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佛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龙华寺三圣殿前面的坐佛像是谁扮演的 第二章 佛教

第二章 佛教

2023-08-24 13: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崂山县志》记载,崂山崇佛寺建于魏元帝景元五年(264年)。东晋义熙年间高僧法显从天竺(今印.度)取经乘船归来,于崂山南岸登陆,受到当时长广郡太守李嶷的热情接待,将其接到不其城内(今城阳工带)。法显在不其城逗留期间,翻译了部分佛经,并在其登陆之地建造了石佛寺(即栲栳岛之潮海院)。尔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佛教在青岛逐步得到发展,许多朝代都建有寺院。青岛市区(包括崂山县)建于北魏的有法海寺;建于元朝的有清凉院、菩萨庙等;建于明朝的有于姑庵、观音寺、峡口庙、华严寺等;建于民国的有湛山寺、湛山精舍;建筑年代不详的有毗庐庵、灵圣寺。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在青岛设有日本佛教寺院7处.真宗本派西本原寺别院(无棣路3号);净土宗善马寺(黄台路饲号);真宗大谷派东本原寺别院(胶州路2号);日莲宗莲长寺(吉林路6号);临济派妙心寺别院(吉林路4号);曹洞宗曹豁寺(武城路2号);真言宗大光寺(夏津路7号)。到青岛解放前夕,佛教尚存有寺院13处,和尚21人,尼姑6人,寄居5人。青岛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重点寺院法海寺、华严寺、于姑庵、湛山寺进行维修。1959年,这13处寺院,新修完好的有湛山寺、华严寺、法海寺,一般完好的有于姑庵、观音寺、清凉院、湛山精舍,部分破漏又无佛像的有潮海院、石佛寺,部分破漏的有毗庐庵,部分倒塌的有灵圣寺,破漏不堪的有峡口庙,已无佛像的有菩萨庙。湛山寺有和尚11人,寄居2人;华严寺有和尚6人:尼姑1人;法海寺有寄居2人;石佛寺有和尚2人,清凉院有和尚1人,尼姑2人,寄居1人;于姑庵有尼姑3人;毗庐庵有和尚l人。

“文化大革命”中,各寺庙均遭到破坏,佛像、经典、史物等全部被毁,僧、尼被遣送,有的被迫还俗,大殿被封闭或挪做他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1984年,占用湛山寺的单位全部搬走,湛山寺收回全部房产,并于1986年12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后的湛山寺有和尚30余人。

 

第一节 活  动

佛教在青岛主要有两大宗派,即禅宗和天台宗,宗派之间佛事活动虽有不同,但无很大差别。湛山寺最初不应酬佛事,以后有护法居士到寺里恳请荐亡或消灾等佛事,因此有了佛事的开端。但这里的佛事与别处不同,一不出寺到施主家里作佛事;二不计经价,由施主随意供奉。湛山寺农历每年有10次固定法会。正月初三,居士们来寺团拜;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法会;四月初八,释迦世尊圣诞法会,也是湛山寺最大的一次庙会;六月初一,倓虚法师诞辰;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法会;七月十五日,孟兰盆会,做水陆道场;九月十九日,观音出家法会;九月三十日,药师如来圣诞法会;十一月十七日,弥陀法会;十二月初八,释迦世尊成道法会。

青岛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宗教界人士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青岛佛教界以湛山寺为主体,组织僧侣、男女居士500余人,参加市区各界人民举行的游行示威活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同时积极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运动。解放前,各寺庙大都以出租土地和雇工剥削维持生活。解放后,在土地改革时,各寺庙的土地除留一部分自种外,其余全部分给了农民,山林也同时收归国有,僧众一般都参加隼产劳动。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华严寺与太清宫等处寺庙、道观联合办起了生产合作社。合作社下设两个组,上个组搞农业,一个组搞制药业和门诊,广大僧、道人员过着亦禅、亦工、亦农的生活,走上了自给自养的道路。

