擎,整合文化商业、主题餐厅、休闲体验、观光农业等多元文旅休闲业态而形成的农业田园综合体,打造乡土文化地标。

01. 项目总体鸟瞰图

02. 民宿样板(吕家大院)

▲吕家大院(现名莉莉竹苑)位于地块东北角,紧邻北侧入口,青竹环绕环境优美。

▲民宿设计中,尊重环境和建筑现状,建筑微改造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结合现有环境有序打造整体场景。

▲功能设置上:一楼沿街为商铺,其他均作为接待和餐饮用房,二楼设置清酒吧和客房,三楼设置景观客房。

▲后院

▲内院

▲露台

▲餐厅

▲客房

▲远景

03. 商业街区

▲结合五猖文化和吕家文化设置博物馆、大戏台、工艺品店。

▲大戏台举办小型聚会、跳五猖,作为地块核心区域的重要节点,联动整个片区,也是文化展示集中地带。

▲透视图

04

丽江林舍民宿

设计师:沈圣哲

林舍的初衷是为了另一种体验丽江的方式。位于北门坡南峦,坐拥古城全景和云山天际,与纳西乡民为邻,与竹林流水为友。步行10分钟又可到达古城,围坐火塘喝酒吃肉。居于林舍,丽江的美,可远观,可亵玩。从灯火阑珊到门庭若市再到星汉灿烂,丽江全天守候,诗与远方、炊烟与平淡,尽收眼前。

建筑地点:丽江

建筑主题:民宿

建筑面积:188m2

01.建成实景图

▲入口大门

室内外一体的粉白墙面、深木地板和最大程度的落地玻璃,手法上做减法,让建筑只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介质,不抢环境的风头。选择本地特色材料,淘来的老瓦,经土法粘合留下自然碱印。

▲东院室外浴池

南方温暖的气候创造了室外洗浴的条件,在净身之余可以窥探远方的景色。

▲楼梯

▲客厅

林舍的设计只想把本真和舒适还给来客,不予过多修饰和限制。在原有的70年代二层民居院落基础上,重新分割空间组织交通,没有一味追求房间数量,而是形成两个互不干扰的院子。

▲卧室

纳西族木工师傅修复的大木作和家具,展现不拘一格的乡土传统营造技艺;软装上,艺术家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定制的画作和“瓦猫”、生活气息浓重的手工陶器铁器、山上采来的枯枝野花,经过搭配布置,以含蓄的灯光渲染,带来淡淡平和与禅意。

▲水疗室

毛石、木板、竹子这样的搭配与半开放的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在一洼平静的水面旁,倒影着幽蓝的天空,清风徐过,的确舒心。

▲西院院子

庭院景观方面,原本拙钝的毛石,经过不同颜色的分层堆砌,形成别有匠心的院墙。石墙间的锈板门是个“惊喜”,当暗门打开,两个院子恢复成一个整体,为更多不同的使用群体和行为活动增加可能性。院内翠竹掩映、方塘流水,与北门坡、古城、远山的大环境相得益彰。

02.项目图纸

功能上为了满足“乡奢”的定位,仅有的两个套院配备了全景套房、私人起居室、自助厨房、水疗室、艺术工作室。客人可以穿着睡衣在自家庭院里晒太阳、看星星;可以跟随人流去往附近的菜市场,采购新鲜的山蘑和土鸡,回来自己烹饪;可以在敞亮的工作室、温润的水疗室、优美的观景平台上,找个舒服的姿势,读书或者放空。整个身心可以放松下来,洗尽铅华,回归本真。

05

京西美宿 白虎归林

设计师:李帅

郊外老宅,断壁残垣,石墙木栅,瓦顶老梁,半遮半掩的木窗,残破得不再对称的对联,都显现出一片被遗弃的衰败之象。修旧如旧的设计前提下,设计师将院落进行清理分层,室内的结构依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进行了翻新,家具既有老式的怀旧元素,也满足了现代应有的家具电器,于是老宅最终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京西地区的一间宜人美宿。

