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十四五规划”发布!2035年远景目标公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莞发展规划2022 东莞“十四五规划”发布!2035年远景目标公开!

东莞“十四五规划”发布!2035年远景目标公开!

2023-03-25 05: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东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纲要》共有二十章,内容提及“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等重要内容,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三章:全力营造最优创新生态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

第四章: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 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第六章:推进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金融强市

第七章:增强内外循环功能 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

第八章:把握“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第九章:统筹推进更深层次改革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第十章:积极扩大开放合作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十一章: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全面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

第十二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第十三章: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建设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第十四章:坚持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

第十五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更富内涵和活力的品质文化之都

第十六章:全力打造品质教育 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

第十七章:坚持不懈增进民生福祉 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第十八章:全面加强法治工作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第十九章: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

第二十章: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推进规划落地实施

小师弟将《纲要》内容简化,如果有遗漏,请点击原文查看《纲要》全文。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7000亿元、8000亿元、9000亿元三大台阶,2020年达9650.19亿元,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五年年均增长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1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三次产业比重为0.3:53.8:45.9。

其余还有,东莞财政收入质量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四个存款过万亿和第五个贷款过万亿的地级市、市场主体数量全省地级市第一位、连续四年入围新一线城市、“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位列全国第10等。

“十三五”除了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还提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开放新格局、城市品质内涵、基础设施现代化、污染防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以下是“十三五”30项目标完成情况,可以参考一下:

第二章、总体要求:东莞“十四五”发展目标

第三章、全力营造最优创新生态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

《规划纲要》提出,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城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经济发展方面,到 2025 年 GDP 达到 1.3 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 6 %左右。

2、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明显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

R&D 占 GDP比例达到3.2%,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 26.9 件,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3、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

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42%,初步建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

4、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撑作用明显提升,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

5、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打造民生幸福美好城市。

6、城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打造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例。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

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为核心,打造“一核一轴三带”的创新空间布局。

串联广州科学城—中心城区—松山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和南山区中央智力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对接穗深港的核心创新主轴;

发挥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虎门高铁站片区、沙田临港现代产业带等创新平台节点的创新发展功能,打造沿海科技产业创新带;

立足广深铁路及其沿线的制造业基础,以松山湖东部工业园、银瓶合作创新区、常平火车站 TOD片区、东莞南站片区等为载体,打造东部科技产业创新带;

依托产业基础和临深区位,高水平对接深圳海洋新城、光明科学城、深圳北部中心、龙岗坪山东部中心的创新资源辐射,加强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莞深产业融合创新带。

第四章、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 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面向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以推动产城融合、营造产业生态、强化湾区合作为导向,以松山湖高新区创新引领极、中心城区服务发展极、滨海湾新区开放合作极构造“黄金三角”。

以西部高端高新产业轴带、中部创新创造产业轴带、东部智能制造产业轴带串联六大片区,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核心承载平台,形成“三极三带七大基地”现代产业体系空间布局。

第十一章、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全面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

优化城市发展战略

顺应现代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需要,实施“南融、北接、东拓、西连”的城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城市开发格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南部各镇(园区)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强路网、城市服务对接融合,打造莞深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

北部水乡地区推进高质量统筹发展,主动对接广州都市圈,重点加快跨市路网建设、产业协作、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打造穗莞深度合作先导区。

加快松山湖东部工业园、银瓶合作创新区、常平火车站TOD 片区开发建设,激活东部片区新增长极,协同深圳东进战略,加强和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等区域合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深莞惠协同发展试验区。

优化西部向海发展,拓展滨海湾新区、东莞港、新沙南粮油加工基地等区域高品质发展空间,加快港口资源整合、跨江通道建设和沿海岸线环境品质提升,推动珠江东西两岸互联互通,打造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坚持“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城市布局方向,构建“中心引领、廊道支撑、片区协同、节点开花”的城市空间格局。

实施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强心战略,中心城区展现“湾区都市”的东莞城市形象,提升都市核心区的首位度,强化高端资源集聚发展;

松山湖展现“创新城市”的东莞城市品牌,加快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滨海湾新区展现“未来城市”的美好蓝图,以土地整备、重大项目落地、制度开放为突破,高水平规划建设“一廊两轴三板块”总体空间格局,形成引领东莞未来 30年发展的新增长极。

