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古代爱国人物有哪些人 “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

2024-05-22 14: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文共2855字 | 阅读需6分钟

乱世筹谋六国相候,且放扁舟笑过春秋。

月上西楼花间摆酒,杜康漫饮击铗负手。

庙堂不改皓雪白裘,携手与共击水风流。

并辔策马天涯再回首,陇头又忆少年游。

艳阳高照,初夏忽至,转眼到了五月四日,又是一个青年节。104年前,为了抗议巴黎和会上列强的无理提案,中国的青年们前赴后继,高声呐喊,如惊天一吼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次,中国必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纵观史册,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从来都不缺乏挑起家国大任的英雄人物,他们往往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为历史的前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才使得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一直传承至今。在那些被世人铭记的杰出人物中,就有许多年轻有为的青年,他们将有限的生命化作无限的英名,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少年奇谋

甘罗十二拜上卿

战国末期,天下即将一统,此时最强大的国家——秦国国内人才济济,文有吕不韦、李斯、王绾,武有蒙骜、王翦、蒙恬。 然而,在秦国所有文臣武将中,有一位最特殊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甘罗。

作为秦国前任左丞相甘茂之孙,甘罗并未蒙受太多家族的荫庇,毕竟甘氏在秦国属于“外客”,根基并不深厚,甘茂死后家道就中落了。年少时期的甘罗遭遇了家族的变故,一下子由一个贵族公子变成了一介小民。然而,秦相吕不韦却看中了甘罗卓越的才识。于是,甘罗以年仅12岁的总角之年,在秦国相府任少庶子之职,成了吕不韦最年轻的门客。

有一次,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他准备派张唐到燕国为相,以便于推进联燕攻赵的策略,但却被张唐拒绝。甘罗以范睢逼死白起之事,成功劝说张唐前往燕国,这让吕不韦再一次对他刮目相看。

张唐走后,甘罗请求出使赵国,得到了秦王政的许可。面见赵悼襄王时,甘罗问:“大王知道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的事吗?”赵王回答说:“有所耳闻。”甘罗又问:“您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为相吗?”赵王回答说:“也有所耳闻。”

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张唐到燕国为相,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之地。大王不如送我五座城邑,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再帮助强赵攻打弱燕。”

赵悼襄王被甘罗这番“推心置腹”的“诚恳之言”打动了,为了在不得罪秦国的前提下还能出兵攻打燕国,就向秦国割让了五座城邑,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得以如愿扩张。秦国送回燕太子丹后,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六城,将其中十一座城送给了秦国。

甘罗回到秦国后,秦王政拜他为上卿,并将甘茂原来的封地田产全都赐给了他,而此时的甘罗仅仅只有12岁。

断敌右臂

少年一战成英名

汉武帝元狩二年,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 病率兵出击匈奴。 与以往汉军大多向北征伐不同的是,霍去病此次出击的方向是西北方的河西地区,这是为了落实汉武帝“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彻底解除匈奴从西北方向对汉朝的钳制。

当时,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占据着河西走廊,这里也是匈奴人的祭天圣地。事实上,“祁连”这个名字就来自匈奴语,意为“天”。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撑犁孤涂单于”中的“撑犁”就是“祁连”,蒙古语一般翻译为“腾格里”,所以“祁连山”其实就是“天山”。

在春季攻势中,霍去病率一万骑兵西出陇西,击败右贤王部,再越过焉支山,长途奔袭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下重创浑邪王部,歼敌九千人,俘获匈奴祭天金人,取得重大战果。

在夏季攻势中,霍去病果断出击,再一次大败匈奴,歼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五王、五阏氏、王子共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六十三人。

同年秋,浑邪王、休屠王向汉朝投降。临降之际,休屠王反悔,霍去病在紧急关头亲自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浑邪王慑于其威,在斩杀休屠王后率4万部众归附汉朝。

从此,匈奴势力彻底退出了河西走廊,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攻下河西之地后,汉朝基本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得以与西域诸国联络并发展商贸,成功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汉武帝为此加封他为冠军侯,意为“勇冠三军”。

孤儿传奇

草根逆袭成帝王

唐朝末年,濠州有一个名叫李彭奴的孩子,他自小便成了孤儿,负责赡养他的伯父李球将他送进开元寺做了和尚。

乾宁二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攻克濠州后,见小彭奴聪明伶俐,便收他为义子,但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能容他。无奈之下,杨行密把彭奴转送给了大将徐温,彭奴从此便成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

长大之后,徐知诰身高七尺,生得四方大脸,声音如同洪钟。他的双腿长得修长,走起路来快步如飞。更难得的是,对于养父徐温,徐知诰总是恪守孝顺,一旦徐温卧床养病,他总要日夜侍候在旁,悉心照料。当时已称吴王的杨行密十分欣赏这个年轻人,他经常对徐温说:“知诰真是一个俊杰,别的儿子都难以比肩啊!”

乾化二年,23岁的徐知诰被吴国朝廷任命为升州刺史。在升州(今南京)任职五年内,年轻的徐知诰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江淮地区的社会恢复。他安揖流民,组织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澄清吏治,使升州自唐末以来持续多年的混乱局面大为好转。

由于在升州政绩斐然,徐知诰被吴宣帝杨隆演加封为检校司徒,从此成为吴国重臣。这一年,徐知诰只有26岁。

天祐十五年,吴国朝廷所在的广陵(今扬州)发生变乱,徐温之子徐知训被杀,正在担任润州(今镇江)刺史的徐知诰率军平乱,吴国重新得以安定。从此,徐知诰代替徐知训在广陵坐镇,与在金陵(今南京)遥控吴国朝政的养父徐温互为犄角,徐温从此将知诰立为自己的继承人,此时的徐知诰年仅30岁。

天祚三年,徐知诰接受吴末帝杨溥禅让后建立齐国,从此成为江淮地区新的霸主。升元三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李昪,因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四世孙而将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

从流离失所的孤儿,到称霸一方的帝王,李昪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逆袭之路。而在他逐渐改变命运的过程中,青年时代的努力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昪

正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方能成就自己的梦想人生。

最后以鲁迅先生给青年的一段寄语作为结语:

愿我中国青年摆脱戾气与颓气,

不被生活流俗改变而自暴自弃。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多一些家国情怀,少一点世故圆滑。

人人发光发热,即使如同萤火一般,

也要在黑暗里发出自己的一点光亮!

青年们,节日快乐!

5

4

YOUNG

青年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