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别在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最大的夜场在哪里 你认为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别在哪?

你认为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别在哪?

2023-03-23 1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是个土包子,我不聊专业的,我聊简单的。

这个简单的话题就是:如果你建立一个难民聚落,然后这个聚落开始进行长期生活规化,然后逐渐变成一个有内部统一制度的组织,这个组织怎么会变成“镇子东边是中国,西边是美国”。

这应该可以回答你说的“差别”了吧?

以下内容纯属胡诌,如有雷同不关我事。

三人十支枪,一辆越野一辆卡车。

劈里啪啦,轰隆轰隆,一个聚落发展到了200多号人。这200多号人是从至少2000多难民里“挑选”或者说“竞赛”出来的,剩下的都被赶走了,当然被赶走的人的东西和食物以及钱是要被留下来的。

这种事情很好办,甚至用不上二十支枪,所以这些家伙还在卡车和越野车里。

但是现在有两个小问题。

第一个就是200多个人要管不过来了,这些人拿着被赶走难民的资源,他们现在要是有点不满意可是会开溜的。

第二个是因为“声名远扬”,在这地方值得居住并且等名声消散以前,大概是没有大批新的难民会路过了。

第二个问题严重强化了第一个问题,因为如果没有难民可以抢,那么继续留在这个地方是为何呢?大家整点家伙事儿找下个难民多的地方吧。

为了避免分崩离析或者成为流寇,流寇不是目的,所以必须开展生产,利用生产的期望值来把人稳定住。

可是现在大家都还睡在临时窝棚里,窝棚虽然可以住人,但坏处是很多“生理需求”无法展开,太拥挤和太“透明”的时候大家都没这个劲儿,而且生活中还容易起矛盾,也缺乏安定感。

所以展开生产的第一步,还是得有居住的地方。

想要居住的地方就需要有两个东西,第一个是劳动力,第二个是建筑材料。

从原则上来说,建筑材料其实满地都是,泥巴都能搞土坯子。

泥巴搞土坯子有个坏处,就是劳动力要求实在是太高了,造一个土坯房子需要挖泥,挑水,和泥巴,做模具,晒很久晒干,再和泥巴,用土坯垒,屋顶还需要结实的木头……

如果说能有一口井,光是和泥巴和垒墙壁,大家都获得感,但是没有井就只能挑水,挑水大家就不太乐意了,挑水又累又没意思还危险。

但这里有个矛盾——大井是一项大工程,大工程是要大家觉得可以稳定住下来才愿意进行的,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对是否稳定住下来还争论着,很难打井。

那给钱行不行呢?原则上来说是行的,可是他们也没有银行,住的密度也高,如果给钱很快就要被偷,而想要花钱就必须去很远的地方——这一去就不回来了。

所以说,最方便的办法还是“盖房子”。

而盖房子最方便的办法,还是利用卡车——拉一大车子波波纹钢板来,既当屋顶又当墙壁;它还很轻,甚至可以用不到碗口粗的木头就能架起一栋屋子。

这个房子虽然简陋,但却绝对不是四面透风,下雨会漏水,也不会很容易从侧面开个口子被偷东西。

这就是一个能够满足保护自己所有物的最基本要求的住所——住所要有保护自己财产的能力,哪怕只是稍微用力就能踢开的波纹钢板,踢它的时候也会咔咔作响,很容易被住人或者被和主人关系好的人所发现。

波纹钢板不贵,哪怕是因为最开始的几条枪控制的人,他们给你多分点的“油水”也足够买一小车波纹钢板,这一小车波纹钢板能够给至少8个人盖好波纹板棚屋,如果是有老婆的就可以住16个人。

当然,一开始房子自然是不能分给有老婆的。

为啥?因为有老婆的人,他们基本的生活诉求已经比较好的达到了,所以给了他们房子,他们也不会多听话。

要给就给那些单身的小年轻,那些之前做事情积极的。

他们有了房子,就会更加卖力的想要留在这儿,会自愿的加入说服他人甚至压服他人的活动中去——只要和他们晓以利弊,让他们明白“没有一口井,那么长久生活也不高兴”的道理就好。

然后,至少这八个人就开始打井,但是这些人当然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要是你用家伙事儿让他们强行干活,那么其他人会乘此机会落井下石很开心,可是以后他们也就不会这么收你的好处,因为知道收了你的好处是有代价的,那么很可能井没打成以前,人就跑光了。

所以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那就该晒就晒吧,没得办法。

这个时候要激励别人工作该怎么办呢?

