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我是一个中国人,做官即不发财,39岁英勇就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人做官就是当老爷子吗 吉鸿昌:我是一个中国人,做官即不发财,39岁英勇就义

吉鸿昌:我是一个中国人,做官即不发财,39岁英勇就义

2024-06-22 05: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倔强的童年

1895年10月18日,在河南扶沟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中,这一天,吉鸿昌出生了。

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又叫吉茂松,虽然是开茶馆做生意的,不过在当时收入还是有限,所以家庭还是很贫困。

不过吉筠亭是一个仗义豪爽之人,很喜欢帮助家乡的人解决困难,所以在家乡,吉筠亭人缘很好。重要的是吉筠亭在自己的茶馆中,常常和人讨论救国救民、富国强兵的事情,这对吉鸿昌有很大的影响,让吉鸿昌从小就在心中树立了救国之志念。

吉鸿昌在小的时候,性格就很倔强,他不愿欺负别人,但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每当有人欺负时,他都会和对方打,所以吉鸿昌小的时候没少和人打架。

而每当吉鸿昌打架闯下祸时,父亲吉筠亭就会拿着匾丹追着打他,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吉鸿昌还混出了一个外号——扁担楞。

报国参军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光阴在悄悄的流逝,

到吉鸿昌快18岁的时候,虽然那时清王朝已经被推翻了,虽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被推翻了,但当时的中国依然贫弱,社会依然黑暗。贫弱的国家,不仅内有军阀割据,而且外有外敌欺凌。

吉鸿昌面对国家如此局面,于是就决定参军报国,所以在1913年的时候,吉鸿昌就没有和家人商量就去了冯玉祥的部队报名参军了。

吉鸿昌小时候就常和别人打架,所以就练就了勇敢、胆大的性格,同时吉鸿昌又能吃苦,为人也机灵,因此冯玉祥很喜爱他。

过来一段时间,由于吉鸿昌表现突出、作战勇敢,所以冯玉祥就不断的提拔他,很快吉鸿昌就由一个普通的士兵,先后被提拔成手枪连连长、营长等职。

做官不为发财

1920年,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得了病,吉鸿昌知道后,担心父亲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就回到家中去看望父亲。

吉鸿昌回到家中后就陪着父亲、照顾父亲,当父亲吉筠亭的病情有了好转后,由于吉鸿昌军务在身,不便在家久留,所以需要离开。

在吉鸿昌准备离开的时候,吉筠亭对他说:

“吾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跟你说,做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就放心了,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难安眠啊。”

这意思就是说:你正直勇敢,我很放心。不过我要告诉你:既然做官,就要做清官,要做廉洁的官,要多为穷人着想。既然做官了,就不许发财。你要做到了这些,我就放心了。不然,就算死了我也难安心啊。

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吉筠亭虽然贫困,但却知百姓之苦,也深知大义,既然做了官,就要为穷人着想。

其实,说白了,吉筠亭对吉鸿昌说的这些话,就是希望吉鸿昌能做一个真心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哪怕过的清贫也值得。

吉鸿昌对父亲吉筠亭说的话,不仅铭记于心,而且后来吉鸿昌还把“做官即不许发财”这七个字写在茶碗上,然后让生产陶瓷的厂家照此陶制生产瓷碗。

厂家把瓷碗做好后,吉鸿昌集合部下军士,然后就给属下的军士发印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瓷碗,以此鼓励军士们要廉洁,

当时吉鸿昌说:我虽然是长官,但却不欺压百姓、不抢百姓的东西,我牢记父亲说的“做官即不许发财”,做官就要为百姓做事。

后来,吉鸿昌就一直把那个写着“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瓷碗带在身边,以此来时刻告诫自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为百姓做事的官。

军职升迁,接受蒋介石改编

1925年,吉鸿昌又升至第36旅旅长,1927年,吉鸿昌的部队扩编为师,成为了第19师师长,当时属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

1928年,吉鸿昌为第30师师长。

1929年,吉鸿昌为宁夏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

就这样,吉鸿昌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步一步的升职,终于通过他的努力和作战勇敢,最终成为了军长。

到1930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在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军阀混战局面,也就是中原之战。

这场中原大战,不仅规模大,而且费时也长,损失伤亡也大。双方兵力共有110万人以上,死伤30万,战火涉及二十多个省。

当然,由于中原大战的爆发了,让蒋介石无暇抽出精力和兵力对付红军,得以让中央红军有了发展的机会,在此期间,不仅红军人数发展壮大了,而且还创立了不少根据地。

中原大战最终是蒋介石取得了胜利,阎锡山和冯玉祥以失败而告终。

而冯玉祥在这次中原大战的失败中影响很大。冯玉祥的西北军战力虽强,但装备差,中原大战的兵败,让西北军开始瓦解,被分成了四大派系。

冯玉祥的西北军败后,吉鸿昌被蒋介石收编,改任为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

蒋介石一直把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看作心腹之患。之前因为忙于中原大战,无暇顾及红军。

