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我们 · 中华五十六民族》陈海汶摄影作品展开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图片 展览|《我们 · 中华五十六民族》陈海汶摄影作品展开幕

展览|《我们 · 中华五十六民族》陈海汶摄影作品展开幕

2024-07-09 1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000平方米展场, 500多幅作品的体量,陈海汶继2008年首次历时12个月,纵横万里山河,东西南北穿越四季,拍摄完成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全家福”摄影专题后,陈海汶就坚定了再次出发的想法。随着时间和物质文明进程的加速,那些我们未曾见过的传统的生存方式,特别是其中那些珍稀的人类样本、民族样本,民族传承正在不可避免地处于消亡边界。他们的样式何其丰富,他们的传统魅力无穷,他们的文化是值得保护的人类遗产。为这些珍稀的存在再次留下印记,成为迫在眉捷的摄影使命。经过近十年的持续跟踪和积累,2017年7月始,他带领团队再次踏上重访拍摄之路。

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很多是用文字写成的,尤其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系列影像的缺失曾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次再出发,陈海汶用了四年左右时间,充分运用当下图片、视频、航拍等多种手段,对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从民族识别、文化样式、日常生活状态、节庆活动现场等各个角度,进行文献式、全景式的影像记录,还原图像最本真的功能,并获得了所拍摄人物的肖像使用许可,完成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民族文献影像史料。

与圈内人多用“创作”不同,陈海汶爱用“打仗”。在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雍和看来,“陈海汶打赢了一场不可能的仗。十多年,或金戈铁马、一夜急行千里,或天当盖地当被风餐露宿,既是南征北战边陲僻壤全面出击,又要东寻西找剥丝抽茧层层深入。耗费多少精力财力亦无怨无悔”。或许就像展厅中那面几十米宽的水晶砖手工转印背发光摄影墙上的五十六张各民族笑脸,十几年的汗水、艰辛与坚持,给到观众的却是最真诚的欢笑与幸福。

本次展览期间,还将举办1场大型主题论坛和8场专题摄影讲座,以及3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表演,真正打造一场融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学术探讨与思考、摄影艺术深研的盛宴。而就在开幕式当天,一场名为 “摄影的担当”的论坛也在现场热烈“开麦”。

论坛:摄影的担当

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6、第7届副主席、中国艺术学会执行会长):

进入展览大厅,看完展览以后,我的兴奋点还没有下沉。我感觉这次展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地表现中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集中大展。

作为一个摄影人,要担当什么,要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点什么?在中国的摄影史上,海汶同志可以说是记录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的第一人。他把民族今天的生活状态展现给我们,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很了不起,我很受感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有这么一个展览,给我们一种思考,使我们更热爱国家,热爱这个民族。这个展览应该走向国际,而国内的摄影人、我们中国人自己,也都应该看一看,我们伟大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及这种生活状态,要让全世界看到一个立体的、全面的中国。

2018年3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 相传千年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王苗(世界华人摄影联盟主席):

海汶曾经有一次展览叫做《全家福》,他2008年拍,但是办展的时候是2010年,到世界很多地方去展览。我想我们摄影人都喜欢拍少数民族,因为他们的服饰、生活状态都非常吸引人,也非常容易出画面。像我本人,在1985年第一次走川藏线到西藏,这次西藏之行也使我的摄影彻底的改变。我在80年代初的时候不大敢去拍人,总躲着,拍了很多小风景,觉得可以表达自己心里的一些情感。但是这次三个月的西藏之行,使我敢拿着广角镜头,对着老藏民。我觉得西藏之宽、之广、之大,使你无法对着这些景物和天地。

刚刚看到海汶拍摄的西藏的影像是非常震撼的。我们那个时候仅仅是猎奇,是记录。但是今天我进这个展览,我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他把五十六个少数民族详细的记录放在最前面,他不是从影像,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去做这些影像。他为中国的这些民族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人类学范畴的记录,这些影像再过30年就再也找不到了,他为历史留下了影像。从南到北,从严寒的冬天到炎热的夏天,他都没有停下记录,特别有意义的是他在2019年12月份到中国台湾,拍摄到了高山族,之后就爆发了疫情,那个记录因此更珍贵了。

2019年8月台湾少数民族之一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人

鲍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

我觉得摄影可能有两个基本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拍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拍。今天这个展览对于拍什么的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拍什么?就是拍民族。我们换个角度说,这个展览本身呈现了民族摄影作为一个专业领域的可能性,我觉得它做到了这一点。也可以说陈海汶的作品为民族摄影这个领域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样本,这个样本我觉得有几个特点。

第一,他是对民族摄影这个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说到这个领域,我就会想到一个前辈庄学本先生,他在20世纪在西部拍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作品。七八十年以后,我觉得海汶老师也继续做了这个工作,又给这个领域增加了一块,起到了基石作用。