得是低成本,高效率,易控制,具有极高实用性的东西。

最方便的就是“医疗”——巫医技术含量太高也就算了,更何况这些人也不是完全没脑子的,还是得用现代医学。治疗疟疾什么的还是别想了,这些药太贵而且要吃太久。不如搞点阿莫西林和土霉素比较实在,不需要冷藏,只需要挖个洞盖上厚盖子,避免太热即可。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可能,最惨的是那些家里小孩生病的,那作为父母的自然只能好好干活。

有房子的人想要井,想要药的人得打井干活,监工和劳工自然形成了关系。

如果几个人很努力的每天打井,其实一个比较简陋的土坑井是很快能打好的,但要人能够“努力”本身就是一件难事,生产效率这个东西不是说提高就提高的。

井是一个人类聚落的灵魂,有稳定的水源的地方,哪怕只是石头荒地都能在石头缝里种玉米;而缺少水,其它再好的条件都会让生活麻烦重重。

在组织不力的情况下,人就只能在河边生活,他们宁可发生混乱的抢夺或者冒着各种危险,也不愿意打一口井——没人努力,而且打井成功后很快就会有人涌来,最后自己不但守不住这口井,反而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但是现在,你有8个人愿意住在这里,而且这口井很重要,并且你有10条枪。

这8个人虽然不是正规作战人员,遇到强盗或者零星的坏人,这8个人也不会用枪,但是这8个人却愿意保护这个地方,并且这口井已经开始为所有人服务了,大家能看到留下来的希望,因为有很多人已经期待一口井很久了,他们以前的地方可能也是因为没有井而麻烦重重的。

而且很快,这有房八人组会很快有老婆,这种优势会让其他人也很想要房子。

可是他们却没有东西可以拿来换房子,或者说你开始不接收他们的东西——收了钱,但是不够盖房子,至少不够买一套马上就能建成的波纹钢板房,不过要盖土坯房的话还是可以安排一部分的。

吃得不够好或者生活工具不够多的人,就会给之前更积极或者更有财富的人垒土坯房,如果做成土坯砖的话还能积累下来,这一块块土坯砖就像金砖一样。

有了井以后就有定居的诱惑力,而要想长期居住下来,要么靠生产手工产品对外出售,要么就先解决吃饭问题开始种田。

手工产品对外出售很困难,因为即便是手工产品也是需要生产技术和生产原料的。

还是农业比较方便,再拉一小车地瓜,小麦,各种蔬菜的种子就可以开始了。

地瓜种起来很快,用不了多久,而且产量还很大,一个人只要努力耕作除草,即便在没有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养活很多人的。

土地虽然有好有坏,但是人不多的情况下,土地总归是够用的,只是前期的开荒成本差异比较大,但在大家都想留下来而且群体还不算太大的情况下,内部的平衡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到了这个阶段,你基本上就已经有了一个“人类聚落”。这个聚落依赖于互相认识的人和公认的最基本的需求所牵引,他们聚在一起可以默默地按照一些最基本默许的规则一起生活,但他们并不是一群可以被指挥的有组织的人,甚至那最初有房的八个人也不是能够被你真正指挥的人。

要想有真正的指挥能力,就必须要有信息迷雾,要有很大的盲区——对于那些被你指挥的人而言,他的很多利益就是从这个盲区,从这个黑箱里获得的,而只有你能够控制这个黑箱。

在你有井,有稳步地土坯房合作建设之后,偶然路过的外人就很有可能留下来,特别是那些已经无家可归或者逃难的人。

这些人进入后是聚落里最没资源的人,要想生活下来就必须努力干活——多余的农业产出可以给他们最基础的食物,而土坯房的增量需求又维系了“食物/劳动”的循环,持续吸纳劳动力。

