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为什么海瑞说高翰文只有保持沉默,才有可能出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古装剧在亚洲火吗 大明王朝:为什么海瑞说高翰文只有保持沉默,才有可能出狱?

大明王朝:为什么海瑞说高翰文只有保持沉默,才有可能出狱?

2023-05-04 19: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9期:

前一期提到了打算请罪的高翰文,在请罪之前先跟海瑞见了面,见面二话不说,先给他背诵了一段沈一石账册。之所以他要把账册背给海瑞听,其实就为了向海瑞揭开大明朝最大的黑暗点。

背完后海瑞拍案而起,感慨一句:

“官场之贪墨,一切皆始于内廷!”

随后,海瑞让高翰文请罪后保持沉默,只有沉默才能出狱,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9期:大明王朝:高翰文向锦衣卫请罪,海瑞为何一再强调沉默才能出狱?

一、

在《大明王朝1566》中,高翰文一出场就是以替罪羊的方式出现,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罢了。

而胡宗宪第二次跟他见面,就说了两句逆耳刺心的话,而且总结的非常贴切:

“第一,你不该出来当官,你的才情只宜诗文风雅;第二,既然中了科举,就应该在翰林院储才撰书,不应该妄论国策!”

而且最后胡宗宪还说了一句至理名言:

“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别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也就是说,在胡宗宪的眼中,高翰文虽然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高大尚的,一为了朝廷,二为了百姓,三为了自己。实际上,高翰文如果继续在杭州这样待下去,一会影响到朝政走向,二会连累了底下百姓,三也会害了自己。

总结起来,高翰文如果自动请罪,首先可以保住小命不死,其次可以给朝廷缓冲的时间,最后还能延缓严党下台,给胡宗宪剿倭寇留足时间。

胡宗宪并没有跟高翰文讲沉默才能出狱,究其原因,是他以为高翰文并不知道浙江的很多事,尤其是牵扯到织造局的事。但其实高翰文虽然情商不高,但是智商还是超牛的,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知道的那点事,一旦在请罪后吐露出来,必然会伤了既得利益者,尤其会触犯到嘉靖帝的尊严,迎接他的必然是死亡。

所以,他要把这些话说给靠谱的人,也就是说给海瑞!

海瑞听完就意识到了这段账册的重要性,所以才一再强调高翰文,进了京一句话都不要说,只有这样才能出狱。其实他所谓的一句话不说,就是指关于沈一石账册中这一段的话,一句都不要说!

二、

其实高翰文一出场就是以替罪羊的身份出现的:

我们先看举荐人小阁老严世藩,他是怎么对待高翰文的?

不要被他表面上的举动所蒙蔽,这只是严世藩拉拢人的方式罢了!比如装模作样找出一支毛笔,这支毛笔可了不得,笔杆是当年郑和下西洋弄回来犀牛角做的,笔毫是全身通红的黄鼠狼鼠尾做的;送的墨那可是宋朝米南宫款的,送的砚是宋朝黄庭坚款的,送的纸是宋朝李清照燕子笺……

这真的是严世藩惜才吗?

不能说不是,但绝不全是,这里面还有另外的打算在里面,之所以送他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为了让高翰文表个态,这次去杭州到底能不能办好“以改兼赈”的大事。

“学生此去,一年之内倘若不能替朝廷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就用这盒子里的笔墨,写下自己的祭文。”

高翰文果然感动地伏地跪拜,下了类似于军令状的承诺!

而等到高翰文走了,严世藩才跟自己真正的嫡系罗龙文讲了真话:

“翰林院那种清苦毕竟难捱,储才养望本就是为了施展,他们这种人水里火里若是真能挣出来,便不枉此生,再说,这一次让他去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倘若引起民变,这面对朝廷,也算有了遮挡。”

所以,当初严世藩推荐高翰文出任杭州知府,是有几方面原因的:

首先“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方针就是他提出来的,这跟在很多企业里其实很像,某人提出某个方案,那好,你就去按这个方案办吧,办好了,那是企业的功劳,办砸了,那是你的不是。

其次,高翰文这个人比较直,比较冲,有冲劲,就当时浙江的形势来看,也只有这种人能办好。

最后,也是严世藩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遮挡牌,说难听点,就是找替罪羊。

三、

其实不仅高翰文是严世藩的替罪羊,海瑞也是裕王他们的替罪羊,当初举荐海瑞的时候,他们就明着说了:

“要救百姓,就要抗上,尤其是淳安这个知县,这个时候去,就得有一条准备,把命舍在那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