京城往西

斜阳古道边的白虎头村

用一处老宅重生的喜悦

将山色揽入生活

当灯火燃起

星光和自然倒映成趣

远远的炊烟起了

远远的树木隐了

远远的远山和院落

便是落在尘土里的花朵

01设计改造前

02 设计改造后

清晨

斜阳射入

满屋子充斥着温暖

窗外树影应在米黄色的墙面上

家人相坐在藤椅上

诗酒茶香,谈笑家常

好不自在

夜晚

远处连山绵延

悠转曲折

天空幽夜深邃,

星河璀璨

屋内灯光亲和

相宴于彼此

如此惬意

06

福州漫山民宿

设计师:李乐

项目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北峰片区)前洋村,需要将现有的6处农宅及周边场地设计成民宿。为加快福建省乡村振兴步伐,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样板,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创意点亮乡村”的发展思路。所以在基本的建筑设计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如何挖掘当地人文历史的资源,综合考虑运营模式。与其说设计一个乡村的民宿,不如说提出一种满足城乡经济发张要求的新的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

建筑面积:3500㎡

占地面积:6000㎡

设计形式:涵盖民宿的建筑改造设计、室内设计以及附近场地的景观设计。

01. 规划平面图

中国传统哲学追求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传统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中,堆垛峰峦、 拗折涧壑、叠陇乔林、迂回入画,“自然”也是最 重要之创作主题。自然山水美学观直接构成了中 国古典艺术的基石。整个民宿区的构思亦深得自 然山水之灵。

中国人寄情山水的理念将在此得到最为生 动的展示,整片民宿区域成为看得见山水、艺术与乡愁的人文空间。民宿整体规划继承中国传统 艺术之神韵。咫尺山林,澹澹云山,足征大观。通 过对原有房屋一层的拆除恢复了原先的自然坡度,使得地景与原有的框架结构形成微妙的穿插 关系,抽象的体量似山似林,颇具野致,妙在似与 不似之间。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自北宋以来,随着“三远”逐渐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观法范式,中国传统文人对“远”的想象性 诗化迷恋也日甚一日。“远”,意味着抽离——对时间、空间、心境的三度抽离,也决定了千年以 来中国文人的造物态度和赋形趣味。

方案架屋蜿蜒于木末,呈现了抽离至飘渺的“ 远意”。西山行旅是中国人置身自然中的空间经验的完美诠释。在民宿整体区域活动的途中,行 者视点不断游弋转换。晴峦耸秀,纵目皆然,闲 闲即景。廊道带给游人以陟山体验,列千寻之耸翠,收四时之烂漫。杂树参天,虬枝拂地,障锦山屏。鸠杖板舆,仙仙于止。

传统民宿设计单一、固定、乏味,室内外空间体验断裂,游人于日晒雨淋之中直接入馆。而本方案的整体规划设有尺度宜人的开放空间系统, 丰富有效的观赏休憩流线。顶旁植有卉木垂萝, 顶下空间开放,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游人可在遮 阳避雨、通风凉爽的环境下自由体验、休憩。并且 采用了不锈钢的材质,可反射呈像,在顶下嬉戏 游玩的房客可以通过廊顶的镜面看见自己的倒 影。嬉影成趣,薄有洞天。

02. 设计方法

1.旧地形:原有地形被道路和断崖切断,给人以割裂感;朝向单一,人们的活动范围集中在整片地段的南边。

2.新地形:消除了原有的与自然的割裂,人们可深得自然山 水之灵;扩大了场地的利用范围,场地朝北的空地得以利用。

3.拆除旧建筑一层方案将原有房屋的一层拆除,保留原有框架结 构,全部打通、化六为一,形成了一个开敞、蔓 延、联通的场域,破除了原有的分隔,由原来相互 独立的六个院子变成一个连续的空间,将旧建筑 代表的原生的生活情境以“漂浮”的方式在场地中重生。拆除原有建筑一层使得场地原先的自然 坡度得以恢复,让地景与原有的框架结构形成微 妙的穿插关系。

4.对新地形的地景规划连廊围合而成的院落空间成为一个天然的大地 艺术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可以进行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另外,随着廊道错落分布了咖啡+餐饮+ 文创+艺术等空间类型与果、菜、药、茶体验区, 人们得以亲炙最原始自然的植物形态,可多变灵活地体验建筑空间与绿色生态。

