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措施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2024-07-01 19: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关推荐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案例一 青春期逆反心理

  1、基本情况

  吴某学习成绩中上,但逆反心理强烈,与父母情绪抵触,与教师反驳讲理。

  2、原因分析

  吴某的情况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从事旅游事业,工作很忙长期在外。和孩子交流少,遇到问题就斥责、谩骂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只关心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在教育孩子问题,两人观点不同。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吴某家小区里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3、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其次,经吴某做心理疏导。①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②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⑤经常找教师谈心,把教师当朋友。

  4、小结

  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老师、家长,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还应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遇事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展现自我价值。

  从家长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案例二 中学生早恋

  1、基本情况

  李某表现好,被粗暴地干涉,关系奥妙,爱恨交织,多次教育,明理却不能改。

  2、原因分析

  李某的情况是典型的中学生早恋问题,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特定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青春期青少年由于生理的发展,渴求与异性的交往。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在与异性交往中难以建立自然、适度的关系,由此陷入“早恋”。 ⑵亲情的需要。李某所在家庭相对孩子多,是一个大家庭。由于自己一贯表现出色,父母对其很放心,再加上父母忙于做生意,也无暇顾及对他思想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少关心他的心理需要,使他受到了一定的冷落。由此,渴望从其他渠道获得关爱。

  ⑶被他人需要的需要。由于女孩的母亲多次打骂女儿,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干涉二人的交往,激发了李某作为男性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女性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了被他人需要的满足感。

  ⑷逆反心理在作怪。由于女方母亲不冷静,企图在短期内扑灭已燃烧的爱情之火,反而使解决问题欲速则不达,造成两个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

  ⑸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女孩子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暴露出家长对待孩子早恋问题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识,这常常给孩子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

  3、解决方案

  根据李某的情况,可以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

  ⑴主动找他谈心。首先,使其认识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其次,肯定其智力水平和曾经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其建立自信心,努力帮助他树立理想和目标。再次,重新任命他为班干部,充实其生活内容,严于律已,让他多为班级服务,转移他的兴趣爱好,并加强师生沟通。

  ⑵从家庭方面来说,主动找李某家长谈话,要求父母多与儿子做思想、心灵的交流,加强情感沟通,重视他思想品质的发展;多与学校加强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

  ⑶从女孩的角度来说,找女孩做谈话教育。除使其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外,还应劝导女孩要自尊自爱,培养独立人格,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有依附他人的思想,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并教育其母亲正确对等女儿的早恋问题,多从思想上引导,不可采取“高压政策”。

  4、小结

  要走出早恋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⑵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⑶用坚强的意志去克制自己的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淡化,最后消失。

  案例三 中学生性心理咨询

  1、基本情况

  杨某,看别人谈恋爱,暗恋英俊潇洒的男生。整日深感压抑,苦闷,备受煎熬。

  2、原因分析

  杨某是典型的性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有:

  (1)性成熟。青春期开始逐渐进入性成熟期,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对异性的知识感到神秘好奇,这是自然现象。但是,具有性敏感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则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的引诱,沉湎于性的想象,经常受原始性欲的影响,使学习的注意力分散,扰乱智力活动。由于常常情绪激动,消耗精力,以至精神萎靡,思想呆滞。这是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紊乱。

  (2)青春期神经衰弱。多发于青春期(初中阶段),通常女生多于男生。由于大脑皮质承担任务过重,超过了它的承受力,调节机能相对减弱,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受到破坏,便产生了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青春期神经衰弱的一般表现是:身体疲劳无力,头痛头晕,心情烦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入睡难,多梦多醒,睡不实,终日昏昏沉沉,学习效率低。此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也就是所谓的性敏感。

  (3)单相思倾向。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它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也还要一味追求。单恋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有特定的单恋的对象,有的根本没有单恋对象。有的单恋是由于误会造成的,有的单恋则出于幻想。一般的都是无感单恋,即对方并不知道的单恋。这类单恋多是幻想型的,在生活中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他们对单恋对象抱着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把对方想得神圣非凡,大有可望不可及之势。因此,只能将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形成普通痛苦的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调。该案例中的杨某就属于这种情况。

  3、解决方案

  对于杨某的症状,可以采用以下疗法:

  ⑴运用疏泻疗法,把杨某的爱尽情表达出来,或向知已、要好的朋友倾诉,取得一些安慰。

  ⑵运用认知疗法,使其明白性与爱是两个元素,两者常合在一起。此刻请其学会分解***,把爱提取出来。爱一个人并非要共同生活不可。爱是奉献,不像性那样强调结合、“占有”。 ⑶战胜自己,激扬个人的自尊自爱,学会把握、驾驭自己。