第二,陈海汶和庄学本的作品有一个相同之处,怎么样拍这个画面有一个贯通的点,就是他们特别注重合作和分享。我觉得庄先生是这样的,陈老师也是这样的。刚刚主持人也说到海汶老师拍很多东西的时候受到很多朋友的欢迎,包括今天的呈现,他还把自己所有的老朋友都请到了这里。我觉得这种性格或者说天赋,是做民族摄影的一个根本的方法——要先做好人,学会跟人相处。

第三,海汶和庄先生做一个比较,他又有一些创新。庄学本拍摄主要还是以纪实作品为主。这个展览也有了陈海汶关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系列,他不是在一个现实的空间,是通过一些前期细致的工作,自己也有一些细致的思考,通过合作把这个实现出来,给我们展示出各个民族在一个艺术化空间中很浓厚的呈现,这也是他的创新,非常难能可贵。

所以民族摄影要发展不能仅仅是纪实,纪实不能丢,但是要有一些新的创作,想法还是最主要的。这一点也给同行和后学做一些启发,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2020年12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地区

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我进入摄影界的时间很长,海汶昨天晚上也说了,他抱着一堆照片到北京,我那个时候就认识他,他那时还是一个小伙子。2009年他的《全家福》在北京王府井首展,当时非常轰动,对我们摄影家协会来说我们是向祖国60华诞献礼的一个展览,非常有意义。后来和海汶多多少少有点联系,他近几年又在重走这条路,我也不知道他拍什么,心里就想他到底会做成什么样的,来之前也没有人告诉我要坐在这里。但是我来之前想了一件事,这个事也就是刚才小波说的,其实我们想知道的并不是展览本身,而是它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关于人。

我们以前爱说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想一个摄影家也是这样,一辈子拍几张照片并不难,难的是有一系列的传世之作。刚才朱公也说了它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这个工程寄托我们摄影人很多的梦想,其实这些梦想我们都没有去实现,但是海汶去实现了。海汶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这样一个伟大工程,非常令人敬佩。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个影像,让我们有很多的解读。

海汶虽然个子小,但是他浑身都是力量。这个力量的核心是什么?我说其实是一种大爱。我觉得可能对朋友,我们经常会说海汶很江湖,充满了江湖义气。对摄影,他非常执着,他一辈子都要以摄影为生,为了这件事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物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大爱不可能完成这件事,说大了就是对民族,对国家的爱。我想以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心中有大爱,镜中有乾坤”。

2020年11月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南伊村

雍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说到“摄影的担当”,其实我讲课经常都是以这个题目。担当是什么?大白话就是责任感,要有责任感。摄影的担当并不完全是一个宏大的叙事,其实拍照,比如说你帮家里的长辈或者老婆拍照,你把他(她)拍得慈祥一点、可爱一点,这也是你的担当。如果是摄像馆的师傅,你要如实拍出来,如果拍得艺术化一点连签证都下不来。所以摄影是不同的,每一个行当的责任是不一样的。

我们中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责任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题目太大了。他当时拍的时候我并不完全赞同。会拍照的可能找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太大的切入点很难驾驭。不是说不能拍这样的专题,但是很费时间和费力,而且又用他一个人的力量来进行,但是这个担当他还是担负起来了,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实我们做专题有不同的做法,有一种传统的做法就是“线形讲故事的做法”。还有一个是并置性的,合并同类项,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合并起来,大体的体量都是差不多的。我想他的做法就是合并同类项,并列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是一个组合拳,组合起来非常有力量。刚才鲍老师说海汶是一个样本,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宝库,可以有不同的呈现。照相馆有照相馆的做法,也有庄学本这种人类学调查的做法,这其实是一个宝库,我们并不认为陈海汶拍了我们就不拍。我可能正好有一个机会跑到云南、贵州或者广西,我说不定拍一个线性的一个小小的村庄,一个古人的故事,其实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阳光。千万别被陈海汶吓到,他是一种做法,我们也可以继续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担当,从个人出发,每个人都可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关于这点,有机会我也会去尝试。

2020年10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南沟村

赵迎新(《中国摄影报》报社社长):

我是从摄影记者出身的,经历了记者、编辑、出版人,到现在的报纸媒体人。我跟海汶老师的交往,应该是从他在王府井办《全家福》的时候。我看到过很多记录民族影像的作品,包括80年代后来很多摄影师觉醒,承担了社会责任之后也记录了很多的影像,但是完整呈现或者是持续拍摄的并不多。我觉得海汶老师确实是从影像人类学的视角,以影像志的方式来完整呈现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是非常了不起的。