    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6月25日上午10时半,青岛市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会长真寂,带领僧侣30余人,在湛山寺三圣殿主持诵经祈祷仪式,表示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和平外交政策。

1987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湛山寺修复开放后的第一个“佛圣诞”,也是湛山寺修复开放后的第一个庙会。商贩在庙外设摊点120余处;庙内接待信徒和群众2200余人。上午僧众身穿袈裟或僧衣偕信徒50余人,在僧寮院临时佛堂举行“佛圣诞”,沐佛仪式进行了“普佛”、“绕佛”和“交大供”等宗教活动。        

 

第二节 寺  院

法海寺 坐落于崂山夏庄镇源头村东侧,北依少山,前临源头河,石门山矗其左,丹山襟其右。该寺建于北魏年间(420~532年),是青岛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

法海寺占地80公亩,分前后两院,前院大雄宝殿5间,殿前两侧各有高大银杏树1株。碑亭两座:西为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碑,东为清康熙再十二年(1713年)重修碑。后殿5间,殿掌外檐下,“清”、“规”两石对立。檐下的东墙上嵌一方形汉白玉寺规碑。后院内植柏树4棵,其中一棵叶子有针、扁、圆、长四种形状,十分奇特,名“四样柏”。山门外,南院墙的东头建殿堂3间,供“龙王”;西头建殿堂3间,供“关帝”。这两处殿堂属地方庙,托法海寺代管。每年正月十五日和四月初^日是法海寺的庙会,香火极盛。

法海寺属佛教禅宗临济派,寺庙座禅、挂视、收徒,是传戒的“丛林”道场。寺僧早晚诵经,有木鱼、磬、小钹、吊钟伴诵。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祈祷,诵“香赞”。乡民办丧事,只要送来香火钱,寺僧不去民家,只在庙内替乡民诵经祈祷。逢天旱或久雨不晴,乡民多来寺内“祈雨”、“祈晴”。寺僧出庙做“善事”不收钱。

法海寺两侧是寺僧墓地,凡修建法海寺有功的和尚,死后筑塔葬之,以为纪念。这里原有3座塔墓鼎立,一是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为园通和尚筑的塔;另外两座是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为广进和玉柱两和尚筑的塔。

法海寺自建寺以来曾多次维修扩建。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重修碑记载:“自魏武皇帝创建,宋嘉祜三年(1057年)寺僧重修……。”元延祜二年(1315年)重修碑载:“本寺住持信公至此,请淮涉寺寿公主持法海,于是重修”。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亦有碑记载重修的经过。1934年,亦进行过修建,重修后计有大殿、门楼、七神庙各1座,僧寮4间,客房2间,院墙292米。

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6年拨款维修,到1966年仍十分完好。“文化大革命”中,法海寺遭到严重破坏。仅存大殿1座、门楼1个,但都破损不堪,其余房屋或倒塌,或拆除,旧址由崂山源头小学使用。1982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法海寺列为青岛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 坐落于崂山东麓,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华严寺原是即墨城“准提庵”之下院,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1931年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时赠匾,始称“华严寺”,属禅宗的临济沤。

华严寺是明崇祯监察御史黄宗昌罢归后出资筹建的,后毁于兵乱。后世之华严寺,是清顺治九年(1652年)黄宗昌之子黄坦继父志施捐出资,由即墨准提庵和尚慈沾鸠工建成大殿,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增建了前楼,历经30余年始全部竣工。华严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清乾隆年间,后殿及客房、祖堂遭火灾焚毁殆尽,和尚源洽乃赴江南募化重修。“文化大革命”前夕,华严寺建筑有:正殿3间,后殿3间,前后东西配殿殿共16间,藏经阁3间,阁右旁为弥陀阁3间,右楼房6间,僧舍16间,客堂5间。山门外右旁有塔院,前有斋堂3间,放生池1个,塔院内有1座七级砖塔,系华严寺笫一代住持慈沾大师的藏骨塔;与砖塔相对的是l座石塔,系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塔。相传善和是农民起义领袖于七。栖霞县反清义士于七起义失败后,潜来崂山华严寺,得到慈沾大师的掩护。慈沾用沸水给于七毁面,伪装麻疯僧人,瞒过清兵搜捕。而后于七拜慈沾为师,皈依佛门,法名“善和”。慈沾死后,善和为华严寺第二代住持,康熙十一年(1672年)病故。