那么,赶紧再拉一车彩钢板,因为打井的时候你卖药的钱还可以来一波——当然,自己贴钱可以大大加快演化速度。

把这车彩钢板变成一个集中居住的工棚,即便是你一个人也可以很快搭建完毕。

搞一些木头,做双层床,房顶用彩钢板,上面覆盖一些草可以有效降低白天的室内温度。

有了这样一个“新来劳动力中转站”,并且还有固定的劳动力聚集点,那么整体效率就大大提高。

每次有新人进来,都应该收费或者用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交换资格——如果没钱就不能住中转棚屋,但还是可以用水井,只有有办法能得到食物的人才有机会熬过一段时间,通过开荒和种植留下(当然了,他们想办法从外面搞钱然后再回来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人口膨胀具有加速度特征,但很快下一个分歧就会出现,一旦超过400个人,那么人与人之间不再熟悉,而且有一个难点会出现。

更多的人已经有了可以交换的东西,他们也更想快速建造自己的房子,又需要更多的彩钢板。

可是,你不能一口气买很多彩钢板,因为一口气买很多就有可能发生滞销。

亏掉一点彩钢板的利润并不重要,真正麻烦的是一旦发生了彩钢板交换价值暴跌的情况,那么你影响别人的能力就会降低,进而带来组织力的降低。

组织力不是看你能对一群人提供平均的价值,而是看价值提供的梯次,如果彩钢板滞销,那么彩钢板的价值梯次就只剩下了买得起的和买不起的了。

但如果彩钢板很贵,可是你又“限价”,那么就会出现“排队”,排队就会有先后次序,为了获得排名靠前,他们就愿意为此做一些事情,梯次就更加丰富了,再梯次中更高的人就更容易被你更多的影响。

不过,这样的影响力再大,本质上也是直接影响,还说不上是“指挥”。因为指挥不能是“每次行动都要交易一次”,而是“可以预支的”。

这个办法很好,但是有个问题:这让问题变得复杂了,因为一旦产生了“排队”这个现象,就一定会有人利用“名次和优先条件”。

这种“优先条件”的执行是复杂的,避免各种私下的“优先”就更为复杂,你的时间肯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够用了——在这以前,其实你基本上还算是闲的抠脚。

在这个时候,你就不得不需要“代理人”才能解决问题,要有人能帮你干这件事。

一旦需要不是亲信的代理人才能满足管理需求的时候,部落也就成为了一个组织。

但这个离“中国和欧美”的区分还有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就是由处置排队发放彩钢板的人开始“利用权力控制名次并从中牟利”开始。

镇子东边有一个仓库,这是小镇的入口,卡车卸货会优先在这里卸。通常来说,小块的彩钢板放在上面,大块的放在下面。

不过除了特殊需求外,大块的彩钢板和小块的比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可以说小块的彩钢板更容易满足多方面需求。

镇子西边也有一个仓库,这里离主要入口比较远,剩下的大块彩钢板都会放在这里。

两个仓库彩钢板的总重量差异并不大。

两个仓库管理员分别发生了利用职务权力更改优先级为自己牟利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开始并不太坏,甚至可以说巩固了当地关系。但很快的,他们发现给已经造好房子的人继续供应彩钢板会更加划算——造好房子的人因为工作效率更高,他们能给得起更多东西来交换彩钢板,所以管理彩钢板的人自然更愿意优先供给给他们。

如果情况只是这样倒也没什么,但问题在于,彩钢板在被高度集中后,反而需求一路下滑——因为这个管理员收费越来越高。

这个管理员收来的好处并不是给你的,而且你如果经常取缔管理员,那么你就需要取证,更加麻烦。而如果定期取缔管理员,他们会更贪。

于是你制定了一个“排队策略”,并且你贴出了告示让所有人都知道——因为你让所有人都知道规矩时,如果管理员违背规矩太厉害,那么就会群情激愤,甚至连排名靠前的人都会一起不满。

