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钩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北那些事 战史钩沉

战史钩沉

2024-07-14 03: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解放东北是解放军战争史的起点和伟大转折,东北的解放即辽沈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彪将军从到关到挥师百万解放东北,三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苦闷彷徨、处处被动挨打,到逐步站稳脚跟、运筹帷幄,决胜东北,成就了一代战神的美名。

中国的版图就像一个昂首挺立的公鸡,而这只公鸡的鸡头部分,就是曾被称为满洲的东北。“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关东山这类民谣,表现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

清一色的黑钙土的松辽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地。大豆、小麦、高粱,水稻,以数量居全国之首,以质量闻名于世。大豆和柞蚕更是饮誉中外。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绵延千里的群山,森林覆盖率是全国的总和。在大山和黑土地下面,蕴藏着数十种矿藏。日本投降时,这里的工业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鞍山,抚顺、小丰满,依次为中国的钢都、煤都和电都。所以当时的东北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得东北者得天下!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将目光都集中在了东北。这时的共产党人在黄土高坡的窑洞里,关注着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和空间,1945年4月底,毛主席在中共七大的结论和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讲话中,反复说明争取东北的重要意义。主席说:东北四省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如果我们把现在的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对于当时被称为“穷党”的中国共产党,这片遥远的土地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不但是它的富饶更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东北背靠苏联,两边与蒙古接壤,南边和朝鲜隔江相望,占领东北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高瞻远瞩的共产党人在苏联进攻东北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发出准备进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指示。与此同时,华北分局立刻派人往东北侦察,党中央同时指示:“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到达)以前的时机,我之力量,争取我东北之巩固地位”。

展开全文

再说此时的国民党,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当然也不会忘却这片丰饶的土地,也不会忽略东北的战略位置。可胜利来得太突然,蒋介石的400万军队尴尬的窝在大西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最精锐部队都摆在中缅、中越边境,和东北的位置距离正好一个在鸡头一个在鸡尾。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假惺惺的和共产党进行了重庆谈判!目的就是拖延时间,用时间换空间,尽快填补日军留下的真空,尤其是东北苏军撤退后的真空。进而隔断中共与苏共的联系,南北夹击,消灭中共。

但在东北问题上,老谋深算的蒋介石有些大意了!他太过重视一纸协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换文》,后者明文规定:苏联政府以东北为中国之一部分、对中国在东北之主权重申尊重,并对其领土和行政之完整重申承认。要知道当时的苏联斯大林政府是承认国民党政府是合法政府的,而且解放战争时期,斯大林根本不看好中国共产党政府的!所以,蒋介石政府没有向共产党那样秘密派军队入东北。而仅仅派一个熊式辉带着一帮大员乐冲冲的去接收东北了。

在日本投降后的“闯关东热”中,时间之宝贵、紧迫,别说两个月,就是两天也是非同小可的......可见在接收东北问题上,蒋介石走了一步臭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