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和目标 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4-07-15 16: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疫情相互叠加的外部复杂环境,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三大任务”,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保费收入稳定增长,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显著,资本市场取得新的突破,政府助融能力显著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明显,为启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一、2022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治领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党建,全面履行从严治党责任。制订局领导班子集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个人责任清单,健全完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照单履责;强化监督执纪,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按照谈心谈话计划进行早提醒,早教育,全年共计开展谈心谈话40余人次;开好民主生活会,督促班子成员对照要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季度末开展全员工作责任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八项工作制度;印发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周组织开展政治理论专题集中学习教育,全年累计学习30余次。

二是重实践,常态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织机关干部赴施简烈士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瞻仰参观,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弘扬革命精神;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党建+业务”学习的良好机制和氛围;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排序解决群众关心问题,聚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防范处置非法集资两大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组织开展“奋楫争先·攻坚有我|启东干部话担当”活动,引导全局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激发干事热情;开展“组织在身边·干部有作为”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多角度多形式开展“三联三进”活动,全方位掌握局干部“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情况,努力打造一批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

三是强监督,不断提升机关作风建设。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认真对照“十聚焦十查摆”,聚焦十个方面突出作风问题,推动单位、科室、个人“三级联查”,共查摆出55条问题,并做到即知即改;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做好节假日廉政微提醒,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落实《启东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实施细则(试行)》,作为对机关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审核把关报告内容;加强对公车使用、公务接待等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

四是亮特色,打造“金融连心桥”党建品牌。依托金融服务党建联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激发全局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红色动力”。“七一”前夕,组织开展了金融系统“学习强国”挑战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联合人行启东市支行、启东农商银行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主题宣讲,引导党员代表们把学精神内涵转化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成效;举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金融系统职工气排球比赛,进一步丰富业余文体生活,丰富金融文化内涵;联合人民银行、招商银行共同举办“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演讲比赛,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启东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金融护航,全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开展“金融护航”实体经济计划,不断服务“稳经济增长”大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一是政策引领,激发经济新活力。制定《启东市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鼓励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93.0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41亿元,同比增幅9.60%;各项贷款余额1676.17亿元,比年初增加189.67亿元,同比增幅14.89%。截至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85.19亿元,较年初增加40.99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幅28.43%。会同财政局研究出台了《启东市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项下融资产品实施方案》(启财建〔2022〕3号),在风险补偿基金项下设立“小微贷”“苏科贷”,补充“启信贷”产品,普惠小微贷款实现“量增、面扩、价降”。目前“小微贷”等放款规模约13亿元,惠及企业336家。

二是稳中求进,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督促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予以展期或续贷,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多次牵头协调亿丰商城物业百安居贷款及南通二建集团资金周转问题。督促银行机构严格落实人民银行关于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的发放要求,不缩减原有信贷余额,通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持续推动转贷机制有效运转,截至9月末,邦盛转贷当年已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转贷服务901笔、717户,累计转贷44.45亿元。截至9月末,国投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17.18亿元,本年新增担保总额15.86亿元,本年新增担保企业户数311户。

三是活动引领,提高精准金融服务。开展2022年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活动,推动区镇与金融机构深入对接,推动各金融机构针对全市工业百强企业、重大项目开展金融服务上门行活动,深入走访调研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6月2日,在生命健康科技园举行“政银企”合作签约仪式,园区管委会与启东农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东农商银行为园区内28家企业总计授信10亿元额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7月13日,“金融助企 共谋发展”政银企高新区专场对接会上,7家银行与11家企业进行授信签约,授信额度达21570万元。7月25日,生命健康产业园与启东农商行举办政银企合作签约仪式,启东农商行为园区授信20亿元,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壮大。

四是平台支撑,畅通线上融资通道。持续推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扩面增效,让数据“多走路”,让企业“少走路”。向区镇、银行下发《2022年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工作任务》,双头推动,多措并举,引导中小微企业通过平台获得信贷支持,提高平台企业获得率和活跃度。截至目前,辖内共有8338家企业接入平台,今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1502家。平台累计为2583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4832笔,实现授信277.80亿元,其中,今年以来为931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174笔,实现授信82.18亿元,新增首贷企业数172家。