  4、小结

  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10~15的青少年大多要经历一个“牛犊恋”时期,从“牛犊恋”到成婚的这一段时期(现代人大致要有10年之久)称为“性适应期”,这是人生道路上期待、进步、欢乐、困惑、曲折、磨难最多最大时期,所有这些感受都可能与***有关。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圆满地解决***难题,则为人生之大事,是一种良性的性适应。

  案例四 中学生情感受挫

  1、基本情况

  李某,喜欢气质高雅的陈女。一看书脑子里全是陈某的影子。他感到压抑和苦闷,备受心理挫折和煎熬。

  2、原因分析

  李某的情况属于情感受挫问题。经分析,李某出现该问题原因有:

  ⑴性意识的萌发。李某现正处于青年时期,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发展上接近成熟的时期。青年初期的个体在性发育方面已经成熟,并进一步竭尽只到两性关系,身体的发育已经接近成人水平。李某正沉弱于“单相思”的情感挫折当中,这反映出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之一――性意识开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他们的同伴关系,尤其是异性之间的关系,如他们开始对异性注意、愿意与异性交往等。

  ⑵心理的不断成熟。高中时期,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并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不仅关注外在客观世界,而且关注自己的主观世界,希望能了解和把握自己内在的心理活动,并能独立自觉地按一定标准评价自己的生活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们,有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于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喜欢找异性朋友来谈心、交往。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女生由于学业压力,她们主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上,无暇顾及男同学的感受。这也是中学生情感受挫的原因之一。

  3、解决方案

  ⑴针对李某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向他提出早恋的危害性,以提高他对早恋的认识。

  ⑵详细分析他目前的状况,正确引导他走出困境。李某目前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现象,出现了压抑、苦闷的心理状态,渐渐地不愿与同学在一起,失去许多社交机会而导致与他人交往的困难。

  ⑶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走出困境。

  一是合理的宣泄。李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敢于向教师倾诉内心痛苦,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宣泄。此外,还可以把自己的苦恼诉之于日记或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总之,通过一些合理的宣泄手段可以达到调整机体平衡的目的。

  二是采取自我安慰法。要想方设法地找她的缺点,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酸葡萄”心理,此外,还可以设想如果自己不和这名女生交往,自己的精力就会完全集中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三是采用转移的方法。建议李某应该把一时的情绪失落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变为发奋读书、努力为班级工作的动力,以此变失为得,使自己早日成熟起来,用高尚的理想和情操来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4、小结

  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各种性生理和性心理反应,克服焦虑、恐惧、烦燥不安、自责、自卑的心理障碍。⑵鼓励并引导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特别注意引导女生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把握好分寸;教育男同学在与女同学交往中应该学会尊重、爱护女同学,并着重向学生指出早恋的危害性。 总之,中学生遇到的情感受挫问题较多的又是早恋倾向和早恋问题。对待这些问题切不可采取简单的粗暴、训斥、惩罚等方式处理。实践证明,对待这类问题采用斥责粗暴,简单化处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反而还会使事情走向反面。

  案例五 青春期体相烦恼

  1、基本情况

  吴某初中班干部,高中学习委员,产生情绪焦虑,认为自己长得太胖,一度节食,长达4天。导致四肢无力,月经失调、便秘。坐立不安,感到胸闷、气促等,成绩下降。

  2、原因分析

  吴某的症状属于青春期体相烦恼。吴某之所以产生该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⑴生活环境缺乏交往,对肥胖缺乏正确的认识。吴某从小长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父母是外来的,周围没有亲戚,父母本身几乎没有朋友,家庭周围也没有与吴某年龄相近的小伙伴,吴某的成长经历中很少有人际交往的经验。

  ⑵自我评价失之偏颇。父母对吴某的所有评价都是根据学习成绩而确定。进入青春期后,吴某认为自己除了学习之外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朋友是因为长得太胖,自己的体相成了同学嘲笑的话题,为此减肥,减肥不成,深感无力,以致焦虑、抑郁、烦恼不堪。

  3、解决方案

  吴某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认知领悟能力,因此,可以选择认知辅导作为主要的咨询方法。

  ⑴从影响情绪的事件入手,找出影响吴某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并加以调节,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吴某选择生活策略,使其悦纳自己。

  ⑵让吴某认识到人们的审美观各有不同,人不一定要长相完美,温和的个性、体贴人的特质、甚至于一颦一笑都可能吸引别人。所以,与其花精力烦恼长相,不如多做正面“投资”,如知识、艺术修养、待人处世的诚恳等等,做个有魅力的人。

