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懵懂到成熟,从成熟到反思,从反思到行动,教师如何为成长注入原动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名著封面都一样的出版社 从懵懂到成熟,从成熟到反思,从反思到行动,教师如何为成长注入原动力?

从懵懂到成熟,从成熟到反思,从反思到行动,教师如何为成长注入原动力?

2023-05-15 0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阅读可以替你拨开迷雾,也唯有阅读,才能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我。

在我将近40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过四段相对比较完整的阅读经历,它们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为我提供了不竭的原动力,成就了现在的我。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我始终坚信:人生的迷惘与困惑,阅读可以替你拨开迷雾,也唯有阅读,才能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我,然后完成自我救赎,最终走向构筑并丰富自我精神世界之路。

1

在世俗小说中完成阅读启蒙

我的第一段阅读经历,大约是在村里祠堂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生活又单调。我很快就厌倦了这种整天无所事事的乡村小学生活,然后脱离了身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小伙伴,转向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在那个年代,精神世界的满足只有通过阅读这一条路。

家里没什么书,一本薄薄的讲三国的书,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后就被我扔在了一边,然后开始用各种法子跟同学换书看。起先是用玩游戏赢来的“卡牌”换,后来也用从村里寻来的一些破旧小玩意换,最后也用书换书。这样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我竟然在某位同学那里凑齐了“四大名著”,简直如获至宝。后来,又从另外的同学那里换到了“三言二拍”,高兴得合不拢嘴!

“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打开这五本书,我仿佛找到了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几本小说集里,最多的就是那些世俗小故事,比如才子佳人的爱恨情长,市井百姓的悲欢离合……我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

虽然这时的阅读似乎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但我多少也在这种文白相杂的明清小说中积累了一些语言基础。我的启蒙阅读就是在这些半文半白的明清小说中完成的,并在半懂不懂中体会到了许多世俗之味,乃至成人之后,身上依然保有这种人间烟火之味。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生活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诗意,而是在柴米油盐之中求得现世安稳。后来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基罗传》一书中读到“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时,深以为然。

可能,这就是以“三言二拍”为主的明清世俗小说的启蒙阅读,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基调吧。

2

《二月》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的第二段阅读经历,是在家乡小镇读初中的时候。

那时,父母与村里的许多青年一起去城里打工了。我与身边许多伙伴就这样成为国家最早的“留守少年”。村里虽有祖父在,但因为很早就已分家异爨,所以我近乎是一个人生活的。

那时日子过得有些清贫和艰难,但自由得不得了。我与身边的伙伴一起,就这样在没有父母的管教下早早放飞了自我,变得顽劣不堪,不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偶然路过学校那棵大板栗树,看到一个小小的图书室。于是,小学时到处与人换书看的经历被唤起了。然后,我鬼使神差般走进了这间小小图书室。小小的图书室,连管理员也是小小的个子,手上提个眼镜举在眼前,正伏着身子在登记着什么。图书室内也没有什么人,我就这样随意地翻到一本叫作《二月》的小说,然后借走了。

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二月》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至今还记得书中几位主人公的名字——“萧涧秋”“陶岚”“文嫂”,也依然记得手不释卷读完之后内心的激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竟然愿意为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作出这么大的牺牲。主人公萧涧秋身上这种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觉醒,深深打动了我。

由此,我反思了自己当时所过的生活,真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啊!那天,我躲在被窝里痛哭了一晚,为自己糟糕的人生,也为自己迷惘的未来。

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柔石先生这本薄薄的中篇小说《二月》,改变了我的命运。它把我从人生的懵懂无知中唤醒,让我比同龄人更早进入人生正轨。那时的许多决定,都与我后来的人生休戚相关。譬如决定从此好好学习,不荒废青春。也譬如心里始终坚持民间的立场,还想将来当个作家,用自己的文字折射生活。

因为读了小说《二月》的缘故,我又重新回到阅读之中。那时,我几乎把学校图书室里不多的藏书看了一大半,其中读得最多的就是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自然是其中分量最重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这三本小说集我看得十分过瘾,《朝花夕拾》《野草》也看得津津有味。

其他的包括郁达夫、闻一多、朱自清等作家的作品,也都曾认真阅读过。那段时间,我近乎疯狂地阅读着,以此打发有些寂寞的“留守少年”的生活,并排遣对未来的迷惘与困惑。

这个阶段大量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为我后来的写作提供了内容和技巧上的支持。如果说我现在还能写一些小说散文,或者教育随笔之类的文字,一定是那几年阅读的功劳。

3

用什么构建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第三段阅读经历,是在上大学之后。

进入大学之后,我与所有的大一新生一样,完全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管束,又与大家一起放飞了自我。但心里依然隐约有浪费时光、浪费青春的痛楚。于是,在迷惘痛苦了一个学期之后,就决定去图书馆看书了。没想到,就这样坚持读了3年多。这3年左右的课余时间,我不在图书馆看书,就是到市区找各种旧书店淘书。这一时期的阅读,因为读中文系的缘故,开始涉及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和中西方哲学名著。