五是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动理念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推动金融机构围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保障金融运行安全、推进产融紧密结合等方面进行金融产品、服务、技术、模式等创新。今年以来,12家银行实施了15个创新项目。

(三)资本引航,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培育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共有4家,江苏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14家,其中今年新增45家。全市有上市入轨企业12家,其中,今年新增入轨企业7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1家,新增报会企业1家。目前全市有15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申报进入南通市上市入围企业,入围转化(完成入轨股改)已达7家。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直接融资105.91亿元,其中股权融资4.21亿元,债券融资101.7亿元。

一是打好新政“组合拳”,按下上市“加速键”。围绕“一计划一政策三制度”加强政策供给。制订上市倍增计划。年初制订出台了《启东市上市挂牌企业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目标任务,力争2025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打造资本市场“启东板块”;优化上市扶持政策。3月份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启政规〔2022〕2号)文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上市挂牌等方面奖补力度。企业境内上市奖励由原来300万元提升至600万元;企业新三板挂牌奖励由原来100万元提升至180万元,同时配套3年每年20万的督导费用补贴;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上市及新三板挂牌联席会议制度、市领导挂钩联系拟上市企业制度、拟上市挂牌企业“白名单”制度,为企业上市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目前,已有爱普车辆、吉莱微电子等9家企业列入南通上市挂牌企业“白名单”。加强上市挂牌工作考核力度。将后备企业申报数、企业入轨数、完成股改、辅导备案等节点纳入区镇经济发展考核,以此激发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扩大后备“蓄水池”,激发梯度“新势能”。年初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后备企业申报工作,各区镇申报后备企业共50家。围绕“入轨企业+重点后备企业+储备上市企业”,梯度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建立后备企业资源库。组织辖内企业参加南通市“江海创投行”线上路演活动,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展的作用;线下邀请爱普车辆、北新新能等拟上市企业参加南通组织的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专题培训活动,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资本市场;带领金融机构赴摩多利、国莱特等上市后备企业开展融资对接活动,助力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三是强化服务“连环招”,营造培育“新生态”。建立上市挂牌企业快速协调机制,梳理形成上市领导小组成员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工作网,提升上市工作协调沟通效率。由启东市上市挂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扎口,协同住建、国土等部门,主动服务,为企业按时办结合规性证明开具工作。今年以来,已协助久正工学、吉莱电子、海四达、北新新能、巴兰仕等企业开具合规性证明三十余次。

四是紧盯企业“时间表”,点燃上市“助推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上市后备入库企业50家,入轨企业12家、重点后备企业10家,上市储备企业29家。吉莱微电子6月底已提交创业板IPO申请;爱普车辆于2021年6月已申请辅导备案,计划2023年4月申报创业板;北新新能3月底已申请辅导备案,计划2023年4月申报创业板;久正工学计划10月向全国股转中心提交材料,年底前完成新三板挂牌。今年已新增入轨企业7家(托伦斯、津润液压、钢企管家、摩多利、腾安智能、美通重工、海龙风电)。重点后备企业中,和和新材于6月进入新三板创新层。

(四)监管稳航,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型机关,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章立制,建设法治型机关。建立健全法治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启东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要求,着力打造现代高效有为法治型机关。厚植情怀,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深入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植塑造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接受市委依法行政专项巡察,对反馈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开展现场检查材料“回头看”,制定《启东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制度》等措施,三项存在问题全部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

二是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聚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培优汰劣,强监管促合规发展。全年新设科技小贷公司1家、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分支机构1家,注销融资担保经营许可证1家。严格按照各类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监管准则,联合市管、税务、人社等部门对全市15家机构开展动态监管,确保经营合规风险可控。截止9月末,共下发监管意见函(整改通知书)15件,列入正常经营机构11家、非正常经营机构4家。在省组织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监管评级中,获评A类机构5家、B类机构2家,高于兄弟县市平均水平,在南通组织的监管员工作考评中,局三名主监管员均名列前茅。回归本源,纾困解难显责任担当。推动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公司拓展业务,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上发挥补充性作用。截止9月末,7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4.64亿元,当年累放贷款3.7亿元,平均贷款利率10.36%;1家融资担保公司在保责任余额17.18亿元,当年新增担保总额15.86亿元,在保余额放大倍数达4.95,在南通地区7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列首位,平均担保费率仅0.68%;3家典当行典当余额0.47亿元,当年新增典当业务0.86亿元;3家融资租赁公司投放融资租赁额0.05亿元;1家商业保理公司发放保理融资额2.94亿元。全辖15家地方金融从业机构实缴资本13.2亿元,为各类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累计25.72亿元,实现税1080.96万元。