  4、小结

  青春期体相烦恼是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是由个体青春期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以及个体对生理变化与环境刺激性质的不正确认知而引起的。在对待青春期体相烦恼问题上应注意: ⑴改变错误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的道理。

  ⑵提升内在素质才是真正的资本,指导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可以多开展一些团体训练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案例六:体罚事件

  1、基本情况

  哈尔滨某小学正在上课学生被教师叫回质问作业,打了两耳光,右腮和右臂上掐了几下。成左面伤,右面痉挛。

  2、原因分析:

  本案例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师德问题。师德是最表象上的东西,实际上再往下深究,是被掩盖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现在的教师压力大,这种压力来自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危机。

  ⑵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使教师心理难以平衡。在转型期内,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理念和目前教师实际付出与收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在收入、住房方面都自愧不如,内心很不平衡。超负荷的工作又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而同时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偏低,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些都容易使教师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导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

  ⑶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冲突。在传统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在转型期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多重。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负着教育管理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时间内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心理治疗者,需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思想和感情;他们又是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他们还要在学校之外,在家庭中充当各种角色,为人父或为人母、为人子,要应对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不能很好的转换角色,使得有的教师不能处理好多种关系,加重了心理负担。

  3、解决方案:

  ⑴从学校的角度讲,首先学校领导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树立为教师服务思想,多给老师一些关注。学校既要让教师有压力,又要对教师关怀备至。其次,学校应为教师设立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之间有机会相互了解,可以缓解人际关系,在老师之间建立一种宽松的人际关系氛围,在交流中能相互倾诉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安慰、相互鼓励、相互依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学习一些经验。教师之间的理解与真诚,能形成对教育的推动力。再次,学校应适当组织一些活动,给老师一个放松的机会,宣泄平日里紧张的心情,完全进入到另一个境界。还有,学校应适当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把一切教育任务都压到班主任身上。最好,适当的组织教师的培训,教授心理知识和方法。

  ⑵从教师的角度讲,最能够调节情绪与心理压力的人还应是教师自己。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新课标、新形势下,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脚步与心理,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学习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当老的方法不起作用时,应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学会找到调整自己心理的方法,如写日记或是找人倾诉等。

  

  ⑶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制度,只重学历和知识水平,只重考试,却没有心理测试的内容(教育、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考试并不是心理测试本身),也不做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这无疑是不完善的制度。在教师上,应该用严格的心理测试来确保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用人的可靠性,建议应在《教师法》中补充相关内容。

  4、小结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人格逐步形成。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人物。教师已经成年,有生活中是学生行为参照的对象,模仿的榜样。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由于其认知水平的有限,辨别是非能力的不足,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不好,喜不喜欢工作,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对和反社会性的人格,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滥用权利,会影响学生整个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心理疏导技术,以合理、健康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常用情绪调控法

  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情绪暗示法,愉快记忆法,环境转移法,情绪宣泄法。

  案例七 杀狗事件

  1、基本情况

  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在被问及成功的因素时,他却说对自己在小学受到的一次惩罚念念不忘。就是杀狗,校长惩罚画一张狗图及血循环图。

  2、原因分析

  ⑴处于童年期的学生总是对周围的一切事件充满好奇,他们试图用自己的视角去探索未知世界。正如案例中的小麦克劳德那样,为了看看狗的内脏,他和他的伙伴不惜杀死一条狗。 ⑵从成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行为可能带有破坏性。面对此类行为,教师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方面教师的权威形象在学生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学生们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灵又极其脆弱,教师不经意的言行可能给他们带来终生的负面影响。

  3、解决方案

  ⑴案例中的校长正是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采取了极其明智和宽容的教育行为。 ⑵他透过小麦克劳德的“违纪”行为,看到了他充满好奇、探究和勇于行动的一面,这些正是其成长为大科学家不可缺少的潜在素质。

  ⑶他巧妙地给小麦克劳德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既与小麦克劳德探索狗的生理机制殊途同归,又变相宽容而不是纵容他的杀狗行为。

  4、小结

  麦克劳德探究自然的兴趣非但没有遭到打击,反而得到了鼓励;校长宽容的教育行为又令小麦克劳德不忍再去残害动物。如果当时校长不顾小麦克劳德的感受,并严厉的训斥甚至体罚他,人类今天或许少了一位著名科学家。

