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第十四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怨天不尤人怎么读 《论语》宪问第十四㊱

《论语》宪问第十四㊱

2023-09-27 0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论语》宪问第十四㊱-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怨天,不尤人。

宪问第十四㊱-㊲

㊱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㊲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或曰:有人问。有人问孔夫子,说如果我们以德去抱怨怎么样?

子曰:何以报德?反问了一句。如果以德报怨,那以什么去报德呢?言下之意不需要以德报怨,那到底该如何去做呢?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在我们生活当中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在生活当中,总是遇到一些道德绑架的事情。尤其是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以后,修身以后,就会碰到这种状况。说有人欺负我们,怎么办?要以德去抱怨吗?比如说:有人借了我们的钱财,他不还,我们要以德去抱怨吗?别人对我们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甚至还在绑架我们,这个时候要如何去应对呢?所以孔夫子告诉了我们方法:“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别人如果对我们是好的,是用德来对待我们的,我们必然是要以德报德的。要回馈给对方更多,要为对方去着想和考虑。可是对方如果做了一些对我们不好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要以直抱怨。何为直呢?我们把它解释成“内心当下最真实的想法”称之为直。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借了我们的钱不还。我也需要这笔钱,那我就直接管他要就好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对方不守诚信在先,我们去要没有任何问题。那还有一种人说,对方借了我的钱,或许他也比较难,对我来讲,这个钱也没有那么重要,那我就先不要了。那这说明我们这个时候的直是有仁德的,我们有更强的包容性,我们更能理解对方。那这个时候我们心中的直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说直是我们当下心中,最真实的那个感受,可是每个人的感受却不相同。

生活当中发生了其他的事情也一样。比如说有的人背后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和不好的动作,那我们就以直抱怨就好了。如果他做的就是不对的,我们可以当面质问,我们甚至可以去揭穿,这是我们当下心中的直。可是有的人心胸更宽广一些,背后说我一些坏话,小人的行径。可是我不愿与他计较,我也不需要与他计较。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包容。所以我们用德来提升自身的修为,但是我们拒绝被德绑架。

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道德绑架。比如说:我们学习的圣贤文化,有人就说了,你不是学了《论语》吗?不是学了圣贤的文化吗?那你就应该对我好。谁说的,我要看一个度的。如果你不值得,我就不对你好,有什么问题吗?这叫直。可是如果有人说,你学了文化,你就该对我好啊。我不与你计较,我呵呵一笑,这也是我心中的直。所以这里的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到底什么叫直,什么程度叫直,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当下的心情,当下的感受,当下的修为,当下的境界。

简而言之,其实这句话很简单,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遇到对方用怨的形式来对待我们,我们就以当下最真实的感受去面对,而不需要自我绑架。但是不提倡以怨报怨。比如说对方采取了不好的方式,对我们讲的不好的话语,我们不会同样以不好的话语和方式反馈回去,那是小人和小人之间的行径。,我们可以用德来要求自己,说我不停的提升自己,我当下如果直来直去,直接把真实的感受反馈给了对方,我要觉得不太合适,那我就用德来修正自己,提升自己。但是绝不是对你的妥协,我也不会受这种委屈,这叫直。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孔夫子感叹了一句话,莫我知也夫:有谁能了解我呢?有谁能懂我呢?子贡听到孔夫子如此感叹,问了一句“何为其莫知子也”?怎么能说别人不了解你呢?为何别人不了解你呢?

展开全文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这里的天:指的是无法主宰的东西,无法掌控的,无法改变的。不尤人:尤是责备他人。孔夫子说我不怨天,也不责备他人,我也不去怨那些无法改变,无法主宰的人和事情。比如说孔夫子出生在春秋那个年代,礼崩乐坏。人们不修德政,不行周礼,这是无法改变的,无法主宰的。所以孔夫子说,我不怨恨这些无法主宰的事情。我也不责备他人。我也不怪诸侯国的国君不能推行周礼。我也不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但是,我是要求自己的,如何要求自己呢?

下学而上达。下学:是下学人道,下学人事。上达:是上达天道,上达天命。我们从《论语》当中就可以看到孔夫子的这种行为和思维。下学:他去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君臣、父子、家庭之道。但是上达天命,上达天道。就是我通过人与人的事情,人与社会之间的事情,从当中让人们体悟天之道。所以孔夫子一生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下学而上达,自己默默地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再去教会他人。

知我者,其天乎。大概能懂我的人,能了解我的人,只有老天吧。别人都会觉得,你做这样的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已然礼崩乐坏,大势已去,你又能改变什么?

我们上一讲也讲到,微生亩说孔夫子,无乃为佞乎?难道你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华吗?难道你是为了谄媚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疾固也。可能我只是比较固执吧。我只是想坚定的做自己的事情吧。看这里就有了这句感叹。从这句感叹我们延伸到生活当中。首先第一件事情:不怨天,不尤人。一个人要懂得修正自己,提升自己,不去抱怨那些无法主宰,无法改变的事情,同时也不责备他人。所以《中庸》从这里延伸出来一句话:“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做到不怨天尤人呢?就是正己。我不断地提升自己,要求自己,这个时候不会怨天尤人。我们生活当中会有很多的抱怨,会责备他人。从哪里来的呢?就是这个原因。我们不是在正己和提升自己,我们就总是抱怨。比如说抱怨社会,现在这个社会生意太难做了,人心不古啊;这个顾客呀,怎么如此的刁钻;朋友怎么如此的难以相处呢?感情怎么如此的不坚固呢?人心太善变,你看这都是抱怨,都是在怨天尤人。所以一个人要想不去怨天尤人,没有那么多的怨恨和情绪,就要懂得正己而不求人。我不停的去提升自己,就不会产生抱怨。

那么再说第二点:“下学而上达。”一个人你在不停的正己,你就会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你自己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被纷纷扰扰所影响。就如孔夫子一样,即使有人不理解我,有人不懂我,我在这里感叹,但是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去做下学而上达的事情;我去传播文化;我去推行周礼;我自己清楚我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了。所以在生活当中,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总是需要得到他人的赞同和认可,实则大可不必。

我们首先,正己而不求于人,我们不怨天不尤人。接下来,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了,是不需要别人理解和认同的。我很坚定我自己内心所想,我很坚定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定力,就会有决心,我们的心就是静的,不被外在的环境干扰和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