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 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人均gdp未来预测分析报告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 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 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 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未来五年:增速极为重要

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 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从2023年开始 需要4.61%的年均复合增速

为了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假设2022年 的人均GDP不变价增速为3%,需要从2023年至203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到4.61%。

挑战:2010-2019 GDP增速呈现单调下降趋势

2023年至2035年需要4.61%的复合增速。 即便不考虑疫情冲击,2010年开始至2019年,平均每年下降0.33个百分点,如果 按照这一下滑速度,从2023开始,只需要2年时间就会低于4.61%。

必须尽快逆转过去多年来GDP增速下降的趋势

为实现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必须重振增 长,逆转过去多年来GDP增速的下降趋势 。 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释放经济活力,特别是抓好未来五年发展的 机遇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打好基础尤为重要。 必须推出一揽子重振增长的计划。

二、目前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短期风险与长期拐点交织

1. 房地产业出现绝对规模的萎缩,部分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和债务危机

2.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开始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名义 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在2006-2010年平均为2.4%。 2011-2015下降至1.9% ,2016-2021年进一步降至1.1%。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2015 年以来也已转升为降。2021年18.2万亿的商品房销售额大概率将成为 我国商品房销售额的历史峰值(扣除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无法持续,严重拖累地方经济活力

1. 2020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已接近100万亿元,相当于GDP的 100%

2. 政府部门已超过非金融企业部门,成为国内最大的负债主体

3.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投向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占比76%(2020), 基建债总规模与GDP之比约为73%。地方政府的基建债务主要依靠地 方国有企业举借,占80%(2020),债务合计达到约64万亿元,与 GDP之比约为63%,占全国地方国企总负债的近六成

4. 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无法持续:地方财政收入加国企的可用财力只相当 于地方债规模的2%左右,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更无力还本

5. 后果: 地方政府财力已经无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活力不足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信心不足、积极性下降的趋势,对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 在合理区间形成了较大拖累 。

1.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2. 众多民营企业家对共同富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还存在 诸多担心、困惑,甚至误解,对于“亲”“清”政商关系的理解也不够到位,显得 束手无策

3. 针对平台经济的大力度整顿导致平台经济的从业者、投资者普遍出现悲观情绪

4. 不少民企在科技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难以适应,有的则在代际传承中出现问题

5. 部分政府官员出现了保守型的行为模式,形式主义、不作为,对民营经济态度冷漠。

消费增速持续下滑

1. 人均消费实际增速下滑

2. 居民人均消费倾向从2014年的0.7左右下降至2022年的0.65左右

人口总量下降和人口老龄化

1. 人口总量即将见顶 (2022联合 国《世界人口展望》)

2. 现有退休制度下,人口老龄化 导致劳动供给减少

3. 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对社保基 金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

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

1. 从2010年,职业总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供 需缺口持续,有扩大趋势

2. 年龄结构。2018年以来,我国16-24 岁人口城 镇调查失业率呈上升趋势,且远高于整体失 业率。2022年10月,我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 查失业率为 17.9%,高于整体12.4个百分点 ,高于2019年同期5.5个百分点

3. 服务业发展趋缓。从2012年到2015年,我国 服务业PMI从业人员指数显著高于制造业, 但在2015年后制造业就业景气程度总体呈上 升态势,而服务业却持续走弱

三、未来潜力

未来人口经济地理加速优化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从历史长期维度来看,人口地理分布的变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 求。未来二十年人口将继续向城市群、都市圈聚集,相较于生产力 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我国人口地理分布未来优化调整的空间还很 大。

在未来人口经济地理加速优化的过程中将释放出持续而巨大的经济 发展潜力。

1. 城市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将进一步拉动城市投资建设

2. 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释放内需巨大潜力

3. 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要素配置 效率

4.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强化 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实现区域化协调发展

高储蓄率是应对调整和重振增长的基础

中国经济国民储蓄率非常高。国民储蓄是化解历史问题的重要基础:拥有高储蓄率的 国家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具有更多回旋余地,能够更 好地化解历史上形成的呆账坏账问题,化解存量不良资 产与历史包袱,避免出现全国性的债务危机。 国民储蓄也是重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是增长的 基础,如能将大量国民储蓄利用起来,投入数字经济等 增长潜力巨大的新经济部门,将能启动中国经济的巨大 活力,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劳动就业与收入提升机会 ,推动共同富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中国的大市场孕育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企业

近年来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革命,并且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在数字技术领域,美、中两国目前占据着主导优 势:“全世界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有一半在这两 个国家,它们占过去五年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 总额的 94%,占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 70%,占全球最大数字平台市值的近 90%。”

统一大市场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统一大市场能够促进大规模、跨区域、跨行业的生产要素重组 。 通过大规模、跨区域、跨行业的生产要素重组,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充分释放潜在的经济增长 。 统一大市场能够增强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庞大的工程师规模为科技研发提供了智力基础;中国经济规模带来全球最大的科技应用市 场,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和外溢效应,持续释放科技研发自主创新红利 。 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从跨国比较来看,当国内经济循环规模足够大,宏观经济的韧性足,可调节的空间大,经济所 内生的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将显著增强,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小,产生宏观稳定红 利。

四、政策建议

分发消费券,强启消费增长

需打破经济增速下降和消费增速下降的恶性循环。 大规模分发消费券,提升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效果比拉动基建更好。

稳定房地产,构建房地产推动经济增长新机制

避免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刺激 。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在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的地区适当增加供给。构建房地产长期发展新机制,在重塑供需平衡的过程中释放结构性潜能 。根据产业地理布局和人口流动规律,优化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实现“人地挂钩”。重点针对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新市民群体,通过政府与市场协作,构建与其购买力相匹配 的住房保障制度 。 在人口流入规模较大的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尤其是是长租房市场 。逐步试点推广房地产REITs产品,实现房地产市场存量资产与增量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

积极稳妥解决地方债这一灰犀牛问题

以国债置换部分地方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高悬的问题 。 同时,中央财政设立地方债重组基金,重组地方不良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市场化举债机制,成立全国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 统一管理地方基建项目的规划、融资、建设与监督。

恢复民营经济活力

修好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把稳定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 重要指标 。 案例引导: 若干保护私人财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好案例。 兴办培训机构、研究机构等,想方设法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 接班。

人口与人力资源

加快落实弹性退休制度,激发高龄人群的健康红利。从知识经济领域 的劳动者开始。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申成人劳动技能培训产业的市场化方向,促进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升 。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投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着重保护中老龄人口 健康。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