在镇子东部,由于你经常在货物抵达后就下车去吃东西,所以你更加熟悉,几乎和每个人都认识;在镇子西部,你也很熟悉,但如果你没事的话不会经常跑去看。

所以在镇子东部,你符合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方案,依靠上缴已经干制好的储备食物的“上缴量”来提供彩钢板的分配权。

但是,光是按照上缴量是不合理的,因为有些人并不种植田地,而且新来的人可能带来很多额外的东西,这些人具有较高的价值却几乎不能得到彩钢板。

于是,你采用了一个制度,就是管理者本身既包含发放彩钢板的职责,同时也要负责登记需求者的各方面情况。

好在这么多人里挑出有点文化的并不难,所以他可以记账和写字。

他可以把那些人可以提供的东西或者愿意提供的劳动类型写在一大块板子上——由于大多数人不识字,所以你选择用黑板上面画一些图画表示这些物品和劳动种类。

如果有人愿意购买或者雇佣这些人,那么就可以从农夫手里换来干制好的食物,就能买彩钢板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而然的了解到了他们的劳动类型,也知道了至少是想要购买彩钢板的人的数量,这些人手里一定是或多或少有存粮的,是能够持续生产出东西的人。

于是你将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人群,然后通过这些人群的购买占比来调整发展计划。

在区分了不同人群的时候,自然就暗地里划分了不同的人的权重,也就是人的权力。

也就是说,你有了“人权”这个东西,采取的是人权管制手段。

本质上来说,就是你将每个有胳膊有腿的人都视为人,然后按此划定一系列分配模式。

这个模式将会公共宣导,而且一般来说核心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农民交换所需要的中间成本最低,他们自己就可以制造食物,所以他们上缴的量也是最多的。

当然,会有人试图说自己不是农民,但问题是田地是需要划分位置的,而且农田比较大也比较高价值,是需要人保护的,而现在手里有家伙和战斗力的,只有你的这点人。

然后,这套体系就运转了起来,如果管理员做的太过分,下面的人会集体不满,尤其是农民——因为如果要削人,最好削的就是农民。

正因如此,管理人员做的不能太过分,而且你定的规矩本身就是“我不管取证,但你本来就掌握了很重要的东西,你让大多数人不满到这个程度就肯定是有问题的,你没有以公谋私叫无能,你以公谋私就是贪污”。

但总体来说,你奉行的是结果管理,还有就是权责——但总体上来说,权责义务服务于结果管理。

这套体系当然会出很多问题,但是这种以“人权”为管理核心的模式,就是“中国”。

在镇子西面,由于你不常去,所以你就让他们自己商量。

商量的人有谁呢?自然是管理员和一群已经有房的人占据绝对权力优势。

他们采取的方法并不是按照人来划定,而是按照“如果你买了,我就帮你要保护”的模式——也就是有人买了彩钢板,然后如果有人想来偷,那么就要制裁小偷。

这个模式下一定是“有钱就是大爷”么?当然是,有钱有粮就是大爷。

但并不是所有的大爷把彩钢板都自己用完,而是将彩钢板转手卖给了别人——他们也有想要的东西,但这里的钱不好使,所以转卖彩钢板是一种获取自己生活所需的用品的便捷途径,尤其是那些提高生活品质的东西,比如说充电的LED灯。

要想换到这些东西,就必须给这些大爷干制的粮食,大爷自己可以存粮食,然后用买彩钢板剩下的额外部分彩钢板份额问别人要除了粮食以外的生活用品。

在这个过程中,大爷的需求丰富度增加,撑起了广泛交换的可能性。

但大爷和“老爷”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大爷只能倒手东西,老爷是真的定期有彩钢板运进来。

对于大爷,也就是那个仓库管理员来说,最难处理的就是农民对于“彩钢板怎么又没了”的不满。

这时他就需要一些维持稳定的力量,这股力量目前最方便的就是优先拿到好处的大爷——这些大爷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自然会抱团一起反对农民搞事情。