三是防范金融风险,强化打击处置非法集资活动。主动站位,依法承接处非条例职责。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要求,指导各区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2022年度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点,印发《启东市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出台《启东市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各区镇、街道、市处非各成员单位召开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全市处非条线干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宣传,提高市民风险防范意识。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非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群众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线上全年利用《启东日报》、“政风行风热线”、融媒体、区镇部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推文4期,防非知识系列连载6期,短视频10条次。线下组织金融网点网格员和社会综治网格员向市民群众发放宣传折页、布袋、年画等10余万份,“防非江海行”集中宣讲,宣讲团成员进社区、进银行、进机关等19场次,广场宣传答疑活动3场次,将编排的《补课》、《利箭穿心》、《非法集资害死人》等防非文艺节目“送戏下乡”100场次。打早打小,形成部门联动处置合力。处非工作专班全年核查研判包含“金融”“理财”“财富”字样的企业20家,开展“扫楼扫街”专项排查5次,会同公安、市管、人行等部门联合检查处置群众举报发现的涉非线索3条。组织各区镇、街道、处非成员单位排查企业1357家,对涉嫌非法集资苗头信息线索“早发现、早处置”。会同行政审批等部门开展商事注册登记会商23家。组织金融网格员开展反诈防非工作培训,提升全市21家银行机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非法集资工作质效。压实维稳,着力妥善化解信访矛盾。重点梳理非法集资受损群体的信访矛盾,做好富源、信崇、善林、旺达石化、恒大等群体的信访接待,全年办结阳光信访平台交办以及来信信访问题的处置11件。加强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充分运用金融领域信访联席工作机制,主动担当作为,对河南村镇银行涉稳群体组织召开信访联席会议3次,指导属地区镇建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预案方案,建立风险隐患日报告制度,开展重点人员稳控化解。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生投资受损群体集访闹访、赴省进京非法上访等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市贷款总额和制造业贷款在各县市区中排名靠后,信贷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转贷担保服务”等助融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推广。(3)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各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手段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二是企业上市挂牌后备力量有待进一步推动。(1)上市挂牌氛围不够浓厚。企业自身缺乏长远目标,不想上市、不敢上市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认识不足,不愿上市、不想上市。尤其对于新三板市场,多数企业存在认识偏差,不愿借助新三板市场发展。(2)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合力不足。依托乡镇开展后备资源挖掘、上市挂牌后备企业申报以及后备企业资本市场培训等是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重要抓手,但部分区镇对推进企业上市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悉、配合度不高,尚未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有待进一步加强。(1)监管措施力度亟需加强创新。本地多数地方金融机构的股东为非金融类民营企业或无金融从业背景的自然人,经营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在业务开展中对政策的把握不强,容易突破相关规则的管制。(2)非法集资调查处置力度需待巩固提升。非法集资活动逐步向新领域、新业态转移蔓延,呈现出形式渐趋隐蔽、花样不断翻新的特点,且与拉人头、发展下线的传销模式交织叠加,认定和处置的工作难度加大。(3)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非法集资案件参与投资人员结构呈老龄化,且多数不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素养,盲目投资、因利投资现象不绝。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谋新篇,布新局,围绕“五个更加注重”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不断营造健康、有序、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提高站位,更加注重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一是深化拓展特色党建,突出党建引领功能。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职能工作深度融合,鼓励培育“党建特色产品”。