我对先秦诸子的思想产生兴趣,是因为读了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当时对于梁启超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的解读异常佩服,于是对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

我从《论语》读起,然后又陆续读了《道德经》《庄子》《墨子》,以及梁启超、任继愈、李长之等大家的解读评论,我的思想也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我十分崇尚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逍遥游”,追求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和悠游于世的潇洒;后来,因为阅读的深入,开始为孔子“道在人间”的入世精神所感动,不知不觉中也有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感;最后,因为《墨子》中某些章节的触动,又开始成为墨子的拥趸,走到了墨子“事在人为”的行动主义上。乃至最后,在我的思想里完全找不到了老子和庄子的痕迹。因为“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孔子和墨子四处奔波,完全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在他们眼里全是芸芸众生。

现在,我在学校从事学生与教师的阅读推广工作,也在地区从事社会阅读推广工作,从未想过个人得失,也是因为受孔子和墨子精神的感召。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还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点,我同样从西方思想家罗素身上找到了。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选择那些在精神世界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书籍,譬如先秦诸子的经典文集,也譬如西方思想家的经典著作等,都能在精神方面启迪我们的成长,并让我们从中获得生存的智慧,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永久长存的不是财富,而是品格。”

尼采说:“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当我们通过阅读亲近了孔子、墨子、尼采、叔本华等先哲,我们的精神世界终将构建,并得以丰富。

4

以专业阅读成就教学生涯

我的第四段阅读经历是在近些年,大约从2012年起一直到现在。

从2012年开始,几乎是连着多年时间,我常常在周末往返于家和温州图书馆。每年从温州图书馆借阅100余本各类书籍,其中大部分都认真阅读过。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书籍……我的阅读本来有些杂,但这几年的阅读方向却比较集中,主要是社科类和教育类专业书籍。

特级教师闫学在《给教师的读书建议》一文中说:“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浓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必然需要与时俱进。无论是专业知识、人文视野还是教育理论,都需要不断更新。而这时,及时阅读相关书籍并继续学习,重新为自己定位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显得格外重要。我的阅读,从消遣或求知式逐渐转向教育类专业阅读,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

在这方面的阅读经验,我尤其推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夏书系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名师教学书系丛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夏书系丛书以及相关的教育书籍,我存有几十本,几乎是我进行教育专业阅读的首选。譬如,张康桥老师的《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书,辑录了大批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本义;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一书,告诉教师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陈心想博士的《让教育多一点理想》一书,用中西比较视野为我们分析解读社会教育现象,启发、巩固了我们对于教育的设想和理想;余文森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关心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又譬如《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关注课改理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学习的开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选收了近现代对世界、对中国都有较大影响的外国教育家的代表性教育理论著作,几乎都是教育经典之作。我曾经读过这套丛书中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约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皮亚杰教育论著选》等书籍,受益匪浅。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名师教学书系丛书”以及相关的教育书籍,我也是十分喜欢的。譬如,朱震国、黄荣华等老师的上海名师课堂中学语文系列,以这些名师的经典课堂实录为主,还有教学手记、同行点评,十分精彩。

另外,由于漪、刘远两位老师主编的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系列,我买了10余本。我的语文课堂正是因为研读了富含黄厚江、邓彤、余映潮等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著作,逐渐变得合理有序起来。

还有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语文品质谈》,是我办公桌书架上永远不能少的书籍之一。我的课堂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就来源于《语感论》,即以“听、说、读、写”为核心来建设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正是因为大量关于教育教学专业书籍的阅读,我才得以弥补自己在教学行动上的不足,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也让自己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属性。

于漪老师说:“我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力求做到‘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走这条丰富自己智力生活、用书中琼浆与醍醐滋养自己精神成长的、光荣的荆棘路。”

教师阅读,是一条光荣的荆棘之路。在繁忙的教学生涯中继续阅读,十分艰辛又十分幸福。因为那些坚持阅读、善于阅读的教师,总是能够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身边的学生,他们的职业生涯比起从不阅读的教师来说,更有幸福感。

我人生中的这四段阅读经历,让我从懵懂到成熟,从成熟到反思,从反思到行动,不断提供给我人生的原动力。

作者 | 戴柏葱,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写作实践者,全国示范文学社模范指导教师。近年来致力于推广社会阅读与教师阅读活动,著有《浮生若梦》

十本书

《三言二拍》

冯梦龙 编 严敦易 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二月》

柔石 著

外文出版社1980年版

《呐喊》

鲁迅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论语译注》

杨伯峻 译注

中华书局2009年版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 著

中华书局2016年版

《墨子》

方勇 译注

中华书局2015年版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第二版)

〔美〕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 著

闫寒冰等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语感论》

王尚文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约翰·杜威 著

王承绪 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尼采自传:瞧!这个人》

〔德〕尼采 著

刘崎 译

台海出版社2017年版

来源丨中国教师报

编辑丨白衣

觉得不错?点亮『在看』吧!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