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荣:再创世界百幅名画,经典记忆的时代观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经典名画作品 黄凤荣:再创世界百幅名画,经典记忆的时代观照

黄凤荣:再创世界百幅名画,经典记忆的时代观照

2024-07-07 07: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5年1月31日黄凤荣受邀巴黎艺术节表演。)

(2016年3月8日巴黎际洲酒店现场为影星苏菲玛索作画。)

(2016年7月13日凤荣拼贴画《新自由引导人民》受邀凡尔赛市政府展出。)

前言

黄凤荣以演画而闻名艺术界和各大媒体。探索新的创作形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直是他孜孜以求的艺术梦想,他的拼贴画便是他艺术实验比较成功的门类之一。拼贴作品看起来象是印刷碎片漫无目的堆砌,实际上,无论是从对作品母本的选择,挪用,还是碎片符号所承载的社会含义,都体现了他艺术创作的良苦用心。

黄凤荣的拼贴画所要表达的正是当下人们审视古典浪漫主义精神后真实写照:多元化的审美价值早已解构了唯美至尊的古典美学样式,艺术在这个时代丧失了标准;泛滥的自由解构了统一的理想目标之后,反而成了巨大的精神隐患。每个人都成了一片碎片,一个孤岛,成了漂浮在社会汪洋之中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疏离,分裂,疲惫不堪。那么黄凤荣的拼贴画,无疑是用当代艺术的反讽手法对当下社会诸多问题提出了质疑、批判。艺术家依靠艺术的直觉,将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付诸作品,或许并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儿,至少他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指出了问题的所在。它传递给人们的感受,以及因此引发的思考无疑是深刻的。

(《凤荣再创世界名画100》展览海报)

经典记忆的时代观照

黄风荣拼贴作品解读

从一个画工的位置出发,一路披荆斩棘,十年间成长为著名的演画艺术家,黄凤荣的成功证实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没有绝对意义的底层,对传统的瞬间颠覆,身份的突然翻转才是信息社会的常态,也是催生艺术家迅速成长的时代背景。

总览黄凤荣百幅名画再创作的全部作品,不禁为他的好学精神和过人的胆识所感动。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便是三两人的闲聊,他也能够从他人身上捕捉到有益的东西,并快速转化到行动中去。还在作画工画定单的时候,他就喜欢研究美术史。相对于那些只顾埋头拉车不问前程的画家,熟读美术史的黄凤荣,一开始就占尽先机。美术史不在于美术史的知识本身,而在于培养一种艺术眼光的敏锐性,作品的创作能够直接切中艺术意志当下发生的脉搏,从而整体认识上把握住了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当代观念的思想支撑,时至今日,黄凤荣在表演性绘画这一跨界艺术实验领域取得了当之无愧的成绩,以及日后其他不同艺术形式的大胆尝试,也同样具备了当代性的开阔视野。

(《凤荣再创世界名画100》展览作品)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典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无情淬炼、沉淀、考验,经过无数人的拣选、受教、传播之后,才成为人类历史共同积累的文化财富,凝固的集体记忆。它们就像历史天空中闪耀的明星,即使在价值普遍沦丧的时代,依旧像火种一样焕发光芒,照亮人类前行的希望。黄凤荣以百幅名画为母本,以拼贴的方式创作的一些列作品,正是想站在时代的高度,遥望历史,寻找当下社会与经典名篇之间的对话方式。作品原始母本的线条轮廓、色彩构成大概的保留着,其中的内容和细节却发生了截然不的变化。就像一座老房子,框架是老的,其中的装修装饰、带有审美属性的摆设全部是当下的。拼贴画所使用的材料无非是旧的书刊报纸的碎片,但用什么样的色彩,文字图样,使之与原作的意思表达相关联,必须是经过慎重挑选,适合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需要。通过这些拼贴元素的加入产生新的表达内容,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与母本的原始记忆相碰撞,从而引发读者新的思考。

(《凤荣再创世界名画100》展览作品)