华严寺系私建庙宇,民国时期,庙上时有驻军。1935年由沈鸿烈倡议组成“释道联合会”,由华严寺、太清宫、明道观、白云洞等11个寺观道长、住持组成,莲桥任会长。任务是处理各寺庙一切事宜,研究各庙教务灰加强联系.并处理与村民之纠纷。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青岛保安队于1937年将该舍改组,名“释道研究会”,华严寺和尚法舟任副会长,不久即改任会长。

青岛解放后,华严寺由知客圣暄当家,1951年因反革命罪被捕判刑,遂由仁义和尚当家,l958年改由仁祯和尚当家。“文化大革命”中,华严寺所有殿堂、配房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华严寺列为青岛市市级重点义物保护单位。1984年秋,青岛帝文物管理委员会将该寺修复。修复后的华严寺仍由青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于姑庵 位于四方区东部错埠岭村东南的小山坡上,是青岛市仅存的一个尼姑庵,相传始建手唐,名“黄德庵”,以后扎经沧桑逐步衰落,明初于姓居民在此建错埠岭村。成化年间(1465~1487年),有一于姓女子出家为道姑,于是在原黄德庵旧址童新修建了工座道庵,改名为“于姑庵”。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于姑庵曾进行过一次重修和扩建。这时共有殿字和房舍25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以后,道僧交替,于女古庵由道教的遣姑庵改为佛教的尼姑庵,属佛教禅宗的临济派。1934年于姑庵再次重修。这次革修的于姑庵纯属佛教的布局。殿宇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配有东西两厢,以及西院僧舍10余间。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和四月初八为庙会,此时香火极盛。青岛解放前于姑庵有土地151亩,自种一小部分,其余出租。青岛解放后,在土地改革中,出租的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文化大革命”中佛像等全部被毁,尼姑被遣送原籍,房旱由青岛市卫生局做危险品仓库使用。1982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于姑庵列为青岛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青岛市卫生局将其腾出,由青岛市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管理。

湛山寺 位于青岛市区湛山南麓,属天台宗,是天台宗最年轻的名刹。湛山寺占地150余公亩,建筑面积3799平方米,是青岛市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湛山寺筹建宁1931年夏,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东铁路稽查局长陈飞青和佛学家周叔迦等倡议,得到当时的青岛市长胡若愚、沈鸿烈及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庭、青岛市佛学舍会长王湘汀的支持和赞助,委托时任哈尔滨极乐寺住持倓虚法师于1932年来青岛主持兴建的。第一期工程1934年4月开工,举建了三圣殿、僧寮及围墙、放生池,同年9月落成,12月8日举行了开光仪式。1935年续建了讲经堂、方丈寮、执事寮、厨房、库房、茶房、浴室等。所需资金全部是募捐所得。第二期工程1937年动王,兴建了大雄宝殿和旧东院(后改为男居士念佛堂),1938年竣工。所需资金全部由王湘汀捐赠。第三期工程1937年动工,兴建了藏经楼及药师塔,1938年落成。资金由周志辅、周志俊(原青岛华新纱厂经理,建国后曾任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晏会副主任)兄妹捐赠。第四期工程1941年动工,兴建了天王殿和新东院(后改为女居士念佛堂),1943年竣工。资金由张伯祥、崔岱东捐赠。第五期工程19狃年动工,兴建了山门及台阶,1945年竣工,所需资金由林耕宇捐赠。

