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通货膨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史上最严重空难是哪一年的事情发生过 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通货膨胀

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通货膨胀

2024-07-09 0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了抑制此次通胀,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紧银根,减少货币发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物价上扬,本次通胀历时三年。1985年通货膨胀刚刚得到控制,我国马上又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通胀。

第三次:1988年,年CPI高达18.8%

中央为了理顺价格机制,提出“价格闯关”。1988年上半年放开肉、蛋、菜、糖价格,7月底,又放开名烟、酒价格,名烟酒价格一下上涨5至10倍,社会出现抢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又规划出台物价工资改革方案。改革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为了使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速,紧缩的政策开始松动,货币供应M0同比增速从1987年的19.4%上涨至1988年的46.7%,1988年CPI物价指数一下暴涨至18.8%。

1989年,中央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采取减少社会总需求,控制贷款规模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回笼货币等政策,1990年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三年。

投资过热,货币超发和缺乏货币蓄水池是80年代通胀接连发生的原因。80年起,我国每年新增货币投放量从百亿规模迅速飙升至千亿规模,而且计划经济时代,百姓没有投资渠道,货币无处可去都用来购买农副产品,因此一旦货币政策松动,很快就会引发恶性通胀。而且,当初时代的主基调是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价格放开管制,涨价预期强烈,一度出现各种抢购潮。整个80年代,就是在通胀中度过的。

第四次:1994年,年CPI高达24.1%

这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始于1991年底。当年9月,为了提高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活力,国务院出台20条措施,其中包括下调利率、放松银根,导致信贷急剧扩张。1991-1995年的M2增速是为史上最高,同比常年在25%以上。1992年流通中的货币量M0比上年增加了36.4%,1993年则增加了35.3%,M0两年的增长率均高于经济增长与物价涨幅之和。

同时,中央为了进一步理顺价格,1993年,先后放开了粮食、钢铁及部分统配煤炭的价格,调整提高了原木、水泥的出厂价格,并对部分原油价格实行了议价。随后,中央又出台了税制改革和汇率并轨,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企业也进行了工资套改,这些都加重了各种企业的成本负担,最终造成物价上涨。

货币超发和粮价上涨累积起来的影响滞后到1994年,结果就在94年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当年CPI高达24.1%,创下我国通胀的最高记录。

为抑制通胀,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在1996年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三年。

货币超发是导致这次94年通胀创下历史极值的首要原因。随后,管理层痛定思痛开始建立货币蓄水池,先是民生产业市场化,接着就是股市、房市。这些蓄水池效果非凡,即便此后货币依然连续超发,但两位数的CPI却再未出现过。

第五次:2008年,年CPI高达5.9%

加入WTO之后,我国贸易顺差迅速扩大,2005年7·21汇改之后人民币出现单边升值,大量热钱涌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扩大。在现有的结售汇制度下,央行不得不被动发钞,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度充裕。于此同时,原油价格出现大涨,布伦特原油由2007年初的50美元/桶涨至2008年7月的140美元/桶,由于我国原油极度依赖进口,因此能源价格的飙升带来了极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这次的通胀和前四次略有不同,国际热钱疯狂流入成了国内货币超发的主要原因。反映出随着我国和国际社会的融合日益深入,外部因素对通胀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第六次:2011年,年CPI高达5.4%

2008年第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由于出口需求萎靡不振,中国由经济过热忽然转为经济下滑,受此影响,央行货币政策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由适度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4万亿投资计划,试图拖住经济的下滑。2009年2月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升至30%以上,2009和2010年的M2增速在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在20%以上。4万亿投入市场之后,持续的信贷扩张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当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不断涌现就是其生动表现。2011年,CPI物价指数上涨至5.4%,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

稳定物价成为了当时的首要任务,央行密集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至2011年间,上调5次基准利率12次存款准备金率,到2011年6月20日,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2011年末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一年多。

回顾历次通货膨胀,可以看出:1.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无一例外,不论是国内投资过热引起的,还是国际热钱流入引起的。成本推动是诱因,根源还是超发。2. 货币蓄水池的作用巨大,房市和股市等金融市场截留了多数的超发货币,2000年后货币依然超发,却再未出现高达两位数的恶性通胀。但与之相应的,房价上涨了10倍,依然影响民生。

此次货币政策宽松,对通胀的影响有三。

一是,货币超发的力度决定通胀的烈度。其实我国正处于一场不对称的通胀中,以PPI为代表的生产资料自2016年起大幅上涨,但始终没有传导到CPI,显示成本推动通胀并不成立,货币超发才是根本动力。漫灌还是滴灌决定了本轮通胀的强度。

二是,会有一定的时滞。目前货币淤积在银行间市场,还未向下传导,表现为新增社融和M2增速不太理想。但政策层正在积极推动无还本续贷,专项债发行,信托适度放松等措施,通胀或在明年出现。

三是,房价和物价的跷跷板效应。目前股市跌跌不休,房地产又成为重点打压对象,一旦这两个蓄水池不能发挥作用,通胀必然再起。为了压制通胀,会不会放松房价,值得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