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画发展状况与展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航母发展现状概括分析报告 中国农民画发展状况与展望

中国农民画发展状况与展望

2024-07-11 13: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郑土有(复旦大学中文系)

从2006年夏开始,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与金山农民画院合作,利用暑假时间,由民俗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文艺学、社会学、新闻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调查团队,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民画的田野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了12省16地(上海市金山,浙江省嘉兴、慈溪、奉化、象山,江苏省邳州,山东省日照,河北省辛集,吉林省东丰,陕西省安塞、户县,青海省湟中,四川省綦江,广东省龙门,贵州省水城,云南省腾冲)的调查工作。访谈了150多位农民画的当事人(农民画画家,农民画辅导员及主管部门领导),整理了200多万字的文字调查资料、500多小时的录音资料和5000多张图片资料。16个农民画画乡调查虽然还不够全面,但已基本涵盖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农民画画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初步成果体现在《中国农民画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一书中。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以及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对中国农民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的初步意见,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农民画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农民画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形成了一个基本成熟的独特画种,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二是农民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中国农村生活变迁记忆的生动直观资料,具有多学科的价值;三是丰富了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大多数农民画作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目前的现状大致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总体状态良好,但发展不平衡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画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到普通民众对农民画的价值都有了比较一致的认同;尤其是各画乡所在的地方政府出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纷纷出台扶持农民画产业的相关政策,在创作培训、展览展出、宣传推广、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有些地区还专门投资建造了农民画展馆,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许多地区的农民画已被列为省(市)级或县(市)级保护名录,一些著名的农民画画家被评为传承人,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总体而言,这些年来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积极推动和扶植下,全国农民画创作、销售均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但从全国的情况看,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状态。有些早期影响较大的画乡目前处于萧条的情况,有些后起的画乡发展势头很旺;有些画乡销售状态良好,甚至来不及创作,而有的画乡既是名家的作品也少人问津,画家不得不以其它收入来养画甚至改行。

(二)创作模式、作品风格日趋多样化

1、创作模式多元化

农民画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下以传统民间美术为基础而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是政府力量(文化部门的组织推动)、精英力量(专业美术工作者辅导)、传统力量(农民作者创作)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主管部门(文化馆)组织培训班,辅导员作专门辅导,学员集中时间学习、创作,是早期农民画创作的“基本模式”。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画乡仍遵循这种创作模式,但情况略有变化。主要是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一些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农民画作者成立了自己的画室(社),不仅自己画,而且收学徒;不仅销售自己的作品,也销售其他画家的作品,形成了个体(民间)组织。这些组织的独立性较强,有的与政府主管的画院、协会关系密切,有的则基本没有关系,成为一支新生的力量。目前全国农民画创作基本呈现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政府主导模式,组织工作由文化馆(中心)主导,举办培训班,创作的作品主要用于举办展览等。由于政府重视,投入较大,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展览,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较大影响;二是以画家个体组织为主的民间模式,有的画家自己成立农民画协会,但影响往往较小;三是政府主导模式和民间模式共同起作用。从发展的情况看,第三种模式较为普遍,效果也最为理想。

2、作品风格多样化

农民画创作往往吸收当地传统民间美术的元素和传统,以一种适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当地传统民间美术是农民画的“底色”,而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尽管有一些“通约”的元素,但各地的地域特色明显,因此农民画的风格也势必形成多元化的特性,例如金山农民画与江南刺绣、剪纸、灶画;户县农民画、安塞农民画与陕北剪纸,湟中农民画与藏族寺庙壁画、唐卡,水城农民画与苗族刺绣,腾冲农民画与傣族、傈僳族民间美术等。这些年来,农民画创作在借鉴地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方面更为自觉,呈现了风格日趋多样化的特点。

(三)销售情况冷热不均

农民画的市场销售情况各地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沿海地区销售情况较好,像上海金山有的画家能保持每年销售额10-20万的水平;内陆地区销售情况较差。销售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画乡和画家的知名度;三是旅游业是否发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农民画在发展势头总体良好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不少阻碍其健康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新老交替,带来一系列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老一辈农民画画家大多已年老体弱相继退出,新生代画家正在崛起,虽然他们具有更多的专业绘画知识,但他们缺乏老一辈画家深厚的农村生活积淀和传统艺术的熏陶;他们创作的作品有的缺乏生活气息,有的过于讲究技巧而丢失稚拙的风格。

第二,在组织创作培训方面,存在一头热(政府)一头冷(农民画作者)现象。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为了推动农民画的发展,积极组织农民画作者的培训工作,但参加者的积极性不高,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组织往往存在完成任务的观点,如为了配合某次活动、为了某次展览等,缺少多层次、连续性、有计划的培训,平时对农民画作者的情感投入也不够;另一方面是随着城镇化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赚钱的渠道增多,而农民画创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有产出,故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当然也有一些经济欠发展地区,由于经费的短缺,这些年来基本没有组织过成规模的培训活动。

