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5岁到77.4岁,中国人均寿命是如何显著提升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人均寿命最新数据统计 从35岁到77.4岁,中国人均寿命是如何显著提升的?

从35岁到77.4岁,中国人均寿命是如何显著提升的?

2023-04-17 1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1年度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提供了全球最新卫生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中国,2019年整体预期寿命为77.4岁(男性74.7岁,女性80.5岁),相比1949年解放前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增长了一倍以上。这个数字标志着我国的健康事业正在朝着“病有所医、病有所养、全面健康”的方向前进。

▲2019年,全球不同区域人口,在一生时间中健康预期寿命的占比。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国家的数据。圆点越大,健康预期寿命越长。越偏右,一生中健康事件占比越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1岁,中国人的寿命是如何提高的?

1、饮食水平的提高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首先得益于中国人体质的提升,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饮食水平提高带来的直接结果。

除了摄入热量和蛋白质的增加,中国人的饮食供给越来越丰富,蔬菜和水果越来越多。

如今,中国人在营养摄入方面已经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在营养增长背后,是中国强大的食品生产能力。

▲2019年7月10日,顾客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一家超市选购水果。(新华社记者胡攀学 摄)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那时候,疫病横行、国家卫生基础薄弱。血吸虫病、鼠疫、霍乱、黑热病、斑疹伤寒、丝虫病、疟疾、麻风病……一个个现在已十分少见的病种,在当时却横行肆虐,严重危害着亿万群众的生命健康。

在当时,生病能够看医生,已经是人民最大的心愿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仅用了短短30年,就实现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的巨大飞跃;一个覆盖绝大多数民众的初级保健体系基本建立。

从“小病拖、大病扛”到公立医院做大做强、健全分级诊疗,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对于很多以前难以诊断、治疗的病种,人民群众在县城就能够解决,他们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在转化为美好的现实。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截至2019年底,我国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2020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已达到550元以上,个人缴费280元,基本实现看病就医有制度保障。

3、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科普活动

根据2021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的数据,虽然我国2019年整体预期寿命为77.4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5岁。这意味着虽然人均寿命获得了稳步增长,但不健康的日子也更多了。

由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让人民群众少得病、不得病,提高健康生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2019年7月,我国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代表着医疗健康事业整体的发展思路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此外,为了指导专业机构和个人对癌症进行科学的预防和筛查,上海市抗癌协会从2018年开始,每年编写《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简称《推荐》),在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至21日)期间发布,如今已有四版。随着癌症筛查的普及,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也从2003至2005年的30.9%上升到2012至2015年的40.5%

▲图源:上海市抗癌协会

除了癌症,健康中国行动也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实施防治行动。

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未来,在健康中国行动的带领下,除了寿命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国民的体质也会继续增加、疾病进一步减少,实现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

参考来源:

[1]《中国经济周刊》

[2]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

[3]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1: visual summary

https://www.who.int/data/stories/world-health-statistics-2021-a-visual-summary

[4]国家癌症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铭医严选原创,版权归铭医严选所有!欢迎转发,任何平台或媒体转载需联系后台授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