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金桥发展规划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4-05-17 1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浦府〔2021〕77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管理局(管委会),各直属企业,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1年7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片区(以下简称“保税区”)是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启航地,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策源地,始终承担着为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战略使命。

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四个放在”“四大功能”和浦东“一个引领区、三个成为、三个展示”“五个新”的指示精神,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等长期规划的框架下,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而成,是指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片区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简要回顾

“十三五”期间,保税区以建设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和《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成果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着力提升区域产业韧性和功能创新,经济综合实力持续保持领先;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综合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凸显,始终保持着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的领头羊地位。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趋势

从全国来看,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东西南北中全面布局、全方位开放的新常态;从长三角区域来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间产业、科创、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贸易通关等领域的协作日益紧密;从上海来看,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的动能加快释放,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保税区要在新格局下凸显新担当,坚决服务服从国家重大战略,顺应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在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上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构筑更具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战略新优势。

一三、“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始终高举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紧扣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园区,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传统经济和新经济融合互促为发展主线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联动和辐射周边区域,协同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贡献保税区力量。

2.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度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先进标准,持续完善投资贸易、金融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着力拓展功能创新,以功能创新带动产业能级跃升;持续探索服务创新,率先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继续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保税区经验。

(2)开放引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并服务进博会,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扩大进口规模;积极参与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贸易,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继续为全方位扩大开放贡献保税区示范。

(3)协调联动。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强化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联动,打造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核心承载地和金融、航运中心的重要发展极,重点强化与科创中心建设联动,叠加应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强化与“三高地区”联动和产业辐射,协同打造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三高样板”,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保税区实践。

(4)“四态”协同。坚持“四态”协同原则,强调形态和业态相匹配,产业升级与园区更新统筹推进,形成规划建设为产业升级服务、产业升级带动园区更新的良性好循环;强调文态建设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注重改善区域人文环境,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贡献保税区样本。

(二)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

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和外高桥保税区设立3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回顾“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初心使命,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四个放在”“四大功能”和浦东“一个引领区、三个成为、三个展示”“五个新”的定位要求,围绕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目标,保税区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谋求更广阔的发展。

1.基本定位

始终在全球自由贸易区排名中保持领先地位,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制度创新示范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战略的桥头堡,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中的引领者,成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中的领跑者。

重点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成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强磁场和关键转换器;强化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成为“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和“四个功能”建设的实践示范区。

发挥保税区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中的前沿阵地和先锋旗手作用,率先探索由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拓展,成为浦东协调融合发展的推进器,稳外资、稳外贸的压舱石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极。

2.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保税区要着力做大贸易规模、做强复合功能、做实区域联动、做优营商环境,从面向全球的贸易集散区向运作全球的投资贸易枢纽(Hub)转变,从吸引全球的外资集聚区向配置全球的总部核心基地(Head)转变,从点状突出、链式发展的经济开发区向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智慧园区(Harmony)转变,全力打造“贸易能级高端、全球总部集聚、制度创新领先、新型业态迸发、营商环境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具体要实现以下五大目标:

(1)经济规模全面倍增。到2025年,保税区(不含洋山保税港区)整体经济规模在2018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2)——枢纽能级全面提升。“十四五”期末,贸易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外汇汇兑自由化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国内领先,基本形成有利于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的制度和市场环境。

(32)效率动能全面增强。“十四五”期末,三大基础行业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形成10个千亿级、6个百亿级销售规模商品品类;新兴经济不断迸发增长活力,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延伸完善。培育一批全球营运商和功能复合型总部。经济密度始终位于全市开发区前列。

(43)联动融合全面提速。“十四五”期末,与上海“五个中心”联动显著增强,与浦东新区“六大硬核产业”全面对接,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三高”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和产业辐射带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54)园区品质全面提高。“十四五”期末,在管理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的基础上,保税区景观环境显著提升,智慧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外高桥保税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二四、“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深化制度、功能、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区域监管服务效能;促进三大基础行业与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发挥四大重点产业引领作用,重点培育五类新型经济,加快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强化三区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三高”地区的联动发展,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深化制度、功能、服务三个维度的创新

1.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打造制度优势。对标先进CPTPP、USMCA等国际协议规则,率先落实中欧CAI、RCEP协议,主动争取部分适应更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的改革举措在保税区内率先试点,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开展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压力测试。率先打造海关诚信管理示范区。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文化艺术品海关监管中的应用,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综合成本。深入开展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自然人移动、资金流动、信息流通等领域的制度创新在保税区内率先试点。探索深化资本项目下外汇汇兑便利和经常项目下外汇汇兑自由的制度体系,营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服务环境。强化大数据在监管服务中的应用,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为优化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夯实基础。深化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巩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创新优势,将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为保税区的信誉名片。

