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面积不大,为什么叫“大上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更大还是北京更大 上海面积不大,为什么叫“大上海”?

上海面积不大,为什么叫“大上海”?

#上海面积不大,为什么叫“大上海”?|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海的小与上海的大

人口规模和密度之大

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四个直辖市,上海规模最小,但人口并不是

题主眼中“上海那么小”,说的应该整个上海市管辖面积比北京、天津、重庆都要小,这是事实。上海面积最小,为6340平方公里;北京面积1.641万平方公里;天津面积为1.1946万平方公里;重庆就更不用说了,8.2402万平方公里,比宁夏回族自治区都要大。

也就是说,城市+郊区,整个行政区都算上,上海的确是管辖面积最小的直辖市。

但是,人口、经济就不一样了

重庆的面积在四大直辖市里属于航空母舰级,不过山区太多,人口2,970万人(常住人口,均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北京人口 2114.8万、天津 人口 1,413.15万 ,上海面积最小,却达到了2500万人口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上看,上海在四大直辖市中独占鳌头。

所以,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上看,上海的确是“大上海”。

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大都市”,最接近东京、伦敦、巴黎、纽约的中国都市

农耕文明社会时期,严格来说,我国多数城市,是城,而不是市。近代城市化以来,上海成为最大的通商口岸,崛起速度惊人。

上海的城市发展变迁,始终与水港经济有关。

唐宋:华亭县、青龙镇,沪渎(内陆一条小支流)时代

元明:从华亭府、上海镇到松江府、上海县设立,吴淞江(今苏州河,黄浦江支流)时代

清至近代:由上海县到上海市,中心在浦西,黄浦江时代

共和国至今:跨越黄浦江,浦西浦东全面发展,由长江面走向大海,江海时代

上海早期城市发展小史:

宋:华亭县上海镇(华亭县城也在今上海郊区)

元明清到民国:上海县(注意,开放之前就已经是较大的县城了)

民国至今:上海市、直辖市

上海从内河,不断走向海洋;同时,他还位于黄金水道长江沿岸。江海的交汇点,平坦的长江三角洲平原,这样的地理环境和优越区位,位于湿润的中亚热带——这样一处地方,具备成为中国最大城市的一切条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都市——旅居上海的日本名作家村松梢风的畅销小说《魔都》,这里魔都即上海,字面意思是魔幻或魔力之城,用来形容上海那错综迷离、灯红酒绿的世相。

大江湖,上海滩造就的

北京是,庙堂的北京。上海,是江湖的上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上海曾有县城,但后来的上海早已突破了城墙的束缚——太平天国乱世以来,周边城市,甚至广东一带的资本、人才,纷纷涌入。

一时间,上海滩,就像当初的“美国梦”的诱惑一样,成为三教九流之人,都想去闯荡的舞台。

近代的上海滩,各路豪杰风云际会,

三教九流粉墨登场,它的十里洋场租界区,堪称“江湖”社会的代言人。

十里洋场、大世界的灯红酒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虽然总体落后,但上海已经是个跟国际接轨的地方。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就有《大上海计划》,这是可靠的最早的叫“大上海”的文献。

大港上海,大的是经济腹地

客观地说,上海建造港口的自然条件,是不如青岛、宁波的,因为海岸平直,且没有深水区。随着上海港的发展,还从浙江租接了洋山岛。

但是,上海的优势是巨大的广阔腹地。

上海崛起之前,南方最大的港口是宁波。

机会总是此消彼长的宁波港逐步走向衰落的时候,对岸长江口的小县城上海却悄然崛起,我们前边提到:宁波建港的自然条件优于上海,那为什么最后上海还是胜出了?

答案是:长江流域腹地与商业资本强大。到了清末,贯通南北的京杭运河,逐渐被贯通东西的长江航道所取代——一是长江沿岸通商口岸开放及经济崛起所致,二是太平天国等内乱对运河沿线的破坏,加上黄河1855年改道,导致更多投资从运河沿线转向长江沿线——此前松江府的上海县,就成了这样一个资本汇聚之地。

宁波的优势:天然港湾众多、区位面向大海、海运优势明显;宁波的劣势:山脉阻隔,内河航道狭小,经济腹地狭窄

上海的优势:长江航道畅通、平原开阔坦荡、经济腹地广阔;上海的劣势:泥沙堆积河口、缺少深水良港。

孙中山《建国方略》,不仅叫出了“大上海”,而且还出台了“东方大港”计划——这个大港,就落在了长江口的上海。

当代江南文化集大成者

上海属于江南文化范畴,即吴越文化。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南京中心时代、隋唐扬州、唐宋元明清的苏杭时代,上海成为近代以来江南的新中心,是经济中心,然后慢慢成为古典江南文化与海外文化,加上全国各地文化融入的——形成了全新开放的海派文化。

上海,还有个代称叫海上——上海不再局限于河岸,也不再局限于江口,而是面向全国和世界的上海。

海派文化是中国的,世界的,当然,它的根还是江南地理环境。它让曾经的富庶的鱼米之乡,完成了全面升华。

南方有谚语,用“一城烟雨半东南”描写上海之大;以“全城烟囱三支半”形容宁波之小。宁波人,是造就上海的一支重要力量——阿拉,本就来自宁波方言,如今成了上海最鲜明的标签之一,这就是上海,一个海纳百川的文化集大成的上海。

苏州的园林、杭州的文脉,一切江南的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但这已经是PLUS升级版。

中国大龙头,T字型开发战略的中心

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先生,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T”字型战略——说的是两个大轴组成的格局,一个是长江经济带,一个是沿海经济带,上海正是这两者的交汇。

中国进入“T字形”发展时代以来,长江沿线等经济腹地与上海的关系更加紧密化;沿海两翼,更是以上海为龙头和中枢。

上海,不只是长三角的上海,而是中国的上海。上海咳嗽,中国经济必然感冒。

这样的地方,舍上海其谁?

随着长江经济带新规划的实施,沿线城市受益,上海也会继续受益。

一个更大更大更大的上海,还会继续增长、壮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