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经济放缓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

2023-03-22 2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还算健康,但在局部产业上出现了大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一些传统产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还有一些产业,生产良好,但也仍然遭受利润困境,即,看起来很是红火,但实际上却并不挣钱,甚至稍有变动,就濒临崩溃,可以说,几乎和二十年前,国有企业改制时的企业经营情景极其类似,生产正常,但不挣钱,甚至还在亏损,能活下来,也全靠银行贷款苦苦支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是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重新调整发展方向了,而原有的部分产业在新的发展方向上手足无措,甚至压错了发展路径,丧失了继续前行的能力。

那么这个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在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在投资在GDP上的一直占比在50%以上,几乎一直是投资拉动经济在飞速发展,但在近几年,投资的边际产出变低,已经难以支持国民经济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发展下去了,这也是最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在逐步降低的缘故。

同时,出口增速也遇到了天花板,当然,疫情的这两年由于国外生产链的打断,大量的订单重新回到中国,致使近两年的出口额猛涨,但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如果认识不清,当回归正常时,遭受无谓的损失就不应该了。也正是特殊时期,所以我国经济增长在2021年,可以达到8.1%的增速,而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

况且,许多企业即使有海外订单的加持,仍然难以说获得了好的发展,反而更近一步困在里面难以出来。这点就表现在许多原本准备转让或淘汰的企业,在疫情期间由于订单增加,又重新上阵,结果因为人员设备的持续投入,导致转型更加困难。

投资和出口一直是我国这么多年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目前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大幅降低,甚至于完全丧失拉动能力。毕竟块头如此之大的一个经济体靠外需也确实难以拉的动,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够带的动。

所以,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也只能依靠消费来发力了。而消费在目前来看,虽然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消费国,但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还不够。其中的症结主要来自过去十多年居民负债的上升,根据某些媒体报道,我国人均负债居然达到了12万元之多,总量达200万元之巨,如此庞大的负债,稍微加点息,就可能会有大量的企业或居民面临生死吃饭的问题,所以,也导致我国的政策选择余地非常狭窄,在我的印象里,这十多年基本上就没有加过息,就是未来控制加息带来的金融风险。

而负债往往是金融风险爆发的最大来源,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其实就是债务危机,如此巨量的债务,每年产生的利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而这笔利息必须要从国民收入里来支付的,也就是成本了,但这个成本也会导致消费行为的萎缩,毕竟支付出去的利息是不可能变成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的。

而这部分债务也仅是官方层面的债务总量,如果加上民间债务,恐怕数字是个天文数字了,但总的来说,目前的债务总量已经超过了GDP水平的200%以上,已经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一柄达摩利斯克之剑。

该如何化解呢?

按道理来说,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国外资金的注入来稀释掉这部分债务,也就是当国外经济环境如果变得更差,或我国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好时,大量的资金就会进入中国,带来更多的技术及产业,进而拉动中国经济往更高层级发展。

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改革收入结构来增加负债群体的收入水平,逐步降低负债率。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同时控制负债水平的继续上升,通过长时间的消化,来化解掉负债,进而实现负债水平的降低,这将是件长期的过程,但也更为稳妥和持久。

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的经济驱动力有失速的风险,风险主要来自投资的边际效率的降低,使得投资产生的动力不足以拉动我国如此体量的经济继续增长,同时,出口拉动的效果也已面临天花板,没有多余增长空间,而消费则由于巨量的债务压力,难以发挥出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更先进的产业资金投入,来推动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之外,另外的办法就是通过调整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比例,增加劳动在财富分配中的占比,也就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来逐步化解高负债对经济的侵蚀作用。同时收入的提高,才能创造出消费需求,进而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也许,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其余的方式和手段,都只是术的范畴,而收入的增加才是解决问题的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