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措施。引导广大干部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及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强化党组主体责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全局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加强作风建设为抓手,解决思想不够解放、对新发展理念领会得不深不透的问题;解决本领恐慌、畏难情绪的问题;解决不敢担当、拈轻怕重的问题等等,确保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建设让市委市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二)立足本质,更加注重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一是构建新型融资对接服务体系。对全市工业百强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开展融资服务大走访,分领域、分时段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全力推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扩面增效,推动更多企业入驻平台,确保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保持南通第一梯队。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风险共担机制作用,着力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推动转贷机制高效运转,引导银行机构参与合作,加快业务落地,扩大中小微企业受惠面,力争2023年全年新增贷款200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比不低于10%。

二是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企业信贷支持、股权融资、上市挂牌等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发挥产业投资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作用,支持原始创新和高科技项目成果在启转化。引导金融机构从推进产融紧密结合、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金融产品、服务、技术、模式等创新,给予本地科技创新企业更多金融支持,助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三是着力推进现代金融集聚区建设。打造金融集聚区,吸引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集聚,促进金融业发展。围绕落户奖励、办公用房扶持、产业带动奖励、股权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人才奖励等多个方面,为新引进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财政奖励和支持,进一步发挥金融集聚效应,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实体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打造风投创投集聚区,着力培育一批标杆企业,鼓励投早、投小、投科。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投贷联动,努力构建金融赋能“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生态链。

(三)强化服务,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能力

一是加强排摸,全力挖掘后备资源。多维挖掘后备资源,通过乡镇发动、部门联合,遴选治理结构完善、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扩充到上市后备资源库。争取2023年全市上市后备企业达50家,

二是分类施策,全力做好梯度培育。着力做好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改制、挂牌、上市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通过对后备企业上门“一对一”辅导、“一企一策”协调等措施,重点培育一批3-5年内上市申报企业。力争2023年上市入轨企业达18家,辅导备案企业3家,报会企业2家,上市挂牌企业3家。

三是加大宣传,全力营造上市氛围。持续开展上市挂牌宣传工作,把宏观形势、扶持政策、上市程序等知识送上门、讲明白;组织拟上市企业主要负责人赴已上市企业、上市工作先进地区、证券交易所等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带领股投创投机构走进企业、组织企业公开路演、举办论坛等方式,推动上市挂牌入轨企业、重点企业和后备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充分发挥股权创投机构专业化管理、项目及人才引进等优势,提高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争取2023年开展后备企业走访不少于百次,融资对接活动全年不少于5次。

(四)优化监管,更加注重引导地方从业金融组织规范发展

一是着力引导行业规范经营发展。进一步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加大法律法规宣教力度,分行业召开培训交流会,提升机构股东、高管及业务员的法治思维和守正意识;组织外出学习交流,拓宽机构高管及业务骨干视野,提升业务创新意识和能力;参照省、南通市对地方金融组织的财政奖补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应的财政奖补扶持政策,提升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落实支农支小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推进监管行政执法。结合《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以及省、南通市关于行政处罚、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分行业监管细则的规定,研究制定我市的监管实施细则,推动监管工作固定化、程序化、法制化;创新建立监管员驻点跟班督导工作机制,帮助监管员深入了解和掌握各行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升日常监管工作质效;综合运用市管、税务、人社等部门力量,加强与股东、高管的沟通引导,推动融资租赁等问题机构办理注销或变更等手续,退出行业市场。

(五)严守底线,更加注重优化市域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切实加强风险排查和处置化解。探索推动“综治网格+金融网格+警务网格”三网融合,落实落细网格员排查工作职责,提升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工作质效;加大举报奖励办法的群众知晓度,提高群众发现举报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定期开展全市范围涉非风险集中排查,强化与公安、市管等部门的联动,实现涉嫌非法集资苗头信息线索“早发现、早处置”;贯彻落实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打击处置非法放贷专项行动。

二是创新防非宣传模式和宣传力度。大力开拓线上宣传新渠道,制作一批通俗易懂的视频及图片类宣传资料,通过官方媒体、自媒体、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电子广告屏等宣传载体发布,提升传播度和受众面;精准落实传统线下宣传方式,有序开展广场宣传、集中宣讲等与群众面对面、参与度高的宣传活动;协调商超、宾馆等在公共区域开辟防非宣传角,通过设置宣传栏、放置宣传折页的方式开展驻点特色宣传。

2022.11.14启东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pdf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