在防止搞事情+防止彩钢板房屋被人夺去,那么就需要所有权的保护措施,谁买了这些彩钢板,在哪里盖的房子等等,都需要登记一下,这样才能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快点有暴力力量来救。

于是,一种“暴力呼唤成本”与“下面人闹事成本”形成了一种平衡点。

在这个平衡点以下的人就不算是人了,并不享受什么好处,甚至连最基础的安全保证都没人愿意提供了。

很快,这个地方就成为了欧美国家,以“所有权”来界定权力,保护了人身上的“物”,物和物品的所属关系构成了一个人——关键就在于,这个东西买了,然后其实是“卖家”在帮助买家维护所有权,也就是卖彩钢板的人要出“售后”的,这个售后包括打人。

当然,不是所有卖东西的人都能包揽全局,所以他们就要一起“申请暴力租用”——我出马了。

这个“商家联合申请暴力租用”,然后大家各出一笔“定额打手费”,你就有钱了。

好了,这就是最根本的差别。

那么,如果具体发展下去,大概最初期的中国和美国是啥样子呢?

其实蛮简单的,就是谁掌握暴力谁可以仲裁“国界”。

以镇子南北向的一条大便沟为界(下水道太麻烦了,挖条沟加盖比较方便),划分东西,东边的人只能买东边仓库的东西,西边只能买西边仓库的东西。

当然现实中会有“串货”现象,而且其实不用管,这个东西会和呼吸一样涨落——通常来说西边的东西容易买到,但是价格比较高,东边的东西要排队但是价格比较低,所以最终拼的其实是生产效率(容易换到东西)。

后来又会出现比较搞笑的情况,比如说东边为了防止串货去西边,经常会变化可以交换的东西,并且一定要西边的人先通过这个交换东西的小卖部才能买东边的彩钢板。

(俺寻思这尼玛是不是海关和央行的前身啊?)

然后这西边也会和东边卖彩钢板,一般来说价格挺低的,但是西边整体的彩钢板价格是要比东边高的,价格高才好。

之后就要出现“货币”咯,靠阿莫西林券是不行的,因为生病这件事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所以说功能波动太大,而且不同的季节生病率差别很大,功能性差异太大。

等到有了“电池券”,问题就解决了,不管是照明还是听收音机娱乐,这都是每天都要有的。

所以电池券就“标准化了交易媒介”,我估摸着这和黄金白银是差不多的概念。

等到交易媒介标准化了,人人都需要了,这个时候“人权管理”和“产权产权”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因为一旦交易媒介标准化,那么他们“摇人”的动员能力的差异可就他妈的爆发增长。

如果说之前还算是奇怪的使用彩钢板和收音机甚至还用电脑记账的科技蛮人石器时代部落,大家拿着对讲机用乡亲们的说话方式调解矛盾的话,那么现在开始大家熟悉的(或者说最不熟悉的)那些喜闻乐见的,日常谈论的事情就真尼玛开始了——但它们本质上还是基于非常简单的规则演化的,就算是到了我们和美国这个程度,也是这样的。

这镇子东西两边出现了一个很显著的差异,就是东边的人一天到晚谈论“啥差事能够更好搞到彩钢板,然后还有人能保咱们的人”。西边的人一天到晚谈论“啥人能够更快摇人就能拿彩钢板,而且能保咱的铁皮屋子。”

我这样说你们还不容易感觉到差异。

我简单点来说就是

东边是:“如果你要保你的铁皮房子,你得证明你是你,或者证明你妈是你妈”

这听起来搞笑,但其实挺麻烦的,因为这样很容易出现根据人际关系引起的纠纷,而且你还不好解决,最终解决方案其实是他们自己寻思一个方案来,然后又不违背周围看客的总体意见,那么这个铁皮房子就归谁的,或者能占一份。

要是有人来强抢,或者说出了纠纷,那就要确保这个房子回到某个人手上,反正是要有关系的人。

西边是:“如果你要保证你的铁皮房子,你得留下购买铁皮房子的单据,当然大家关系好也是可以的”

简单点来说就是“这个单据在谁手上”,因为这事关“售后服务”,是有好处也有成本的。

要是有人来强抢,出了纠纷,那么就要看这个单据,当然这个单据本身还是为了证明“售后服务和后续采购能力”的东西。

那如果爆发了大冲突呢?