分析他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我们可以看到黄风荣变幻无穷的想象力。画面中端坐权椅的教皇,身着报纸碎片拼起来的裙子,人物塑造除了母本上的凶狠、狡诈之外,多了些小丑的滑稽与猥琐。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教皇手里宣教的经书,被代之以报纸的碎片,碎片写着风牛马不相及的文字。神圣的思想宣教被无情的解构为滑稽可笑。神权一统天下的时代,原作通过人物的传神表达来揭示宗教权威的虚伪。偶像崇拜与跳梁小丑的形象不过一纸之隔,就像事物本身的阴阳面,临近某个点时发生自然转化。黄凤荣在解构的原作背景里添加了道貌岸然的男人,美色的女人,以及现代社会各种各样混乱无序,它们直观地、现成地被搬到画面中,和人物的身份地位发生关联,形象化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复杂多面。从而告诉人们,堂而皇之的权威背后,更多的是被掩盖的谎言以及对被说教对象的愚弄,神权从树立,僵化,到被解构替代,是历史进步的必然。

(《凤荣再创世界名画100》展览作品)

黄风荣在对母本的选择和创作处理上,力避浮华,画面处理有拼贴形式的装饰意味而不是单纯的平面装饰,对社会意义的深度挖掘强化了画面的作品属性,尤其是新表达与原作思想的巧妙结合,叠加了作品的张力,有效的延伸了读者对原作的想象。

敢于直面现实,对现实问题提出质疑与批判,是当代艺术的特点之一。黄凤荣的另一幅作品《吹笛少年》更直观地反省了现实社会青少年成长环境存在的问题。欣赏原作,那个眼神明亮清澈的少年,配以古典时代褐色的沉稳优雅,只看画面,仿佛就能听到少年吹出来的悠扬笛声。比对青少年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每天为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垃圾信息所包围,对各种电子产品欲罢不能,无尽的诱惑与干扰,少年即使还是马奈笔下的少年样式,即使横笛在手,较之于古典时代的纯粹,他们是否还能吹出动人的笛声?

(《凤荣再创世界名画100》展览作品)

如果说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家的自我修行与拯救,那么修行对谁来说都不容易。要么在苦难中提升上到天堂,要么堕落下到地狱。《耳朵上扎绷带刁烟斗的自画像》是梵高的代表作品之一,艺术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极度的疏离与孤独,神经错乱的梵高不惜用自残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经过黄凤荣再创作过的作品,画面中梵高隐去了艺术家的犀利,看起来更像是生活中的大叔,大叔的烦恼里也不再是只有艺术理想,还有饮食男女。对现代社会普通人来说,即使是以饮食男女为门槛修行,未必不会付出割耳的代价。艺术和智慧是与痛苦对抗的结果,梵高的肖像反应了艺术家的修行与抗争,黄凤荣改造过的肖像反应了当下社会许多人的苦衷,因为障碍越多,负担越重,超越与放下的成本越高。

视觉艺术以视觉感受为标准。简单地说,就是看到了什么质量的画面,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用今天的眼光回看经典,我们会反观到自身的盲点。不同的是,艺术家审视的眼光所发现的问题能够触动大多数人的共同感受。

(《凤荣再创世界名画100》展览作品)

艺术创作需要有天赋,黄凤荣的敏锐以及对艺术满腔热情本身就是天赋。在这种热情的驱动下,无论是表演的动态画面,还是拼贴的静态画面,一路走来,都留下了宝贵的视觉审美感受。随着视野的开阔,舞台的扩大,黄凤荣的艺术生态日臻完善,渐入佳境。难能可贵的是,伴随着艺术风格的成熟,他的作品里增加了家国情怀,民族担当。当一个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的修炼到了拾遗补阙,无懈可击的地步时,艺术家本人也就成了艺术的化身,他的行住坐卧,随意挥洒都成了艺术:他成就了艺术,艺术成就了他。

作者:于丽华

(《凤荣再创世界名画100》展览现场)

(《凤荣再创世界名画100》展览现场)

。。。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