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美院设计博物馆开馆时间 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

2024-06-30 08: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此后,为了给这些珍贵的设计作品一个更好的展示空间,建设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被推上了日程。设计博物馆,由国际建筑设计大师西扎亲自主持,并操刀过问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筹备到落成开馆,历经五年的时间。现在,树立在美院一角的这栋设计博物馆,以跳脱的印度红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博物馆。

至此,中国美院集齐了四位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放眼西子湖畔,王澍打造的象山校区在山林中静静栖息,遥相呼应张永和领衔设计的良渚校区,又与南山路老校区一起遥相呼应,宛如一幅青绿山水画轴,构成了“湖山望境”这一中国美院文化意象;而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中国民艺博物馆和由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此刻正在象山校区内咫尺相望。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在杭城这同一方天空下完美交汇。

葡萄牙著名建筑师 阿尔瓦罗·西扎

阿尔瓦罗·西扎在1992年获普利兹克奖,是20世纪公认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这座博物馆是他在中国完成的第二座建筑作品。西扎是个很擅长做酷炫建筑的设计师,例如在蔚蓝色的海边一栋白色大理石建筑,耀眼拉风。不过,美院这座设计博物馆,他设计的造型却相当低调,看到设计模型的时候,会觉得“貌不惊人”。而它的色彩,也出人意料地用了印度红。

在第一次来杭州参观包豪斯藏品时,西扎就被深深打动了。当时象山校区可建博物馆的地方已经不多,而“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藏品”临时展馆16号楼附近,只有一条临街的狭长地块,还有一棵老樟树,以此树为界,建筑红线不允许突破。

外立面石材为红色砂岩

就在这次杭州之行不久,西扎就拿出了让人眼睛一亮的概念设计:三角形的建筑格局,犹如一把角尺,用来象征设计最合适不过。建筑外立面覆盖的红色阿格拉砂岩砖尤为引人注目。

博物馆内部

据说在初期设计方案中存在两个争议:颜色问题西扎本意是博物馆的外观是白色的,但有领导说这样的话缺乏中国特色,于是博物馆外观改成了红色;在建筑高度的问题上,领导觉得博物馆的高度比周围建筑偏高,与整体氛围不协调,但是西扎坚持:“如果是做装珠宝的盒子可以按你们说的那样,但我做的是珠宝不是装珠宝的盒子。”于是保留了现有建筑高度。

西扎对细节和尺度的把控十分严谨,基本上每一块铺装,每一条缝都能在图纸上找到对应。整个建造过程中留下的工作模型、工程图纸、回忆文档等,也都保存了下来。我们还将在这里看到西扎在亚洲最大个展,展示他60年设计生涯中,在全球留下的主要创作成果,涉及建筑、雕塑、家具等。

西扎也是一个十分注重建筑功能性的设计师。这座国际设计博物馆,美院给西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希望建筑面积尽可能地大,同时还容纳各种功能。”

西扎手稿

如今,我们所见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建筑及其空间呈现典型的“西扎式”语言,简洁、纯粹而又充满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变化,他巧妙的通过借景窗户将外部空间的景色引入展厅之中,使充满张力的空间增强了趣味。在合理规划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空间的同时,他常常将室内空间延伸到建筑的外部,构建出一个独立围合的庭院,丰富了博物馆的流线。

西扎手写展览标题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开幕,包括这批包豪斯作品在内的五大展览也同时揭幕——包含两个长期陈列、三个临时展览,还有一场公教活动。此次包豪斯藏品展名叫“生活世界”,包豪斯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至今许多设计产品的源头、样式都直接来源于包豪斯的思想库。

展馆内另一场重磅展是“超越建筑的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家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展览集中了西扎在设计生涯中主要的创作成果,展品涉及建筑、雕塑、家具、工业产品等领域,创作年份跨度自1960年至2010年,内容涵盖公共空间和私人居住空间。

(部分图片via网络)

+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获取内容授权请在后台留言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