  案例八 中学生学习困难

  1、基本情况

  陈某,14,女。认真学习不佳。

  2、原因分析

  陈某的情况属于学习困难问题,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⑴内部因素

  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有很多学生自我评价很低,自尊心、自信心及自我调控水平低,而自我知觉不良反过来会影响学业成绩,从而出现学困现象。另外,中学生认知能力上的缺陷、学习动机、动力方面的问题及人格因素等也是形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所谓认知能力指的是个体了解与认识世界的一整套心理能力,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社会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认知能力是在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发展缓慢,甚至出现缺陷。除了认知能力与基本学习技能的失调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等也可能影响学习成绩。

  ⑵外部因素

  如学校、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中学生生活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对其学习有很大影响,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常常使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造成学习困难。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或反搞情绪,而过分的放任则会使学生产生责任心不足,行为放纵,影响学业。老师的期望过高以及不合适的学校教育也会限制某些学生的发展。

  3、解决方案

  ⑴给予认知上的指导,通过特定技巧(如画“愿望”图、时间算账等),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

  ⑵实施行为训练,每次留一个她肯定能完成的行为作业,帮助她边增强信心边进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改变学习习惯,帮助其建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定心。

  ⑶争取家长配合,对孩子进步满怀期望,并充满信心,能够牢记“鼓励为主”的原则,在孩子擅长的方面多加以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并肯定孩子的努力,不断给孩子加油,而且能够耐心地看待孩子的“过错”,给予孩子支持与引导。

  ⑷对于由感统失调引起的学习困难,可以做一些感觉统合训练,包括针对其前庭系统、大脑神经分化、脑神经抑制等方面的游戏或锻炼。

  4、小结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应该注意:

  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根据他们的人格特点和他们接受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⑵平等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平等是教与学和谐的基础。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习困难生安心学习。

  ⑶唤起需要,发挥特长。家长和教师应该在学困生感兴趣的某些领域、某些方面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意义。

  案例九 品行障碍中学生的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张某,女,初二。撒谎、逃课、上网。

  学业不良,不服管理。

  2、原因分析

  张某的症状是典型的品行障碍问题。根据对张某各方面的分析,导致张某品行障碍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家庭因素使她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从张某懂事起,她就意识到自己和同学的家庭不一样,每当问起父亲问题,母亲总是敷衍塞责。虽然母亲百般宠爱,但是张某的内心依然孤独、敏感,尤其害怕同龄人说她没有父亲,这使她更加自卑和抑郁。由于母亲的骄纵,张某养成了任性、养尊处优的性格。进入中学后,当她因为成绩不好而与母亲冲突时,就固执地认为母亲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逐渐对母亲产生极大不满和逆反心理。

  ⑵学习适应不良带来自信心的丧失,造成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张某虽然上了重点中学,但是比她优秀的同学很多,她经常遭遇失败,导致她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基础很差,反应慢,在同学中没有地位,不能获得同学的尊敬,失去了自尊,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了偏差。

  ⑶交友不慎,造成行为偏差。张某升入初中后,结识了其他班和外校的一些学生,因渴望交友和理解,她经常和这些人在外面玩,去公园、网吧。她觉得和他们在一起轻松愉快,没有压力,并开始逃课;因为缺乏父爱,在心理上希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获得异性保护的心理需要,因此开始结交异性朋友,以满足其心理需要。

  3、解决方案

  ⑴运用认知疗法,改变错误认知。运用认知疗法,使她认识到在交友问题上要明辨是非,自己犯了错误,除了寻求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从自身找原因。

  ⑵运用心理动力学分析其成长历程,发现问题根源。

  ⑶开展家庭辅导,与家长沟通。向张某的母亲了解张某的成长过程及家庭情况,并向其反馈张某的感受,特别是对母亲的看法。要求家庭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宽容不等于纵容,爱不等于宠,用真心、耐心、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信赖孩子,挽救孩子。

  ⑷创设情景,开展家庭治疗。针对张某和母亲相处时身体无法接触问题,采用行动疗法,让张某挽住母亲手臂,母亲搂住女儿,抚摸女儿,反复多次,逐渐自然放松。要求母亲鼓励并帮助张某。

  ⑸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帮助张某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创造各种条件,使她融入班级的洪流中,让张某充分感受到同学业、老师的爱,集体的荣誉感,个人的成功体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4、小结

  品德障碍系指儿童期或少年期反复而持续地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包括反社会、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它的两个典型症状是出现反社会行为或攻击行为。另外,还有逃课、撒谎、吸烟、抢劫等行为的出现。

  品德障碍的致病原因有可能是父母有反社会行为或者父母小时候有品德障碍,经遗传获得。其中,家庭环境因素是青少年出现品行障碍的重要因素,如单亲家庭、家庭不和、教育方式不一致等。本案例中的张某就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单亲家庭成为她出现一系列品行问题的首要因素。

