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红十字会的百年历史发展 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

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

2024-07-06 16: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

时间:2022-07-2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运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系统阐述了红十字运动的特殊性质、重要地位和作用。“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是红十字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涵盖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与特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整体把握,辩证思维;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相互有机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厚植红十字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土壤,更好地丰富人类的精神境界,而且更有利于将中国文化精神提升到世界现代文明的层次,全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国和世界文化共生与繁荣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共性

两者精神在价值取向层面都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虽然“红十字”是舶来品,但红十字运动的理念和精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厚的历史土壤。儒家的“民为邦本”“仁者爱人”“博爱之谓仁”“舍生取义”,道家的“上善若水”“济世利人”“慈爱和同”“异骨成亲”,佛教的“慈悲为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普渡众生”等理念都蕴含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这也正是红十字会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人道”是红十字精神的基石、是七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红十字文化的精髓。

中国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以“三救”“三献”为核心业务,改善最易受损损害人群境况,其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人”。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精神,人的生命和生存是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两者精神在道德层面都有“博爱、奉献”的传统。“博爱”精神也是西方道德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红十字运动的发起是以不因各国政见影响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最困难最紧迫的人为目的,体现了大爱无疆的胸怀,是“博爱”精神的生动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兼爱”“普度众生”等是中国传统文化“博爱”思想最生动的体现,也是中国能产生“互助互爱”传统美德的思想土壤。由此可见,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都有深厚的道德基础作为保障。

推进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有机融合的路径

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开启了新的发展时期,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经济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红十字文化,倡导更有时代特色的、更加简洁鲜明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仅更易为社会大众尤其能为不同文化信仰的民众所认同和接受,而且也有利于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到现代文明的层次,有利于在道德建设上将先进性和广泛性、历史性和时代性、世界的和中国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

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善于借势而为,积极推动将红十字事业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系,从制度层面为红十字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更有作为提供保障。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活动中,积极主动开展红十字服务活动;在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乡风文明等工作中,将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孝老爱亲”“邻里守望”等传统美德有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主责主业的独特作用,使红十字文化理念随之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进一步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红十字事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弘扬红十字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及人道主义救助工作具有很高契合度。红十字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二者高度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红十字精神在中国传播,形成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还可以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来丰富和发展红十字精神,推动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相融合。传播红十字文化既要与国际接轨,拥抱世界,又要坚守中国文化立场,才能更好地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红十字文化发展要融入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对内推进更多红十字文化项目建设,对外吸收和融入更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升华成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文化,并借助红十字民间交往的国际平台,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一个“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中国形象。

与现代世界文明相融合。将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与红十字精神共通的精神理念借助红十字运动的民间力量传播到西方国家普通民众中,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使西方国家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和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格局,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红会推动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融合的独特优势

作为党和政府人道工作的助手,和全世界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道组织成员,红十字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理念传播上承担起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人道实践和日常管理中注重体现价值导向,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好“社会稳定器、政府好助手、弱者保护伞”的作用。

充分发挥红十字文化宣传传播的优势。红十字文化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精神理念。人道主义宗旨、博爱与奉献精神、体现人类互爱互助的全球共识,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共融互通。二是法律制度。国际人道法、七项基本原则、红十字会法、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红十字会章程,以及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的工作规范。三是标志形象。红十字是全球公认的人道主义标志,其保护性和标明性用途凸显了红十字运动神圣不可侵犯的国际形象。四是理论研究。对国际、国内、地方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实践、经验、创新、制度、人物的研究,形成指导我国人道主义实践的红十字运动理论。当前,各地陆续建设红十字文化主题公园,在村(社区)建立“博爱家园”,推动红十字进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红十字模范校,充分展示我国红十字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发挥了特有作用。

充分发挥“三救三献”核心业务的优势。“三救三献”是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是凸显人道宗旨、博爱情怀、奉献精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是在人道救助领域对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诠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把“三救三献”做得更广、更深、更细、更实、更精,使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的境界与程度。通过对捐款捐物、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等无私奉献的典型事迹,可以使人们受到熏陶和感染,了解和感悟人间大爱的亲情、真情,从而见贤思齐、学习先进。

充分发挥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优势。习近平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红十字志愿服务不仅是运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博爱精神是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层面的生动体现,也是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生动写照。广大红十字会员、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使广大民众感受到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充分发挥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优势?。习近平指出,培育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可充分运用红十字会工作平台,紧密结合红十字青少年的特点,把体现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各项活动融入培育核心价值观之中,让孩子从小懂得尊崇和践行真善美,反对和抵制假丑恶。协同教育部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把配合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红十字知识编入校本教材,开设相关课程,开展课外活动,抓出成效。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红十字知识的培训,引导他们从小培育并逐步形成关心他人、互助互爱、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行,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道德观奠定基础。

发挥国际救援行动的优势。国际救援是红十字运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国,作为红十字民间外交的“重头戏”,红十字国际救援在缓解受援国人民所遭受痛苦的同时,也加深了中国同这些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红十字会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在对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红十字会组织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主动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红十字会在资源动员、国际交流、志愿服务、人道传播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会在紧急灾难救援、社区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红十字青少年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人道援助和救援工作。

文化融合是一种全球性大趋势。在当今世界发展进程中,国家、地区及民间团体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理应在与世界其他族群的文化交流交往中发展融合,不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全球化进程;有利于人类和平共处,减少分歧和矛盾,合作共赢、实现多元一体化;有利于国际法规的贯彻执行,实现国际交流制度化、法治化;更有利于增强全球意识,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灾难。重视生命,尊重差异,和而不同,追求共同发达以及博爱众生红十字文化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对解决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构建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商满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