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清玄:浅谈越南的汉语教育及汉语传播现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大学教育现状如何写 杜氏清玄:浅谈越南的汉语教育及汉语传播现状

杜氏清玄:浅谈越南的汉语教育及汉语传播现状

2024-06-20 06: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SOUTHEAST ASIA INSIGHT《东南亚观察》

 

PREVIEW

 

SEE FIRST

引言:2020年7月下旬,我有幸采访了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的杜氏清玄老师,以其任教大学为例,针对越南的汉语教育以及汉语传播现状这一话题倾听了老师的看法。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清玄老师一直非常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内容延伸,并且结合个人经历对比了两代越南中文系学子的求学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也更直观感受到了时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与清玄老师的相识得益于我这毕业一年来在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国语大学的工作经历。我的家乡就在中越边境,同时作为归侨子女,且出身国际文化交流、国际传播专业,我一直渴望了解这个熟悉却也陌生的国家。感谢语合中心及母校给予我的机会,这一年的工作让我遇见了许多阳光又努力的学生们,结交到了可亲可贵的师友,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记忆。

这一年来,我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授《中国文化》及《汉语阅读写作》课程,以传媒学子的视角去给我的越南中文系学生们呈现不同的文化中国;与此同时,今后我也希望能通过一些不同的方式,去和我的中国朋友们呈现一个我所看到的文化越南,比如这次对清玄老师的访谈记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越南一直属于全球防疫的典范国家,但现如今第二波疫情却再次爆发,令人忧心忡忡。借此,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早日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

一、越南汉语教育现状

问:越南的汉语教育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开设中文专业的大学多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历史和地位是怎样的呢?

答:越南的汉语教育大体可以分为正规和非正规的形式。学校教育属于正规的形式,汉语中心等属于非正规的形式。

就中学教育而言,据我所知,除了国际学校,越南没有开设汉语课程的初中,而从我每年接收到的高中生推优材料来看,越南目前有10多所开设汉语课程的高中。

就大学教育而言,越南北方大概有10多所开设汉语专业的高校,还有很多高校开设了汉语选修课。此外,学生们还可以申请以第二文凭来学习汉语,但报名学习的学生不会特别多,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年大概30~40人,最后能坚持下来的也比较少。在河内,不超过10所学校开设有汉语专业的硕博士点,我们学校属于“先锋”,是最早开设硕博士点的学校。

非正规的汉语教育形式以汉语中心为代表,主要为满足社会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汉语中心基本以零起点学习的学员为主,高水平的比较少,他们一般只因工作需要而学习一些口语,不学汉字书写。市面上有开得比较成功的汉语中心,我们也有老师去汉语中心兼职上课,还有老师自己开办汉语中心。但总体来说,由于社会化的汉语学习并没有长久的目的,汉语中心的生源数量和规模没法和英语中心相比,课时费也远没有英语中心高。此外,考虑到房租成本,还有一些老师在家授课,但这也意味着办学规模不会很大。

 

问:本校中文系的报考情况如何?是否面临其他语言系的挑战?学生生源如何?近年来有无变化?

答:无论是社会上的汉语学习,还是校园里的汉语学习,我认为其总体人数在近些年来并不存在一种突变,因为十年前学习汉语的人也还挺多的。

在我们学校,历年来,中文系一直是报考的热门专业,每一年的报考人数也都会递增。因为总体来看中文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乐观,大家都能找到工作,而且起薪也不错。去年我们的录取分数线排名全校第二,虽然分数线高也有开设汉考的部分原因,但我们还是为录取分数线越来越高而感到开心,这也是对中文系的一种肯定。

河内是全国的教育中心,越南人一直都很重视教育。不过,我个人感受,和我们那个年代很不一样的是,如今大部分中文系学生都来自外省,还有很多来自农村,河内人越来越少了,而我们那个年代河内学生会占到一半以上。我认为这主要可能是经济原因,河内人的机会更多,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比如直接去留学。

 

问:据您了解,本校中文系学生为什么选择学中文?是工具性动机多还是兴趣性动机多?

答:我估计应该是工具性的动机更多。虽然有的同学一开始会受到“中国帅哥美女”、“偶像剧”、中国电影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但如果真要决定报考中文专业,更多还是会为就业考虑。

 

问:以您的教学经验来看,越南学生学习中文要克服哪些主要问题?

答:我觉得我们越南人学汉语比较有天赋,因为汉语和越南语在结构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学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越南语语音系统比较丰富,所以我们学习汉语发音基本没有障碍,学习成绩也都比较好。

 

二、人才培养

问:本校中文系各年级大概的课程设置是怎么样的?系里安排课程有无难处?