另一方面,之前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欧洲、美国的摄影师对于中国民族影像拍摄,他们会有一种猎奇的倾向。现在越来越多中国的摄影家以东方的视角去呈现我们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并把它传播到世界,我想,中国摄影家能影响世界的时代应该到来了。

担当,其实这个词中有担当和责任。这个责任也是社会学用语,它讲人的心态、胸怀,一个社会的认知,还有理想。海汶老师确实有这种担当,其实从他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摄影家的时候,我就觉得海汶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人,在摄影界中自费推广中国当代的摄影家和作品,给他们做画册。我跟海汶老师说可以继续往下做,我觉得是有担当和责任的。海汶老师的这种担当不光是对自己创作的担当,而且对于社会整个的责任,包括对他人和社会,以及对文化传播的担当。

海汶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也很愿意把这种人性和生命用他的摄影反映出来,也是能够和大家共享的人,也能够把他的理想作为视觉化转换的人。

2021年3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坡村

陈小波(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主任、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兼摄影学院院长):

在这个巨大空间里,看了作品、看了展览现场,看了刚才播放的纪录片,相信每个来现场的人都受到深深震撼,从一种情绪中一时走不出来。海汶这个展览放在海内外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引起震动。这个展览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因为这里有常识、有陌生、有大爱,有让我们敬重的人和事物。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非常独特的视觉享受。

关于民族民俗摄影,那日松说:“其实谁拍少数民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真正了解热爱和尊重这个民族。”是啊!如果你没有常识、没有情感、没有一颗悲悯心肠,你就是去新疆西藏内蒙古一百次,又有什么用呢?

中国可以拍摄的题材太多、角落太多,我们现在还要解决拍成什么样的问题——今天海汶这个展览,解决了拍成什么样的问题。这里的很多影像通过布光、气氛营造来完成记录者的宏大愿景。五十六个民族的脸庞、衣饰、独特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以及这些伟大民族与大自然的关系,像画卷、像史诗,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我认为它是一部完整的记录影像,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献价值。

杰出的影像,会由历史来鉴定它的价值。我相信,海汶的“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历史会给出最终的评价。

2021年3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野象谷

那日松(著名策展人、评论家):

从摄影诞生以来,摄影的记录性就一直是它最本质的属性。早期的摄影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探险家们记录世界的工具,记录世界上各地的民风民俗。比如说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拍的北美印第安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民族的记录。其实他的照片很多也是摆拍,但我们根本看不出来。一百多年过去之后,我们没有人在意当时是不是摆拍,因为那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他需要一些摆布。虽然有很多争议,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不承认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他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摄影家。到后来出现了萨尔加多,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他拍摄的《创世纪》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古老的民族,还去非常难以到达的有奇异风景的地方拍摄,也引起全世界很大的反响。

2009年我看到了资料,有一位英国的摄影师吉米·尼尔森拍摄了全世界35个即将消失的民族,影像和海汶的很像,但是我相信海汶肯定不认识他,因为他没有来中国拍过。

我今天看到了海汶的照片。我觉得他的作品可以跟这几位大师比肩。因为摄影有深度和广度,要么拍得特别广,要么拍得特别深。我确实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广度,他把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非常细致地进行了拍摄,我觉得这样的拍摄是前无古人,后也很难有来者,因为这个不光需要才情,还需要财力,也要天时地利人和综合起来才能达到这种成就。所以我说海汶的摄影其实让我感觉到摄影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行业,因为可能只有摄影师才能看到这么壮丽的景观,能够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这是摄影最伟大的地方。

如果再提一点建议,我觉得海汶的作品中我还没有看到现代化社会和城市化进程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的影响,以及冲突。我觉得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影像可能是更真实的,我希望海汶在未来的拍摄中除了广度以外,还能够更加深入,真实反映在全球化下,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最真实的文化思考、变迁,如此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的民族影像。

----

部分展览作品

2004年5月,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藏族印象

2008年10月,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曼来村

200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京族传统高脚罾捕捞传承人

2019 年7月,广东清远市连南地区,南岗千年瑶寨

2019年2月,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岜沙苗族村寨

2017年7月,四川德格县

2017年7月,西藏昌都,丁青县孜珠山海拔4800米

2019年10月,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李高村保安族婚礼

2020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毛南族民间传统傩戏艺人

2020年12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地区,鄂伦春族人日常传统野外生存方式

2020年11月,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羌寨,羌族释比传人

2019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人转场途中

2008年10月,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自然村佤族村寨,佤族长者

2020 年1月,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地区,传统满族生活场景

2019年10月,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龙泉镇东乡族自然村,日常生活中的东乡族人

展览时间

2021.6.24 - 7.6(周一至周五10:00至17:00)

展览地点

西岸艺术中心A馆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

指导单位

中共徐汇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上海摄影家协会

(图文自/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