2.聚焦四大核心功能,深化功能创新。聚焦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深入推进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原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运作;丰富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内涵,增强离岸贸易服务功能;持续探索推动大宗商品期现联动发展,完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体系。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双自联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聚焦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积极参与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引领区域转型升级。聚焦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不断巩固服务业扩大开放成果,争取国家、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部分措施在保税区区内率先试点;做大做强国别(地区)中心,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贸易、文化交流等;力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尽早获批成为空运整车进口口岸,引入更多的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临空经济功能高地。

3.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打响服务品牌。建立全员全面招商机制,积极开展价值链战略招商,主动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完善保税区“三位一体”特色服务机制,把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贯穿企业服务的全过程各环节,为企业提供分类分层精准服务。结合“一网通办、单窗通办”等审批改革,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展示馆、企业驿站等服务空间载体的综合利用。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重点吸引和集聚符合保税区产业导向的“高精尖缺”人才,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以远程精准服务为抓手,持续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高地。持续推进建设工程履约评价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工程质量安全远程监控和建设项目招投标电子化评审;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加强片区应急联动,提升突发事件处置效率,有效增强区域安全服务能力。积极参与《fDi》杂志年度自由贸易区评选,参加全球自由贸易园区大会,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构建“三大基础、四大重点、五类新型”的产业体系

1.夯实三大基础行业,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

(1)国际贸易业。注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在岸贸易与离岸贸易的协调发展,打造辐射全球、服务全国的贸易枢纽。以贸易便利化为抓手,持续做大货物贸易规模;提升服务贸易能级,积极探索数字贸易发展路径,加快文化、技术、电信、医疗等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鼓励企业全面整合在岸离岸业务,为企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战略通道。

(2)现代物流业。注重规模化、专业化和智能化协同发展,以铁路上海东站开通为契机,打造“海陆空铁”联运的国际国内物流集散中心。推动综合型仓储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专业型分拨中心向亚太乃至全球分拨中心升级发展;支持仓储类企业应用新技术,建设或改建无人仓库、智慧仓库等;支持物流类企业应用新技术,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配置效率,系统推进仓储物流业降本增效;支持保税公用仓库等服务中小企业,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智慧仓储物流基地。

(3)高端制造业。注重项目引进、存量转型和增资扩产统筹推进,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保税加工制造基地。依托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支持符合资质的企业拓展医疗器械代工生产业务;推动电子产品、化学品、汽车零配件等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生产附加值;推动产业链从生产环节向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维修服务延伸,促进保税研发和保税维修在区内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2.聚焦四大重点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保税区发展实际,全力促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强链扩链,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生物医药产业。以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园纳入上海市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为契机,重点推进生物医药保税研发业务常态化运作,积极引进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推动生命科技类创业孵化基地和细胞治疗技术产业化应用园建设,围绕高端医疗资源,形成产学研用融合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赋能服务。

(2)智能制造产业。以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列为上海市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为契机,发挥保税展销服务特色优势,集聚一批国际龙头企业,延伸贸易仓储、展示销售、物流分拨、检验检测、培训交流、融资租赁等产业链配套服务,为硬核产业补链扩链,成为制造业引进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前沿窗口,助力国内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集成电路产业。依托保税区集成电路进出口集散中心优势,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抓手,聚焦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优势环节,通过补链强链增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努力引进更多在地经营的实体性项目,支持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改造升级,促进区内企业间的交流合作,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配套服务区。

(4)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依托品牌汽车进出口企业集聚和平行进口汽车先行先试优势,支持零部件生产、贸易企业叠加研发、分拨、维修等功能,支持企业开展二手车整车出口业务;充分利用综保区进口汽车保税展示政策,拓展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进口汽车业务,加快提升浦东机场汽车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动高端汽车保税展示、体验、销售和维修等业务发展,扩展优化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

3.迭代升级五新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充分把握新时代下的各类新机遇,全力推动丰富总部经济类型,拓展多元化平台经济体系,打造在线消费经济生态圈,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级,培育数据、文化等服务经济,为保税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蓄新动能。

(1)新型总部。抓住全球供应链调整布局的机遇,进一步丰富优化总部经济功能,推动更多的企业向总部升级发展;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促进境外投资收益回流,吸引一批中资企业国际化总部;鼓励总部类企业全面整合在岸离岸业务、叠加决策性战略职能、向价值链前后两端延伸功能,推出一批功能复合型总部,、培育一批全球营运商等新型总部,增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统筹和配置能力。

(2)新型平台。抓住产业链引资补链带来的机遇,推动平台经济从流通领域向研发、生产领域扩展;支持专业贸易服务平台拓展功能,全面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支持科创平台提供研发设备共享、技术交流支持、人才项目引进等协同创新服务,积极参与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创建更多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生动态势。