青岛解放后湛山寺在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进一步得到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湛山寺被迫关闭,僧人被遣送,大殿及配房被挪做他用。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恢复和逐步落实。1983年国务院确定湛山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在全国的重点开放寺庙。1984年7月,原占湛山寺的单位全部搬走,青岛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150万元,由青岛房屋修建公司承包,将被破坏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以及山门、石狮子、药师塔、方丈寮、僧寮、客房、讲经堂等进行了全面大修,同时还修建了厕所、道路,安装了输电线路,上、下水设备、电话总机等。由浙江天台县下炉、三合工艺厂用樟木雕刻了释迦摩尼等佛像15尊;浙江宁波佛像艺术研究所泥塑了四大天王、16尊者等佛像”尊;由苏州市民丰锅厂铸造了钟和宝鼎等法器。在修复谬山寺的过程中,得到上海龙华寺明场、玉佛寺真禅两位大法师和苏州西园寺安上法师的鼎力协助和支持。1985年香港大光法师向青岛湛山寺赠送了佛舍利和倓虚舍利。1986年12月30日湛山寺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北京广济寺首座明哲法师应邀来湛山寺兼任方丈。同年6月6日湛山寺举行了隆重的佛像开光和方丈升座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山东省人民代表大舍常务季员会副主任马绪涛、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宇培皋、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金宝珍、副主任许焕新、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刘镇、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延令、香港湛山寺以及全国各地各大寺庙的170位来宾前往祝贺。

1989年,日本华侨王淑兰、孙盛兰居士捐资在湛山寺放生池内修建了“兰亭”一处,“兰亭”二字系中国佛教协余会长赵朴初所题。同年香港郭兆明居士捐资在湛山寺内修建了钟楼和鼓楼。

湛山寺历任住持

第一任住倓虚。1932年来青岛筹建湛山寺,由于工作得力,工程进展顺利,于是法缘大开,受到青岛佛教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担任了湛山寺第一任住持。到1944年,倓虚因年事已高,宣布退居,1949年春去香港。

第二任住持善波(俗名李宝俊)。北京人,幼年出家五台山普济寺,后求学于北京广济寺,1932年来青岛协助倓虚筹建湛山寺,并先后担任过湛山寺知客(监院,1944年接替倓虚任湛山寺住持。建国后,善波于1950年l0月还俗,改名李波,1978年7月10日在青岛病故,终年66岁。

第三任负责人真法(俗名孙绍安)。山东省莱阳人,家境贫困,幼年赴东北谋生,后皈依辽宁省辽阳县千山佛爷洞(今鞍山市千山)化一老和尚出家。1932年来青岛协助倓虚筹建湛山寺,1934年任湛山寺副司(即会计)。善波还俗后,倓虚从香港来信委托真法负责湛山寺的工作。青岛解放后,真法曾任青岛市第一届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遣返原籍,1978年病逝,终年85岁。

第四任住持明哲。山东省济宁人,1949年2月8日在上海园明讲堂出家,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园瑛大法师的弟子,1956年中国佛学院第一期本科毕业占曾任北京广济寺首座,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教务长。1988年应邀兼任湛山寺住持。明哲曾任山东省第六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青岛市第七届政治协商委炅会常委,青岛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湛山寺僧团组织制度

十方常住丛林制:寺院为十方僧众所共有,“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遵从寺之清规。

住持十方选贤制:由寺的两序大众、班首执事,会同诸山长老、护法居士等一起推选出一位德高望重,能荷担其任者为住持。住持的人选不限于寺内,外寺有德者亦可。当住持不称职,不能领众者,可以拉座(罢免)。拉座方法很简单,经班首执事和大众同意后,只要将斋堂住持坐位上的垫子翻过来,住持就得自觉告退。否则,执事告诉侍者送和尚下山,意思是“请吧!”。  

