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摄影师及作品欣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著名摄影家作品 世界著名摄影师及作品欣赏

世界著名摄影师及作品欣赏

2024-06-21 05: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摄影师 张照堂 作品欣赏

《新竹,五指山》

1962年。这张“惨白僵瘦的赤裸男体”一经展出,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在这张照片中,好友黄永松全身裸露,坐在山崖边,头部埋入胸口,四肢蜷缩,镜头前,只剩下青春背部光亮凌厉的线条倾倒着,远处是山、大海。

张照堂在回忆当时的拍摄经过时写道:

当时我们爬到山顶上,在一忘无垠的视野下呆坐。既然带了相机,总要按几下快门,但用什么来面对这样浩瀚又寂静的大自然呢?我想只有人体了。永松在我吆喝下,二话不说地脱了衣裳。但我应如何处置一个身体呢?我不要一幅速描或雕塑般的僵硬身体,头颅与四肢都很累赘、无趣,我想要的只是一个单纯、异类的壶形背体。但他端正地坐落在那儿又太死板,他必须倾斜才能与大自然产生一种韵律与张力的互动关系。于是永松弓起身子倾斜,我将120相机尽量放低……当按下快门,我们两人都知道完成了一件快意的工作,至少我们之前不曾见人这么拍过。

作品表达内心和情绪的现代影像语言,都在无意中挑战了当时台湾的传统纪实摄影,这张照片也因与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相符,成了压抑时代的符号,被称为台湾“1960年代的背”。

一批不甘驯服的“叛逆”青年开始探寻真正的自由,冷寂安静的台湾,刮起了一阵风,年轻的张照堂,就在其中。

张照堂以超现实、荒谬、疏离、冷酷的叛逆影像开辟了一条冷冽的摄影道路,用摄影来表达生命和人的自我的存在状态。

“我选择用荒谬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段来反映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压迫”张朝堂在2013年台湾美术博物馆举办回顾个展时这样说。“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阐明生命的本质问题和疑虑。”

板桥,1960

板桥,江仔翠,1963

板桥,1961

板桥,1963

板桥,1963

板桥,江仔翠,1963

他的作品全部取材自现实场景,但几乎没有一幅作品是直接描述事件本身、提供见证功能或诉诸表面情绪的。所有的情绪、讯息、或观点,都经过进一层的隐喻、转化、沉淀或联想,使他的摄影里的苦痛、荒谬甚或残酷,从没有哭天抢地的喧嚣或强迫性的讯息,而是一种深邃、无言甚至欲哭无泪的悲哀和喟叹;即使在他很少出现的欢乐或笑靥的画面里,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地观看,而更多的是以凛然的心情,阅读这些温暖着或激励着我们向前的生命。

张照堂:“岁月对我来说就是乡愁,许多回忆与人物都是乡愁。”

台北,1973

基隆,1974

桃园,复兴乡,1974

万华,1978

台北,行天宫,1978

板桥,1978

澎湖,马公,1979

万华,1981

花莲,海港,1982

澎湖,望安,1983

永和,观音禅寺,1983

澎湖,望安,1983

竹北,1984

三峡,1984

台北,西门町,1984

阳明山,擎天岗,1985

阳明山,擎天岗,1985

阳明山,擎天岗,1985

新竹,五峰乡,1986

北京,故宫博物院,1989

江西,东林寺,1989

甘肃,敦煌,1990

陕西,西安,1990

屏东,1995

三峡,2000

桃园,竹园,2001

台南,乌头山,2002

台南,七股,2003

台北,官田,2004

台南,麻豆,2005

新埔,2010

2006年 在宜兰拍摄掌中师黄俊雄操弄戏偶

张照堂说过:“生活中的人在找路,影像中的人在找路,札记中的人在找路。大家都在找路。一边走一边迷失,一边找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