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回顾(附获奖名单、颁奖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名单介绍图片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回顾(附获奖名单、颁奖词)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回顾(附获奖名单、颁奖词)

2024-07-11 1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和副主席杜维明先生,荣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本届国学大典由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一点资讯联合主办,凤凰卫视王鲁湘、许戈辉再度联袂主持颁奖盛典,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八大学术支持机构负责人,中宣部外文局巡视员胡晓东,湖南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张帆,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孟至岭,以及刘笑敢、王守常、葛承雍、龚鹏程、朱大可、陈少明、王杰、于丹等知名学者现场助阵,让本届国学大典亮点频频,高潮迭起。

▍84岁的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左二)同时获得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和国学成果奖。

▍83岁的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右六)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83岁的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哲学家成中英先生(左二)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海外影响力奖”。

▍以“外卖小哥”身份摘得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的雷海为(居中者),斩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公共建设力奖”,再演“逆袭”神话。

▍中国科学院“摇滚博导”陈涌海演绎国风摇滚《桃花庵》。

许嘉璐:

国学有圈层有生态 定义之争见仁见智

作为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总顾问,许嘉璐在贺信中说,中国文化本身是个复杂多元的体系,名相与义涵之间,时或精微,时或模糊,本身就包含着中国智慧。国学的定义也是如此,今人见仁见智,历史上的争论也从未终止过,而国学也在争鸣中不断丰富、深入、转化、提高。国学既是活泼的,也是有圈层、有生态的,惟具此温情与敬意,乃有亲近与传承。从学术研究到普及教育,从大众传播到公益践行,从生活方式到商业开发,今天国学呈现出多元而有生气的态势。

许嘉璐表示,乐见学者专家成果斐然,媒体传播推陈出新,文化同道各显千秋。文化是流淌的血脉,家国是精神的故园,故此,诚须向深耕于国学研究与传播的所有智者致敬,向探索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使其获得当代化与世界化的有志之士致敬。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宣读许嘉璐贺信。

楼宇烈:

影响我最大的先生不止一位 是一批

作为本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的双料得主,84岁的北大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先生既有著作《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获“国学成果奖”,又以师道风范获得“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颁奖词评价他“恪守师者之本分,传道、授业、解惑,至今不辍;笃行学者之良知,课堂、书斋、社会,奔走忘年。穿行于儒释道,探究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取精用弘;淡泊于功名利,阐述国学传统的当代价值,明体达用。他为典籍做注解,倾心尽力;对传统发新论,中正平和。不计身段,普及人文通识;立足根本,宣赞文化自信。他既对传统保持温情与敬意,又不失现实的批判与审视;既有入世修行的融通智慧,又具谦谦君子的风度襟怀,不苟为,不刻意,不执着。”

当被曾经的学生王鲁湘追问影响其最大的先生是谁时,楼宇烈表示,不只是一位,而是一批。“我上学的时候全国只有一个哲学系,全国哲学领域的那些先辈都集中到了北大,不仅是中国哲学界,西方哲学界也一样,很多老先生都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批大师抚育了我,才能让我在传统文化当中坚持不懈地工作。”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成中英获“海外影响力奖”

深信人类发展有赖于中国文化的振兴

83岁的“海外影响力奖”得主、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在亲人陪同下,专程从大洋彼岸赶来。主办方在颁奖词中评价他“首倡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国际易经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等国际性学术组织”,“运思于古代与现代,以本体诠释另辟蹊径;奔走于西方和中国,虽耄耋之年不辞艰辛。关照源头活水,力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自言知易行易,殷盼中华文化的再创造和新觉醒”,是海外儒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知行楷模。

成中英表示,这个奖对自己有很重要的意义,回首过去半个世纪的学术经历,要特别感谢父母、妻子、老师方东美先生以及学生和朋友。自己一直致力于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国哲学的智慧和价值弘扬出来,希望年轻人也能更好地挖掘、传承、传播和创新中国文化。“人类正在走向一条道路——西方工业文明的强权政治,需要把中国文化讲求德行的精神发挥出来,也必须面对面地跟西方学者进行平等、互惠的交流。我深信,人类的发展有赖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中国文化的振兴,有赖于中国人的自信和创新。”

▍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外卖小哥”名利双收

雷海为:从未想过诗词能带来实利

曾经的外卖小哥、如今的教研老师雷海为,在本届国学传播奖的评选过程中再度上演“黑马”好戏,不仅在网络投票环节遥遥领先,而且在终评会上力压方文山等名人高票中榜。组委会的颁奖词对此做出诠释:

“庸常的日子里,我们渴盼奇迹。而他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集体饥渴。一个朴素的外卖小哥,在中国最大的电视舞台上一鸣惊人,夺得诗词大会总冠军,完美诠释了草根的成功逆袭。成名之前,他未必奢望凭此爱好博求非常名利,只是陶冶其间,乐享古典神韵。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雷海为本来准备了一番获奖感言,但主持人许戈辉显然并不满意“标准答案”,连连追问他,生活是否因诗词大会夺冠而发生大的改变。雷海为说,“诗词给我带来了什么,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因为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实际性的利益,只是出于自己的热爱。”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得主雷海为发表感言。

方文山落选却“与有荣焉”

视频透露新玩法

尽管在此前的网络投票环节,方文山因发微博力挺敦煌研究院而被网友狂点赞,但最终与本届国学传播奖失之交臂。对此他并不介意,还特别录制两段视频力挺国学大典。他表示,能够入围“其实带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因为这个奖在国学领域、文化领域是一个很慎重、很严谨的奖项,入围也代表了我们在推广国学、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些小小成绩被看见、被关注、被赋予肯定,在此很感谢主办方。”

谈到自己正为推广国学与传统文化所做的新工作时,方文山透露,除了已经持续六年的西塘汉服文化周,自己还会进行一项跟书法、戏剧有关的项目,“我始终认为,要全面性、普及性、更大范围地推广国学与传统文化,必须用通俗的形式、用通俗文化去推广。”

▍方文山发视频力挺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杜维明缺席颁奖现场

压轴视频分享“终身难得的机遇”

揭晓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是每届国学大典的压轴大戏。今年这个大奖颁授给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院院士杜维明。不过,他因伤无法亲临现场,特别委托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领奖,并录制了22分钟视频。

杜维明谦逊地表示,自己“对国学的研究是很有限的,所能掌握的资源不多,即使是所谓终身,所获得的成就也只是大海中间的一勺水”。不过,在视频中,他将更大的篇幅用于分享自己对国学“体之于己”的新理解,“能够在这样一个机会来说明我的一些感受,我是非常非常感激,也认为有这样一个机会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想,就算是终身难得的机遇”。

杜维明认为,现在意义上的国学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而这个具有中国特点的学问又有区域的价值,包括受到中国文化圈影响的东亚各个地方,乃至于东南亚,也有全球的意义,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学问,不仅是一个地方性的学问,是一个有地方价值,而有全球意义的学问,是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一个特殊方向。因此,我们不能够封闭傲慢,必须以开放的心灵来了解国学在各个不同的层面所体现的价值。我们当然绝对不能妄自菲薄,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认同。国学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机会,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发展,和一度一度地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开展出来的新的领域和新的视野,最终实现全球化。

▍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为杜维明先生代领“第三届全球华人终身成就奖”。

奖单折射国学生态变化

王鲁湘:让伪国学、伪大师无处遁形

从2014年以来,两年一度的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不仅是海内外华人集体致敬国学、亲近传统的人文盛宴,也是观察当代国学研究与传播生态的“晴雨表”,分析传统文化当代转化的“风向标”。备受瞩目的全球华人国学奖评选,前两届国学奖得主分别颁授给饶宗颐、李学勤、张岂之、叶嘉莹、星云大师等名家大咖和孔子学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文化机构。

而本届获奖者,除了有楼宇烈、张立文、成中英、杜维明等名宿鸿儒,有王水照、吴镇烽、陈来、郭齐勇、黄俊杰、荣新江、葛晓音、李零、阎步克、辛德勇等40余位资深学者的典范著作,以及三十年磨一剑的《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现象级电视节目《国家宝藏》,还出现了草根励志明星雷海为、筼筜书院、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喜马拉雅APP等新亮点。学术与传媒携手并进,公益与商业共振同频,让国学传播呈现出当代化、生活化、大众化、多元化的盎然生态。

如何让国学摆脱严肃面孔,以更加亲民、更加时尚、更加大众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呢?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认为,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势已成,国学要吸引一代代年轻人去亲近,可以从活泼泼的人、活泼泼的学问、活泼泼的作品与项目中,找寻值得大家去学习、去致敬、去亲近的典范。同时,当大家越来越注意到中华文化当代价值的时候,如何本着现代意识,站在当代立场,去伪存真,重新激活传统文化,弘扬其内在精神,放大其声量影响,这尤其需要学术界与教育界、传播界的协作。只有主动弘扬中华文化的正学与正道,才能让那些浅薄浮躁、装腔作势的伪国学、伪大师无处遁形;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有了基本的鉴别能力,国学乃至中华文化的本来面貌才有可能还原;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弘扬。