如果用现实中的举例子的话,我就拿中国限制外资和美国要在ww出事的时候限制华人资产吧。

中国的话大家很习惯嘛,就是大家口头说的“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的人难受下”。

美国的话的意思就是“这个单据根据需要可以部分作废,但是我们要给客户群保持基本信用,要有保证”。

从执行角度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一点。

就是中国一般先罚钱后杀人,美国一般先杀人后罚钱。

因为在中国,罚钱是对人的一种惩戒手段,是要让人听话,接受个人的特定的权力,然后让这些人干活去生产,鳖整什么花活儿。

简单点来说,中国的钱是在人身上的,人对于别人有用的基本条件是人与别人合作听话,钱多钱少用来调控人在运行细节中的服从程度。

在美国的话,杀人是对钱的一种分配手段,杀人是用来创造更多无主的钱的,事先公示就是让新客户来讨论下这些资产怎么才能给商户创造更大价值。

也就是说,美国人是人长在钱上的,钱对于别人有用的基本条件是要完成交易,然后那个人会干一些符合价格的事情。

这也就是两个制度各有优势的原因,中国的制度主要优势在于人都有个位置,平稳,而且管理系统铺起来比较快,毕竟在这个位置上就有固定的好处拿。

坏处是成本太高,而且尾大不掉还责任太大,动员成本很高——特别是真要宰人的时候,如果发动大家宰人,大家也是宰有地位的人,然后自己想替上去,这就容易乱。所以中国宰人没办法常态化,业务化,规律化,而且名声很臭。

而且从长远来看,个人和某些产业或者等级的绑定关系容易越来越强,因为“卖身契”是可以给“人权等级”提供类似于金融融资一样的效果的,但这样管理成本就进一步上升了。毕竟所有“人与人的规矩”本质上还是要暴力维系的,这种越来越高的成本是会拖住整个社会的生产积极性的,因为消费过程中有大量的成本用于支付管理费用,而非应用在商品中。

美国产权优先的优劣就正好相反。坏处是控制的人群会有数量变化,因为没有产权的人就不是人了,这会导致控制范围时大时小,要想延申控制就必须花很大的代价而且有充足的理由——也就是管理成本要由决策赚回来,没办法积累,而赚回来的办法通常是拉拢豪绅去打仗,这样总体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在位置上的人也比较危险,更难以铺开管理。一旦难以铺开管理,就很容易发生原有的某些有产权的低地位的人“按闹分配”,就很麻烦,而且这种按闹分配还有传染性。

但是优势也很大,管理成本其实很低,大部分管理成本不是用来强迫管理人员管事,可以更高比例的分好处,管理队伍忠诚成本不高,责任也小。关键是动员起来的时候,只要提前谈好“无主财产”的条件,执行力会很强,可以很容易的构成一张由各个社会服务商家构成的天罗地网,确保没有漏网之鱼,这样即便需要清除掉所谓主人的量比较大,也能够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赖账”,这样的效率就可以自发性的很高。没有太多漏网之鱼的情况下名声就很容易保持,而且最后剩下的一些漏网之鱼也是完全没利益可分的人,也是很好的低端劳动力,百利而无一害。

从长远来看,产权就更需要“大量讲道理的雇佣军来申请暴力”,比如说司法体系——所以才能司法独立。

这里的问题就是虽然当局直接降低效率的能力有限,但是可以通过复杂化来多收不同类型的好处,结果事情越来越复杂,结果民间内部纠纷的处置效率降低,结果还是全社会效率降低。

这就是基本差异了,其实还是很简单的。

至于这件事复杂起来以后的事情,其实只需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知道“原则上”是怎么发展的了。

原理上没怎么复杂的,一个镇子原则上怎么收人和宰人,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

而且如果再想一想,那这里面机会不少咧(大家最好快点准备,时间不多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