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草根的这个戏种,何以被他演绎成了传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最早的戏曲曲种是什么 出生草根的这个戏种,何以被他演绎成了传奇?

出生草根的这个戏种,何以被他演绎成了传奇?

2023-05-19 12: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诞生于北宋的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艺术,它与许多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似,差点就掩盖在茫茫的历史烟尘中了。为什么温州还能成为“南戏故里”,这里面的一大功臣就是瑞安才子高则诚。他创作的《琵琶记》兼具戏剧性和文学性,扭转南戏发展格局,成为中国戏剧史的一座里程碑,代表着中国南戏的最高成就。

《琵琶记》剧照

而且,随着南戏“四大声腔”的出现,瑞安高腔脱胎于其中一声腔,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温州众多剧种中的地位,仅次于“祖师爷”木偶戏。目前已入选省第五批非遗名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由北宋南戏引出的瑞安戏曲文化。

温州为什么称“南戏故里”?

什么是南戏?提两个词,你可能会觉得亲切一些——昆曲和元曲。

南戏和昆曲是一种时间上的顺延关系;元曲,就是跟唐诗宋词齐名的那个,尤其是其中的北杂剧,与南戏则更多是从地域角度划分的——一南一北。

这样听起来,南戏诞生的时间都是早于这两个的。

但是呢,南戏“出生”草根,民间创作出来的一种形式,并不受文人待见,所以具体诞生时间就是一笔糊涂账,文献资料也不多。

好在有两位大人物对南戏产生时间发表过看法。一位是明人祝允明,在《猥谈》中载:“南戏出于(宋朝)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另一位是徐渭,在《南词叙录》中也认为:“或云宣和间己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其实两者时间相差不大,因此,现论定南戏起源于宋光宗朝以前。

温州市区公园路 南戏故里

那温州为什么称为“南戏故里”?其实一开始也有争议,但普遍观点就是南戏诞生于温州(永嘉)。一来这些大人物都这么说,如元代刘埙《水云村稿》,明代祝允明《猥谈》、徐渭《南词叙录》,到清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都称南戏出于温州。

二来在宋元时期,温州人编演了大量南戏剧作,有被称为“戏文之首”的《王魁》,温州九山书会所编的《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南戏,最早的编剧组织“九山书会”建在温州等。

永嘉昆剧团《张协状元》剧照 资料图片

三来北宋时,温州是重要的港口城市,经济发达,为南戏进入城市,产生职业性戏班提供可能。而且当时温州民间小曲兴盛,《曲苑丛谈》认为,“南戏……其始者用宋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尽叶宫调,士大夫少留意者。”徐渭也说:“……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木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而歌而已。”

元灭南宋后,杂剧成为有元一代最主要的戏剧样式,南戏一度衰弱,但并不因此灭亡,仍顽强地生长于民间。

随着南北交流的增多,南戏吸收北杂剧的长处不断完善自身,元末明初,瑞安才子高则诚以一出《琵琶记》扭转南戏发展格局,逐渐进入传奇发展阶段。

《琵琶记》开启一个传奇时代

今古往来多少事,一曲琵琶尽诉情。

从宋末到元初,从崭露头角到代替元杂剧,南戏从一棵稚嫩的“幼苗”成长为茂盛的“大树”,并在14世纪中叶,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在这期间,有着“南戏之祖”美誉的《琵琶记》要记上一笔。连朱元璋览后赞曰:“四书五经,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关于《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名明,瑞安市柏树村人(今属南滨街道),元进士,其生平瑞安人比较熟悉,再次不再赘述。(详见《“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这个瑞安人原创的名头的爆款神剧已火了600多年》)至正十六年(1356)以后,高则诚归隐寓居在宁波鄞县南乡栎社友人沈氏楼,终日与山林为伴,“以词曲自娱”,阖门三年埋头撰写《琵琶记》。

瑞安高则诚纪念堂

著名戏剧家曹禺题字

此后,《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享誉国内外,高则诚也被誉为“南戏鼻祖”“南曲之祖”。《琵琶记》的问世,是北方的杂剧日趋式微、南方的传奇将要登上历史舞台并走向全面兴盛的重要分水岭,由此揭开了中国戏曲史上以南曲为主的传奇时代,对后世的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以来,《琵琶记》明清两代刊刻传抄的版本存世者四十余种。它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代五大名剧,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600多年来盛演不衰。

民国二年,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学者冒广生把温州戏学和“永嘉学术”放在同等地位,并称之谓温州“二霸”。

《琵琶记》插画

瑞安高腔是南戏的嫡传

南戏用南曲,整体风格呈绮丽婉转,有别于北曲的豪迈奔放。早期多用民歌小调,自由活泼,仅以板来控制节奏、衬托唱腔。此后至明初,相继产生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被称为南戏“四大声腔”。

明末弋阳腔开始传入浙江,“瑞安高腔”大约于这一时期脱胎于弋阳诸腔。瑞安高腔的唱腔有独特的风格,在民间称之为“夹燥塔”,有南戏“活化石”之赞誉。《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浙江高腔戏曲介绍》等均收入其中,《乾隆时期北京剧坛研究》中的高腔系及其分布和影响图表中也列有“瑞安高腔”,可见瑞安高腔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一定地位。

其实这个现象十分有趣,受温州南戏影响,弋阳腔产生于江西弋阳,又在瑞安的土地上繁衍出新的声腔,看起来就像是艺术上的反哺。

瑞安高腔《雷公报选段·丁氏送茶》

高腔戏曲艺术的核心特点是热闹。在演唱中有诸多特色,如表演质朴,演唱发声以自然音为主,用瑞安方言演唱;曲词通俗,大都是生活中的语言;伴奏多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不用或少用管弦乐器;其演唱一唱众和,演员在台上演唱时,如果是一句七字,句尾一字或三字由后台或台上的乐队帮唱。

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说,它的演唱方式是“其节以鼓,其调喧”。凌濛初在《谭曲杂扎》中说,它“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李渔在《闲情偶寄》则说,它“字多音少,一泄而尽,又有一人启口,众人接腔,名为一人,实为众口”。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乱弹”“高腔”“昆腔”“和调”等剧种,甚至散布温州城乡的众多曲艺如瑞安鼓词等,均与南戏有着一定的关联,都是诞生南戏沃土上开出的花朵,而且开得水灵鲜活,生机勃勃。

参考资料:

1.《南戏嫡传后裔“瑞安高腔”入“省遗”》《“南戏”寻踪记 ——答王季思先生》《南戏里的温州》徐宏图

2.《看文化如此美丽:沉睡的瑰宝 古老“南戏”重放异彩》薛琳核

3.《温州南戏及其研究》《温州南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沈不沉

4.《瑞安历史名人列传》马邦城 著

5.《南戏故里声腔戏剧珍萃》李子敏

6.《非遗与老手艺》陈思义 著

7.《中国古典戏曲精读》黄昉

8.《温州历史人物》殷惠中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丹 妮

美编:小 叶

审读:何光明

审核:欧兴俊终审:陈锦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