附:联合主办方代表致辞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在致辞中说,举办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既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根脉的自觉行动,也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重构文明价值的现实情怀。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蕴涵了世上的“常理常道”,教导人们“常则常行”,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文化瑰宝。它虽然高深,但贵在日常,只有当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贯穿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时,国学才会真正“活”起来。我们举办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致敬国学、亲近国学、重建斯文,既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根脉的自觉行动,也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重构文明价值的现实情怀,对于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凤凰网副总裁、总编辑邹明在致辞中说,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一定会因势而动,转化常新。

凤凰网副总裁、总编辑邹明在致辞时表示,三十多年前,席卷中国大陆的“文化热”,曾经深刻影响一辈人。而今天的国学复兴能否影响当代和未来的年轻人,应当是举办国学大典的题中之义。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因为它不陈腐,不世故,有来路,有态度,因为它能顺随时代变迁,唤醒良知,转移风气,涵养人心,激发生气。两年一届的国学大典,是一座桥梁,一扇窗户。从这里可以看到国学研究与传播的时代典范;也可以观察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态变化。

▍敦和基金会理事长沈旭欣透露,该会已累计拨付资助超8亿元,将一如既往资助国学传承领域的项目和活动。

敦和基金会理事长沈旭欣在致辞中表示,敦和基金会作为一家资助型基金会,将坚守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守道者的同道,做步行者的陪伴,做探索者的后援,一如既往地在国学传承领域开展一系列资助、项目及活动,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弘扬传播。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主要发起人、一点资讯CEO李亚在国学大典颁奖盛典上致辞。

一点资讯CEO李亚在致辞中表示,国学的价值与弘扬,取决于其当代性、现实性、实用性与世界性,关键在于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能否帮助我们解决个体、家庭、组织、社会在日常中遇到的鲜活的问题,应对在现代化、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并在跨文明对话中带来具有普世价值的启发与借鉴。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获奖名单

(附颁奖词)

一、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杜维明

颁 奖 词

他生于大陆,学于台湾,弘道于天下。当华夏文化不绝如缕之际,他以弘扬儒学为志业,以存续国学为担当。于中华巨轮扬帆远航之时,他以全球视域为宣讲,以哲学反思为己任。身处海外,却时刻关注祖国发展与文化演进;复兴儒学,亦始终不忘时代话语与批判精神。他以毕生心力,搭建中外文明的彩虹桥,推动文明交流和对话;既有感于华人遍布而竭力推动“文化中国”之认同,又立足于中华智慧而深刻反思西方启蒙之不足。昔儒有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者斯人,其庶几乎!

二、 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海外影响力奖”

成中英

颁 奖 词

他幼承家学,中华文化的灵根深种;他兼治中西,强调哲学的互诠汇通。他身兼欧美与中国著名大学的教授,三尺讲台,桃李天下;半个世纪,著述等身。深入西哲核心,弘扬中哲精华,他强调理性重建价值与精神,重视方法,肯定本体,建立体系。他创办《中国哲学季刊》,首倡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国际易经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等国际性学术组织。他运思于古代与现代,以本体诠释另辟蹊径;他奔走于西方和中国,虽耄耋之年不辞艰辛。关照“源头活水”,力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自言“知易行易”,殷盼中华文化的再创造和新觉醒。海外儒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知行楷模。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颁 奖 词

五十一年前,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创立,为筚路蓝缕的香港中文大学扛起了发扬中国文化的大旗。校长李卓敏博士亲任所长,初以传统文史哲研究为基础,辅以海外汉学及历史文物的保存研究。文物馆,六大研究中心,古代文献电子资料库,法国远东学院香港中心,亚太汉学中心,以及学报、《译丛》、《二十一世纪》等学刊丛书,涵盖古今,连接国际;学术巨匠云集,人文英才荟萃。既让华人学者增益最前沿的研究方法与学术理念,也使海外同道共享最中国的人文传统与思想智慧。半世纪耕耘,蔚然而成中国研究的典范重镇,东西对话的名山坛席。

三、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卓越传播力奖”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

颁 奖 词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后如何睁眼看世界?从亲眼亲耳认识世界,到放下偏见拥抱世界,究竟经历了哪些刺痛沧桑?