执事邀请制:协助住持管理寺务的执事均由住持邀请。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和七月十六日。方法是住持先选德才兼备能为大众办事的人,通过协商确定后,到任职日期由住持当众宣布,即各就各位。由住持邀请的执事有:监院、知客、维那、僧值、典座、寮元、衣钵、书记。

湛山寺印经处  系居士张伯祥所赠,设在藏经楼下,为半营业性质。印出的佛典,有的定价出售,有的结缘赠送。自印经处设立后,先后共印刷佛典20余种,主要有明藕益大师的《梵室偶谈》,清见月老人的《一梦漫言》,倓虚法师的《金刚经讲记》、《天台传佛心印记释要》、《始终心要义记》、《普门品讲录》、《大乘起信讲义》等。

湛山寺经藏及文物 湛山寺藏经楼共有七部藏经,一部丛书集成(缺本)。七部藏经:影印宋《碛砂藏》,原藏共591函,6362卷,1532部,影印时合订591册;清《龙藏》,共718函,7168卷,1662部。原来按千字文编号,始于天,终于机,应是724。函,韩隆年间撤去6函:系周志辅、周志俊、周叔迦所赠;《百讷藏》亦称《杂藏》,系周志辅、周志俊、周叔迦所赠;影印日本字《续藏》,1942年倓虚从北京带来青岛;《频伽藏》常住出资,易如法师从济南买回;《大正新修大藏》(全藏),系周志辅、周志俊、周叔迦所赠。《大正藏》,此藏只有半部,有显藏,缺少密藏,系日本福田居士赠港。   

1945年日本投降,遣俘时一日本人将其在华搜掠的弥勒佛铜、瓷、金、银铸之各种大小法身90余尊,留赠湛山寺。另外湛山寺还有各种玉雕`木雕、铜铸佛像l0余尊,其中,最大一尊木质观音为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所赠。这些佛像,有的系隋、唐时代所造,十分珍贵。此外,还有名人字画,明版书籍、斯里兰卡巴利文贝页经10余页等名贵文物。这些藏经及文物在“文化大革命”中绝大部分被毁坏或失散,只有少部分经及时抢出,幸免毁坏,后保存在青岛市博物馆内。

湛山寺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子,系北魏年间的珍贵艺术雕塑,原在益都衡王府门侧,德国人修筑胶济铁路时掠至青岛。1934年由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先庭赠送给湛山寺。在“文化大革命”中两个石狮子均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在修复湛山寺时将被砸坏的石狮子也一并进行了修复。

湛山精舍 位于鱼山路(福山支路)11号公地,小鱼山顶上。1934年与湛山寺后殿同期兴建,占地12公亩,为二层楼房,上、下各为9间,上层中间5间为佛堂,楼下5间为讲经堂,可容听众200人左右,右两间为佛经流通处。山下有石坊2座,前书“湛山精舍”,为叶恭绰手书,后书“回头是岸”,是吴郁生所题。当时因湛山寺建于市外,居士们来往听经不便,于是由居士王湘汀出资,在市里兴建了工处居士们礼佛诵经之所,名青岛佛学会。后倓虚法师将其改为“湛山精舍”,作为湛山寺的下院,湛山寺作为出家师傅重修之所,湛山精食为居士们修行之处。每逢星期日下午,倓虚法师或其他法师在此讲授佛教经义。每次集会,男女居士可达二三百人,风雨无阻。青岛解放后,精舍的活动虽有所减少,但每周的讲经集会一直没有间断,直到1950年。1959年因房屋逐渐倒塌被拆掉。1982年由园林部门将精舍旧址辟为小鱼山公园。

 