如今中原大战结束了,蒋介石就能腾出手来对付红军了。但红军由于在中原大战期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所以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吉鸿昌被蒋介石改编没多久,蒋介石就派他去攻打鄂豫皖苏区。

但是吉鸿昌并不想攻打红军,他一心想抗日报国杀敌,所以就触怒了蒋介石。

我是一个中国人

吉鸿昌违背了蒋介石的意愿,蒋介石一气之下,于1931年9月,就让吉鸿昌去国外“考察实业”。吉鸿昌虽然不愿,但也无可奈何。

由于当时中国国力衰弱,所以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人很傲慢,也看不起。比如美国,吉鸿昌到美国,就屡屡遭受外国对中国人的羞辱。

在那里,好的旅店不让中国人住。

去邮局往祖国寄东西,那里的邮政人员却说中国已经没了。

吉鸿昌是一个爱国之人,他听后非常气愤。这时陪同吉鸿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可以说自己是日本人,在这里日本人很受待见礼遇,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优待。”

吉鸿昌听了更生气,没想到陪他的人却说出这样的话,于是就大声说:

“你觉得当中国人很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歧视,此时吉鸿昌在国外,不能丢了中国人的气节,要为自己热爱的祖国维护尊严。

吉鸿昌觉得作为中国人不仅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而且能做中国人,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于是吉鸿昌就找来一块木牌,然后在木牌上面写着“我是一个中国人”(木牌上着的是英文),写好之后,吉鸿昌又把这个木牌挂在胸前,以此希望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木牌上写的“我是一个中国人”。

吉鸿昌在国外考察时,国内局势恶劣复杂。当时国力疲弱,但蒋介石却还是一心围剿红军。

对于日本的屡屡欺凌,蒋介石却始终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所以屡屡纵容日本的无理欺凌。

日本在蒋介石的纵容下,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蒋介石一忍再忍,却始终不放弃对红军的围剿。

吉鸿昌很不满蒋介石对日本的妥协和退让,所以在国外,吉鸿昌就斥责蒋介石对日军退让、妥协的不作为方式。

吉鸿昌在国外考察,去了不少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这些国家在当时都是国力强大的国家。在当时苏联也是强国,所以吉鸿昌就多次向蒋介石提出要去苏联看看,但蒋介石始终就不让他去苏联。

吉鸿昌很生气,本来他就不满蒋介石对日本的妥协和退让,如今又阻拦自己去苏联,所以吉鸿昌就更加生气了。

悲愤之下,吉鸿昌为了抒发心中对蒋介石的不满和痛恨,于是就写了一首诗: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由这首诗可以看出吉鸿昌对蒋介石的不满程度。

一.二八事变后,组建抗日同盟军

1932年1月28日,日本对上海守军突然发动进攻,此次事变被称为是“一·二八”事变。

日军分三路进攻上海闸北,当时的第十九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带领下,进行奋力抵抗。日本发动了四次总攻,都遭到了失败。

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本的进攻,没有让日本这次占领上海的阴谋得逞。更加让世界各国知道了,虽然东北不抵抗日本,但中国还是有很多能打能拼、不怕牺牲、不畏危险的热血男儿。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急忙回国,希望能为抗日做出贡献。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让吉鸿昌很失望,而当时中国共产党是主张抗日的。

回国后的吉鸿昌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才是真正要抗日救国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国救民,才能实现民族解放,对于这一点,吉鸿昌深信不疑。

所以,吉鸿昌回国后就开始秘密的和共产党联系,并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吉鸿昌在旧军队中,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路做到了军长。如今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吉鸿昌就由一个旧军队中的军人,变成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

1933年,吉鸿昌和冯玉祥等人成立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为前敌总指挥兼任第2军军长,后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

之后吉鸿昌就带领抗日同盟军奔赴抗日前线,在出阵之前,他就激扬的作了《报国杀贼》这首诗。

而后,抗日同盟军在吉鸿昌的带领下,作战勇敢,在半个月内,就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同时又和日军鏖战七天七夜,得以收服重地多伦。

39岁英勇就义

由于吉鸿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蒋介石对吉鸿昌很气愤,决定要抓住吉鸿昌。

1933年10月,吉鸿昌带领的部队被国民党的中央军,以及晋军、西北军包围,吉鸿昌纵然神勇、再有指挥才能,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部队就被打散了。

吉鸿昌虽然被中央军、晋军、西北军包围,但他此时心里想的还是抗日,为了避免消耗抗日力量,就不愿再看到过多的牺牲,于是就去和国民党的商震谈判。

但吉鸿昌去和商震谈判时,蒋介石却让商震抓住吉鸿昌、并将吉鸿昌送往北平。

吉鸿昌在被押往北平的路上,由于吉鸿昌为人清廉,同时又一心抗日杀敌,所以押送吉鸿昌的人就私自把他放了。

不过可惜的是,在1934年11月9日的时候,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特务打伤,而后又被法国工部局抓住。