答:我认为中文系在课程设置上是没有什么难处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个成熟的课程框架了,比如说听说读写课程,已经很系统了,所以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我认为对教师有挑战的是高年级的理论教学,因为我们需要面对新的理论,这需要教师不断去学习。

 

问:本校中文系大概的师资情况是怎么样的?有无困难?

答:百里挑一?在我们学校,其实我觉得中文系的师资队伍可以算是最雄厚的了。我们目前有56名在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到70%以上,这个比例在我们学校是非常高的了,因为其他系所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可能只有20%-40%左右。

这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我们去中国读博士会比较方便,一是近,即使到中国读书,也可以经常回国,二是中国政府给的奖学金多,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机会;其二,对比其他热门的外语系,中文系的老师在国内没有特别多赚外快(比如开辅导班)的机会,所以会更关注深造。

当然,这也会使得高校中文系老师的门槛越来越高。比如我们中文系现在招老师的要求都是博士以上,还要通过考试。过去不是这样的,过去只要你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就可以留校当老师,像我当年就是本科留校再慢慢选择深造,我的导师也是留校后再选择深造的。我估计其他大学的中文系也有这个现象,只是我们学校的情况比较突出而已。

 

问:历年来,中文系学生的毕业去向大体是怎么样的?近年来有无变化?岗位市场需求如何?学生是否存在“就业难” 或者“专业难对口”的压力呢?

答:“就业难”是不会有的,因为之前也提到过我们中文系学生的就业情况比较乐观。但我觉得,如今的学生和我们这一代相比,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机会更少了,压力也更大了。

拿师范专业来说,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我们学校本来是师范学校,后来并入河内国家大学后就改名了,但也还是一直保留我们的师范专业。不过,过去我们可能还是师范专业与翻译专业对半招生,但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缩减师范班的规模,只维持一个师范班,占10%~15%左右。因为汉语老师的工作机会比较少,岗位已经将近饱和。学生只能到一些重点高中、高校去任教,但这些学校的对汉语老师的需求也不会很多,所以他们其实毕业后也不一定会选择当老师。那么,如果学生毕业后不当老师,他们学的很多师范类课程就是多余的,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改革。不过,如果真的有特别想当老师的同学,他们毕业后也会选择继续深造,我们系的一些年轻老师就是典型的例子。

此外,国家单位的中文系对口工作也存在饱和现象。过去,我那一届的中文系学生去外交部工作的机会非常多,还有教育部、科学院、《人民报》等等的工作机会,好多单位都招中文系的学生。但这两年,我们几乎没有学生到外交部工作,因为岗位都饱和了。现在,如果学生想去如工商部、报社等等的国家单位做翻译或者负责中文板块工作,可能需要刚好遇到有人退休,不然是很难有机会的。

不过,对比中国的“公务员热”,越南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在越南,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去政府部门工作,首先机会少,其次压力大工作单调且薪水低,还不一定能有机会升官。所以大部分的同学都会选择企业,而且企业现在也一直在扩招。一些优秀的同学工作了几年后还可以自己成立公司,直接和中国人做生意。

 

问:除了在校专业课程教育,中文系是否还提供其他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渠道?

答: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渠道挺多的。就中文系而言,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的风土人情。比如说,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某些课文时,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去准备相关的文化内容再在课堂上分享,大三的学生还会有一门《中国概况》课;而在课外,我们会经常举办中国文化周、书法展以及系列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剪纸、打快板等),还会举办汉语演讲比赛、才艺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他们能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也能够谈论一些文化话题。

学校层面也有很多培养学生“软技能”的活动。比如说,他们可以免费报名一些锻炼交际能力、就业技能的活动,这些活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此外,共青团也会举办各种活动去培养学生的这些“软技能”。

 

问:总的来说,您认为在越南开展汉语教学会遇到哪些问题?目前这些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途径?