增强三个中心的联系紧密度,打造中心城区—厚街—虎门—滨海湾新区的现代服务廊道,中心城区—寮步—大朗—松山湖的科技创新廊道,滨海湾新区—长安—大岭山—松山湖的先进制造廊道,引导优质资源和重大项目集聚布局,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脊梁。

加快“六大片区”组团统筹联动发展,更好发挥水乡新城、塘厦、常平等片区中心的作用,做实做强水乡功能区、东南临深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高水平统筹联动发展,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建设一批魅力小城和美丽村居,成为集聚产业和优秀人才的重要节点,通过多点联合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打造高品质城市发展廊道

重点加快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常平火车站、市汽车总站等一批站点TOD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人民医院站、同沙公园站等一批站点TID开发,建设宜居宜业新典范,打造成引领带动品质东莞建设的“引爆点”。

系统推进中部 G107 国道、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统筹考虑公路两侧空间资源、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承接深圳北部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交通廊带。

第十二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构筑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着力构建现代轨道交通先导优势,携手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加快推动赣深铁路、深茂铁路、佛莞城际建成通车,推动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中南虎城际、深惠城际建设,微调常平至龙华城际线位,适时启动塘厦至龙岗城际项目。

谋划在东莞中心城区设置高铁始发站,争取早日建设广深第二高铁。构筑高效便捷的市域轨道交通网络,全面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二期、三期)、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建设,争取加快推进6号线、7号线、8号线与12号线前期工作,强化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对接,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编制。

推动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多层次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与换乘,实现东莞市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至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

完善互联互通的道路网络,推进莞番高速建成通车,启动狮子洋跨江通道、莲花山过江通道、常虎高速延长线工程以及广深高速、莞深高速和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东莞海堤路至深圳滨江大道、丹平快速二期、东江大桥改扩建工程、东江通道、新槎大桥、江龙大桥等跨市路网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和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

到2025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63公里。

优化城市内部道路网络体系,强化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松山湖、中心城区-滨海湾新区的路网对接,加强中心城区与黄江、凤岗、清溪、企石等东部节点镇的快速连通。

提升市内部跨片区、跨镇街出行品质,畅通我市内部交通循环,打通一批“断头路”,畅通瓶颈路,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强化公交场站配建,探索重点区域有轨电车、云巴或BRT等多种形式新型公交设施建设。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支撑体系。依托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东莞东站、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松山湖站等枢纽站场,加快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打造大湾区区域交通枢纽。

完善轨道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推动广深港高铁虎门站站房改扩建及配套工程、赣深客专东莞南站(塘厦站)交通配套设施、深茂铁路滨海湾站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构筑完善的港航体系

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加快港口物流业提质增效,支持东莞港融入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和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发挥东莞港内河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优势,开工建设一批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推动东莞港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货运支撑港。

拓宽完善东莞港“湾区快线”,加快新港澳客运码头建设,强化与香港、澳门机场、码头的交通连接。优化疏港道路线网,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综合性多式联运体系。

推进航道整治扩能工作,规划形成以“一纵三横五河口”千吨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300吨-500吨级航道为基础的纵横交错、内低外高、分层推进、江海直达的航道网。规划布局航空配套服务设施。

优化城市候机楼布局,探索创新“安检互认、一票通达”管理举措,实现与广深港澳等主要城市的航空枢纽快速便捷对接。提前谋划通用航空布局,规划预留通用机场选址,结合区域中心医院、重点商务地标建筑等重大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直升机停机坪

第十四章、坚持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

构建“山海河湖”相融共生生态格局

依托黄旗山、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樟木头林场等森林公园和国营林场,建设完善森林步道及游憩配套设施,以多种交通方式串联成为森林慢游休闲公园体系,打造大湾区绿色中心公园和都市生态屏障。

优化提升水乡经济区、东莞港、滨海湾新区、狮子洋河口等沿海区域的生态品质,依托湿地、海岛、岸线等自然生态资源,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公共服务、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滨海活力长廊。

持续推进东江干流、石马河、茅洲河等河流整治和生态基底修复,优化提升松山湖、华阳湖、水濂山水库、同沙水库等湖库滨水岸线环境品质,把碧道建设、绿道完善、生态空间和慢行系统打造结合起来,建设生态碧道、休闲碧道、防洪碧道和交通碧道,构筑河湖一体的生态网络。

到2025年,碧道建设超过 800公里。

其余章节的“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工程如下:

资讯:

楼盘:

土拍:

旧改:

交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