第三节 公益事业

湛山寺佛教学校 1935年讲经堂建起之后,由市长沈鸿烈发起设立了佛学专科补习班,1940年改为湛山寺佛教学校,分专、正、预3科,另设1个研究科。专科以佛学为主,正科则佛字、文化兼学,预科以文化为主,研究科是在精通某一宗派的主要经论的基础上,对佛学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探讨。担任授课任务的,除由佛教学校主讲法师讲经外,研究科的学员都担任正科、预科的教学任务。湛山寺佛教学校属天台宗,主张“教阐天台,行修净土〃,以《妙法莲华经》为主经,也兼讲《大佛顶首楞严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维摩诘经》、《佛说阿弥陀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乘起信论》等。全国名僧来青讲学者有法相宗松泉、保贤法师,华严宗慈舟法师,禅宗真空法师,密宗能海法师等。所以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名扬四海,全国各地学僧慕名而来者甚多,最盛时学员达到160多人。1937年,倓虚法师邀请弘一大师到湛山寺讲授律学(弘一曾留学日本,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对戒律颇有研究)。弘一在湛山寺讲学期间,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青岛解放后,该校停办。

私立成章小学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委令湛山寺接收日籍寺庙7处,拟举办各种慈善事业。不久,市政府收回6处,仅准留东本原寺1处。湛山寺于1946年3月在这里办了一所学校,定名“私立成章小学”(以沈鸿烈之号而得名)。负责该校行政的有湛山寺和尚善波,居士张希周、马能阴、金阴钰和闵光予等。最初招收学生300名,1948年暑假期间,六年级毕业生男女41名,及五年级试考生2名,全部考入市立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当时青岛私立小学有50余处,公认成章小学为冠。要求来成章小学就读者猛增,学校容纳不下,以后又建校舍12间,学生增到500名。青岛解放后,1951年,成章小学与湛山寺脱离关系,改为无棣路小学。

湛山寺施诊所 1948年春,俊虚给佛教学校开了一门中医课。锬虚认为“寓佛学于医学”是“弘法利生”的要则。中医课首先讲张仲景的《伤寒论》。道航法师来青岛后,于1949年在寺内办起了施诊所,同时开办了“建中药房”。当时,湛山寺施诊所配制的胃药“胃得宁”和专治妇女病的“杨枝露”在社会上享有盛誉。1950年湛山寺接兑了台东四路于建中大夫的药房,湛山寺派出人员经营,善波退居后亦来此处服务,直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

湛山疗养院 建国后,因湛山寺环境优美,宜于疗养,在居士们的资助下,在寺内原女居士院办起了湛山疗养院,设病床20张,有寺僧2人,另培养女护±2人。由于青岛刚解放,来寺疗养者很少,所以没有多久即宣告停业。药品及器材,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四节 团  体

青岛佛学研究社 德国侵占青岛后,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入,并得到快速发展,大小教堂遍布全市。原青岛华新纱厂股东、北京佛教居士周叔迦,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只有外国宗教活动,而没有中国寺庙实有失中国信徒所望。因此于1929年在青岛办了一个佛学研究社,并附有佛经流通处。当时有梁少庭、丁莲峰、陈研卿、项幼轩、张焕亭等男女居士10余人组成念佛会,此为青岛市市区佛学研究之始。

青岛佛学会 1934年,湛山寺后殿建成后,青岛佛学研究社和佛经流通处即迁入湛山寺,并将青岛佛学研究社改为青岛佛学会。众推王湘汀为会长,周叔迦、袁道冲、吴伯僧为副会长。佛学会有会员134人,其任务是团结佛教广大居士,流通阅览佛经,负责湛山寺和佛教学校的经费筹划,以及湛山寺住持的聘请。青岛佛教的一切事宜皆由佛学会出面联系,是青岛佛教的护法团体。

中国佛教会青岛分会 成立于1946年12月1日。分会常务理事有:倓虚、善波、大宏(法生、圣护。到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登记领证会员达700余人。

青岛市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 1985年6月1日,青岛市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会长真寂(同年兼任山东省佛教于明万历十三年在崂山修建的海印寺遗址

青岛湛山寺大雅宝殿之宝殿

青岛湛山寺山门

青岛湛山寺方丈明哲法师传授皈戒合影

佛教于明万历十三年在崂山修建的海印寺遗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