5.改造与新建方案对原有的一些建筑进行改造,并利用旧房原有屋宇之间的空间介入一些插件,形成一些非正 式的构筑物,类似于馆舍之余的亭台,与蔓延的地景共同构成新旧共生构成新旧共生的背景。

6.屋面曲廊联结各个场所 方案由山腰引入一片曲廊,曲廊是一处通前达后 的中介,联通了各自独立的建筑。同时通过曲廊 的设计置入了新的功能和空间类型,择取曲廊内 部的几个部分加入几个咖啡+餐饮+文创+艺术的小空间,通过加入新的乡村空间类型让民宿整体的功能丰富化、多样化,使得场域整体形成一个 有机系统。

方案将地面景观据需要划分出果菜药茶种植区,于建筑架空空间产生微气候,游人仿佛置身山林。观景廊道与果、菜、药、茶历史文化展区,仿佛浮于空中,隐约于蜿蜒流线之间,似山容蔼蔼、远岫环屏。

方案针对不同游客的需要以及丰富观展体验,设有不同流线,可多变灵活地体验建筑空间与绿色生态。以生态特征规律组织户外空间结构。在户外空间设置数个生态展览区。将不同作物置于相应的景观背景下,让地景成为当地园林 种植文化讲述者。

我们在整个空间的运营中引入了艺术的维 度,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现场,强调驻地创作、强调与当地的关联,更强调与当地民众的互动,用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形成一个以自然 与当地资源为基底,以乡土文化为内核,以当代 艺术为驱动的创新型文化景区。

03. 项目效果图

方案注重整个区域的时间延伸:景观 铺装与建筑立面采用的原有建筑废料,保存着与 这片水土的生命不可切割的记忆温度,呈现了时间的不灭记忆。与此同时,建筑回应了时间的变化,随着时间流逝呈现不同的植被和空间特征。 随着植物生长繁茂,户外景观渐趋丰满,吸引昆 虫鸟类栖息。今后民宿的运营将着眼于儿童与农 作,成为蜻蜓蝴蝶谷、健康饮食展览区、生态环 保基地等绿色生态实验体验中心,特别面向学生、儿童,使之成为动物、生物、植物等课外实验基地。

07

大兴搪瓷缸民宿

设计师:李帅

知青,在那个曾经的岁月里,红旗飘飘,人人拿着锄头、铁锹下乡上地,田间嬉闹声、村子的广播声不绝于耳,虽然辛苦,但却是那个时代的记忆,深深印烙在当时人们的脑海中,而如今羊角辫小姑娘已经成为鬓发苍苍的奶奶,魁梧健壮的小伙子也都进入迟暮之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设计师也是基于业主这一想法,将“怀旧”元素充分融入设计之中。

北京大兴院子主人怀念知青年代慢生活

所以设计中融入了木心的诗

“从前的日子变的慢 ,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搪瓷缸、煤油灯、小人书、小霸王游戏机

这些70、80年代旧物

仿佛让我们回到了怀念的童年时光

童年有梦 那里幸福

△当时家家户户用来制浆的磨盘,后来有了机器后变为门口的石墩,如今却成为设计师手上的装饰物。

△黑白电视机、小霸王、插卡游戏板,满满的童年记忆。

△印有毛主席的介绍信、粮票、油票,这些碎片组成了那个时代的一点一滴。

△圆头座钟表,整点的钟摆声,好似让你进入那个时光轴中。

改造前后对比

这处位于北京大兴半壁店的普通院落,

被爱她的人发现,

并加以细细地改造和妆点。

这原本的破败和老旧,

以及寂静无声的时光痕迹,

还有院中那一棵高高的杏树,

都是设计师所钟爱的宝贝。

而“从前慢”的主题,

仿佛渗透进院中的每个角落,

就像客厅中,

那精心分割的圆,

刚刚摘回来的花朵,

和那洒落在白墙上的诗歌。

从前慢,

那么慢。

那时的童年,

少不了搪瓷缸、煤油灯、小人书

还有那台飘着雪花点、

永远都不清晰的黑白电视机。

那时候,

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网络,

村头跑到村尾就是通信,

泥巴就是乐高、

捉知了、捉迷藏......

