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112名青少年齐聚北京,体悟美美与共,厚植家国情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华56个民族的图片 56个民族、112名青少年齐聚北京,体悟美美与共,厚植家国情怀

56个民族、112名青少年齐聚北京,体悟美美与共,厚植家国情怀

2024-06-06 1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国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

锅庄舞、赛乃姆、孔雀舞,多姿多彩、交相辉映;同唱《爱我中华》,凝聚对祖国的热爱;三三两两合影留念、郑重告别,相约再会……8月25日,在第十五期“全国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以下简称“同心营”)闭营仪式暨联欢会现场,学生们展现自信和风采,每个人都是舞台的主角。

第十五期同心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承办。为期一周的研学交流,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6个民族的112名青少年和27名带队老师相聚北京,大家同吃、同住、同行,共学、共乐、共享,体悟美美与共,厚植家国情怀。

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悠久历史

8月20日活动首日,各族青少年前往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开启精彩旅程。

文物和古籍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合。

▲营员参观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在“大一统”展厅,由200余册珍贵古籍组成的“花瓣墙”、象征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集大成的“集思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我印象最深的是,讲解员说《春秋公羊传》是目前可以考证‘大一统’的最早出处。”云南学生龙淑玲说,展出的文物精彩纷呈,其中蕴含的各民族优秀文化令她大开眼界。

一组铜鼓响彻着历史的回音,广西学生覃可欣在“大交融”展厅久久伫立。“我从小就对乐器特别感兴趣。”她说,在“铜鼓同心圆”装置聆听各民族的音乐交响,让她领略到各族人民同心同向创造美好生活的景象。

头顶古星空图,脚踏中华文明之河,畅游在1500余件文物古籍中,各族青少年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史,聆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深刻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疆带队教师再吐古丽·克依木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让各族青少年了解“大一统”思想如何孕育、发展、历久弥坚;各民族何以团结融合,多元如何融为一体。

▲营员参观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认真聆听主题展览中讲述的革命历史故事、党的民族工作故事和中华优秀文化故事,重温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在互动体验区体验各民族优秀文化,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团中央统战部干部罗藏才让表示,作为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品牌活动之一,在北京举办同心营,对于厚植各族青少年家国情怀意义重大。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小小的故事承载着民族大团结的温暖与感动。

“我的祖辈是台湾花莲人,祖奶奶小时候到福建定居。听妈妈说,祖奶奶离开家乡的时候带着母亲做的槟榔袋,我们称为阿鲁富。几十年来,祖奶奶的枕头边始终放着那个阿鲁富。遗憾的是,她在临终前也没能再见到对岸的亲人……”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的大礼堂,来自福建的尚芊依讲述的故事,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尚芊依说,“我的妈妈告诉我,我们的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用实际行动拉近两岸同胞心灵的距离。”

8月24日下午,同心营推出“民族团结我来讲”故事会暨“青骑兵”示范宣讲活动,7名来自不同省份的营员代表走上舞台,主讲人从小学生、中学生到教师,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民族团结我来讲”故事会暨“青骑兵”示范宣讲活动。王怡摄

“精彩的故事会,让学生化身一支‘青骑兵’队伍,带我们感悟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壮美图景,让青少年自觉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积极宣讲者、深入践行者。”中央民族大学志愿者老师刘沛说。

抖肩,翻腕,马步,扬鞭……闭营仪式暨联欢会上,内蒙古学生谢兰心以舞蹈《风之马》,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精彩瞬间。

“这是一支展现马的奔跑律动的舞蹈,表达了不断向前的奋进力量,我希望用这支舞蹈跟好朋友们道别。”谢兰心说。

▲闭营仪式暨联欢会上,营员共唱《爱我中华》。王怡摄

谢兰心只有9岁,与西藏学生欧梓圆年龄相仿、性格相投,两人因“占座”结缘。“在室内活动时,大家都希望有个好位置,我出去上厕所,心想位置肯定被占了,没想到坐在旁边的他帮我留住了位置。”谢兰心说,这样暖心的小举动,拉近了彼此的心,此后二人常常互相介绍家乡,分享家乡的美食。

短短几天,在主办方的精心安排下,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成为了好朋友。

黎族学生王智烽与赫哲族学生王海全,8月19日抵达北京后,被分到同一间宿舍。

黎族主要生活在海南岛,自古以来就在这片热土繁衍生息;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一南一北,这对新朋友却有说不完的话,“你们平时都吃什么?”“你们那一年四季气候怎么样?”“东北的冬天雪大吗?”……

“虽然我们相距很远,但两地都逐水而兴。”王智烽说,他还认识了来自西藏的好朋友,了解到不同地方文化和生活习俗。

从一开始见面的羞涩、紧张,到后来的心手相连、相亲相爱,同心营成员们的心越贴越近。有的同伴晕车,其他人知道了总是默默把前排位置让出来;爬长城时,大家互相扶持,加油打气……

“我的舍友杨四英老师,她带的营员年龄小,出远门比较害怕,她总是耐心开导、悉心照顾;广西的梁丽娜老师,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宝贝;西藏的次仁罗布老师,机智幽默地化解孩子们的不良情绪……”福建带队教师尤小兰说,她深刻感受到,我们就是一家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海南学生王淋芝在一组南京大屠杀的展品前驻足。

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历史文物,一张张诉说历史的照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给学生们送上一堂鲜活的思政课。“参观完展览馆,我更具象地理解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党的领导’这句话的内涵,对我来说,这次北京之旅是知识之旅、团结之旅。”王淋芝说。

▲营员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8月22日凌晨两点,云南学生张茸丽早早起床,和营员们共同奔赴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为了记录这难忘的一刻,他们换上节日盛装。“站在天安门广场齐唱国歌,我感觉大家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无比自豪。”她说。

“从云南丽江来到首都北京,看到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金色国徽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普米族学生次里卓玛说。

▲营员身着民族服饰于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文化知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培养缺一不可。

“爬长城是最锻炼意志的。”张茸丽说,最陡处坡度超过30度,好在她与傣族女孩依燕叫相互搀扶,顺利“打卡”长城。

爱是双向流动的。

从最初不知如何管理好年龄跨度很大的班级,到后来能够调动小朋友主动配合,作为同心营三班的辅导员,志愿者张学阳同样收获满满。“我与学生们手牵手走过清华大学的绿茵小道、攀上巍峨的长城,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张学阳说,“未来,我将为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贡献力量,书写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原标题:《56个民族、112名青少年齐聚北京,体悟美美与共,厚植家国情怀》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