答:我认为主要就是外在问题:我们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大学汉语教材,目前大部分使用的还是中国大陆的教材。其实高中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汉语教材,编写工作当时是由教育部主持的,但大学还没有。因为大学汉语教材涉及的内容更广,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去编写。

其实,日本、韩国等好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汉语教材,为什么越南没有呢?我认为主要卡在了经费问题上。编一部教材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但汉语教育经费非常有限,我们目前也没有找到一个充足的经费来源。

关于教材翻译,越南这边有公司会向中国的出版社购买版权,然后再请我们帮他们翻译,最后印刷出版售卖。但是,还是因为经费不足以及本身教学任务重的原因,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做这项工作。此外,中文系也鼓励老师们编写教材,一些老师也出版了相关书籍,但整体来看,这些都比较零散,还没有成系统。

不过,这个问题应该是外语系的“通病”,英语系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国外的教材已经编写得很好了,拿过来现成的也能用,所以教材问题也显得并不是特别迫切。但我觉得拥有一套本土教材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如果能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学习,学生学起来会更有兴趣。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课本教的是“在北京等公交车”,问路说“东西南北”,但其实越南更为日常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而且我们问路只会说“前后左右”,所以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有些“莫名其妙”——我什么时候能用上这些知识呢?

政策方面,我觉得已经给我们提供很多便利了。中国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平台,比如前面提过的奖学金,此外,还有短期培训班、高校研讨会、学者交流项目等等。举些例子,香港的新华集团会赞助我们的一些中国专家讲座项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也赞助了我们中文系成立60周年的活动,当时我们除了系列庆祝活动以外,还举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国际研讨会,邀请了近20个国家的80多名外国学者参会。

唯一遗憾的一点是,我觉得我们与汉办(现更名为“语合中心”)的合作不够紧密,目前主要是通过使馆与汉办取得联系,比如说提出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需求等。日后如果能加强和汉办的直接合作、直接联系当然会更好。不过,这应该还要考虑到组织层面的对接,也许汉办要先对接的是越南教育部,而不是高校。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河内大学孔子学院的设立,很多活动都只在孔子学院举办,不过我们一般也都可以被邀请参加。

 

三、文化交流

问:依您来看,如今学习汉语的这一代越南年轻人对哪些“中国元素”感兴趣?和您这一代的学习者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吗?如果有,您认为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答:我认为,无论哪一代人,其实都对娱乐方面更感兴趣,比如流行歌、连续剧、明星等等。其实,不仅是学生喜欢,我们老师也很喜欢,听说我们系会有老师熬夜看《延禧攻略》。这些连续剧非常吸引越南人,尤其更加吸引中文系的师生,因为中文系师生可以看得懂原文电影。我想,如果把这些连续剧翻译成越南文的话,全社会都会很喜欢。对了,我们中文系的几位年轻老师还特别喜欢用抖音,拍了很多漂亮的小视频。

当年由于网络不够发达,我们听中国流行歌曲的机会比较少,主要还是通过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带过来的唱片碟子。不过,虽然我们当时没法上网搜流行歌曲,但是有中国朋友给我们唱歌,他们也教我们怎么唱,我们也非常喜欢。

当时我们也很少机会能看到很多中国电影或者电视剧,大部分只是翻译过来的古装片,由越南电视台播出,比如经典的《西游记》,不会有像现在这样的“偶像剧”、“偶像电影”。

现在,我们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和中国朋友聊天,这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很难的。我们当时得上街去找一些中国旅游团,和他们交流,如果有中国留学生过来,我们也很珍惜和他们交流的机会。此外,我们当年的学习资料也会受限,没有现在那么多。比如说,录音资源很少,有些碟带是我们的老师去中国留学买回来的,我们就拿过来转录,然后反复听。

 

问:作为汉语教师,您或者其他越南教师会主动推荐一些中国时下流行的视频、文章、歌曲、新闻热点,或者越南当地的汉语新闻/文章给学生吗?您觉得获取这些资源有困难吗?

答: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我教授高年级的翻译课程,所以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的新闻栏目,比如《焦点访谈》、《财富词典》、《新闻30分》、《文化访谈录》以及经济类的栏目或者是凤凰电视台的一些栏目。我也会推荐学生使用百度主动进行中文信息检索。此外,关于汉语文章,我会推荐给他们一些可参考的越南网站,比如《人民报》中文网、越通社等等。但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时间看这些文章,因为这些文章比较枯燥,不像歌曲、视频那样有趣。不过,歌曲类的话我主动推荐得比较少,因为可能学生比我知道得多,但教授低年级课程的老师会主动推荐得多一些。

现在网络那么发达,我们获取学习资源是完全没有困难的。可能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于中国当下的流行元素认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除非有中国朋友告诉我,要不我们可能不太知道中国这边流行什么,或者说知道得比较晚。不过,其实我们的学生也知道很多中国的网络新词,而且学得特别快。

 

【学者简介】杜氏清玄,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越语言学对比、汉越翻译、对外汉语教学。

【访谈助理】禤谊,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中文出版物《东南亚观察》编辑,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兴趣:国际传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