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14.37宪问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怨天不尤人的拼音怎么写 一起学《论语》14.37宪问篇

一起学《论语》14.37宪问篇

2023-05-15 08: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一起学《论语》14.37宪问篇——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一起学《论语》14.37

宪问篇——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没有人能知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能知夫子呢?”孔子说:“不怨恨上天,不责备别人,向下处用功学习,从而能通达向上。知道我的,大概只有天了。”

【释词】

莫我知:即“莫知我”。李炳南:“这是孔子感叹没有知己者。”

何为:为什么。

不怨天,不尤人:尤,怨、怨尤。马融:“孔子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尤人。”钱穆:“孔子道不行于世而不怨天,知天命有穷通;人不己知而不非人,知人事有厄,亦皆由天命。”

下学而上达:下学,向下处学习,此处专指学于人道;下学先从不怨尤开始。上达,通达向上,此处专指达于知天命、通达天道。孔安国:“下学人事,上知天命。”《后案》:“所学通于天也。”钱穆:“于下学中求知人道,又知人道之原本于天。由此上达,而知道之由于天命,又知道之穷通之莫非由于天命,于是而明及天人之际,一以贯之。天人之际,即此上下之间。天命我以行道,又命我以道之穷,是皆天。”

知我者其天乎: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钱穆:“孔子之学先由于知人,此即‘下学’;渐达而至于知天,此谓‘上达’。学至于知天,乃叹惟天为知我。”张横渠:“笃于其在己者而已,人虽曰不我知,而天则知之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孔子自明其志也。孔子言己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非人也。下学人事,上知天命,时有否泰,故用有行藏,是以不怨天尤人也。唯天知己志也。

朱子曰: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

程子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又曰: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李炳南曰:孔子行道,而道不行,晚年丧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也早死,皆是怨天之事,但孔子知道天命,所以不怨天。孔子在陈绝粮,以及遭遇阳虎桓魋那些恶人,皆足引起怨人之心,但孔子只知自反,决不怨人。孔子不论遭遇如何,不怨不尤之外,仍然求学,上达最高境界,这不是人所能知,只有天知之。所以何晏注:“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

张栻曰:莫我知之叹,所以发问者,赐有问焉,可谓达矣。无所必于天,故不怨;无所期于人,故不尤。惟笃其在己者而已,下学而上达是也。下学上达,谓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天理,初不外乎人事也。圣人纯乎天道,故其发言自然如此。

展开全文

陈祥道曰:孔子言“莫己知也”,继之以“不怨天,不尤人”,盖曰“莫我知者”岂天与人使之然哉?命也!天道远而难知,故曰怨;人道迩而可指其掌,故曰尤。下学而上达,则始于穷理,终于知命,始于仁义,终于天道,如此则与天同矣,故曰“知我者其天乎”。

刘宗周曰:自卑而髙,积小而大也,自下而上,功由积累,至于达天知化,则有莫知其所以然者,非才学便达天徳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一时之学达也;志学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终身之学达也。

郑汝谐曰:大道为公,天人一致。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天知之,人亦知之。大道既隐,天人相违。求合于人者,必违于天;求合于天者,必违于人。不怨天、不尤人,知天人之相违也;下学人事、上达天理,与天为一也。夫既与天为一矣,是宜人之不我知也。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蕅益大师曰:今人离下学而高谈上达,譬如无翅,妄拟腾空。

钱穆曰:本章重在“下学”两字。一部《论语》,皆言下学。能下学,自能上达。孔子反己自修,循序渐进,以致其知。知愈深而怨尤自去,循至于无人能知、惟天独知之一境。故圣人于人事能竭其忠,于天命能尽其信。圣人之学,自常人视之,若至高不可攀,然亦本十室之邑所必有之忠信而又好学以达此境。故下学实自忠信始。不忠不信以为学,终无逃于为小人之下达。至于舍下学而求上达,昧人事而亿天命,亦非孔门之学。深读《论语》者可自得之。

《松阳讲义》曰:学者读这章书,须知圣人只是这下学。一部五经四书,都是说下学。若不从下学,纵智勇绝世,却是门外汉。然不曾打破怨尤一关,亦不能下学。此一关最难,无论他人,即屈原行吟泽畔,只做得怨尤,不曾做得下学。须先将自家胸中怨尤病根尽情斩去,不留丝毫,方能下学。

【附录】

《四书解义》曰:盖子贡平日求知于外,未尝从心体切实用功,孔子故为此言,以启其心悟之学。学者诚能反己自修,循序渐进,则自有与天相合之原。

《论语正义》曰:“莫我知”者,夫子叹己不见用,由世人莫我知故也。夫子当衰周之世,天未欲平治天下,而但生德于己,正使夫子立文垂制以教万世,故仪封人言“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也。《史记·孔子世家》:“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chú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据《史记》此文“莫知”之叹,盖发于获麟之后。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新解》《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论语讲要》《论语正义》《论语学案》《论语全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点睛》《论语后案》《史记》《松阳讲义》《四书解义》。

本篇完,免费获得全套电子课程,请关注课程发布公号“文化传统”(wenhuact)的微信推送,过往课程可在底部菜单“经典学习——论语”栏目获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