  当青少年出现品行障碍问题的时候,应引起家长和学校的相应重视。因为品行障碍问题不治疗的话很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格外注意,出现问题要及时治疗。

  案例十一 学习兴趣的激发

  1、基本情况

  许某,今年刚升入初中。轻智爱玩。

  2、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许某的心理行为表现比同龄人幼稚,精神卫生水平低下;缺乏远大理想追求,谈不上自我人生设计、认识、规划和奋斗。

  (2)人格因素。许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兴趣要求幼稚化。

  3、解决方案

  心理幼稚症严格地讲并不是心理疾病,只属于一种心理缺陷。因此,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的方法矫治。

  (1)指导家长进行成人化教育和训练。

  首先对家长和任课教师说明本症的原理、病因、表现和矫治方法,使大家在教育方法上达到一致。然后指导家长采用成人化教育和训练法。由于该生家庭结构较完整,家庭气氛和谐,且父母身心健康,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家中开始训练儿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事事包办。家长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示范、鼓励、说明、纠正,这种教育方式也要长期地、反复地、有意识地、耐心地进行。对儿子的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监护,在学习上可以采用“以陪读制为中心的新型辅导学习措施”。在孩子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他独立完成学习。

  (2)社会化教育和训练法

  人的一生应该是社会化学习的一生。人的心理成熟、丰富和发展,只有参与社会实践,赋予社会内容才能实现。形式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学校内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化学习,使他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信息量,促进兴趣多样化和高尚化,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参加义务劳动、参观考察、小组活动等。

  第二、通过有意识的旅游来训练该生。通过这种活动,让孩子真正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与不同人群打交道,使他学会分析日常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受到挫折,然后自行妥善解决,心理才会成熟和发展。

  (3)大量信息刺激训练法。

  心理幼稚学生信息量不足,长期沉湎于低级儿童型兴趣爱好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爱好:

  一是阅读名人传记训练法。心理幼稚缺陷者缺乏理想追求,自我意识薄弱。因此,让许某有意识地阅读名人传记,每周看一篇传记,并在老师的辅导下谈谈自己的感想。一个疗程2个月下来,帮助许某的心理有所丰富和成熟。辅导老师开始让他独立阅读,定期写感想,交流看法。

  二是改变成长环境。由于从小该生的学习、生活以母亲教养为主,为了改变他的成长环境,建议他与父亲多接触,让他多了解男性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有利于他的人格完善。

  (4)提供互帮小组。

  许某由于心理幼稚而表现为学习困难。除了以上训练外,教师还可以为许某请两位学业生辅导员。他们主要帮助他养成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并每天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起初是起到监督的作用,两周后他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两位辅导员的任务又转变为监控和指导,即指导他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克服因难。辅导员老师定期与他们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发展。

  4、小结

  ①通过两个多月的矫治,许某现在的心理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以于自己的表现和未来都能客观地做出评价,也有了自己的理想,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不再出现不做作业或是少做的现象,且学习成绩处于班内中等。他对学习也有了信心,不再厌学了,与同学也相处融洽。可以说,他的心理幼稚症状已基本矫治成功。

  ②许某热情聪明,他心理幼稚完全是错误家庭教育造成的,他的矫治成功也取决于家长的配合。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员---父母,有必要科学地教养子女。

  ③面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与家长应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自我成长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特征。

  案例十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某,初二,不爱学习。

  2、原因分析

  王某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⑴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某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气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⑵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请家教、买各种复习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成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因,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其父亲是个体户,母亲倒三班,没有空余时间关心王某。父亲教育方法粗暴简单,而母亲溺爱,使孩子个性倔强又很自卑,对自己评价较低。

  ⑶学校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教育现状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解决方案

  ⑴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某厌学,但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某形成新的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⑵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得家长认清教育孩子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 ⑶与其他老师沟通。与任课教师沟通,例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某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业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他的厌学心理。

  ⑷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学生正处于心理萌动时期,生理、心理都在急剧变化并趋向成熟。在这一时期,道德的、认识的、情绪的、兴趣的、自我意识的变人同时发生,而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起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⑵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⑶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厌学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指导他们制订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反馈、赋予责任、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厌学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相关文章:

小班逆反心理儿童的案例分析07-19

青春期逆反心理六大因素07-26

《图解儿童逆反心理》07-03

“逆反心理”例说06-05

中学生青春期10大心理矛盾11-14

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案例精选07-11

怎样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04-11

孩子逆反心理学08-26

儿童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11-1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