这套皇皇巨著,穷两代人心力,时隔二十余年后终于合璧。百种图书,千余万字,汇集了十九世纪中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实录,也谱写了一段一波三折的出版传奇。前35种刊行于八十年代,钱钟书先生唯一主动作序,思想文化界奉为启蒙圭臬;后65种出炉于2016年底,次年荣膺亚洲出版界顶级大奖。主编钟叔河先生,从半百到米寿,三十七年一以贯之,怀史家之素志,运批判性思维,为世人留下一部国门初开的信史。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颁 奖 词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首在眼界与胸襟的开放;换位海外认识中国,与放眼海外认识世界,同样重要。这套积三十年之功的浩大丛书,译介185种域外著作,并且仍在延续传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宗教、文化、艺术,无所不有,精品荟萃,蔚为大观。“借另一双眼睛看中国”,是其题中之义;海外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研究专家尽收囊中,使其自成传统。引进全新知识领域,打开国人视野;借助他者观照自我,助力学术创新。不管人员更迭,无论经济效应,唯重学术份量与影响,如此标准,足为学者与出版社精诚合作、良性互动的典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栏目

颁 奖 词

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二十七件顶级国宝重器,二十七组国宝守护人,两年零七个月的策划创作,全国顶级的文博资源强势集结,折叠时空的“纪录式综艺”惊艳首创,在文化IP刚刚起跑的蓝海,他们以这一现象级节目刮起博物馆旋风,将沉睡的文物唤醒,从馆舍秘府走入千家万户。器物的背后,是历史,是故事,是古老的美学,是民族的血脉,是文化的密码。以看得见的语言,复活国宝,解码基因,激发今人对家国文明的温情与使命。

《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展演

颁 奖 词

很难想象,时空一瞬穿越,你便置身于八九百年前的大宋京城。汴河往来,舟车交错;市井熙攘,风物繁华。360度移步换景,张择端笔下的大宋盛况,不再是凝固的一瞬;桨声纤号,引巷串桥,勾栏酒肆,唤友呼朋,尽在耳闻目睹间。从20多厘米宽、500多厘米的绢本画卷,到8K像素、4D球幕、1600平米全息互动空间,上百万人身临其境,《清明上河图3.0》,以多层次、交互式沉浸的高科技,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文创完美结合,全景复原了历史现场,创造出旷代名作的全新美学体验。

“喜马拉雅”APP

颁 奖 词

在传统电台普遍陷入转型焦虑时,这个出现在手机客户端的音频分享平台,以全新的模式逆势而上,短短5年,在中国领跑移动音频行业。整合优质内容资源,建构用户原创生态,模式创新,吸引了大量自媒体人投身音频微创业。技术助推文化,创新改变中国。知识付费时代,平台与技术的升级迭代,让知识人多元弘道成为可能。刷新口耳相传之方,再造万人追听之潮,国学也因此透过时间碎片入耳入心。

四、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

楼宇烈

颁 奖 词

63年前,一位来自上海的青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任继愈、张岱年等先生,毕业后任教于斯。燕园一入,皓首穷年。他恪守师者之本分,传道、授业、解惑,至今不辍;他笃行学者之良知,课堂、书斋、社会,奔走忘年。穿行于儒释道,探究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取精用弘;淡泊于功名利,阐述国学传统的当代价值,明体达用。他为典籍做注解,倾心尽力;对传统发新论,中正平和。不计身段,普及人文通识;立足根本,宣赞文化自信。他既对传统保持温情与敬意,又不失现实的批判与审视;既有入世修行的融通智慧,又具谦谦君子的风度襟怀,不苟为,不刻意,不执着。

雷海为

颁 奖 词

庸常的日子里,我们渴盼奇迹。而他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集体饥渴。一个朴素的外卖小哥,在中国最大的电视舞台上一鸣惊人,夺得诗词大会总冠军,完美诠释了草根的成功逆袭。成名之前,他未必奢望凭此爱好博求非常名利,只是陶冶其间,乐享古典神韵。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筼筜书院