捉住那个阳光斜下的影子。

那时的夏日,

云雀叫了一整天,

云彩也总是游得那么慢。

从前慢,

那么慢。

还记得家里那辆高大的自行车,

也像这样放在院子里,

迎着晨光。

总记得八九岁学车时的场景,

姑姑很认真地扶着我在院子里练习,

一圈、两圈、三圈......

虽然我一直都雄心壮志,

但我的那对小短腿儿,

最终也没能征服那辆“二八大杠”。

还记得,

那让我和小伙伴们为之奋战的“魂斗罗”,

一条命就能通关的本领,

关乎年少时的荣誉。

这80后不可或缺的小游戏,

也得到了10后小朋友的青睐,

这不,

熹熹小同学大半夜的不睡觉,

也在为之奋战。

从前慢,

那么慢。

那时候的我们,

总能在院角墙根处找到些乐趣。

或是雨后的蜗牛,

又或是燥热夜晚藏匿于墙角的壁虎。

村庄里的那间小院,

仿若是我儿时的乐园。

从前慢,

那么慢。

夏天的原野满是香甜。

我喜欢,

用手敲敲那比我头还大的西瓜;

我喜欢,

抱起时的那小小幸福。

更喜欢,

将西瓜吃的满脸都是。

小卖部里两毛一根的冰棒,

还有小河里的戏水撒欢,

便是我儿时里的假日时光。

从前慢,

那么慢。

阳光在窗外忽明忽暗,

座钟在桌上嘀嗒作响。

还有被风吹过的树荫,

高嘴的茶壶,

奶奶的蒲扇,

长长的板凳。

从前慢,

那么慢。

小时候就坐在这样的天空下,

穿过树叶,

看见星光。

从前慢,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就如搪瓷缸小院这般,

清浅而悠长。

从前慢,

曾经的时光天真烂漫,

愿风裁尘,

愿你还是最初的模样。

08

密云杏林别院

设计师:沈圣哲

小院座落在北京密云潮白河畔的杏树林中,为一对夫妇修养度假、吃斋拜佛、赡养老人、接待亲朋的第二居所。坡屋顶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周围杏树的围合下,有一种出世的隐居之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意也被营造出来。

项目位置:北京密云区

建筑面积:780m2

01. 项目效果图

▲设计主题围绕“圆满”二字,在原灰砖民宅低调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开窗形式,加固并分割了房间布局。

▲园内中央的绿化景观使人们一进院子便觉生机盎然。

▲内院通过柱廊的形式将正厢房联系在一起,在廊道、窗口的视线尽端,采用对景和框景的方式,增加空间和景观的丰富度,潜移默化地体现圆形的禅意元素。体现业主低调而有品味的生活追求。

▲院内多处种植竹子,正应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真正给业主建一所“竹林精舍”。

▲室内的家具采用传统的木式结构,墙面用佛教的“虹光”色作底色,空间的感召力体现了出来。

▲卧室用大面积开窗的形式增加室内外的通透感,业主出入也相对方便。

▲上方的圆形小天井既是一种“方圆”思想的体现,也相应的增加了空间的神圣感。

02. 实景照片

▲相坐于院落,吃斋、念经、养神、沐阳、不声不响却不觉无趣,内心的交流也无人所知,这才到了幸福的境界。

03. 设计图纸

▲一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私宅建造网是连接业主与设计师的服务平台

编辑:文轩

校对:平凡

設計咨詢:

18519361418 / 18612012295

《乡村振兴,重塑中国人的根与魂》:农业社会是围绕着农耕、土地、房屋这条生命线进行奋斗的,男耕女织、耕者有其田、仓禀实而知礼节;工业社会是以城市为主要载体,体现在围绕房地产经济构建城市格局,军事、经济、金融、文化、科技、教育等等的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数据社会是在满足了实体产品消费以后,主要以服务,以虚拟的产品为主要载体,围绕着知识、信息、数据、服务、产品、消费进行更新城市和乡村振兴。

当今乡村就在这三种社会形态中生存,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人才,到底怎么才能振兴?该专栏共19节课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