第三,在创作辅导方面,存在辅导员业务素质下降、辅导积极性不高,作者的创新意识与辅导员制度的冲突等问题。从艺术家个人的创作层面来看,每件艺术作品都是作者的一种独特表达,大体上不需要外在力量的干预。但农民画的创作活动则有其特殊性,农民画作者虽有一定的民间美术基础,但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虽然拥有基本的创作能力和较熟练的绘画技巧,但是在风格把握、审美处理、理论素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艺术自觉性需要外在的启发,其艺术个性和风格的形成需要外在因素的定向塑造。因此,要使农民画作为一个特殊的画派发展下去,相应的辅导是完全必要的,辅导员的辅导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引领作者的创作倾向,提高农民画艺术水平,确保农民画艺术风格的延续。而辅导员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农民画事业的奉献,手把手指导农民画作者,为农民画作者的作品提供修改意见,贡献自己的智慧,但最后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农民画作者,辅导员的奉献难以体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农民画的发展,一部分较为成熟的农民画作者中“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认为辅导会导致风格雷同、千人一面,因此也造成他们对辅导员制度的抵制和矛盾。

第四,在农民画创作方面,复制与原创、继承与创新的矛盾日渐突出。农民画可以有一定数量的复制,这是由其民间属性所决定的。不能以农民画的可复制性来否认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农民画作者复制自己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所修改和完善。但目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多数农民画作者热衷于复制,投入原创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有的甚至长期没有新的创作;而在有限的原创作品中,质量欠佳、东拼西凑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对于农民画的发展来说极其有害的,长期不创作将会导致原创能力的下降。

第五,在农民画销售市场方面,存在销路不畅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在一些经济欠发展、交通不便利的内陆僻远地区,由于缺乏宣传以及其它条件的局限,一些优秀农民画画家的作品也难以销售,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画家的创作积极性;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了农民画作者心态的浮躁,急功近利,追逐眼前的利益,出现了无序竞争的局面,伴随着相互压价,创作上的粗制滥造、模仿抄袭也随之而来。在创作导向方面,也往往被销售市场所左右,市场上什么好卖,他们就画什么,“为市场而画”,而不是画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存体验,脱离了“创作引领市场”的轨道。

三、农民画发展展望

为了更好地繁荣中国农民画的创作,使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一)正确把握农民画的发展方向,坚持农民画的独特风格。

从根本上说,农民画的立身之本就是反专业的,它的特色就是对专业绘画语言的颠覆。如果抛弃农民画的那些令专业画家无法画出和让外行人一眼就能辨认出的“味”,农民画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目前应特别防止几种可能偏离农民画风格的倾向:

第一,追求专业化倾向。农民画创作者由于自身的局限和外部环境的压力,对于自身的创作缺乏充分的自信和自觉,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和时代,他们很容易偏离农民画的创作轨道,游离农民画的风格。有些作者自以为得意之作,市场接受度也很高,但其实已经不属于农民画的范畴。一部分年轻的农民画作者盲目崇拜专业绘画,不满足于农民画传统的纸本设色的表现手法,试图借助兄弟画种的材料和方法,创造出一个令人惊喜的艺术效果,追求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彼此借鉴和融合,可是其作品往往既不能达到专业绘画的水准,又丧失了农民画的特有韵味和风格。

第二,脱离民俗生活的倾向。农民画在表现内容方面有其自身特定的领域,就是“民俗生活场的展示”。民俗生活场主要包括以下特点:一是浓厚的民俗生活气息;二是画面通常是多种对象的组合;三是画面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的场景,而非静物。民俗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既可以表现传统农村生活的题材,也可以表现今天农村的生活题材,甚至可以表现城市的生活。但目前部分年轻农民画作者所创作的作品,由于缺乏对民俗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往往内容空调,缺乏生命的张力。

第三,过度追求“创新”的倾向。目前农民画作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求新的意识,当然这是值得鼓励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如果长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必然要走向衰微甚至消亡。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有风险的倾向——向西方绘画、专业绘画靠拢。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在于会逐渐消解农民画的特有艺术风格,“盲目”的创新会导致农民画风格的丧失。

(二)明确政府、画院(农民画协会)、辅导员、画家的各自职责,共促农民画的健康发展。

1、政府的功能主要是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民画的繁荣发展,使农民画创作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

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农民画销售市场,杜绝恶性竞争和粗制滥造,鼓励原创;

制定相关政策,尽可能保障农民画作者的基本权利,如侵权问题、养老问题等;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要通过各种形式(购画,奖励,经济补贴等)给予优秀农民画作者适当的经济资助,使他们有条件从事农民画的创作;

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农民画家、农民画作品有展示的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修建农民画展示馆;定期举办农民画展览;

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运用媒体对农民画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画的社会知晓度,出版农民画画册;

支持学界对农民画展开研究。

2、画院主要应承担辅导培训的工作,提高农民画作者的创作水平。定期举办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吸收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民画的创作中来,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年轻的作者,确保创作队伍保持梯队结构和一定的规模;

画院应是农民画作者之家,是辅导员与画家、画家与画家交流的场所;

坚持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画乡作者的创作水平,因此要注意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保障辅导员的权利,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3、农民画家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早期的画家大多是农民,现在随着新生代的崛起,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有农民、工人、教师、专业画家等,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以绘画为生,卖画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有的只是闲暇之余从事农民画创作,以兴趣为主。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农民画画家,都应该鼓励他们在原创方面多花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水平。

中国农民画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相信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通过画院、辅导员、画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迎来中国农民画创作的又一个高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