颁 奖 词

2017年9月初,这座闹中取静的书院,见证了两位金砖国家领导人的重要会晤。筼筜,是竹子雅称;书院,藏君子之志。作为厦门市首座现代书院,这里既是市民亲近传统、熏习国学之所,也是海内外名家切磋学术、碰撞思想之地。十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百场公益讲座,数万名研修学员,目接不暇的文化活动,这座从零起步的书院,赓续传统而不忘现代,十年磨一剑,蔚然已成汲古溉今、蜚声两岸的文教典范。

五、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文献整理类(九部):

《楚竹书与汉帛书校注》

(作者:丁四新)

《顾炎武全集》

(黄珅、严佐之、刘永翔主编)

《历代文话》

(王水照编)

《李太白全集校注》

(郁贤皓校注)

《商周金文辞类纂》

(张桂光、秦晓华编著)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

(吴镇烽编著)

《宋会要辑稿》校点本

(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

《元典章》点校本

(陈高华、张帆、刘晓、党宝海点校)

《中国经学学术编年》

(郑杰文主编)

颁 奖 词

中国学术传统,素重文献整理,视之为一切研究之基础。由孔子而朱子,自刘子政至顾千里,无数往圣先贤,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旁搜远绍,补苴罅漏,校雠整理,传之后世,此所以中华文明历数千载而不坠。近世以来,天下交通,学术发展,日新月异,治国学者不仅在传统领域“致广大而尽精微”,更与西学相交融,不断开拓新疆域。文献整理之业,亦与时而俱进,乃熔铸旧文,而各创新体。此次获奖著作,所围绕之主题皆极重要,所搜集之材料咸称周全;尤可贵者,皆能寓研究于整理,遂于点校中见深厚功底,纂修中显卓越学识。古人当有遇知音之喜,后学亦有晓门径之乐。期盼将来能涌现更多这样高水平的文献整理成果。

专题研究类(十一部):

《北宋礼学研究》

(作者:刘丰)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

(作者:阎步克)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吴根友、孙邦金等著)

《经学文献的衍生和通俗化:以近古时代的传刻为中心》

(作者:顾永新)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作者:黄俊杰)

《上博简〈诗论〉研究》

(作者:晁福林)

《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作者:葛晓音)

《孝经学史》

(作者:陈壁生)

《元代行省制度》

(作者:李治安)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作者:荣新江)

《中国印刷史研究》

(作者:辛德勇)

颁 奖 词

学术之体,代有不同。书则经、史、子、集四部,史有编年、纪传二体。历代之注疏,思辨蕴于通论;清儒之札记,精研萃而成编。近代以来,承国学之绪,取西学之长,专题论著迭出,遂为现代学术之主要体式。专题研究立于专精,成于宏通。本组获奖作品,以专题研究形式,通过对核心论题考辨论析,以辨伪存真,厘清事实,并升华提炼,立论成说。专题所涉,有经、史之思,有诗、礼之学,关乎中央与地方,及于思想与政治,通古今而概中外,辟区宇以出新知。尤可贵者,所有这些著作,都蕴含了对学术的整体思考,表达了对人文的深切关怀。由树木而见森林,尽精微而致广大。其论域之开拓、立意之创辟,以及由此呈现的思想与智慧,不独嘉惠学林,亦将垂范后来。

通史通论类(十部):

《古汉字发展论》

(作者:黄德宽等著)

《儒学文献通论》

(舒大刚主编)

《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

(作者:郭齐勇)

《我们的中国》

(作者:李零)

《乐府学概论》

(作者:吴相洲)

《中国道教思想史》

(卿希泰主编、詹石窗副主编)

《中国佛教通史》

(赖永海主编)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作者:楼宇烈)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作者:陈来)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作者:张立文)

颁 奖 词

通者,达也,孔门论学,贵乎博通。中华学术,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六艺诸子,百家之学,咸称义蕴丰富,浩瀚难尽。自入现代,天下交通,各国文教,粲然可观。故考镜古今源流,贯通中外理事,以撰通史,以著通论,既为学界之要务,亦为民众所急需。该组获奖作品,皆为近年通史通论类研究之佳作。诸位作者,出入经史,通达子集,融精思于笔端,彰微言于纸上。观其文,涉儒释道三家;睹其论,跨考据义理两道。考证则勾稽索隐,显微烛幽,诠释则贯彻疏通,推阐精确。娓娓道来之中,既识其淹博,更见其精审。而华彩盛义之外,更可见出崇高的学术品格与厚重的历史使命感。用从容的笔触彰显文化精神,以凝练的言语构筑文史津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浩浩然君子之风也!

内容整合自岳麓书院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