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26日该飞机由谁主持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一由谁主持 1958年7月26日该飞机由谁主持设计?

1958年7月26日该飞机由谁主持设计?

2023-07-27 2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今,人们已无法想象,研发者当时在完成这“惊天一飞”时所拥有的巨大决心与勇气。

他为天空而生,又在天空陨落

20世纪60年代,美军高空侦察机常常侵入我国领空,我军雷达“看”得到,但战机“够”不着。研制一款速度快、航程远、战斗力强、能与当时世界同类型战机相匹敌的“竞争机”的重任,就落在黄志千和他的同事们肩上。

当时,我国仅具备仿制第一代超音速战机的能力,直接跨越到自主设计2倍音速战机的水平,难度可想而知。

从系统原理到成品附件,再到试验方法,每一次艰苦攻关,都烙上了那一代人历经磨难、不懈奋斗的集体印记。

在歼-8研发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时,战机“心脏病”的问题成为他们前行的“拦路虎”。

一次会上,大家争论:是安装一台全新研制的国产发动机,还是安装两台经过改进的歼-7发动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止。

“某型飞机因为没有成熟发动机而不能定型,这个教训我们必须汲取,我们不能再重蹈发动机拖飞机后腿的覆辙!”黄志千权衡当时国内的技术条件,冷静地提出应采取较为成熟的“双发方案”。实践证明,这一选择大大缩短了战机的研制时间,有效规避了技术风险。

为了让战机更符合部队需求,黄志千带领联合调查组,走遍空军部队、院校和机关,收集部队对歼-8飞机总体方案的意见300余条。

受当时导弹至上的潮流影响,歼-8飞机起初设计时没有安装机炮。与一线飞行员深入交流后,黄志千得出结论:机炮仍是必备的重要武器,要在歼-8原有导弹方案基础上增加一门机炮。

“我们技术上出现了失误,志千同志不是责难,而是经常鼓励我们如何去消除失误。”一本泛黄的《歼-8型飞机强度计算原则》小册子,一直放在管德院士的案头。这些年虽接触到不少先进飞机制造理论,但管德院士将这本小册子一直珍藏至今。

有一次,黄志千发现年轻的管德对一个技术问题认识不到位。他带着管德对一组组数据进行比对,还给他讲解国外先进设计理念。见他听得意犹未尽,就把自己编写好的《歼-8型飞机强度计算原则》小册子送给了管德。

在黄志千的激励下,管德顺利完成了歼-8飞机气动弹性设计工作,建立了一整套颤振计算程序,奠定了我国航空气动弹性专业的基础。

他为天空而生,又在天空陨落。1965年5月20日,黄志千带队前往欧洲考察时,乘坐的班机失事,他不幸遇难。

此时,距批准歼-8战机研制方案仅仅3天。

“天空没有留下我的身影,而我曾飞过。”这位航空赤子以悲壮的方式告别了他挚爱的飞机设计事业。他的学生们继承了他的遗志,成功把歼-8战机送上祖国的蓝天。

在30多年的服役岁月里,歼-8战机一直翱翔在祖国蓝天,以出色表现捍卫着祖国的海空安全。

航空工业是“生产”英雄的流水线

与黄志千共事的人,都听过他提出的“苗子、尖子论”:“要注重发现和培养技术拔尖的尖子和技术不那么拔尖、却也有很好潜力的苗子。苗子出尖子,尖子带苗子,苗子带全体,互相促进,搞活人才队伍。”

在黄志千的眼里,顾诵芬无疑是“尖子”的代表——早在歼教-1研制初期,年仅26岁的他即被黄志千委以设计飞机气动布局的重任。

时至今日,年过九旬的顾诵芬院士仍然记得恩师的教诲:“志千同志对我们这些晚辈十分关心,要求我们有严格的工作素质,培养了我们良好的设计习惯。他常说,‘这些青年人,将来是我国飞机设计的宝贝,要把他们的基本功练好,练扎实。’”

1985年11月,歼-8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奖名单中,顾诵芬的名字赫然在列。此时,距恩师黄志千逝世已过去了整整20年。

“新生事物总会有失误,知错就改,不要考虑个人得失。”获奖后的顾诵芬,脑海中闪现的不是战机首飞成功时的庆祝场面,而是老师这句朴实温情的话语。

20世纪60年代初,顾诵芬担任歼-8气动布局设计的副总设计师,为了战机上的一处改进设计进行了大量数据计算。不少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黄志千了解情况后,鼓励顾诵芬坚持大胆创新,直到做出最好的设计。

在“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的眼中,黄志千是一位近乎苛刻的老师。

一次,黄志千问他一项技术数据,他凭记忆随口而答。黄志千带着他一起查阅资料,并语重心长地说:“设计师要有严格的技术素养,要认真查资料,记忆难免有失误,万一失误,后果就很严重。”

在航空工业专家李在田眼中,黄志千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来国营112厂(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前身)之前,李在田就听说过黄志千的鼎鼎大名。原以为这位名设计师高不可攀,可接触一段时间后,他笑着说:“黄总为人谦和,事无巨细,有问必答,从不厌烦,也无傲气……”

长期与黄志千共事、后任某设计所所长的张仲秋,评价黄志千是“干实务、求实效,却不事张扬;满腹经纶,却不轻易外露;有远有近、远近结合、有板有眼,步步稳妥推进,质朴无华……”

当这些碎片化的记忆整合起来,就是对这位功勋卓著的航空巨匠最好的追思。黄志千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而是几代航空人。

一颗星星陨落了,但天穹依然群星灿烂。在黄志千的带领下,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为名副其实的“飞机设计师摇篮”。昔日稚嫩的苗子,很多成长为专家、院士、飞机设计单位领导,成为航空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

有人说,航空工业是“生产”英雄的流水线。沈飞4位英雄黄志千、徐舜寿、高方启、罗阳将最后的生命定格于51岁。在他们的身后,一代代航空人,继承了前辈们“航空报国”的崇高理想,为研制先进战机呕心沥血,使中国航空事业实现了从总体跟跑、主体并跑到实现领跑的历史跨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