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没有户口行不行?说说古代户口的那些事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服徭役的人怎么了 在古代没有户口行不行?说说古代户口的那些事儿

在古代没有户口行不行?说说古代户口的那些事儿

2024-05-31 1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这种编制的基础上,实行严酷的连坐,一人犯罪,其余人都要受到株连。

战时,一人逃跑,其余人都要被诛杀。

这种方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也利于农耕屯田,秦国终于异军突起,横扫六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沿用了这种制度。

(图为甘肃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汉户籍简)

到了汉代,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的措施。

每乡有乡长,每十里为一亭,每一亭有亭长。

他们主要负责户口管理和基层社会治安,从而使户籍管理更加完善和周密。

隋、唐两代实行的是三长制。

所谓三长制,就是京内每五里为一保,设保长;五保为一闾,设闾正;每四闾为一族,设族正。

京外设置里正、党长,前者相当于闾正,后者相当于族正。

京内保长、闾正、族正与京外的保长、里正、党长统称为“三长”。

三长是推行耕种、摊派徭役、赋税的农村基层组织,都有检查和统计户口的职能。

宋代王安石在变法时推行保甲制。

每十家为一保,选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每十大保为一都保。

选一威望高的人为都保正,保正有正、副两人。

凡家中有两个男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保甲制的实行极大的提高了军事防御能力,也利于维护统治阶层的统治。

(图为明朝的户籍登记)

(图为清代门牌,相当于现代的户口薄)

明清户籍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了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户口调查登记制度的相对成熟。这个制度始创于明太祖朱元璋。

如果在古代没有户口会怎样?

我们设想如果一个人以偶然的机缘穿越回了古代,没有户口那会怎样呢?

如果那样的话,首先他会没有土地。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没有户口的人会被称为流民,甚至在有的朝代会被视为盗贼。

既然形同流民和盗贼,那自然不能成为王朝的子民也不会有土地,无有栖身之所,老无所倚,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惬意洒脱怕是不好办。

其次外出不能住店。

秦代商鞅变法禁止民众自由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与店家一同治罪。

一个没有户口的人,自然不会有介绍信,自然不能住店,有事外出想晓行夜宿,怕是种奢望,只能是夜以继日的狼狈鼠窜了。

说个题外话,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历史同这位改革家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立法者商鞅最后竟被自己制定的法律困住了手脚,死在了自己制定的三尺法下。

秦孝公死后,对新法有严重不满情绪的贵族们将矛头指向商鞅,向秦惠文王告其谋反,商鞅匆忙逃离咸阳,到旅馆投宿时,因为拿不出介绍信而无处栖身。

他自己倒成了自己所颁法律的受害者。可叹一代改革家“作茧自缚”最终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读书了也不能参加科举。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作为古代社会下层通向上层的阶梯,为无数人所向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荣耀也为无数人所希冀。

如果不幸穿越到明清时期,那惨了,科举这条路算是封死了。

因为在明清时期百姓只有取得户籍,为朝廷纳税当差,才能被认为是王朝的子民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如果在古代没有户口,“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只能是一种梦想。

如果不小心穿越到了唐代那简直惨不忍睹。

这个穿越者很有可能会沦为没有户口的贱民。

根据唐代的户籍制度没有户口的人为“非编户”也就是贱民,贱民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也没有独立的“户口薄”,属于主家的私有财产。

贱民可以像货物、牲畜一样交易。一朝为贱民,终身无出期。

古代可以全国各地随便跑吗?

如果你不幸穿越回了大明王朝,想和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携美人之手,天涯海角,名山大川的遨游,两情缱绻,怕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纵使美人秋水顾盼、脉脉含情,儿女情长怕是与你无缘,剩下的只有英雄气短了。

因为明代政府规定农民的自由活动范围仅限于户籍所在地的一里之间,如果想离乡到百里之外,则必须有政府出具的文书才行。

商人外出经商,也必须领取官府颁发的“路引(类似于今天的介绍信),否则按游民处置,严重的会被杀头,轻的也会被流放。

科举考试也有户籍不公

我们只知道现代高考在户籍方面有不公平的地方,殊不知在中国古代类似今天高考的科举考试也有户籍方面的不公平。

首先,科举报考之后,能否有考试资格需审核户籍身份。

其次,政府会按地域来分配录取名额,这类录取的名额被称为“学额”、“解额”。

其主要依据是按地方行政单位的重要性和人口多寡来决定。

由此,解额、学额少应试人多的地方的考生就会想办法到解额、学额相对较多而应试人数少的地方考试,挤占当地名额。

所以,宋代朝廷规定考生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应试,外地人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到开封府应试,但要得到皇帝许可——这可比今天高考移民弄个北京户口难多了。

关于户籍的轶事

汉时,有一个名叫陈汤的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年轻时离乡去长安做官,几经起落,其间曾远征绝域消灭匈奴郅支单于,立下了赫赫战功,汉元帝时担任从事中郎,相当于部级秘书长。

陈汤早已娶了长安籍夫人,子女都生在长安。但根据当时的户籍政策,他的子女不能取得长安户籍,只能随陈汤的原籍,登记在山阳瑕丘。

在陈汤被罢官或去世后,他的子女也必须迁回原籍,尽管他们或许从未到那里去过。通过这两则故事可见,在古代想在一线城市安家落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再说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事。

话说大诗人白居易未成名时曾拿自己所作的诗歌拜见当时的官员顾况,顾况称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年轻人啊,长安米价房价都很贵,想在这里安家落户,谈何容易”这自然就是无法忽视的户口和房子问题。

当顾况读到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马上改口道:“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后来,白居易果然以遍受欢迎的诗篇和才华在长安“居易”,可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啊!

宋代要简单的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今日在京城流浪多年仍未能取得一纸户籍的“北漂族”,看后会不会生出几分“羡慕嫉妒恨”呢?追昔抚今,宋代真是一个户籍制度宽松自由,令后世漂族、蚁族,不胜神往的时代啊!

图文来自网络

爱自然:

· 爱自然网(www.aiziranle.com):是专注有机,自然,生态农产品的平台,构筑农民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商城共设有14大类商品,地域辐射全国大陆及港澳台等地区。爱自然商城开通数月以来,精准客户达2万人。

· 爱自然论坛(www.iziran.cn):是以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为己任的公益平台,致力于推广自然农法,朴门农耕,传统手工等。论坛设有自然有机农场、老种子交换、种植技术交流、酵素、专家人才、农业创业等15大区,85个小版块。

· 咨询电话:130-7520-2345 , 商务洽谈: 133-80699-309 (亦微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