吉鸿昌被法国工部局抓住后,国民党为了让吉鸿昌落到自己手中、能把他置于死地,反动派就用钱贿赂,而后就把吉鸿昌带到了北平军分会。

之后北平军分会就对吉鸿昌进行了会审,国民党蒋介石一心想置吉鸿昌于死地,所以,最后就以吉鸿昌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为由,处以吉鸿昌死刑。

于11月24日,吉鸿昌英勇就义,当时吉鸿昌才39岁。

吉鸿昌在就义之前,他觉得自己没有死在抗日战场上,反而死在了蒋介石的手中,吉鸿昌感到羞耻。

而这种羞耻不仅仅是吉鸿昌个人的羞耻,也是国民党的羞耻。

本来吉鸿昌并不畏死,但死在蒋介石手中,却感到羞耻。

因为当时日军欺凌,国家正处于国难当头之时。日寇未平,自己却死在了国民党反动派手中。不能实现胸中报国杀贼的愿望、不能战死沙场,却死在“自己人”手中,又怎么能不感到羞耻呢!

日军侵犯,山河破碎,在此国难当头、大敌当前,蒋介石对日军一再忍让和妥协,却一味的屠杀国内的抗日之士。国难在际、大敌临身,蒋介石不思联合抗日退敌,反而调转枪头去杀自己人。

所以,吉鸿昌死在蒋介石的反动派手中,他感到羞耻,

在这样的情况下,吉鸿昌在就义前写了一首《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几句诗的意思就是:

我恨自己不是死在抗日事业上,才有了如今要死在国民党反动派手中,让我感到羞耻。

曾经一座大好河山,如今却山河破碎,国家都成了这样,我又何必珍惜我这颗头呢!

从这首诗中,可以体现出吉鸿昌的家国情怀,对于国家山河破碎的情况,他痛心疾首。若不能抗日杀敌,那还要这颗头有什么用!所以,又体现了吉鸿昌的强大民族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心境。

吉鸿昌在就义之前,还为妻子写了遗嘱: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一死,我死你也不必悲伤,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

这意思就是说:

我如今要离去了,我的死是为这个时代牺牲的。每个人都会死的,所为我死后,你不用悲伤,因为还有儿女需要你照顾。

妻子:胡红霞

这是吉鸿昌写给妻子的遗嘱,那吉鸿昌的妻子是谁呢?

吉鸿昌的妻子,名叫胡红霞,吉鸿昌英勇就义时,胡红霞28岁。虽然她失去丈夫时还年轻,但她和吉鸿昌夫妻情深,所以后来终身没有再嫁他人。

胡红霞,原名是胡兰英,出生于兰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胡兰英和吉鸿昌是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是在1926年的时候,当时吉鸿昌还是在冯玉祥的军中做旅长,有一次吉鸿昌带领部队去兰州,别人就介绍他和胡兰英认识了。

没过多久,吉鸿昌和胡兰英成亲,他们成亲后,夫妻恩爱。再后来,胡兰英就改名为胡红霞。

胡红霞和吉鸿昌自成亲到吉鸿昌牺牲,共有八年的相处时光。在这八年里,胡红霞对吉鸿昌一往情深。

吉鸿昌被杀后,反动派还不让吉鸿昌家人取回遗体。

吉鸿昌人都死了,还不让收尸,胡红霞看到丈夫惨死街头,心中不忍,而反动派却又不让去收回尸体。

为了取回丈夫吉鸿昌的遗体,胡红霞就用居住的房子作为抵押,这才把吉鸿昌的遗体取了回来。

吉鸿昌死后,曾经居住的地方也被抵押出去了,所以胡红霞和女儿吉瑞芝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好在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党和国家也开始关怀吉鸿昌的家属。后来吉瑞芝则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2009年,吉鸿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吉鸿昌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雄和英雄群体名录。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扶沟县。1984年,正是吉鸿昌英勇就义50周年,这一年,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1995年,是吉鸿昌诞辰100周年,题词馆名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本是在扶沟县烈士陵园的基础上修建的。占地总面积1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

在吉鸿昌铜像广场,矗立着吉鸿昌将军的铜像,这尊铜像高7.8米,重达六吨。

吉鸿昌虽然英勇就义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报国杀敌的精神,却并没有随之消失。

在国家危难之时,吉鸿昌反对内战,立志要抗击日本。体现了吉鸿昌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感。

吉鸿昌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人们不会忘记他,中国的革命史、民族的解放史,也将永远的记载着吉鸿昌之名、吉鸿昌之事。

谨以此文纪念抗日爱国名将吉鸿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