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大规模种族矛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56个民族各是什么族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大规模种族矛盾?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大规模种族矛盾?

2024-07-13 19: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种族歧视现象一直以来都非常严重。

随着近期美国由于"弗洛伊德"事件而爆发的种族之间的对立,不仅使得美国区域内大规模的爆发了动乱,也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了关于种族歧视的讨论。

西方国家冲突的主体是黑皮肤人种和白皮肤人种两大族群。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通点,都是移民大国。

西方国家的本土国民都是以白色人种为主,但在这些国家开放的移民政策支持下,大量黑色人种和来自其它国家的人都争相迁居至此。

这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引起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性之余,还拖慢了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

在激烈讨论的同时,很多外国人也提出了疑问,中国是一个包含了不同人种的多民族国家,相比西方,中国人口族群的组成更为复杂。

这样子的一个国家竟然没有出现任何种族歧视的苗头,这令国际上各个大国都难以理解。

中国是一个包含了不同人种的国家。中国境内现在有三个人种,首先是莫古利亚人种,俗称黄种人,这是绝大多数了。

其次是印欧人种,主要体现在新疆的十来个民族、西部信回教的几个民族、部分蒙古族和西南的彝族身上。第三是非洲黑人,或者尼格罗人种的基因,主要体现在云南的佤族身上。

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主要的生产劳动任务都由该族群承担。

这样子的一个"大杂烩"国家,不但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分裂,还能够维持着千百年的稳定,在很多人眼里,这是十分神奇的现象。其实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切"大融合"的条件,下面笔者来分析一下个中奥妙。

中国能维持多民族稳定的政治基础

控制外族人口的总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本土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法国已经开始大范围鼓励非洲黑人移民到本国,以填补这一缺陷。

可是,法国白人的生育率一直保持在一个低水平,而黑人的生育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样强烈的反差,使法国的人口天秤开始失衡。

发展至今,在法国圣马罗,黑人婴儿出生比例,占了10.7%。在里昂,这个比例增加到了12.8%。到了马赛,这个比例更是增加到了32.5%。

在首都巴黎,黑人婴儿的出生比例,占到了54.1%。白人婴儿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可能连40%都不到。

笔者认为,随着族群人口总量的增加,势必会争取更多的权益,占用更多的资源,法国种族分裂的原因,在于它的核心族群正在由白人向黑人转移。

反观中国,不论是从不同人种还是不同民族的角度,黄种人的汉族都在国家的人口结构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国家也对各民族人口的生育率进行严格的调控。

全国各族的人口比例始终保持着合理的比例。社会得以保持安定。西方发达国家应合理地收紧移民政策,防止外族人口的过量扩张。

同时鼓励本土人的生育,重新调控人口的族群比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且,中国的政策更容易团结各族。

汉族人作为核心族群,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坛上更多的担任重要角色,也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

但政府没有忘记其它族群的重要性,在国家治理上,少数民族也常常是重要的参谋角色。"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是中国多民族治理方针的最好阐述。

具体表现在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是面向整个中华民族,并没有区别对待,赏罚分明。甚至个别政策针对少数民族会给有适当的优待。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政策的一视同仁会极大地取消不同族群之间的距离感,更容易融入"大家庭"。

相反,区别对待会让不同族群之间产生了对等级的划分,自以为高高在上的族群会不自觉地霸占更多的社会资源,剥削更多的优待,这是人的天性。

跟奴隶主、古代的地主一样的行为。西方强国要取消不同种族之间的隔阂,还需政府更多的干预,一视同仁,缩短不同族群之间的心里差距。

除此之外,中国还会充当少数民族的保护伞。少数民族多聚居于我国边境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周边诸国摩擦不断,在边境地区,不时爆发小型冲突。

这对生活在边境的少数民族人民的人身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政府主动承担少数民族的安全责任,全国各族人民都有一个统一的身份,中国公民。

侵犯中国公民的权益,虽远必诛。笔者认为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的归属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生理需求是指生存在世上需要氧气、食物、水分、光照。安全需求则是人民对周边环境稳定和谐的需求。

政府着眼于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安全需求,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试想一下,一个公司能够关心你的生活琐事,帮助你解决困难,那么你跟公司的牵绊会更深,也会心甘情愿地为集体付出更多的努力。

中国能维持多民族稳定的经济基础

政府也从经济方面着手去维护少数民族的稳定。推动少数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作为人类的第一大需求,食物,水分等多种生存条件也需要有经济的支撑。

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的地方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体现在政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线通讯、道路工程等设施的加强完善了我国东西部。

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的物资、信息运输。先富帮带后富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点治国方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人民反动的心理也会随之消失。

此外,政府也充分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利用偏远山区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这种方法能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自行调节,不需要太多的政府干预,减轻国家的压力。此外,进一步稳固少数民族与国家的利益链。

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精英活跃在政坛,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在经济层面,也有不少精英在全国各地大放光芒。

最近这些年,国内的影视行业得到蓬勃的发展,人口总量大是我国长久以来的优势,中国的影视圈可谓是星光熠熠。

尤其是近10年来,更多来自少数民族的艺人频繁地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这只是其中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把自己独有的资源通过网络广为传播,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更快速地接受到全国各地的信息,实现互通。

笔者认为,过往因为市场条件的局限性,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间的来往稀少,始终停留在较为陌生的状态。

然而,利益导向是人类的天性,加强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产生更多的利益交互,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消除双方的隔阂,连接更多人的利益,共同进步。

中国能维持多民族稳定的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自古代起就进行了多次的民族文化的交互。秦统一六国后,一直与匈奴处于敌对的状态,战事频繁。

就在这漫长的战争历史中,双方都绞尽脑汁去分析对方的特点,找到战胜对方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就会不知不觉地相互渗透。

随着元朝的统一,蒙古的游牧文化更是遍布华夏大地。清朝时期,满人更是把汉人原有的文化重新融合。

笔者认为,炎黄子孙的思想早已随着王朝的更替、文化的碰撞变得更为开放。此外,古人不但是让文化在国内不断融合,还非常乐于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从汉代开始,几乎贯穿整个华夏王朝的历史,早在汉朝,我们的祖先已经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各国的商品买卖、物质交换,这无疑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笔者因工作调动,曾在国内多个城市短暂生活过,验证了一句说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人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互相取长补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国际形势促进稳定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这些自身的因素,国际形势的动荡也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和谐稳定。中国目前在国际上越来越有话语权,这得益于长期和谐、稳定、快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需要中国参与的国际竞争与纠纷也越来越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继续走向更高的层次,期盼着更高水平的生活是56个民族共同的愿望,现在正是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时期。

以上就是笔者对中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种族矛盾的简单分析。中国能够维持长久的社会稳定,外在的力量有国际形势的催动,最主要是有国内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但这也离不开中国自身的努力。开放、公平公正的政策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隔阂。积极鼓励偏远地区经济的崛起,加快与国内发达地区资源共享的步伐,加深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民族问题作出的努力。西方各国可以借鉴中国对多民族治理的方针,结合自身的社会特点,因地制宜,改善国内种族矛盾日益严重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