(3)新型消费。抓住在线新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消费场景模式创新,探索将商业消费与旅游消费相结合,打造“国际优品入境首站”,积极参与上海“五五购物节”品牌建设;推动国别(地区)中心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率先试点“线上下单、线下体验、快速配送”等跨境电商新模式,支持跨境电商的运作范围由消费品扩展至工业品,形成较成熟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4)新型金融。抓住国家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机遇,探索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资产的跨境交易新模式,打造融资租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在完善风险审慎管理的基础上,支持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供应链发展业务模式,强化金融科技应用,构建国际化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5)新型服务。抓住外高桥数据中心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机遇,支持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上开发数据应用场景,以数据服务带动传统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拓展丰富服务内容,打造国际文物交易中心,持续探索在外高桥保税区试点外资文物拍卖等创新业务,全面提升区域文化服务水平。

(三)强化三区特色,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1.外高桥保税区。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国际惯例,深化外高桥保税区转型升级研究,推动外高桥保税区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挖掘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贸易、仓储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聚区。

2.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区港联动的功能优势,依托外高桥港和沪通铁路的区位优势,强化对“一带一路”和长三角地区的物流辐射,重点推进跨境电商、中转集拼、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等,打造跨境采购配送、高端仓储物流、保税加工维修等功能集聚区。

3.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依托浦东机场空港口岸的区位优势,强化临空经济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融资租赁、跨境电商、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交易、药品和医疗器械冷链分销配送等功能业务。重点打造叠加结算和销售等功能复合型分拨中心、集成电路配套产业服务区、高端进口汽车集散地和航空服务集聚区等。

4.加强三区联动,凸显区域整体优势。持续加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联动发展,以空运直通式、跨境电商等功能为抓手,优化高端仓储物流布局,充分发挥三区各自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功能互补融合,更加凸显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5.强化与“三高”地区联动,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发挥联动发展管镇企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综合交通能力为抓手,构建“规划建设统一、项目管理统一,招商服务统一”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协同打造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三高样板”,成为名副其实的浦东“金手指”。

(1)森兰区域。充分发挥森兰区域与保税区产城融合的先发优势,强化保税功能支撑和产业配套服务,强化在线经济赋能产城融合,重点打造生态滨水体育文化竞技中心,无国界艺术大型商业综合体、跨境电商和国别(地区)中心集中体验区、总部商务集聚区、高端住宅和服务公寓等,提升地区综合公共服务功能,凸显国际化的高端生活品质,成为产城融合的核心示范区。

(2)高桥镇。围绕巴斯夫工业园区,推动形成以新材料科创研究领衔产业发展;加强外高桥保税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溢出带动,布局高端消费品、医疗冷链等附加值高的非保仓库,加强与保税区内仓库的联动互补;完善地区路网建设,持续优化区域集疏运体系;以老旧城区改造为契机,加强对高桥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加快三岔港楔形绿地建设,打造生态历史文化融合的宜居示范区。

(3)高东镇。加强保税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的溢出辐射,助力高东工业园区从港口配套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模式转型;加快实施邮轮产业特色小镇项目,强化与保税区的保税生产加工、仓储配送等功能联动,导入邮轮生产相关配套产业;有序推进内河港区建设,打造内河外港联接节点,优化交通运输体系。

(4)高行镇。将森兰商贸中心功能向高行镇域进一步拓展,加强保税区总部经济、科创产业和高端制造的溢出辐射,聚焦生产性服务、在线新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动打造外高桥洲海路产业发展走廊;发挥智理高行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优化提升交通组织,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人才公寓等配套住房;有效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再利用工作,全面提升区域人文环境和产业配套功能。

(四)打造人文、智慧、生态的高品质园区

坚持“四态”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有序推进保税区城市更新,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营造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建设绿色生态的承载空间,努力打造人文、智慧、生态的高品质园区。

三五、“十四五”规划实施保障

(一)推进落实机制

1.多规融合。强化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与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浦东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对接融合,与其他区级专项规划的衔接一致。加强“十四五”规划对区域内其他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确保各项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产业目标上有机匹配。

2.细化分解。对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实行清单式台账式管理,逐条逐项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时限,加强规划与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协调一致,持续攻坚突破,以钉钉子精神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一贯到底、落实落地。

3.项目导向。对列入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优先组织实施,加强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对重点项目开展跨前服务,确保规划通过项目实施得到有效有力落实。

(二)资源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敢作敢为、善作善为,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资金保障。发挥经济发展专项、自贸专项等财政资金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导产业的支持引导作用,适时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

3.土地保障。用足用好用足“综合用地、弹性规划”相关政策,针对区域更新发展的重点项目,依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度,适度提升容积率、建筑高度,增加混合用地比例,提升产业用地配套功能,明确空间用途管制,切实保障土地供给;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实效质效。

4.技术保障。建立健全“1+X”城市更新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集成平台体系,形成产业经济发展与空间配套环境相匹配的联动运行机制,同步做好网络安全维护,为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可信、可行的技术保障。

(三)监督考核机制

完善规划评估制度,多渠道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积极借助第三方力量,按规定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全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规划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

相关稿件: 《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图文解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